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会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

怎么学会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第1张

在这个时代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想拥有直击本质的思考能力,从而成为《教父》里所说的“一秒就能看透问题本质的人”。

可是,想要一秒就能看透本质,谈何容易?

最起码,你得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你得知道“本质”是什么?在“思考本质”中,你思考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阶段:你得去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具体方法。

第三阶段:你得不断实践练习,并最终将其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

上面说的每个阶段,都不容易,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第一阶段,也就是:你得知道本质是什么?你得知道,在“思考本质”中,你思考的到底是什么?

不然,你的思考又该从何谈起呢?

一、本质思考三件事

先来看以下三段话:

第一段:《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刘润在他的《新零售》一书中写道:“新零售的本质是效率更高的零售。”

第二段:哲学家王东岳曾说:“孔子之所以有‘天下观’,本质上是因为中国很早就是大一统的国家了。”

第三段话:之前,经济学家吴敬琏发表视频演讲时说,中国企业界和政治界的改革人士,虽然在推动改革和发展上做了很多贡献,但也有一个突出的缺点:“对千变万化的形势跟得比较紧,对背后的基本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而这种浅尝辄止带来的问题是:“对于本质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是就事论事。”

你看,在这三段话中,“本质”一词分别出现了一次。

但若细细读来,你就会发现,它们并不一样,它们代表的并不是同一个意思。

在第一段话中,的“本质”说的是:新零售的根本属性是什么?换句话说,这里的“本质”一词回答的是“什么是这个事物的根本属性?”这一问题。

在第二段话中,“本质”说的是:导致“孔子具有天下观”的根源是什么?换句话说,这里的“本质”一词回答的是“这件事发生的根源是什么?”,也就是“让它发生的那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在第三段话中,“本质”说的是:要去思考千变万化的形势背后到底都有哪些基本的、不变的东西。因此,这里的“本质”一词回答的是“这个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一问题。

在这里,虽然用的都是同一个词“本质”,但它代表的含义却并不相同。

一个是在说事物的根本属性,一个是在说导致问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有一个是在说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底层逻辑。

但若仔细想想,这三者又有相通之处:不论是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对万事万物的“根本性”进行的探索和追寻,是对它为何存在,以及之所以成为“它”的深度思考。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本质”?一秒看透本质,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直击本质》这本书里,我把“本质”概括为了三件事,那就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基于以上分析,我就为本质思考下了一个定义:本质思考,就是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事物根本属性,看透问题根源,看懂现象背后底层逻辑的思考能力。

接下来,我将逐一解释。

二、本质思考第一层:

事物的根本属性

很久以前,因为工作需要,我看过很多关于战略的书,书里教了很多制订战略的方法,五花八门,但我感觉始终都没抓住战略的根本,也想不透战略的关键。

等实际运用的时候,我发现那些总结好的方法总是无法套用到现实中,于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因为我始终都没理解“战略”的根本属性。

到底什么才是战略的根本属性?是写出一堆计划就叫战略?还是定个目标就叫战略?是想出一个愿景就叫战略?还是提出一个使命就叫战略?

都不是,战略的根本属性是“选择”,而好战略就代表着“好的选择”。

所以,在不了解“战略”根本属性的时候,我区分不出战略和目标的区别,无法制订出好的战略,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有的战略好,而有的战略差。

而这,就是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一件事物的根本属性的原因所在。

如果不了解事物的根本属性,我们就无法回答“是什么”这个问题;

不明白“是什么”,自然也就无法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

回答不了“为什么”和“怎么办”,我们自然也就无法解决问题,无法判断趋势。

因此,当我们在学一样东西、理解一个事物、论述一个理论、解决一个问题、判断一个趋势的时候,都得先从思考事物的根本属性入手。

深入思考事物的根本属性,可以说是我们思考每一个重大问题的“最初起点”。

可是,到底什么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呢?

一个事物的根本属性,可以等同于这个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一个事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它的那个根本原因。

比如,我们一旦知道了凳子的本质是一个可以坐下来休息的东西,那么就会知道一个金属制作的可以坐下来休息的东西也是凳子,一个冰块制作的可以坐下来休息的东西也是凳子。

那么接下来,你可能会问:我要怎样才能知道,我已经找到了事物的根本属性呢?

当你能够做到以下两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时,你就找到了事物的根本属性:

给出清晰的定义

打出精妙的比方

1什么是“给出清晰的定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因为想要给“人”下个定义,还闹过一个笑话。

他说“人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

于是,哲学家第欧根尼就拎了一只被拔了毛的鸡过来,看着柏拉图说道:“这就是你说的人”。

这是一个很好笑的笑话,可它竟然是出自于最伟大哲学家之一的柏拉图。

为什么会这样?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柏拉图并未找到“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也就无法给“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可后来,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却做到了,他给“人”下了一个定义,言简意赅、直接本质,那就是:人是理性的动物。

这就是清晰的定义,当你能够给出清晰定义的时候,你就等于是理解了这个事物的根本属性。

2什么是“打出精妙的比方”?

