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2、《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融合了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打破了学科和思维局限,对人类历史提出了新的诠释。
3、《未来简史》聚焦人类往何处去,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优选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巨大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我们该何去何从?
4、《今日简史》则将目光转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优选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很重要的资源。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优选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三年十部经典,收获了如下:
1、视野拓宽: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时代、文化和思想,使自己的视野得到拓展,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2、知识积累:经典作品通常涵盖广泛的主题,从历史、哲学、文学到科学等各个领域,因此通过阅读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
3、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经典作品通常语言优美、深思熟虑,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情感体验:经典作品常常涵盖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可以对人类的情感和人生有更深入的理解,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5、人性洞察:经典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各个层面,通过阅读可以更加了解人类的行为动机、道德观念和悲欢离合,对人性有更深刻的洞察。
6、道德反思:经典作品中常常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问题,通过阅读可以引发对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反思,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善良、正直的人。
7、想象力培养:经典作品中常常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阅读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思维的边界。
8、启示与智慧:经典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启示和智慧,通过阅读可以领悟到。
经典书籍推荐:
百年孤寂—加西亚·马尔克斯;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平凡的世界—路遥;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活着—余华;围城—钱钟书;白夜行—东野圭吾;
小王子—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月亮与六便士—毛姆;飘—玛格丽特·米切尔;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撒哈拉的故事—三毛;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塞尼;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弗雷德里克·巴克;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白鹿原—陈忠实;悉达—赫尔曼·黑;局外人—阿尔贝·加缪
我看过的第一本突破我认知的书籍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探讨人类历史的著作,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入思考,对人类社会的演变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这本书从认知的角度对人类历史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思想价值。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历史的进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释。他通过研究人类历史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转折点,提出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等概念,深刻分析了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他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历史认知模式,为我们重新解读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不同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书中,他对不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三,从哲学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意义的探讨也很深刻。他认为,人类历史的本质是人类在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寻求真理和智慧来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和满足。这种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也是我们对自我认知和世界认知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变不仅是自然力量和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他揭示了人类社会结构演变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综上所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对认知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提出了“想象共同体”的概念,认为人类社会的运作不仅仅是基于经济和政治等现实利益的交换,也与人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信仰和想象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第二,他对人类进化的认知进行了重构,提出了“认知革命”的概念。这个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的发生使得人类开始具有了高度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新时代。
