《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告诉你该和谁结婚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告诉你该和谁结婚
7月6日,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以色列“青年怪才”尤瓦尔·赫拉利在首届“XWorld大会”做主题演讲。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7日
未来人类进化的方向是什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冲击?7月6日,中信出版集团与百分点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XWorld大会”在北京举办,探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未来进化。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以色列“青年怪才”尤瓦尔·赫拉利带来主题演讲“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百分点集团董事长兼CEO苏萌;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旷视(Face++)创始人兼CEO印奇等全球顶尖学者、科学家、知名企业家也参与了此次大会。
7月6日,“XWorld大会”现场。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的发展已经来到了巨变的前夜。从四十亿年前地球上诞生生命直到今天,生命的演化都遵循着最基本的自然进化法则,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在有机领域内变动。但是现在,人类第一次有可能改变这一生命模式,进入智能制造和设计的无机领域。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未来人类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将自身的决策权让位给无意识的算法,让算法替自己决定该买什么东西,应该读什么书、接受什么治疗以及应该和谁结婚。
他举例,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可能就是伴侣的抉择,现在我们主要有赖于自己的感觉以及亲友家长的建议,而在二三十年后,你可能会问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你应该和谁结婚,他说:“它们了解和你相处的人的邮件、微信、手机通话记录等所有信息,基于对几百万人成功或是不成功的伴侣关系的理解,它们就会告诉你,你现在和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结婚,90%的概率是会成功的,因为在你的一生当中找不到更好的伴侣了”。
当权威从人类转移到算法的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将数十亿的人赶出就业市场,使得人类产生大规模失业。他以自动驾驶汽车以及精准化医疗为例,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和机器竞争工作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他在现场举例,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方面能够做得更好,提出治疗方案比平均水平的医生更好,因为普通医生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都在更新知识,不可能一个人知道全世界所有的疾病药物和研发结果,但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这都是无可限量的。人工智能可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熟知全世界所有疾病,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跟踪一个患者。此外,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分析,更精准地了解病人情绪的变化,抚慰病人心灵。
尤瓦尔·赫拉利说:“一旦那些失业的人真的再无经济价值,无法为社会的繁荣做出任何卓有成效的贡献,他们便会沦为无用阶层。而到那时候,以政府为代表的精英阶层也许会在他们身上放弃投资医疗和教育,他们将被整个社会系统彻底抛弃。”
人工智能的技术毫无疑问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尤瓦尔·赫拉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未来社会究竟会怎样,他认为有多种选择,一切都悬而未决。他也提醒人们,人工智能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更要注意到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百分点集团董事长兼CEO苏萌演讲。
人工智能与社会以及商业的未来
每一次社会的转型都会带来机会与挑战。互联网和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世界的主导力量正在由工业时代的资源品和资本,向数据经济时代的数据和算法演进。
商业进化是否也跟人类进化相似,99%的商业组织都会成为附庸或者无用?如果未来进化到中心化商业形态,由此引发的基于数据、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垄断会比过去按照行业和地域划分的垄断对商业社会带来更大的影响。高度中心化的商业体系将大大降低整个商业系统的容错和纠错能力。百分点集团董事长兼CEO苏萌在会上提出了泛中心化的未来商业,是一个多中心且中心动态均衡化的商业形态,并指出未来商业组织的三点生存之道,即三I理论:独立(Independence)、融合(Integration)以及智能(Intelligence)。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演讲。
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长达30年的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基于人工智能60年的发展认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发明的其他工具一样,其自身并不具备创造力,这是与人类的最大区别。未来的方向应是“AI+HI=SI”,即人工智能+人类智能的共进化。洪小文在会上还表示,AI技术的透明化、普及化很重要,要让更多人享用到技术红利。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演讲。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的企业家来说,全球视野、全球担当越来越重要。创业、创新者应该能放眼全球,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使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同时,弘扬人各有梦也更加重要,应当鼓励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为兴趣、爱好、担当、社会问题的解决而去创业、创新。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产出一批引领式的“大风流”创新。
圆桌论坛现场。从左至右:艾诚、魏坤琳、尤瓦尔·赫拉利、苏萌、印奇。
跨界讨论:科技进化与人类未来
在圆桌讨论环节,尤瓦尔·赫拉利、苏萌、魏坤琳和印奇就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跨界讨论。此次圆桌讨论以主持人艾诚提出问题,各位嘉宾先陈述自己观点,然后向尤瓦尔·赫拉利提出自己的疑问的形式展开。