能够打出精妙的比方就意味着,你能将一个抽象事物的根本属性与生活工作中常见事物的根本属性划上等号。这时,你才可能打出一个精妙的比方。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就打过一个非常精妙的比方,他说:“恐怖分子就像是一只想摧毁瓷器店的苍蝇,但它自身没那么大的力量,于是它就钻进公牛的耳朵里,让公牛发疯,然后冲进瓷器店。”

在这个比方中,赫拉利将恐怖分子比作了“想要摧毁瓷器店的苍蝇”,这一比方十分精妙,而它精妙的原因就在于他看透了恐怖分子的根本属性——单薄的自身能力,以及十分庞大的目标。

那是不是说:只要打出一个比方,就说明我们已具备了本质思考的能力呢?

并非如此。

打比方,是在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之间架起的沟通桥梁,也许准确,也许不准确;而精妙的比方,则是在不熟悉的事物的根本属性与熟悉的事物的根本属性之间架起的沟通桥梁。

所以,只有打出精妙的比方才是本质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

在《象与骑象人》这本书中,作者写道:

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内心并没有一个能够决定自己行为的“最高决策人”。

相反,真正的自我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主意。甚至,有时候各个部分间的意见还彼此冲突。

在自我的各个组成部分里,有一部分是我们内心的自动化系统,包括内心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等;另一部分则是理性的思考以及理性的要求。

不知你读这段话时是怎样一种感受,是不是觉得作者描述的这两部分有些复杂,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明白。

的确如此,所以,作者后来就打了一个十分精妙的比方:

它们的关系就像大象与骑象人。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骑象人只是大象的顾问。当大象和骑象人的意见相同,或者大象没有自己的欲望时,骑象人才能指挥得动大象;而当大象真的想要做什么时,骑象人根本斗不过它。

通过这样一个比方,你是不是立刻就明白了?原来,我们内心的自动化系统就像大象,而理性的部分就像骑象人。

所以,当我们毫无觉察地追随内心的自动化系统时,理性根本就无能为力。大多数时候,我们究竟该向右走还是向左走,到底该做出怎样的决定,其实都是由这头大象所决定的,而理性只是那个偶尔才会发挥作用的骑象人。

多么精妙的比方!

所以,是否给出清晰的定义,以及打出精妙的比方,就是判断你是否已能说出事物根本属性的黄金标准。

三、本质思考第二层:

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几百年前的航海时代,远航的船员经常受到坏血病的困扰。

出海时间一长,船员的牙龈和皮肤就开始出血,皮肤变得苍白,眼窝下陷,接着就是牙齿脱落,最后可能导致死亡。有人估算,从1500年到1800年这300年间,可怕的坏血病一共杀死了300万名船员。

当时的人都不知道坏血病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人们通过直觉判断,这一疾病大概是与饮食有关,是营养不良所致。因为它只发生在远航的船员身上,而海上又缺乏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直到1747年,由于一个纯粹的偶然,苏格兰海军军医詹姆斯·林德发现吃柑橘能治坏血病。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发现柑橘和柠檬的确对治疗坏血病有效果。

于是,英国人就发明了把柠檬汁混在莱姆酒里长期保存的方法。于是在19世纪早期的时候,英国海军就彻底告别了坏血病。

这一偶然发现,让英国海军解决了坏血病的问题。于是就再也没人去思考为什么柑橘和柠檬能治坏血病这个问题了。

谁知,一百年后,坏血病再次缠上了英国船队。

船队原本给船员配备的都是西班牙柠檬,但后来因为有了一种更便宜的西印度柠檬,酸度和西班牙柠檬一样。于是船队就改成了配备西印度柠檬。

再后来,为了防止柠檬坏掉,船队就把柠檬榨成了汁,再把柠檬汁煮熟了才带上船。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发现这两种柠檬,不论是柠檬,还是柠檬汁,其酸度都是一样的。

谁知,这一改变造成了大规模的坏血病。

随船医生无法理解这一现象,他们认为,既然同样是酸的柠檬汁,就应该都能预防坏血病,可为什么坏血病却会卷土重来?

一直到1930年,这个问题才终于得以解决。

那时,匈牙利的科学家圣捷尔吉·阿尔伯特成功分离出了维生素C,人们才如梦初醒。原来,对坏血病起作用的不是柑橘和柠檬,也不是它们的酸味,而是它们里面的维生素C。

那么现在,你就可以回答为什么西印度柠檬煮熟的果汁无法抵御坏血病了。

因为西印度柠檬里所含的维生素C只有西班牙柠檬的1/4,而且其实不论多少,只要将柠檬汁煮熟,里边仅存的维生素C也就被彻底地破坏了,坏血病自然就会卷土重来。

可见,只有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问题根源的思考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因为,只有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解释,我们才能在下一次类似问题出现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在给咨询者做一对一教练辅导时,我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遭遇了工作上的挫折后(比如被老板开掉、被同事排挤,或遭遇被分手),不少咨询者都会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全部归到自己一个人的身上。

