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1992年修订)(原版引进)》内容简介: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出生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的奥涅加,1943年卒子美国洛杉矶。虽然早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读书期间他就已经显露出自己天生就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他的钢琴教授包括亚历山大季洛济和尼古拉·兹韦列夫,但他更喜欢师从阿连斯基和塔涅耶夫学习作曲。
正如他的钢琴小品集Op3——其中第二首便是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和他的歌剧《阿连科》所展示的那样,年轻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他还因歌剧《阿连科》获得了1892年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金质奖章。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于他24岁那年首演失败之前,他的音乐创作可谓源源不断。
第一交响曲的首演失败以及报界对这部交响曲的恶评严重摧毁了拉赫玛尼诺夫的自信心,他整整三年无法进行创作。在催眠师尼古拉。达尔的治疗下,他不但神奇地康复,而且接二连三地写出了让入耳目一新、充满灵感的作品,包括《双钢琴第二组曲》(Op17),《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大提琴奏鸣曲》(Op19),《肖邦主题变奏曲》(Op22)以及《10首钢琴前奏曲》(Op23)。这些作品全都具有拉赫玛尼诺夫更为人们喜爱的风格的所有特点:大量令人难忘的旋律,看似简单的和声与复杂的半音体系的结合。这些作品营造出了独特的怀旧效果,不仅透着浓郁的俄罗斯情怀,而且尽情地展现着钢琴这种圆润洪亮的乐器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发现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正是拉赫玛尼诺夫能够向人们展示的。
大家在考虑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诠释时应该记住他本人弹奏时的基本特点。人们称他为“清教徒式的钢琴家”,因为他在弹奏时会严格遵照乐谱上的各种说明和记号,忠实地保持各种节奏,不添加多愁善感的情调,牢牢把握音乐结构。本文作者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的力度和句法记号,尤其是他仔细标出的速度记号和各种关系,足以帮助大家诠释他的音乐。大家应该竭力避免破坏这些记号,同时还应该竭力避免对作品进行伤感外理。
这首曲子的难度非常之大,可以说是拉赫24首前奏曲中最难的一首。
简单分析一下,左手是大跨度的跑动,右手为大量的和弦,而且整首乐曲音响量偏大。对手指的机能是极大的挑战,光是解决技术问题就非常难了。其实这首曲子说白了,你可以理解为一首超级左手练习曲。
从情感来说,它表达一种极为壮丽、气势磅礴的情感,强烈,激动。在处理上难在“强上加强”,如何在ff音量时突出谱子中标识的强和弦,要仔细考虑。在乐曲中段的一小段偏向于畅想性的旋律,之后返回第一主题,很典型的A-B-A'结构。
总之,这首曲子虽然音量大,但绝对不能一味的砸琴,含糊一片,要在强中仍找到层次感。加油吧!!
给你个吉列尔斯演奏的视频连接,我认为他的版本是最好的:
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对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现实是不满的。拉氏一生创作了各种体裁的大量作品,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反叛的倾向:《升c小调前奏曲》和他的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阴森的背景、沉重的低音,是一种彷徨、苦闷心情的写照;《春潮》则充满青春气息,活泼向上,表现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渴望。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一贯沿着俄罗斯音乐传统及音乐史上的莫斯科乐派前进。柔美的旋律、深邃的内涵贯通于俄罗斯独特的音乐语言,悠长宽广、气宇轩昂,处处映射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音乐特性,他的音乐才会让人们为之感动和折服。他的创作虽然实质上仍是浪漫主义的,却经受了20世纪气息的熏陶,形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肖邦和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相比,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显得更加短小、精练,织体也较朴素单一,他所反映的是内在精神生活中的瞬间感受。与肖邦等人的“即兴性”特点比较而言,拉氏更注重思想内涵上的思考。
拉氏为钢琴创作的《前奏曲》包括OP23(1903——1904)的10首、OP32(1910)的13首及OP3的1首,共24首。OP23,NO5作于1901年 演奏技法的运用
拉氏的这套《前奏曲》音乐风格丰富、织体变化多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非常有利于教学和学习训练的。在演奏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及创作时期,对于主题材料、音乐的基本模式和音型要仔细地分析,这些在前面已作过详细介绍。除此之外,他又发展和推动了《前奏曲》新的创作特点和技巧。
1 连续琶音的演奏
作品OP23,NO5开始时演奏速度为进行曲速度,但不宜过快。由于音乐起于低音区,因此演奏时需使音调下沉,手指最好垂直重沉,才能得到音乐深沉、宽厚、广阔的音响效果,同时和弦需要弹奏整齐。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钢琴作品没有明确的速度限制,在指法变换上可丰富流畅。乐谱中主题材料的特点决定用适当的奏法表现,此曲的中部为较抒情乐段,速度与开始部分相比转为渐慢,以左手连续跑动的琶音为特点。演奏本段时需要提高手指的快速运动能力,同时要尽量保持音型的连贯,这种织体是掌握快速连续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手腕的灵活运用能对手部的伸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手腕的灵活运动使那些大幅度的琶音弹奏更为流动连贯,同时大拇指的内侧移动也需要手腕的配合把手指引导到正确的键上。此外,手较小的演奏者还可以通过手腕的横向运动和圆形运动来扩张运动范围,用来演奏大跨度的琶音。手指技术是完全要靠手腕灵活来决定的。