主持人针对“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 “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阶层分化” “你对未来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 分别向四位嘉宾提问。
作为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的科学判官,魏坤琳见证了无数人类大脑的极限挑战,在他看来,人脑的各个模块都在被人工智能追赶,未来甚至可能超越,但他并不认为两者一定是不可兼容的。他对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表达的无用阶层表达了疑惑,“什么是无用,什么是有用?” 他还举了欧洲殖民入侵的例子,询问尤瓦尔·赫拉利未来是否会是殖民历史的重演。至于人类未来的前景,他则是觉得既可能乐观也可能悲观,关键在于个人。
印奇认为,人工智能现在所处的阶段还很初级,人类会非常善于利用新技术对自身进行变革,人类自身的演化会跟技术的演化一起发展,随着技术的演化加快,人类自身的演化也会越快。与其说机器会在某一瞬间超过人类,不如说人类和机器会逐渐融合并且会早于机器超过人类。在关于人类未来的判断上,印奇表现出了乐观取向。
苏萌针对尤瓦尔·赫拉利曾经提到数据有可能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终极武器,向尤瓦尔·赫拉利提问是否认为已经出现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这一趋势是否在不断加强?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所造成的垄断可能会比以往都要剧烈,虽然如此,他还是对人类的未来表现出了极强的信心。
尤瓦尔·赫拉利针对各位嘉宾的疑问一一进行了解答。他指出,自己现在的一切都不是预言,而是在讨论一些可能性。如果你对其中的一些可能性感到恐惧,你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去避免它。科技并不具有决定性,真正左右其走向的依然还是人类。
(原标题:《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告诉你该和谁结婚)
在看了赫拉利那两本畅销书后,尤其是《未来简史》,我越来越坚信人工智能在未来将给我们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在《未来简史》中对于人工智能的描述不免有些浅显,毕竟作者是历史学家,对人工智能了解有限。所以我就找到一本能让我多了解一些人工智能的书,也就是李开复老师和王咏刚老师合著的这本《人工智能》。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及范畴、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及对人类带来的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创业创新机会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和个人成长。开复老师技术出身,研究人工智能多年,并且其创立的创新工场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因此,在书中他带给我们很多对人工智能新的认识以及新的观点,并基于自己的研究给出了他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本书不涉及高深的技术理论,因此,特别适合向我这种门外汉普及人工智能知识。
人工智能是什么?我得承认,在看这本书之间,我对此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我曾认为人工智能是技术理论与硬件的结合,谈到人工智能,至少要有硬件,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则不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之中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层面,比如Siri就是智能会话应用,美图秀秀就是人工智能在图像理解层面的应用,谷歌翻译就是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翻译方面的应用,淘宝的个性化推荐也是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应用,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自动驾驶。
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呢?对人工智能的解释和定义恰好反映了人们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技术方向上的变化。
第一种定义相当主观,认为人工智能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计算机程序。第二种定义认为人工智能是与人类思考方式相似的计算机程序,这是一种类似仿生学的直观思路,其实这条路不太通,因为人类的思考方式是怎样的,自己都没搞清楚,怎么顺着这条路去研究人工智能呢?第三种定义则认为是与人类行为相似的计算机程序,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见解,也就是不管实现方式,背后的逻辑如何,只要功能表现得与人在类似环境下的行为相似就行。第四种定义是会学习的计算机程序,这个几乎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同起来,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技术趋势,也就是深度学习。 第五种定义是指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 ,这个定义就比较全面、均衡了。
人工智能热潮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其实历史上有三次人工智能的热潮,恰好每次都对应一场棋局,从西洋跳棋到国际象棋再到围棋。三次热潮的背后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在不同技术方向做出的探索和研究,这些探索为当下人工智能的研究积累了足够丰富的技术资源。
第三次人工智能热潮是深度学习携手大数据引领的。其实深度学习技术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和其相关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蛰伏已久,只是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大计算能力和大数据,让其锋芒毕露。
李开复老师将这次人工智能热潮称为AI复兴,最大特点是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走进了业界的真实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紧密结合,开始在产业界发挥真正的价值。
随着Alpha Go在围棋方面对人类近乎碾压式的胜利,人们开始重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过很多人的预期。科学家将人工智能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指专注于且只能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人工智能,显然Alpha Go就处于这个层次,其实当前的人工智算法和应用都处于这个层次。强人工智能则是指能够胜任人类所有工作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则是指可以比世界上最聪明、最有天赋的人类还聪明的人工智能,当然人们并不知道这种人工智能是怎样一种存在,毕竟没人知道超越人类最高水平的只会到底会表现为何种能力。
近年来一直有“奇点临近”的论调,确实有一部分科学家及行业人士如霍金和马斯克对人工智能表示出担忧,但李开复老师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人类离威胁还相当遥远。因为有很多事如跨领域推理、抽象能力、审美、情感、自我意识等等方面,人工智能还做不到,并且技术瓶颈也极难攻破。