第三,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提出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等概念。这些革命代表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们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认知和意识形态。
第四,他对人类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思考,认为在科技发展、社会制度和环境问题等方面,人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的思考使得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制定更加明智和务实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不仅是一本全面阐述人类历史的著作,更是一本突破认知的书籍。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探索,他打破了人们传统的认知模式,为我们重新解读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他的思考和洞见也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
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原本以为我们已经足够了解自己,
读完《人类简史》,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无知 。
2015年我读了近40本书,其中最好的就是《人类简史》。即便是在为过去读过的数百本书里,《人类简史》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三观 ,是一步赤裸裸的人类发展史,揭露了历史长河中包括政治、经济、信仰等各方面的“骗局”,把蒙蔽我们双眼的纱布揭开了。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笔锋犀利,研究涉猎范围也很广。在历史学之外,《人类简史》还涉及到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从各个角度剖析人类的本性及野心。 写历史写到这个份儿上,一般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离开了历史,而走向了哲学。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史上最大骗局”“历史从无正义”“宗教的法则”“科学与帝国的联姻”“智人末日”这几章。尤瓦尔·赫拉利非常关切人类的命运,他在书中对人类历史以及人类的所作所为发出了诸多质疑,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即便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但尤瓦尔·赫拉利并不认为人类在这迅速的发展中得到了快乐。
在远古的采集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极其低下,靠采集捕猎为生。但那时候男女老少分工明确,不同的季节,他们会采集不同的食物,主食也丰富多样,不像今天只有五谷杂粮。因为远古时代人类没有固定的住所,也不需要圈养家禽家畜,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压力,因为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工作时间也只有五六个小时,也几乎不会出现饿死的状况。这里没有吃的,换个地方就有吃的了,悠然自得。
但随着人类的“进步”,生活完全变了。
时间到了2013年,虽然全球经济的大饼已经远大于1500年前那块,但分配的方式却是极度不公,许多非洲农民和印度尼西亚劳工就算整日辛劳,能够赚到的食物还比不上500年前的先人。然而,就像农业革命一样,所谓的现代经济成长也可能只有个巨大的骗局。虽然人类和全球经济看来都在继续成长,但更多的人却活在饥饿和困乏之中。
人类史上的骗局还有很多。
人类的发展就好比奢侈品。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等到习惯 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就是一种依赖。 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了。
就比如写信。
在一前,寄信是个麻烦事儿。要买信封信纸,然后动笔写,贴邮票,再走到邮筒寄出去。若想收到回信,就至少要等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了。更有可能的是,这封信也许会丢失,也就永远寄不到了。但现在,敲一会儿键盘,一封邮件在1秒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如果收件人在线,可能只要一分钟就能收到回信。
如此看来,我们确实省下了所有麻烦和时间,但生活真的更轻松了吗?可惜事与愿违。在传统信件的年代,我们通常只有最重要、不得不联系的事才会想写信。而且,通常对方的回信也会同样慎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月来来去去的信顶多就是几封,也不会有人急于立刻回复。但在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几十封电子邮件,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响应。 我们以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我们其实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十倍快,于是我们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这个关于奢侈生活陷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 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
原来,我们的生活并非像我们所期盼的那样幸福。“ 每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来似乎大获成功,个人的苦痛也总是随之增长。”
如果要在过去500年间挑出一个最重大、具代表性的一刻,一定就是1945年7月16日上午5点29分45秒。就在这一秒,美国科学家在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多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从这时开始,人类不仅有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更有了结束历史进程的能力。