他们会说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自己太差劲,自己不努力,自己不够好。于是,他们就一直钻在这个牛角尖里无法自拔、持续痛苦,认为自己再也不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找到一个好的恋人,也永远无法获得幸福与成功。

这就是对问题根源作出的错误解释,而这种错误解释直接导致了他们错误的思考方式,这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又让他们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所以,他们始终无法开始新的生活。

那么,对这些问题根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个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一种原因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比如,植物的叶子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日光、二氧化碳和水。这就是复合性原因。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都要考虑其多样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晰、准确地看到问题背后的复杂原因,从而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而这种思考的方法也能让你在不断精进的同时,拥有深刻的洞察力与成熟的心智。

可以说,在进行本质思考的时候,如果忽视了问题根源的多样性,就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就像是农作物长不好的原因,可能是水分不足,可能是肥料太多,也可能是病虫害等。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根源的多样性,只注意其中的一种原因,比如,只注意施加肥料,那就必然会导致减产的后果。

因此,在对问题根源进行本质思考的时候,不仅要思考表层原因,还要思考深层原因;不仅要思考单一原因,还要思考复合性原因。

四、本质思考第三层:

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这个词现在已经被用滥了,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它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这就导致了,大家在使用这个词的很多时候,做出的都是错误的诠释与运用。

但其实,底层逻辑是一个具有极大能量的词。

比如:在商业中,就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运用广泛的逻辑,那就是商业存在的理由是消费者获益。这个逻辑说的是什么呢?

它说的是,一个商业能够存在的理由,就是购买这个商品的人能够从中获益,不论这个商业是卖袜子的,还是卖课程的。

所以,如果买了袜子无法保暖,或一穿就破,买了课程无法学到东西,生活没有改变,那么这个商业本身就是缺少价值的,不论它所做的宣传是怎样的花里胡哨,时间久了,它也一定会走向消亡。

这一点,就是存在于所有商业背后的更深层、运用更广泛的逻辑。

当年,中国的团购网站都是从模仿美国第一家团购网站Groupon开始创业的。Groupon的理念是商家第一,消费者第二,因此它的毛利可以高达40%。

然而,后来的美团CEO王兴却认为,Groupon的理念与策略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商业的本质相违背,也就是与刚才我们说的这条逻辑完全背道而驰。

于是,王兴开始反其道而行,将美团的策略确定为: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

因为毛利很低,所以就需要大量消费者购买才能维持这一模式,同时还需要非常精细化的管理。秉持这个策略和模式,对美团来说走过了非常不容易的路。

但是,也正是因为对于这一逻辑的信仰和追随,王兴和美团最终成为了“百团大战”的赢家。

这种隐藏在一系列现象或方法论背后的、更深层的、运用更广泛的逻辑,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底层逻辑。

《原则》一书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说:“所有一切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他在这里所说的“深藏其中的原则”,以及“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代表的也正是我所说的“底层逻辑”。

可以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世界虽然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但其背后却常常有着如同“看不见的手”一般的道理、逻辑、原则和因果关系在指挥和主导着,而这些“看不见的手”就是“底层逻辑”。

换句话说,底层逻辑就是万千“术”后的那个“道”,也是万千现象背后的那个底层规律。

说白了,底层逻辑就是不同现象、不同方法论背后的共通之处,是变化背后的不变之处,是那些方法论之所以有效的根本原因。如果底层逻辑错了,与此相关的方法论也就没用了。

同理,如果你掌握了一个底层逻辑,也就等于是掌握了很多个方法论,因为你可以通过演绎加创新的方法,从中幻化出很多的方法论。

当然,底层逻辑也是有层次的,如果你能掌握更底层的底层逻辑,自然会很厉害。而如果你掌握的只是较浅层的底层逻辑,那么你对它的迁移运用就会受到限制,会很狭窄。

以上,就是思考本质所说的三件事,当你能将这三件事的思考方法全部学会的时候,就等于是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而这时,你就拥有了直击本质的思考力。

长期以来,一直有个想当然的看法:

只要是心智健全的人,就避免不了烦恼与痛苦。

比如说,刚出生的婴儿和精神失常的疯子就(有可能)没有烦恼与痛苦。原因很简单,二者皆非正常人,而且欲望都是最低的。只要满足了正常的生理需要,就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这样奢侈的 情感 。

烦恼与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欲望既不可消除,烦苦便如影随形。

进入21世纪后, 科技 迅猛发展,“现代化”得以实现,“城市化”加剧,“全球化”成为趋势。这一切固然让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对传统自然资源的依赖,增强了“人定胜天”的自信与豪情。但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体制化”和“工具化”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黏性,每个人都要依赖其他人的专业技能才能生存。个人力量减弱了,但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了。每个人都是这个硕大无朋的系统和网络中的小小一分子,每天想做的极多,能做的极少,岂能不应接不暇,甚至焦头烂额?

当眼花缭乱的东西勾起了无穷的欲望,又无法如愿获得的时候,烦恼怎么会少?

