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室培养
这种细胞是现有来自人体的组织培养中最早的分离细胞,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室继续培养,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它们在体外容易增殖形成上皮性的细胞排列。染色体数频率分布式为78—80,移植于人体皮下则形成肿瘤,在豚鼠的眼前房,大鼠的颊囊以及经X射线皮质酮处理的小鼠可作异种移植,由此可以认为仍保持着癌的性状
广泛被用作分析细胞营养要求、细胞增殖和各种细胞化学的研究材料。易从细胞群落作无性繁殖系分离,有各种变异系的报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的病毒有敏感性,并显示有明显的细胞变性,在病毒研究方面的利用价值颇大。
研究人员发现海拉细胞的基因组数量以及染色体的结构都不正常,这些不正常就像癌细胞丧失了大量的正常的基因拷贝一样。特别是,科学家发现在每个细胞的染色体上有大量的区域包含了错误的基因排序而且正常的基因拷贝数也更少了。这是一个染色体碎裂的警示信号,这一现象与2%-3%的癌症有关。这些基因现象可以将来用于海拉细胞的研究,并从中得出更重要的生物学结论。
海拉细胞系被George Gey分送给众研究单位(并未通知拉克斯本人也未得到她的许可),并用作癌症模式细胞(model cancer cells)研究。HeLa细胞系也被用作研究细胞信号传导(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 1952年研究人员用各种从腮腺炎、麻疹到疱疹疾病组织分离来的病毒感染海拉细胞,由此现代病毒学产生。
· 1956年,海拉细胞先于人类,随一颗前苏联卫星进入太空,开始被用于太空生物学研究。美国宇航局后来还在首次载入航天飞机中携带了海拉细胞,并发现癌细胞在太空中繁殖更快。
· 1984年,一名德国病毒学家利用海拉细胞证明了人乳头状病毒(HPV)会导致癌症,这项发现后来让这名德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也向HPV疫苗的成功研制迈出了第一步。
· 1986年,科学家发现如何让海拉细胞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它找到了一个关键受体,揭示了这种病毒的感染机制。
· 1989年,一位Yale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科学发现,海拉癌细胞含有一种叫做端粒酶的物质,能使细胞不死。这让控制生物衰老的神秘物质——端粒酶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如果永生人类细胞海拉细胞泄露了,会有什么后果?除了造成局部生物污染(弄脏桌面或垃圾桶)以外,几乎没有危险。肿瘤细胞尽管大多数都已经永生化,但是脱离严格把控的培养箱环境,几乎都会死亡。就算有时候一直养在培养箱里,也有不少会死亡。据我自己做实验的例子:最近在养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这个细胞生长缓慢,细胞传代到多个培养皿以后,本来第三天要去用细胞给小鼠种脑瘤,结果因为工作忙,第三天已经很晚了,想着第四天一大早去处理,就这样耽搁了一天。
不过我培养基放了蛮多,心里估计细胞们不会饿死。第四天一大早就急匆匆奔到实验室,打开培养箱,我傻眼了:**圈圈里是我的细胞,培养基都变颜色了!肿瘤细胞似乎通过培养基的颜色在告诉我:我们的脸都饿的蜡黄蜡黄了,你才来! 周围其他的肿瘤细胞似乎都躺在绯红绯红的培养基,大口大口吸收着营养物质,得意洋洋在“嘲笑”的被我遗忘的脑胶质瘤细胞!之前从朋友那里获赠的一株结肠癌细胞系,拿到手的时候状态是这样的:颗颗饱满,粒粒分明,每个肿瘤细胞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纤维状细胞代表着旺盛的迁徙和转移能力,饱满的胞质显示出理想的肿瘤活力。
到我手里换液后的第二天,就变圆了很多,飘在培养基里圆溜溜的细胞就是死亡后失去粘附能力的肿瘤细胞,剩下贴壁的细胞虽然增殖了一部分,但是每个细胞都变得苗条、消瘦了。后来因为我工作忙,请师弟帮着传代一次,结果第二天去看,全死了!死因是传代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细胞受到细菌污染死亡了!以前还养过死因不明的肿瘤细胞,养细胞熟练的同学告诉我,可能是支原体污染,因为有个学生从外面带回来一株细胞复苏后发现支原体污染,那个培养箱里其他培养瓶被交叉感染了。
原来,细胞也是会得流感的!养细胞实在需要精细,恒温箱里要保持恒定湿度、温度和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否则细胞会逐渐死掉,死因可能是太干了,培基被蒸发了;太冷了/太热了;氧气浓度太低了/太高了如果细胞冻存以后没有正确复苏或被遗忘,结局也只有一条:死亡。同事从液氮罐里拿出来细胞复苏,忘记将剩余细胞放回液氮罐,2小时后冻存盒里细胞全部解冻,所有细胞死亡!损失惨重!最后这里所有的细胞全部进行消杀,无害化处理。
直径约为10μm,重约0001μg
人体细胞一般是以微米(毫米的千分之一)为单位的,从数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在医学上,显微镜下比较肿瘤细胞的大小是和正常细胞相比而言的,较小的肿瘤细胞如小细胞肺癌,较大的肿瘤细胞如巨细胞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