将人类带到阿拉莫戈多、带上月球的这段历史进程,被称为“科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类因为将资源投入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新力量。如果没有这些投资,人类永远不可能在月球上漫步,不可能操纵微生物,更不可能分裂原子。
但事实上,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贫困、疾病、战争、饥荒、年老和死亡看来都已不再是人类必然的命运,而只是无知造成的限制。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 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得比光速快”,或者“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禁止。
因此,世界上所有的对于种族、性别等各种约束,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各种规定男人就如何、女人就该怎样的法律、规范、权利和义务,反映的多半只是人类的想象,而不是生物天生的现实。
无知的人类,还是别自欺欺人了。
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其中,有两股力量特别值得关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在过去500年间, 科学、帝国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从1850年起,欧洲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军事、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合作,以及如同巫术般神妙的科技。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中国其实并不缺乏制作蒸汽机的科技(当时要照抄或是购买都完全不成问题),缺少的是西方的价值观、故事、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这些在西方花了数个世纪才形成及成熟,就算想要照抄,也无法在一夕之间内化。
事实上,帝国主义并非我们从课本上所了解的那么一无是处。
在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征服世界”的行径中,我们同时也看到了黑暗、暴力的另一面。比如发现和征服美洲。
发现美洲对于科学革命是一大奠基事件。这不但让欧洲人知道实际的观察比过去的传统更重要,而且想征服美洲的欲望也让欧洲人开始求知若渴。他们如果真想控制这片广大的新领地,就一定得收集所有相关地理、气候、植物、动物、语言、文化、历史的庞大数据。在这些时候,不管是基督教《圣经》、过时的地理书记或是古老的口传知识,都无用武之地。
就在这种寻找、侵略的过程中,科学巨轮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从此之后, 地图上的空白就像一块磁铁,让欧洲人前赴后继,希望填补这些空白。
与帝国主义寻找新大陆(为了侵略新大陆准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不但时间早于欧洲,而且规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郑和下西洋四处探访,对用户明朝的各国君主提供协助,但并未试图攻占或殖民他国。此外,郑和的远征并没有深厚的中国政治文化基础。因此,在15世纪30年代明宣宗派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便突然告终。曾叱咤一时的伟大舰队遭到解散,珍贵的技术和地理知识亡逸,从此再也没有具备此等眼界及资源的航海探索家从中国出航。接下来数百年间,中国的君王依循着先前数百年的做法,其兴趣和野心仅仅及于四方邻国而已。
郑和下西洋得以证明,当时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现代科学和现代帝国背后的动力都是一种不满足,觉得在远方一定还有什么重要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掌握。然而,科学和帝国之间的连接还不仅如此而已。 对于现代欧洲人来说,建立帝国就像是一项科学实验,而要建立某个科学学科,也就像是一项建国大计。
科学家为帝国提供了各种实用知识、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要是没有他们,欧洲人能否征服世界实在仍是未定之数。至于征服者报答科学家的方式,则是提供各种信息和保护,自助者各种奇特迷人的研究,而且将科学的思考方式传到地球上的每一个偏远角落。 如果没有帝国的支持,科学能否发展的如此蓬勃,也仍在未定之天。 绝大多数的科学学科一开始的目的,都只是为了让帝国继续发展,而且许多发现、收集、建筑和学术也都多亏了有陆海军及帝国统治者的慷慨协助。
显然,这还不是故事的全貌。除了帝国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支持着科学的发展。而且,欧洲各个帝国能够蓬勃兴盛,原因也不仅仅是科学而已。 不论是科学还是帝国,它们能够迅速崛起,背后都还潜藏着一股特别重要的力量:资本主义。 要不是因为商人想赚钱,哥伦布就不会抵达美洲,库克船长就不会抵达澳大利亚,阿姆斯特朗也就没办法在月球上跨出他那重要的一小步。
时至今日,这个40亿岁的自然选择系统却面临了一项完全不同的挑战。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改造各种生物。他们打破自然选择的法则而丝毫未受惩罚,就连生物最基本的原始特征也完全不看在眼里。
阿巴(法国科学家在兔子胚胎中植入由绿色荧光水母取得的DNA,创造出来的绿色荧光兔子)的出现其实代表着一股潜力,如果这股潜力完全发挥(而且人类没有因此灭亡),科学革命很可能就远远不只是历史学上的一场革命而已。
这很可能会成为地球出现以来最重要的生物学革命。
经过40亿年的自然选择之后,阿巴可以说是站在新时代曙光乍现的时间点,生命即将改由智能设计来操控。 如果这种可能性终于成真,事后看来,到这之前为止的人类历史就能够有新的诠释:这就是一个实验和实习的过程,最后是要彻底改变生命的游戏规则。 像这样的过程,我们不能只看人类的几千年,而要看整体的几十亿年。
科学家还用牛软骨细胞让一只老鼠的背上长出一只“耳朵”。这可以说是以一种怪诞的方式响应着施泰德洞穴里的狮人雕像。在3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又了想要结合不同物种的幻想,而今天我们真的有能力制造出这种嵌合体了。
未来科技的真正潜力并不在于改变什么车辆或武器,而在于改变智人本身 ,包括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欲望。宇宙飞船其实只是小事,真正会惊天动地的,可能是能够永远年轻的生化人,既不繁衍后代,也没有性欲,能够直接和其他生物共享记忆,而且专注力和记性是现代人类的一千倍以上,不会愤怒、不会悲伤,而他们的情感和欲望完全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这样的历史或者现实,你接受得了吗?
一
2020年夏天在动物园的时候,我隔岸观看到一只大猩猩,他的行为举止和我们人类太像了,它很无聊,在那里拨弄着自己的毛发,也不看我们,任凭我们这些游客在那笑,其实,我的内心里有一点悲凉。
在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人类简史》中,我感慨颇深的是为什么现在的动物大都是些猫、狗、牛羊这些看起来比较温顺的动物?