在佛教的理论体系里,宇宙有三个基本现实:

一切事物都会不断改变(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没有永恒的本质(诸法无我),没有什么能永远令人满意(诸漏皆苦)。

佛教概括了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取蕴,求不得。

很多人认为,“求不得”,乃是众苦之源。因为有所求,有欲念,所以才会爱恨,有爱恨才会有生老病死,等等。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先圣大哲,前赴后继地 探索 自然万物和人的身心之理,终究无法找到永不改变的东西、永恒固定的本质,更无法得到永远的满足。

所以,庄子才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无论多么努力,永远都有凭个人的力量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庄子这样豁达和通透。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常常就是因为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总觉得在某个地方会有永恒的本质,而只要自己能找到,就能永远心满意足。越是放不下这个执念,最后找不到的时候也就越失望、越痛苦。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写出“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的作者,著名的以色列 历史 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也曾经有过和我们大多数人同样的经历:

“我在青少年时期有许多烦恼,心静不下来,觉得整个世界莫名其妙,对于人生的种种大问题也都找不到答案。特别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诸多苦痛充斥着整个世界,充斥着我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对此可以做些什么。”

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

在牛津大学读博士时,他碰到了好朋友罗恩。后者建议他试试放下书本几天,也别动脑子做什么讨论,而是去上个内观(Vipassana,古印度巴利文,意为“内省”) 禅修课程。

一开始赫拉利拒绝了,但在好朋友一年的循循善诱下,终于在2000年4月参加了为期10天的内观禅修。并且得以遇见对自己一生影响极大的葛印卡(SNGoenka) 老师。

葛印卡老师是这样做的:

他指导学生盘腿坐下闭上眼睛,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气息如何进出鼻孔:

“什么都别做,别去控制呼吸,也不要想用什么特殊的方式呼吸。只要观察现在的状况,不管状况如何。吸气的时候,你只是意识到,这股气进来了;呼气的时候,你只是意识到,这股气出去了。而等你不再专注,思绪开始在回忆和幻想中游荡的时候,你只是意识到:

现在我的思绪不在呼吸上了。”

赫拉利觉得这是别人跟他说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从观察自己呼吸所学到的第一件事是:

虽然我读了那么多书,在大学上了那么多课,但我对自己的心智几乎一无所知,而且根本没什么办法控制心智。无论我怎么努力,还是会想到别的事情,专心观察气息如何进出鼻孔的时间怎样也撑不过10秒。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我人生的主宰,是我个人品牌的首席执行官,但禅修不过短短几小时,就足以证明我对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控制的能力。我非但不是首席执行官,就连当个看门的也不太够格。虽然我只是站在自己身体的大门(鼻孔)旁,观察一下有什么进来、有什么出去,但没一会儿我就擅离职守了。

随着课程进行下去,除了要观察自己的呼吸,还要观察整个身体的感觉。 内观技巧背后的道理,是认为心智的流动与身体的感觉密切相关。我和这个世界之间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我真正反应的对象不是外界事件,而是自己身体的感觉。 某种感觉不愉快,我的反应就是“厌恶”;某种感觉愉快,我的反应就是“想要更多”。即使我们以为自己的反应针对的是别人做的某件事或是遥远的童年记忆,事实上我们做出的反应也是自己最直接的身体感觉。

经过这10天,赫拉利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就在于自己的心智。如果有什么是我想得却不可得的,心智的反应就是产生痛苦。痛苦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观情形,而是自己心智产生的心理反应。 了解这一点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让人不再产生痛苦……

赫拉利所说的这一些,其实与王阳明的“心学”的基本思想和修炼的方法有不少共通之处。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让人们多“向内求”。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脑子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以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什么世界。或者是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和“内观禅修”一样,王阳明提倡“内省”,就是做减法,减少欲望,减少各种梏桎对内心的束缚,拂除各种灰尘对内心的蒙蔽,回归“本真”。

“内省”的主要方法就是“冥思”和“打坐”,就是寻找自己的潜意识、寻找自己的内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弄清楚自己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生活的目的、生命的目的。

王阳明是打通儒释道三家的圣人,他的一些思想其实与佛教渊源很深。在“反求诸已”和“寻找初心”上,有极为深切的现实意义。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蒙蔽了双眼、内心,被一些可有可无的欲望充斥了大脑,忘记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所以才产生了无数的烦恼与痛苦。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 一个人烦恼的根源就在于有欲望,无度量,所以才有“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说法。但欲望不可能消除,人也不可能真正全无烦恼。最佳的方式不是让这烦恼快点“过去”,或者非得寻求一种什么“消解”的办法,而是专注于这个过程,力求从中获得感悟和教益,毕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无论什么样的经历都是自我锻造的组成部分。

读赫拉利《明日简史》有感

我已经读了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今日简史》,当然不能错过他的第三部《明日简史》。我读的都是原版,为的是不让好不容易掌握的英语荒废掉,也可以顺便锻炼大脑。其实第三部我还没有读完。这三部书都很不错,很有新意,收获不小。但相比之下,《人类简史》和《明日简史》似乎更加吸引我,让我思考更多。