但我们也不得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革命,未来它必将与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教育变革、思想变革、文化变革等同步。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也有可能成为人类社会全新的一次大发现、大变革、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开端。
如同赫拉利研究当下及未来是从历史中寻找规律一样,李开复老师也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变化来探讨人工智能将带给人类的影响。他将这个时代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
这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失业。关于哪种工作容易被AI取代,李开复老师提出一个“五秒钟准则”,即如果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地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但他也提到AI只是人类的工具,人的工作可能相当一部分是会转型而不是完全被替代。
作者也提出了当前几个人工智能的热门应用领域,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自动驾驶,最被看好的落地区域就是金融,还有已经惠及人们生活的机器翻译和智能超市,在医疗领域,AI也逐渐成为医生的好帮手,难能可贵的是,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也小有进展。
那么,人类面对人工智能,该如何变革呢?作者呼吁人类要走出人类历史堆积起来的“阶层金字塔”模型,并且要用开放的心态、创造性地迎接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新世界。
当然,人工智能时代,也充满了创新和创业的机遇。就像40年前是个人电脑的时代,20年前是互联网的时代,10年前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那么接下来就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了。各个国家将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上,各大科技巨头公司也将AI提升到优先的战略层面上,在这方面的创业公司涌现。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的时代真的来了。
人工智能创业,还是要在商业化层面考虑。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认为,人工智能商业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AI率先在那些在线化高的行业开始应用,在数据段、媒体端实现自动化,也就是拥有高质量线上大数据的行业会最早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如金融;第二阶段是随着感知技术、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AI会延伸到实体世界,工业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等会在这个阶段实现大范围普及;第三阶段就是AI延伸到个人场景,全面自动化的时代到来。
AI时代的创业会不同以往,李开复老师认为人工智能创业需要五大基石。一是清晰的领域界限,因为这一类问题是今天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算法最善于解决的;二是闭环的、自动标注的数据,收集数据,才能用数据训练模型,用模型提高性能;三是千万级的数据量,这样深度学习才能受到足够的训练;四是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还是为了满足深度学习的训练;五是顶尖的AI科学家,这也许是最难的一个,当前这方面的人才相当稀缺。
同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面临六大挑战,分别是前沿科研与产业实践尚未紧密衔接;人才缺口大,人才结构失衡;数据孤岛化和碎片化问题明显;可复用和标准化的技术框架、平台、工具、服务尚未成熟;一些领域存在超前发展、盲目投资问题;创业难度高。
最后,作者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和个人发展。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大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以及我们该学习什么?
在如何学习上,作者通过举美国密涅瓦大学和清华大学“姚班”的例子,给出了他的答案,分别是主动挑战极限;从实践中学习;关注启发式教育,培养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在线学习越来越重要;主动向机器学习;既学习人—人协作,也学习人—机协作;学习要追随兴趣。
在该学习什么上,作者的思路是: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
作者最后也谈到了教育,而这正是我所从事的行业,深有同感。作者关于未来的教育体系,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样子。
坦白讲,仅靠互联网的力量,很难实现这一梦想,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也很有限。那加上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许还有虚拟现实技术,这一梦想终会实现。
在AI时代,也不免要讨论人存在的意义,在《未来简史》中,作者赫拉利花了很大篇幅来讨论。在本书中,作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AI来了,有思想的人生并不会黯然失色,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整体来说,这本书对于普及人工智能知识非常有价值,也能启发读者对于未来与机器之间关系的思考。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新时代的到来,而不是一味地恐惧和拒绝。
您好,以下是几本有思想深度的书籍推荐,它们可能需要一些思考和理解,但读完后会让人受益匪浅,启发思考:
1《瓦尔登湖》(Henry David Thoreau):这是一本美国文学经典,讲述作者独自在树林里生活的经历,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人的影响。这本书启发了许多人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时间简史》(Stephen Hawking):这是一本关于宇宙和时间的科学著作,探讨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以及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这本书对人类思考宇宙的方式和人类自身的存在等问题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3《存在与时间》(Martin Heidegger):这是一本哲学著作,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以及时间的概念。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如“存在”、“时间”、“自我”等,对哲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有很大的影响。