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一代一代地筛选,极具有攻击性的物种大都去掉了,留下来的就是这些,而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人类的祖先并不是这么有优势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人类简史》是一本视角宏大的书,他让人们通过这种大视角的 历史 演变,看到了演化的逻辑,同时这本书也被多个国家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颇受读者欢迎。
二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人类简史》绘本版,讲述的是我们人类祖先的故事,让孩子对人类的 历史 有一个全局的认知。
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是否对 历史 感到好奇,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样子?那时候没有冰箱,也没有 汽车 ,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也会经常收快递吗?
在这之前,我还是想补充一下我对 历史 的看法, 历史 在我眼中,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我对 历史 的记忆只有考试。
但是在今天看来, 历史 非常值得我们去研读,值得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做 历史 启蒙,因为 历史 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断地更新迭代,才有了今天。孩子也可以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世界。
如何给孩子做 历史 启蒙?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意见:
1、孩子不喜欢看 历史 书怎么办?我觉得保持孩子的兴趣是关键,不喜欢的时候,可以稍微放一放,但是孩子小的时候,真的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去领读,甚至表现得比他还好奇(可以让爸爸讲),然后一起去书中寻宝。(结尾附上自己亲子共读的方法)
可能 历史 绘本不像一般的故事书那么好讲、那么好读,那么可爱,因为太远了,真的需要我们去引导,自己拿出来,感兴趣,孩子才会旁听,我们家是这样的。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定期带孩子去各种博物馆,让他更近距离、更直观的感受到 历史 的变迁。
也可以问他,古时候没有空调、老祖先夏天要是热了怎么办?你知道吗?我也不太清楚,要不一起去书里找找?
3、找一些质量好的绘本,如果孩子刚开始 历史 启蒙的话,建议是图多字少,看起来没有那么累眼的书。如果在看的过程中,能和我们生活中或者是博物馆中看到的相结合到一起,会更容易勾起孩子的兴趣。
三
我比较喜欢的三个点:
1、时间线清晰,7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史前时期、古文明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代、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和21世纪。
2、图多字少,排版很美观,全景图画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人们的生活,其实看图,就能知道不少信息了,对比着看图,孩子理解的会更透彻。
中世纪的时候,人类开始引进并且种植番茄,农田也越来越多,
3、每一部分的结构都很工整,开端都是这样一幅图,中间讲的是当时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和当代人们的生活,结尾是总体的一个时间线,记录大概事件,对比着看,一目了然。
比如:
①古文明时代的时候对比20世纪的时候
古文明时代的时候,人类不用再到处跑,而是有了一个定居的场所,并且有了交易。
20世纪的时候,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海上有了很多的轮船,天上有飞机。
②古文明时代人类的发展创造对比20世纪人类的发展创造
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突破了,并且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古文明时代和20世纪人类生活的变化
古埃及人创造了金字塔,中国开始造长城。
20世纪的时候,路上开始有地铁,有了国际空间站,还广泛应用了GPS。
浅谈一下这本书的读法:
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下手,比如我们家的喜欢火车和太空,我们就是从工业革命和21世纪这两部分起读,从蒸汽火车到后来的电力机车、再到现在的高铁以及未来的T-FLIGHT高速飞行列车这些都可以串讲。
利用书中“动动脑"这一章节或者时间线,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玩个够;或者是每一章节首图,也就是那张绿色的图,对比着找不同。
让孩子看到多远的过去,他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一入DK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这本7斤重的儿童科普值得买吗
面对好奇心爆棚的孩子,千万别敷衍,父母这样做就对了
我是盛夏书香,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毕业十年不曾看书,因为孩子,我重拾书本,并一直活跃在 育儿 领域。
在这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 育儿 理论,只是我做母亲以来的一些真诚地分享;初为人母,有苦有甜,每一笔,都是对过去的自己的一个交代。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在书店里、在当当网,几乎都能在最显眼的地方看见这本书。我相信大多数人喜欢的书,一定不会太差,所以我趁着之前读书节有优惠,就买了下来(是一套,共三本)。
书的封面是白色的,正面很简洁,一个指纹的图案,似乎暗喻人类。
这本书与之前看过的历史书不一样,它既不是从生物的角度,也不是从时间的角度。我读完之后,第一感觉是:尤瓦尔·赫拉利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话题进行了探讨。为了让普通人能读,这本书的语言并不晦涩,有时候赫拉利还会开个玩笑。
说起《人类简史》,就不得不谈这本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我读完之后专门到TED看了他的演讲,太震撼了:他不高,穿着小西装,光头,带着眼镜——眼镜后面的眼神却是相当犀利,仿佛能够看穿未来。正是40多岁的年龄加上研究角度的犀利,被业界称为“青年怪才”。
他的研究角度到底怎么个犀利法呢?