不久前我写了“人是老二,还是老大?”(点击:“ 人是老二,还是老大? ”),就是读了《明日简史》的感想。在赫拉利看来,对信徒看说,人是老二,神才是老大。人崇拜神,而神赐给人老二的头衔,可以让人主宰世界上的一切,这是很好的交易。(只可惜人天生不是省油的灯,目前高科技发展很快,人当然想要替代神老大的位子了。)为了使得这个理论可以说得通,于是有人编出唯有人才有知觉,有情感,有soul灵魂,所以自然要高一等的谎言。但实际上,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瑞典动物园里有个黑猩猩散替诺,它觉得动物园的生活十分枯燥乏味,便常常用石头砸游客来取乐。它在动物园开门之前就准备好石头,等游客到来就动手。后来游客听说此事,便有了戒备,使它不能得逞。它于是想出了新的计谋,预先在一些地方放一点稻草,趁人不注意将石块偷偷藏在下面,自己则装得若无其事,人畜无害的样子。一旦游客放松警惕,走近到了它的打击范围,便立刻动手,打得游客惊恐万状,它觉得非常开心得意。 这说明动物是非常聪明的,甚至狡猾的,竟然还会预先策划 。

在20世纪初,在德国有一匹马叫做“聪明的汉斯”,它不仅听得懂人话,还会做算术!比如说你问它4乘以3是多少?它就会用蹄子踏地12下。为了防止作弊,测试者不让主人在场,完全由陌生人来试验,结果同样基本正确。后来,有个心理学家通过细致观察,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聪明的汉斯”居然懂得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表情和他们的肢体语言来作出判断。它一边踩踏一边看,越是接近答案时人们越是紧张,等到它踩踏到正确答案时,大家的表情立刻变得非常惊讶,并激动得大笑起来,于是它便停了下来。这马的确是成精了!谁敢说它不聪明?此事即使是人恐怕也做不到呢!好比一个藏人用藏语问你同样的问题,你能够答对么? 所以动物的聪明程度人往往很难想象。

有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把一只老鼠放到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面,将小盒子放在一个比较大的盒子里面,那里也有一只老鼠,但可以自由自在走动。于是小盒子里面的老鼠就发出痛苦的叫声。在大多数情况下,外面的老鼠也会变得紧张和不安起来,于是会想方设法打开小盒子,把里面的老鼠救出来。此时,实验者在大盒子里放了一块巧克力,看看分别把一些老鼠放进去会发生什么情况。结果有些老鼠依然会把小盒子里面的老鼠救出来,然后共同享用巧克力。不过,还有些老鼠就自顾自吃巧克力,不再理会关在小盒子里的老鼠了。 这说明即使是老鼠,也不一样,有好和坏之分呢 。

人类之所以强大,远胜于动物,原先的解释是唯有人懂得使用和制作工具。但后来发现不少动物也有这个能力。哈拉利的解释是因为 唯有人类懂得“灵活合作” 。其实某些动物也有合作,但它们一般在小团体之内,通过亲密接触建立合作,是小规模的。另外蜜蜂的合作规模比较大,也非常有效,但那不过是本能驱使,方式固定,没有变化。而 人类的合作是极具灵活性和创造性的 。

某实验有两个人参加,你给其中一个100元,要求他分一点给另一个。但如果另一个不肯接受,则你将拿回100元,这是规定。一般想起来拿到100元的人会自己留99元,给另外一个人1元即可。而得1元的人会想,有总比没有好,就收下钱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觉得不如让自己损失1元,而对方则损失99元。如此不公平的的分配自己怎么能够接受?干脆大家都没有钱才好。所以,实验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会拿了钱对半分,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者至少也是四六、三七开,也勉强可以接受。这个实验说明人是很讲究公平的。古代狩猎者打到野兽,必和伙伴分享。唯有如此,大家才能够生存更久。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人的天性吧。

但是,将此事扩大到团体,在大批人群之中,情况便完全不是这样了 。1740年,普鲁士弗雷德里克大帝出征,手下6万士兵,纪律训练极端严酷。但他们都热爱大帝,忠诚他的无上权威。大帝对一位将军说,最令他无法理解的是尽管每一个士兵都比他武装更精良,身体也更强壮,但是他一出现他们便战栗不已。所以他在他们面前绝对安全,不必担心有任何危险。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尽管战争极端残酷,伤亡惨重,但没有一个士兵反叛。一切功劳荣誉归于大帝,士兵唯有为了大帝拼死疆场。这里面哪有公平可言?