4《百年孤独》(Gabriel Garcia Marquez):这是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一家人在一个虚构的城市中生活的故事,探讨了家族、历史、时间和命运等主题。这本书引人入胜,让人深入思考生命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5《哈姆雷特》(William Shakespeare):这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探讨了人类的情感、道德和行为,以及权力和命运等主题。这个故事和其中的角色让人深入思考人类的本质和命运的力量。
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有思想深度的书籍推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和偏好,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刚开始听完《未来简史》后,似乎完全认同了作者的观点。即使觉得作者的观点让人有点不舒服,但也提不出反驳的意见。特别是现实的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人工智能的热潮: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霍金也在不断的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人类必须警醒,要想出必要的对策。创造了特斯拉、spaceX可回收火箭、时速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高铁的美国的怪才埃隆马斯克也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而人类的胜算不超过10%。再加上自主学习的机器人只用三天的自我学习就击败了曾经战胜过人类的国际象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感到了震惊;人类的未来真的只能成为机器人的奴隶或者被机器人消灭吗?人类的历史命运到创造出人工智能后就完成了吗?人类的使命就是收集信息加工成数据后就结束了吗?虽然这些结论让人不舒服,但作者的推论就是这样,并且似乎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人类近几十年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过去几千年,逐步成指数级增长,已经困扰人类多年的三大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也在近几十年逐步被现代科技和人类文明给攻破,神的喜怒哀乐不再成为操纵自然灾难的源头,人类科技文明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根本性的解释,对许多自然灾难也有应对举措和预防手段,并且现代科技在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一旦有所突破,如基因工程改造人体创造超人,人工智能用电脑连接大脑等等,造成的连锁反应和科技迭代将超出我们想象,人类接下来新的三大议题将是永生、极乐、成神,于是此书给人类历史定义了新宗教:数据主义,并且指出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算法。
作者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大趋势,比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带来的人文主义以及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等,串联在同一个历史结构里面,并用之预测未来。提出人文主义让神创论退场是因为我们现在比上帝更了解世界,而人工智能将通过大数据证实其实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世界。智能将战胜意识,部分人将从智人向神人转变,人类在下一个时期将凭借计算机知识和生物学让人达成我们梦寐以求的永生、幸福等,用科学知识造就人类成为智神。数据将代替上帝成为新的宗教。
在新的时期,作者提出了人类面临的危机,一个是人类自己将会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价值,会不会在人类的世界里产生一个少量人组成的特权阶级和全部人组成的普通阶级呢,无意识的智能会不会替代我们人类的有意识……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短短几十年光景,人类社会颠覆性进化,所有的变化都在以一种肉眼可观却又无法捕捉的状态悄然发生着。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科技将会带来怎样的未来,赫拉利将这些思考写进了《未来简史》。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历史终归能总结,未来却只可预测。
拥抱未来的同时,期待它发生,但是我们要学会享受当下,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的更好,等到所有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比别人更诧异,我们做好了更好地迎接它的准备,这或许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2017年4月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了《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媒体报道时起的标题为“霍金: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的确,霍金表示了人工智能可能最终会脱离人类控制,加剧风险社会的全面爆发。但霍金明确表明了观点:他并不确定人工智能会带来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人工智能还会有益于人类,这也是个趋势。
原微软公司CEO比尔盖茨、耶路撒冷大学历史系教授及《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等名人也都相继发表了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甚至导致人类社会灭亡的言论。他们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对外发声实则承担了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告诉大众应该注意些什么。
这些被概括为“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观点的背后,更多的不是对人工智能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辩论,而是看到了人工智能快速赶超人类技能的现在,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社会伦理与人类意识。
霍金认为,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在未来是不存在区别的。是的,人工智能经由人类发明,其背后的信念依然是人类发展的写照。我们害怕人工智能的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其实更多的是害怕人性的放纵,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在各类科幻**中,灾难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心。这也是这些名人不断呼吁“警惕人工智能”的真正目的。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的意识却没有如科技一般快速提升,那么最终会导致人类以狭隘的、分离的、权力控制的信念意识去开发、运用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会加速放大人性上的黑洞。
认知升级,活出自己。更多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瑶知天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