他说——人类到现在为止所建立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他在胡扯,但是人家可是有理有据。
最初的智人和生活在地球之上的其他动物并无差别。但是有一天,智人掌握了一项技能——想象。凭着想象这项技能,人类就可以开展大规模的合作,建立大规模协作群。
我先介绍一个“概念”,邓巴数字。邓巴数字是说:人类可以建立的稳定社交圈人数为150人。所以在动物界,黑猩猩的族群内,个数不会超过150这个数字。你也可以数一下:你的社交圈,能够建立稳定联系的人,有多少个?
但是人类突破了这个限制。人类依托想象出来的宗教、国家,形成更大规模的群体,这样也就能战胜之前不能战胜的巨型动物,从而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物进行征服。直到今天,已经有很多动物死在我们的征服之下,人类也似乎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想象建立的秩序,在如今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今天人人都喜欢钱,对吧?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赫拉利反问:钱本身能当饭吃吗?钱本身能够给你御寒吗?答案是不能。钱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想象出来的东西。最初人们进行物物交换,后来人们用贝壳、麦子等作为“钱币”。但是这些都有一个缺点:不好量化,不方便携带。说到底,不方便使用。今天的“钱币”主要是纸钞。纸钞本身一文不值,可是在全世界大家对于美元可都爱不释手。本·拉登虽然于美国为敌,但是他却不讨厌美元。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美元的强大购买力。这就要讲到一个概念——国家。
国家也是一个建立在想象秩序上的大型组织。现代的货币都是由国家印制并发行,货币的购买力如何,也要看这个国家的经济如何。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正因为这个国家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认同这个国家,国家才得以加千万上亿的人口进行统一调配,而这些人也能够互相协作,推动国家这个机器运转——虽然在这个国家内,并不是所有人互相认识,但是依然能够协作。这就是想象的力量。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事儿——花呗。其实这样一看,花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是因为马云的蚂蚁金服做得足够大,让人们信服,人们才愿意相信支付宝并借钱,但是蚂蚁金服到底做成什么样了?你有看过它的财报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大家都是在想象这件事情。同样,借花呗的人,也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预期,从而才想去借钱提前消费,但是,真的有人能够预知未来吗?还不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嘛。
包括宗教、跨国公司等等,作者也都认为这是建立想象秩序之上的产物。读这本书确实能够启发思维,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当然,作者并不是无事找事,作者最后给出他对人类的担忧:人类会不会在不断地贪婪式探索中毁灭自己。
人类对于想象的未来充满期待,并不断地去探索。比如克隆技术,生物工程,核武器,生化武器等等,都是在玩火,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读完这本书,我其实想起来看过的一部美剧《西部世界》。这部美剧除了烧脑之外,更从深层次探索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与人类为敌。也推荐大家去看。
人类未来究竟将何去何从?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在下方写下你得出的答案。
我是喵先生,爱读书爱动笔的普通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