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的第一本突破我认知的书籍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以历史学的视角对人类演进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从早期的人类进化到农业革命、宗教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争议的见解和假说,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认知。下面就几个重要观点进行分析:
首先,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正是语言让人类可以进行思考和交流。而这种思考和交流能力又促进了人类进化的步伐,从而使得人类具备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一点也与人们长期以来的观念不同,人们往往认为是智慧使得语言产生。
其次,尤瓦尔·赫拉利认为,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它打破了以往的宗教和传统观念,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个观点在很多宗教和传统文化中是不被认可的。
再次,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并不总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产生了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这一点也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最后,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条单一的线路,而是由多条路线交织而成的。不同的文化、地理和历史背景对人类的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美洲原住民与欧洲殖民者的冲突,非洲的种族歧视,都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历史事件。这种多样性也提示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的时候,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通过对历史的探讨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方式和观点,挑战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观念和认知,颠覆了一些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何影响人类的演进和文化,以及历史上各种制度、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交织。此外,这本书也让我们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价值,提醒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的视野,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和狭隘的认知。
当然,尤瓦尔·赫拉利提出的观点和假说也并不是完全正确或普遍被接受的。在学术界和读者之间,也存在着对其一些观点的质疑和争议。例如,他提出的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一些学者认为并不具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而他关于未来的预测和展望,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怀疑。
总之,《人类简史》是一本具有启迪意义的历史巨著,对于探索人类演进历程和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研究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知识和启示,加深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理解。
每天上网,不难看到一些让人心惊胆战的新闻,一会儿是某个中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跳楼自杀,一会儿是某个大学生无力还贷导致裸照泄露,一会儿又是校园情杀的案件……太看重成绩禁不起挫折,不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方式,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感情问题,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越发变得脆弱,也越来越让家长担忧,生怕哪天悲剧将会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不久之前,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老师进行了一个演讲,主题是《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她指出了大众教育在帮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在知识储备的过程当中,会形成一种恶性的竞争。” 别人的孩子学了什么我的孩子也要学,别人的孩子晚上10点才睡觉,那我的孩子就要学习到11点才睡……“ 我们的孩子怀着对世界的无限憧憬长大,结果周围所有的大人都合谋起来告诉他,他的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试,完全了无生趣。 ”虽然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我们的孩子却一步步成长为一个行走着的空壳儿,不知心中所想,只会按指令行事,完全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做什么。
按指令行事,养育出听话的好孩子。这可能是我们祖父辈推崇的教育观念,并以之为骄傲,因为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的祖父辈经过了数十载辛勤劳作,都拥有了自己的收获。然而时代的演变比我们料想要迅猛得多, 社会 的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难理解,我们的祖父辈从步入 社会 开始,就如同一个螺丝钉般固定在了他应该存在的位置,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有过变化;而现如今呢?一波波步入 社会 的新鲜力量,再难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个舒适的避风港,一个岗位上,工作2-3年就算是长的了,倘若不进步,很快就会被后来者取代。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经济在迅猛发展,时代早已完全不同。上个世纪,我们卯足了劲儿搞建设,教育的目的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训练出技术最高的工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填鸭式教育。而到了现如今,我们不要永远做代工,我们需要的是产业升级,我们要做创新型企业,所以,教育的重点也将随之改变。教育孩子,不应当再把孩子当成矿物,按照模具去雕琢拍打,而应当把孩子当成植物,尊重各自的美,稍作修剪。
