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在读书的时候,遵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文学的道路。但是,这条路他走得一点都不顺利,老师也说他不是学文学的料儿。于是,瓦拉赫便改学油画,但是油画老师又否定了他,说他不是油画界的可造之才,无奈之下,瓦拉赫又放弃了油画。但就是如此“不成才”的学生,在化学上却显示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优势,化学老师说他在做事的时候专心致志,具备学化学的品质。
于是,在老师的鼓励和父母的支持下,瓦拉赫决定学习化学。这一次,瓦拉赫的才能总算迸发出来了,并像熊熊的火焰一样燃烧起来。
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成功的例子惊醒了很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人,使人们相信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能因为某一个或某些方面的不足就彻底否定自己。一旦找到了能力发挥的最佳点,便可有一鸣惊人的作为。
瓦拉赫效应意在启示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假如你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或饱受打击之苦,那就停下来好好看看,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然后再决定自己的位置。
瓦拉赫效应在现实中的例子也有很多。
在一家工厂中,当工人们正在着急赶一批货物时,却发现一台机器出现了故障,检查的结果发现这台机器少了一颗螺母。因为这台机器的“罢工”,工人们不得不跟着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老板很是气愤,如此一来,这批货的交付时间将会有所推迟。于是,他要求维修人员在5分钟之内修好它。维修工人也很有信心地回答说:“放心吧,换螺母很简单,甚至都用不了5分钟就可以让它重新转动起来。”
说完他便开始维修,但是麻烦来了,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已经过去了,机器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转动起来,那些他包里事先准备好的螺母没有一个是合适的——这台机器的型号和这些螺母不匹配。
焦急万分的老板说:“作为一个维修员,你带着的是螺母;而对于这台机器来说,你所带的就是一包废铁!”
是啊,很有道理的一番话。起不了作用的螺母在紧要关头其实就是废铁。
对于一台机器来说,只有适合它的螺母才能让它顺利运转起来;
而对于人来说,只有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掘了自己的潜能,找准潜能发挥的最佳位置,才能让生命的力量全部迸发出来。
更多心理学效应:从众效应的由来 巨人影子效应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瓦拉赫效应主要是指强调扬长避短,这是出自德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瓦拉赫的一个故事,小时候不管他是绘画还是做文学,学校都认为他没有这个才能,但是后来化学老师看中了他,结果他在化学方面大放异彩,甚至最后还获得了诺贝尔奖,和本站共同了解下。
什么是瓦拉赫效应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的优缺点的,正如新木桶效应说的,多想想自己的优点,生活会轻松很多,这和瓦拉赫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瓦拉赫效应讲的就是德国有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瓦拉赫在读书的时候,家里人都喜欢他成为文学方面的人才,但是老师认为他在这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后来他开始学习油画,但是学校给出的评语是在绘画方面没有才能。
他的父母甚至于都有些绝望了,但是幸好他的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情比较认真,具备一定的品格,学习化学也是比较好的选择,结果他在化学方面大放异彩,在22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甚至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瓦拉赫效应的经典例子
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太平衡的,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只要找到自己的强项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成绩,这就是所谓的“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主要看重个人的能力,并且强调扬长避短。所以大家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不要因为某方面不强就开始自我否认,也不要因为其他人的贬低而失去信心,就是要在不断寻找中发现自己的最好的方向。
大家应该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并且打从心底去坚持去热爱,这样才能真正更好掌控生命的维度,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追求正确目标方面。
在心理学方面有很多有趣的效应,比如反暗示效应、费斯汀格效应、蝴蝶效应等等,仔细想想也是比较有哲理的。
小时候学文学被老师说愚笨不行,学音乐不行后来学化学,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的是奥托·瓦拉赫。
奥托·瓦拉赫(OttoWallach)十几岁的时候就学习绘画和文学,他得到的评论“不可造就”,被老师说愚笨不行。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的工作一丝不苟,并且具备从事实验科学的素质。建议他改变化学反应。
他接受了这一建议,并逐渐展现出他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奥托·瓦拉赫为脂环族和戊烯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是人造香料和合成树脂行业的创始人。他分离并纯化精油并确定其结构组成。1867年,他在Weller和Xubner的指导下研究有机化学。1869年,他获得博士学位。
在论文“甲苯同系物的位置异构”中。他首先发现诸如亚硝基过氧化氢的试剂可以与萜烯化合物形成固体加合物,从而系统地制备纯萜烯化合物。首先,命名萜。他还确定,萜烯的结构是具有五个碳原子的异戊二烯单体的聚合物。指出在强酸和高温的作用下,萜烯可以从一种转变为另一种,这为合成萜烯奠定了基础。在萜烯的研究中,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1909年,他一生写了《聋哑与樟脑》这本书。从1895年到1905年,他首次成功地合成了香水,并为脂环族化合物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由于上述杰出贡献,他于191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瓦拉赫于生于柯尼斯堡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的家教极严,规矩更多。但答应供他读书深造。1867年由波茨坦大学预科学校毕业,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先攻读文学,但成绩不理想。后转而从师韦勒攻读化学。1869年在许布纳指导下从事有机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同年曾担任霍夫曼、维歇尔豪斯的助手。1870年在波恩大学任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的助手,负责实验室的工作。1871年~1872年在矮克发公司任工业化学家。1872年回波恩大学任有机化学实验室助教,后晋升为讲师。1876年任副教授,1879年任药理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油类用于药物的整个晶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亚硝酰氧等试剂可以和萜类化合物形成固体加成物,从而分离出纯净的油类物质。1889年~1915年在哥丁根大学任化学教授兼任化学研究所所长。其间,继续对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1909年,写成《萜和樟脑》一书,总结了他一生对于萜类化学的研究成果。1915年退休。他生平讲求实际,不浮夸。各国学府都敬慕他,纷纷授以荣誉学位。但他从来没有亲自接受过奖励。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贡献给了人类社会,而自己并不要什么。1910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15年退休。瓦拉赫一生中未曾结婚。1931年2月26日逝世于哥丁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