再比如某国有100万人,那么多人当然不可能集体做决定,于是就有少数精英组成集团代表大家。他们将90%的财富存入自己在某国银行的账户,只拿出10%分给大家,使得人们勉强能够温饱,免得大家早反。他们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相当有效,可以轻松摆平。对少数敢于对抗者下重手打压,对温顺驯服的人则给予些许甜头以资鼓励,或者利用某些他们许可的机构来向大家许诺来世天国的福报。这样的统治模式屡试不爽,长盛不衰。但公平吗?当然很不公平!但该国的情况似乎非常稳定。 这就是精英集团典型的“灵活合作”的结果 !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哈拉利说,人对于事物有客观和主观两种看法。客观,指的是不受人看法影响的事物,比如重力,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重力都是存在的。主观,指的是个人自己的看法,当然各有不同。但情况并不是那样简单。比如说神,假如你的家人,你的亲朋好友,同学,甚至伟大的科学家,你周围大部分人都相信神,那么你的主观看法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很可能相信神是客观存在。凡是碰到任何事,都一头扎到经书里面去寻找答案,而答案似乎总是在那里等着你!于是久而久之,这个理念便根深蒂固了。 你不再有个人的主观概念,大家的信念就是你的信念 。

其实,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说到底,无论是国家,金钱,法律,规定,还是民族,领土,教会等等,都不过是人的想象罢了,都不是非存在不可的东西。 请问:几百年、几千年前有吗?几百年、几千年后还会存在吗?都很难说 !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未来简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未来简史》读后感1

 一日偶然在网络上读到了一些有关“中国小趋势”的看法观点,对其深以为然,查阅出处,书名为《未来简史》,名字便有些神秘意味,便更加兴致盎然地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前去阅读。

 翻开《未来简史》一书,前言的第一句便令我感触颇多:我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在此书中讲述了无数个实现或者未曾实现的预言,而所有的预言都是对未来的猜想,沿着各种轨道,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宗教的,最大胆的推测,都向着明天与未来奔去。

 未来简史就像是一本预言之书,它关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关注点在多样丰富的传播上,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中,在日趋多元的生活方式里,也在飞速奔向未来的社会中,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中,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无数预言的实现,在时间里沉淀,一笔笔地勾画着时代的蓝图。预言有好有坏,重要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与视角。我们怀抱着两种不相同的态度来面对预言,一是希望,二是恐慌,而这些都来自于一种内心的不确定感。但是当我们选择全部倾听时也许能够走的更远,无论在哪个位置上,我们都应当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未来。

 阅读之中,除了一个个预言引发着我的感触与思考,我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关注。时代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确实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更多的伤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当代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更彰显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飓风、海啸、地震、瘟疫、饥荒……似乎在自然生气的时候,我们更加地卑微与渺小。我们需要努力,去让自己融入自然,爱护环境,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那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即使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哪怕是日常生活里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少浪费一张纸也能尽一份力呀!而这些微薄之力,却有希望能汇成涓涓细流,浸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现今的时代发展大趋势中,似乎个人的发展小趋势也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努力,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在如今的时代,正是由于各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我们无数个小的个体有精力与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斜杠青年”,他们同时从事多种工作,在各自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创造着自己生活中的与众不同。我们有很多时候都可能迫不得已跟随着时代洪流大趋势前行,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开放发展的中国,我们个人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小趋势,我们也可以登上舞台,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取得喜人的成绩。每一个人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数的个人选择汇聚成为小趋势的洪流,由小趋势衍生成为大趋势,最终甚至决定一个民族进化发展的方向,而中国也因此变得愈发崭新与强盛。

 想象力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正是因为我们丰富的畅想,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在平淡而有意义的工作之中,我想我也可以试着去学会想像,学会思考,去想想未来的样子,自己给未来画一个像,似乎在这有时略显琐碎的当下也是一件乐事呢!

 书中有提到:我们不作任何预言。那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呢?我思考许久,其实更可能做的是对当下细腻的感知与对未来敏锐的洞察吧!

《未来简史》读后感2

 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就如同21世纪的先知,他的三部简史著作描述了从人类诞生到智神出现,超过数个千年的宏大图景。与普通的历史作品不同,赫拉利的简史更像小说,一部一环扣一环扣人心弦的小说,他并不只是陈述历史事实,而是结合了广博的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猜想,将人类演化,乃至未来发展的未知景象如同珠串一般粒粒穿起。很难想象如此系统严谨,在多个学科中行进自如地描述未知的作品,竟只出自一人之手,称赫拉利为先知并不为过。

 《人类简史》讲述人类由一种普通的生物最后成为地球之主的故事,《今日简史》讲述人类即将面对的几项挑战,而《未来简史》则暗示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数个世纪之内,人类使用科技使自己的生存摆脱了瘟疫,饥荒,与战争的威胁,如何走向下一步,赫拉利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指出生命就是许多体内的生化算法,只要人类得以控制其中的某些机制,就可以做到长生不老,或是让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最后利用科技使人类走向更加高级的生命形态,也就是赫拉利所说的“智神”。这些在科技上并没有这么容易,人类或许再需要数个千年才能达到,但在历史的方向上并不只是毫无根据的幻想。企业家将钱投入延长寿命的研究;中年乃至青年人花钱保养自己的身体免受时间的侵蚀;人类一直在与饥饿,瘟疫,战争的斗争其实也是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细观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对长生的渴望。又或是实验小鼠为获得快感刺激,踩动踏板最后将自己饿死;全球毒品屡缉不止,成为可怕的非法势力;为使人类更方便社交,游戏,看视频,购物的公司引领了市场,被称为“爸爸”,可见人们对快乐的购买力之高。至于使用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将人类的智力,体力提升一个档次,或是能够掌握万物,甚至更方便离开地球,则是牵动着科学家与小说家的心弦。