前几日,在第七届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老师谈到了现代教育生态中的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卯足了劲儿鸡娃的家长们活在了无比焦虑之中,亦如刘瑜老师提出的恶性竞争理论,比谁的孩子拿到的奖状多,谁的孩子弹琴弹得好,谁的孩子拿到了多少个offer……父母成了孩子的项目经理,孩子的可视化成果越多,就说明父母们的这个项目经理当得越成功。
不禁叹了口气想问,爸爸妈妈们,你们有去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刘云杉教授表示,不要把孩子变成父母家长的一个项目,孩子不是一个虚荣的指标,而是要去了解孩子,同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慢慢涵养TA的性情和性格,而不是让TA封闭局限在“我一定要战胜别人”的思维当中。“ 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育人,要让人认识自己,塑造内在的性格。性格背后是其内在的坚定性,即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学会取舍。 ”
曾经有人问日本教养专家河合隼雄:“养育子女应该以什么为目标?”河合隼雄的答案是︰“ 培养孩子可以活出自我的人生 。”托尔斯泰有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当把这句话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时应该是——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为什么?那是因为不幸的家庭都在走别人的路,而幸福的家庭都是为孩子另辟蹊径。 当今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孩子活得更像自己。
有一个新加坡的初中生,特别喜欢一款 游戏 《我的世界》,有的时候在玩 游戏 的过程中会因为网络延迟导致失败,让他特别恼火。于是他想,如果我自己建立一个服务器,那就不会有网络延迟的问题,并且我周边的人也都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于是他像模像样地做了项目方案开始在家庭中进行集资。最终,他从亲戚朋友处共募资5w元,真的搭建起了这样的服务器。而后在和朋友的讨论中他们研究出了资金引流的方案,让当时大部分的人都选择用了他们的服务器。接着呢,由于与合作伙伴的意见相左,这个项目最终失败了。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什么呢?这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真的是值得我们众人去学习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目标,并且拥有可靠的执行力,家长也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13岁就创业过一次,14岁被合作伙伴背叛过,而后又东山再起?这样一段经历的价值是无限大的,倘若我们自己早先就有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在成年的过程中也会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知道,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特别优秀的,我们还总是嘲讽和鄙视欧美国家的小学生,这样简单的数学题也不会。然而当我们放眼未来呢?那些最终在各个领域取得终身成就的人,那些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的人,怎么偏偏就少了那么多的中国人?我们的孩子,在少年时期主动或被迫地无比注重成绩,多少人打着“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的标语在成绩单上厮杀,做了多年的好学生,最终赢得了18岁的辉煌,而这18岁也就成为这一生的顶峰了。在大学里,孩子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今后的人生也是一片迷茫。正是当初太过重视成绩,我们让孩子失去了培养能力的机会,好比一只长时间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现在打开了笼子,小鸟却忘记了如何飞翔。
清华大学的校长说,“我们未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孩子。而那些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孩子,在未来注定会被淘汰。
以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谁都无法预测,但未来一定属于那些会思考、有创造力的孩子。
以色列 历史 学家,《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在演讲中说,至少每十年,就要完整重塑自己。就好像软件持续更新一样,这是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但唯一能确定的是,改变一定会发生。
谈起以色列,很多人都会想到浓厚的宗教信仰和战火连绵,但是其实他们的教育方式才是这个国家最精彩的地方。在以色列,家庭、学校、 社会 都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在开放、自由的环境长大,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勇于挑战真理,让只有800多万人的小国,20年内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以色列也是新创之国的代名词,是除了美国硅谷之外,创业氛围最佳的地区,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创公司,人均创业世界第一,吸引国际大厂积极投资、挖掘人才。
以色列的教育环境中,丝毫不见权威色彩,在学校中拒绝死记硬背或用成绩定能力,拒绝给孩子正确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发问问题(无论小孩或大人都是),来学习解决问题。父母教导孩子,要尽情享受迈向成功的过程;为此,以色列孩子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来解决难题。在过程中,孩子就会不断迸发创新的能量。
同为犹太裔的伟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以色列人认为,教育应鼓励学生发问,保持好奇心与怀疑的精神,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动手解决。他们 鼓励突破框架式地思考,脑中若有点子,便立刻付诸实行 ,从家庭、学校到各企业皆是如此,他们绞尽脑汁,设法教出勇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孩子,所以才有办法在近20年内,自行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并且成为国际新创大国。
以色列的孩子放学回到家,妈妈问的第一句话可不是“你今天学到什么”,“考了多少分?”而是“你今天在学校,跟老师探讨了什么问题?跟同学一起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通过持续训练「 发现什么问题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来挑战真理,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以色列的教育富有科学精神,鼓励孩子思考,保持好奇心,敢于怀疑,鼓励孩子保有自己的想法,拥有 探索 的勇气,坚决拒绝人云亦云。
