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下:
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化之路,“人—技术—世界”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与美国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在《技术与生活世界》中提出的人与技术之具身关系、诠释学关系、它者关系及背景关系不同。
从大历史尺度来看,“人-技术-世界”的内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从技术延伸人体,到技术投影世界,直到技术重构人本身。
着眼未来,在“人-技术”内涵的赛博格与技术重构后的“技术-世界”之间,一种新型的主客观关系构筑起来,这也是后人类主义哲学思潮描摹的未来世界。
对此,以色列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谈到,当未来的生物交叉技术改造人体之后,人类就不是今天这般模样的人了。当然,在早年出版的《美丽新世界》《技术与文明》等作品里,我们也能看到类似观点。
近年来,一些译著《我们的后人类未来》《超人类革命》《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等也都在关注类似问题。
当然,我们今天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只能从科幻**中去认知。从《阿凡达》《星际迷航》等作品中我们看到,在人类今天这样一种存在与未来人机混合体之间,有一种变化的大趋势。
未来,对于人而言,生物交叉技术在逐渐改造人本身,机械生命体也在逐渐走入现实。对于物而言,在经过人工智能赋能以后,我们会迎来一个充分智能的“脑化社会”。
两者交融,我们在未来就将进入一个后人类时代,这个时代的大致特征是人机一体、万物互联、信息融通、普适计算。
后人类时代的简介如下:
对于这样的后人类时代,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而言,受凯瑟琳·海勒在《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启发,笔者认为,按照以往的认知,人类本质上是有自由意志的生物体,有内聚的认知,有肉体的具身,有独特的情感等等。
未来的人将不再是纯粹的人,在后人类主义哲学看来,传统人类的本质面临着被解构的命运。人的认知不是内聚而是分散的,人的具身不是肉体而是信息的,人的情感不是独特而是共有的。
后人类本质上是一种异源、异质、异构的集合体或混合物,它没有先验的、独立的、自由的意志,也没有稳固的、有形的、有限的生命,而是作为一个“物质-信息”复合体,在不断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着自己的边界与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