 对于这些猜想,赫拉利表示,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一直发生巨变,但是有一件事始终未变,那就是人类本身。我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些道路会把我们引向何方,也不知道我们像神一般的后代是什么样子,因为科技能改变人类的心灵和欲望,而我们以今天的心灵和欲望,无法理解其对未来的影响。即使如此,我们无法理解其中的相关细节,但仍然能够肯定历史的大方向。

 生物是算法,在大数据时代,积累了数据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而这一切都将掌握在大数据巨头的手中,对此我深感,看似是巨头服务于我们,也许是我们成为巨头心甘情愿的奴隶。这一切在我们的身边初见端倪,数据巨头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源源不断的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广告,也许我们有一天不知为何去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或是站在一个寸草不生的高原湖边,正是因为电商与旅行社付给了数据巨头广告费。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将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到时候我们会习以为常,因为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细细想来,确实令人毛骨悚然。

 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未来简史》读后感3

 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但是这种未来史学家的文章一般都没有人看,因为这些东西要在未来才能应验,无法考证,到了十年之后谁还记得你说的话呀,所以说,许多未来史学家即使作出的大多数预判都是错误的,但是他依然没有受到许多追究,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个作者,他写的文章就非常受大家欢迎,而且被主流认为是对未来的一种正确见解,那就很奇妙了。那么我们撇开《未来简史》的内容不谈,我今天想说说,为什么未来简史可以大获成功?

 首先就是由于这个作者立意新颖,立意新颖这个词啊,是每一个写文章的人一开始都会遇到了一个词,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独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脑洞清奇,这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了,一个脑洞打开的人才能应对脑令人脑洞大开的未来,因为未来发展速度肯定比现在要快,所以,那时的场景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凡是从别的角度去想,有这种精神,才能写出这类特别有先见性和新颖性的好文章,因为未来总体上是无法被预测的,而要从暗雾中找到一道光,这当然不是正面的发现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从一些侧面的角度

 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实际上纵观整个宇宙,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而这些点相当于是看透未来的一只眼睛,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可能,这些原理就相当于一个公设一样

 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之后,他才能写出来真正有根据科学性的文章,这就是为什么叫未来史学家不叫未来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采用各种新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用在一篇平常文章里面可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对未来这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种手法,才是让你领会未来是怎样一个图景的正道,就好像这本书里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或者说类比就是,到现在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经比饿死的人还多,因恐怖组织而死的人已经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这个类比一出,我们就更容易想象未来和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就更能看清未来世界是一种怎么样趋势。

 所以说,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就是一个人如何去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虽然我们一开始标题不是这样的,但是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三点建议都能给写文章的人带来深刻的影响,那就是,首先,有一个新颖的角度。第二,善于采用各类的修辞手法,最后一个就是对于各种现象找到过去现在未来不变东西这种精神,有了这三点之后就可以写出来一篇令人满意的文章。

《未来简史》读后感4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未来简史读后感。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过节期间,我把《未来简史》全部看完了。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我自己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样的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像是"养老金"年少时花时间存上一笔知识,然后上班之后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就像我们的养老金一样,不够了……

 《未来简史》中说,我们这代人会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而人们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吗?

 以前我们60岁退休,过个10年左右就安息了;现在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过。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活到120岁的人类,而是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中,将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我拨指一算,糟糕,20年之后,我才50岁。如果那个时候我失业了怎么办?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于,怎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赫拉利在书中并没有说,也不需要他说,这也许是《未来简史》交给我们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业吧?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对于构成这本书最基础的观点——所有东西,如政治体制、金融体系都是来源于人类的想象——就无法苟同。

《人类简史》是本很火的书,火到国内市场还出现仿冒作了。但是在本右派看来,这不过说明,学院左派分子依然死不悔改。换了一套术语,其实换汤不换药。

总之,这本书并不像很多人说得那么稀奇,而且很多地方论证逻辑都有问题,价值同扎实的学术资料差的很远。私以为赫拉利也不算什么大家,只不过是个爱出惊人之语的畅销书作者而已。不过这本书也是有价值的,但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思考下来也能有不少收获。全盘接受就不合适了。

但是,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一本历史书,作者更多的是把人类的历史不断提炼总结,找到其中的一些共性,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对我这种读书比较少的人来说,书中的内容很好的弥补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作者最后谈到了快乐的问题,没有答案,但是发人深省。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儿自己搬不动的大食物,很快就召集来一群蚂蚁,“力拔山兮气盖世”,举起重自己体重N倍的美食,步调一致地回家。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蜜蜂相互间的沟通,谁发现了哪里有鲜花,会立马告知自己的“亲人”。