曾经有个笑话:一个以色列人在某地开了家加油站,因为生意很好,客人越来越多,另一个以色列人就想,既然人多,我就在旁边开个餐厅; 结果生意越来越好,另一个以色列人想,既然这样,我就来开个旅馆。如果换成是中国人情况可能会改变。一个中国人开了家加油站,生意越来越好,另一个中国人就在他对面也开了家加油站,然后价钱比第一个便宜,后来另一个中国人也在附近开了加油站,价钱比前两个还便宜……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大家全都关门大吉。这虽然只是笑话,却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
与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其多才多艺,成绩优秀,为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不同,以色列在孩子小的时候并不要求其懂得多少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思维方式的建设。虽然起步晚,看起来输在了起点,但是以色列的教育更注重孩子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家长和孩子都先认识自己,活得像自己,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发展方向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各自的潜力点,厚积而薄发,最终赢在了终点。
曾有人说,在哈佛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顶尖大学,没有一个实验里没有以色列人;在硅谷高 科技 园区,没有一间办公室里没有以色列人。除了出色的教育培养出了高精尖人才外,以色列人也十分注重团队合作与沟通,用众人的力量来碰撞出火花,让彼此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滋养。
集合以色列最优秀人才的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是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被顶尖期刊《科学家》杂志评为外国学术界最佳的研究机构。该研究所的学术自由风气闻名于世,他们的实验室或办公室,几乎从不关门,很多研究员在走廊遇到,常不自觉会聊起来,迸发出许多智慧火花,这也被他们称之为“走廊科学”。
梁启超先生说, “家长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边界,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影响格局,格局影响一生。 ” 未来世界的快速变迁已超越现代父母想象,我们没有办法为孩子担心一辈子,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有效的方式教会孩子去用自己的力量学习和生活,才能让孩子活出更好的人生。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战争学院在一份培训21世纪军官的报告中,预言了一个非常 易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 (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的世界,简称 VUCA (音:乌卡)。而到了20年后的今天,VUCA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辅助和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升级。
#今日思考
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人生不只有一条路?你觉得孩子的人生价值在哪里?
我看过的第一本突破我认知的书籍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探讨人类历史的畅销书,它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方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本书以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阐述了人类进化史、文明的兴衰以及未来的走向,其突破认知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人类的演化是进化史上的一个过程,而非全能的主宰。传统的认知方式通常将人类视为自然界的顶点,是上帝创造的完美生物,而《人类简史》则强调了人类只是演化史上的一种生物,与其他物种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这种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更加客观地认识人类的本质和地位。
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强调文明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传统的历史书通常会以战争、政治和经济为主要叙事线索,而《人类简史》则更加注重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这些利益冲突是如何推动历史发展的。这种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强调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影响。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将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未来的走向,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总的来说,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开拓人类认知的重要著作,它以客观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揭示了人类的本质和未来的走向,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构成这本书最基础的观点——所有东西,如政治体制、金融体系都是来源于人类的想象——就无法苟同。
《人类简史》是本很火的书,火到国内市场还出现仿冒作了。但是在本右派看来,这不过说明,学院左派分子依然死不悔改。换了一套术语,其实换汤不换药。
总之,这本书并不像很多人说得那么稀奇,而且很多地方论证逻辑都有问题,价值同扎实的学术资料差的很远。私以为赫拉利也不算什么大家,只不过是个爱出惊人之语的畅销书作者而已。不过这本书也是有价值的,但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思考下来也能有不少收获。全盘接受就不合适了。
但是,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一本历史书,作者更多的是把人类的历史不断提炼总结,找到其中的一些共性,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对我这种读书比较少的人来说,书中的内容很好的弥补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作者最后谈到了快乐的问题,没有答案,但是发人深省。
现实是什么:基本就是大脑的想象
你生活在一个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唯一的问题是,有多大程度是你的想象?