2 踏板和力度的运用
演奏中段时可适当使用踏板,合理使用踏板在任何作品里都是需要的,然而演奏家要根据音乐情绪分别对待、适当处理。由于古钢琴的结构缺陷,巴洛克时代的作品如不用踏板弹奏出各个声部,在听觉上旋律和音色都会变得非常单调,但声部清晰。19世纪后的钢琴教学中提倡适当运用踏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点点式”用踏板法。拉氏的创作中大胆地使用了踏板,更好地显示出了其作品的浪漫宏大。
乐曲的力度变化幅度很大,从pp到ff都有所涉及。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极力推崇夸张、极端的力度变化。他善用宽广的力度节奏、强烈的力度对比、整体的力度阶梯式上升并推向高潮等典型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力度的手法。这一特点是浪漫主义风格在他《前奏曲》创作上的一个具体表现。他在《前奏曲》中标记的力度记号比肖邦还有他同时代的斯克里亚宾密集了很多,可见他对力度表现音乐的重视。这些力度标记是为表现音乐内容所必须的,是作曲家感情变化的体现。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这些力度记号是其作品最富有特色的地方,在技巧上也是最有难度的地方。我们在演奏《前奏曲》中的强音时应多使用大臂的力量,触键要深厚,高潮部分那些连续不断的和弦需要相当的体力演奏。强弱的对比也需要手臂乃至全身的调动与控制。
拉赫玛尼诺夫的24首钢琴《前奏曲》不管在音乐理论上或在演奏技巧上对钢琴教学都起着极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拉氏钢琴作品的研究具有实质的难度、深度,是我们所有钢琴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必修内容。
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后期俄罗斯音乐大师中最后一位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影响的音乐作品,为俄罗斯和世界音乐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作品中充实的和声、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精致的织体始终涌动着响亮坚定且热爱生活的声音。他曾说过:“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应该表现他所出生的那个国家的精神,他的爱情信仰及他所喜爱的书籍和绘画的内容,音乐应该是他生活经历的总和……我是位俄罗斯作曲家,祖国确定了我的气质和处世态度。”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0%AD%BA%D5%C2%EA%C4%E1%C5%B5%B7%F2%C7%B0%D7%E0%C7%FA&fr=ala0
这是一些视频 其中不乏名家所弹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所说的拉赫玛尼诺夫加李斯特的小狩猎要是考上音的应该够了 但是重庆那边不是很了解
1、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2、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
3、李斯特在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扩展资料:
一、肖邦的音乐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主要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弗里德里克·肖邦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弗朗茨·李斯特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那么拉赫玛尼诺夫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1、 钢琴与乐队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编写了五首以钢琴与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分别为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其中以第二钢琴协奏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最著名,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旋律优美,成为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采纳为背景音乐。
2、 钢琴独奏作品: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3、 交响曲作品:拉赫玛尼诺夫曾编写三首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乐对拉赫玛尼诺夫而言是失败之作,他甚至把手稿撕毁,直至他死后,整份乐谱被才发现收藏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中,至1948年才于美国作第二次公演以纪念拉赫玛尼诺夫逝世五周年。然而,第二交响乐及第三交响乐仍是较出名的作品。拉赫玛尼诺夫亦曾编写多首交响诗,如:《死岛》、《岩石》、《交响舞曲》等。
4、 声乐及合唱作品:拉赫玛尼诺夫亦有编写声乐及合唱作品,包括有弥撒曲Vesper Mass、The 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及The Bells。短歌Vocalise更被改编成不同乐器的独奏曲。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拉赫玛尼诺夫主要作品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