这些,大都是靠肢体相互交流的。比如,蚂蚁靠触须相碰,蜜蜂靠飞舞画圈,等等。 也有靠声音的。动物学家确定,青猴的叫声,可以表达“小心,有狮子!”,也能喊“出来吧,安全!” 鲸鱼、大象等不少哺乳动物,包括鸟类,都可以通过声音在同伴间传递信息。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按照科学的判定,动物之间这种相互交流的能力和方式,不能称之为语言,因为语言,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不论《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是《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语言”的定义,都几乎一字不差地相似——“人类作为社会群体的成员及其文化的参与者,以一种约定俗成的口头或书面符号系统进行交流”。

动物的“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区别有哪些呢?第一,动物语言是“即时”的,而人类语言是“延时”的。青猴可以喊“狮子来啦,快跑!”或者说“没野兽啦,出来吧!”但它们永远做不到像人一样,说:“昨天在哪里哪里看到了狮子,今天咱们不要去那里吧!”或者说:“昨天在哪里哪里见到有狮子,今天咱们去杀了它!”

第二,动物语言是“单一”的,人类语言是“复合”的。所谓“复合”,是说人类伴随着语言的产生,很快形成了还原或者叫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图画或者文字。人们可以在森林边上竖起“熊出没”的牌子;可以在河边标注“水深危险,请勿游泳”;能够提示“防火重地,禁止吸烟”,等等。所有的动物,都做不到这一点。

第三,动物语言是“垂直”的,人类语言是“发散”的。动物的信号系统,不管是通过肢体还是通过声音,只和两件事有关——生存和求偶,生存包括觅食及安全,求偶严格来说也是生存的一部分;所表达的情绪,有高兴、惊恐、愤怒等。人类的语言,就丰富多了,很多内容,已经离直接的生存和求偶很远。以色列牛人尤瓦尔赫拉利称此为“八卦的能力”。比如,家长里短,包括搬弄是非,与生存和求偶往往没有直接关系。再比如,写诗、唱歌、微信聊天,等等这些,与生存及求偶可能有关系,但很多时候真的没有直接关系。

总体上说,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根本区别,在于大脑的发展程度——动物,是基于动物心理基础上的刺激反应信号系统;人类,是基于人类意识基础上的语言信号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80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随机推荐

  • 抗老精华液哪个牌子最好用

    抗老精华液以下牌子最好用:1、宝丽极光幻彩精华液这款产品是它抗衰老系列当中最高端的产品,里面蕴含的成分也是非常的珍贵的,集合了多种核心专利技术,可以从根源上柔弱肌肤。2、莱伯妮鱼子酱反重力精华这款产品主要利用了深海鱼籽精粹作为配方,再结合珍

    2024-04-15
    47800
  • 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 什么精华时候毛孔粗大

    精华水是护肤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他可以更好的保养我们的皮肤,那么我们先选择精华液的时候要注意适合自己肤质,那么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伊思胶原蛋白弹力精华液、苏秘呼吸魔法奇迹护理精华露、雅诗兰

    2024-04-15
    40100
  • 兰芝化妆品 生产日期 用手指就可以涂掉,会是假货吗?

    额,,,我敢肯定是假的,,,因为刚看了下我的那个东西,还是不会涂掉的,我买的眼霜和面膜是同学从韩国带回来的,它说假几赔几,,又没地方鉴定又没地方说理,而且还挺麻烦,它肯定说,你用了不过敏就是真货,,,像兰芝,the face shop之类的

    2024-04-15
    40100
  • 有没有性价比高,比较好闻的身体乳?跪求?

    身体乳具有滋润肌肤的作用,挑选身体乳时大家除了根据的肤质进行选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的香味,功效等方面进行挑选。推荐几款比较好的身体乳:遇见香芬樱花身体乳参考价格:68rmb150g这款身体乳的味道还会很好闻的,是我最喜欢的樱花香,涂完

    2024-04-15
    47800
  • 妮维雅身体乳成分表,妮维雅身体乳成分分析

    甘油、丙二醇、红没药醇、抗坏血酸磷酸酯钠、光滑金虎尾果提取物、甘油葡糖苷、葡萄、柠檬酸、卡卡里果提取物、光果甘草根粉、花生酸、十三烷醇聚醚-9、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钠、EDTA 三钠、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鲸蜡醇等等,其中光滑金虎尾果提取物对

    2024-04-15
    29700
  • 云联惠投资的钱能要回来吗

    事件过去一年多了,现在没有一个成功退款的,佛山这边更是报案也不会受理,有代理下线几十人,也没捉人,而和云联惠合作的湖南伊思多尔公司也是冻结中,很多代理分公司都关闭了,购车钱交了没出单的有很多,光福建泉州群就有好几百人没出单的,全国加起来有多

    2024-04-15
    29000
  • 最温和的洗面奶有哪些

    1、迪蕾氨基酸洁面泡泡 100ml线下销量第一洗颜专科洁面泡泡配方极度温和,采用目前最温和的日本进口氨基酸成分。不含皂基,不含表面活性剂,pH值接近人体的弱酸性,一挤出来就是绵密的泡泡,能清洁毛孔深处的污垢,脸上粗大的毛孔也变得细致,用完一

    2024-04-15
    29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