Donald Hoffman是加州大学的认知科学教授,他认为进化会偏爱那些只依照自己的「适应度函数」(环境对生存的适应度)观察环境的生命体,而不是看客观事实。这意味着,随着人类进化,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早已偏移了基于事实的现实。
在去年的TED演讲中,Hoffman以一种有光泽,带凹陷的棕色甲虫为例,当它遇到一个有光泽,带凹陷的棕色啤酒瓶时,它就会跟瓶子□□。Hoffman认为这种甲虫从来就没真正区分过雌性甲虫,它们只认得有光泽,带凹陷的棕色物体。
人类很可能有着类似的认知,让周围世界看起来更加「可口」,但是我们却无法看穿这一认知模式。他说:“进化使人类拥有一个可以隐藏现实并引导适应□□的界面。”
Hoffman的说法并没有被证实,但是它们确实有些道理,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认知心理学家Axel Cleeremans说。虽然他还没有分析Hoffman的研究细节,但他说大致原理是对的。“当然,进化很可能偏爱那些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高预期,或者能快速在现实中找到跟自己的关联的有机体,” Cleeremans说。所以能够轻易识别可能的威胁,无论这些威胁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中,这样的有机体才更有可能存活下去。
但是即使我们关于周边事物的感知并非Hoffman所说的那样极端不准确,我们肯定也不是100%准确。“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访问现实,因为现实总是经由我们的知觉再传给大脑,” Cleeremans说。
颜色认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们无法看到紫外线,意味着我们看不见一些昆虫可以看见的颜色——包括一种兰花叶子的美丽紫外线花纹。我们同样不能看到视野边缘的颜色,虽然「知觉填补」使得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样的视觉退化。
此外神经传递有着纳秒级别的时间差,意味着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事物并非实时发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手,我们是生活在过去的,” Cleeremans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靠大脑的预测机制来弥补,比如网球运动员面临极快的发球时,他们不会看着球,但是可以根据经验和对手的姿势预判球落地的位置。
我们实际的知觉是一种期待与现实的结合。我们对世界的改造,其实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历史绝不是单一的叙事,而是同时有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叙事。我们选择讲述其中一种叙事,就等于选择让其他叙事失声。――尤瓦尔·赫拉利
只要是在人生旅程中质疑着各种俗世的惯例和契约,并前往未知的目的地,我们都会称之为灵性之旅。――尤瓦尔·赫拉利
宗教要巩固世俗秩序,而灵性要逃离世俗秩序。通常灵性的流浪者最重要的义务之一,就是挑战各大宗教的信仰和惯例。佛教禅宗就曾说“逢佛杀佛”,讲的是在灵性的道路上,如果发现佛教已经落入制式、僵化、固定的窠臼就必需连这些一起摆脱。――尤瓦尔·赫拉利
原来如此。
原来我无意中走的是通往灵性之旅的路。孤单、大气。随便想的问题都是大问题,身边人看我,应该觉得我神神叨叨的吧!也理解不了我心中所想。他们现在追求的东西,在我年青时候都已经得到过,虽然钱不是很多很多,但以前就认为金钱只是个数字,没有什么意义,够用就行,还用钱帮助过人,当时也没有想到图回报,只是一片善心,天生心地善良。当我走下坡路时,也想赚钱的事,最后结论是顺其自然,也够用了。如果我还像以前一样,不知所以然的盲目赚钱,那就可能一辈子做钱的奴隶,而不是享受钱为人服务的乐趣。于是开始看书、思考。
一般人的人生应该是这样:赚钱了,就买房子,还要给孩子在大城市买房子,准备孩子结婚费用,也许还想给孙子留点,然后到死就无憾。当然这也是一种活法,虽然累,也觉得值得,我挺羡慕的这种大家都在过的生活。只是我做不到。长时间的修行,让我的心灵之旅已经出发,思绪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回不到过去的难得糊涂了,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了,不像青年时期的我了,金钱不能使我欣喜若狂,反而因为想通一个问题而兴奋不已,久久不能平静。然后带着疑问继续前行,单纯的前行。
灵性之旅最终将我带向哪里我不知道,但我喜欢这样修行的方式:简单的生活,自由的心,充满变数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