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自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便一步步的变得强大起来,历经了六代明君,终于在秦王嬴政的铁血手腕下,荡六国,一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嬴政更是自比三皇五帝,称为始皇帝。那么既然东方六国都被荡灭了,那么六国的君王又都是什么下场呢?
秦国首灭韩国,当时的韩国在六国之中国力最为弱小,秦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就攻占了韩国。国都新郑被攻破,韩王安被俘虏,押往咸阳,后来韩国旧贵族在新郑发动谋反,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暴乱,秦始皇非常生气,下令处死韩王安。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大军进攻赵国,没想到碰到了名将李牧,秦军久攻不下,僵持数月,最终使用反间计,使得赵王迁处死了李牧,秦军这才得以前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一举攻破了邯郸城,俘虏了赵王迁,秦军将赵王迁流放到房陵附近,让赵王迁居住在一个小茅屋里,但却无人供给食物,最终赵王迁被活活饿死,可谓是死有余辜,要不是残害忠臣良将,结局可能会大不相同。
第三个被灭国的是魏国,魏国紧邻秦国,在魏国鼎盛的时候经常欺负秦国。现在秦国强盛了肯定不会手软,再加上当时魏国战降不定的策略,惹怒了秦王,在王贲率军攻陷魏国都城后,便将魏王假当场处死,这也是六国中唯一一个被就地正法的亡国之君。第四个就是疆域最为辽阔的楚国,楚国地大物博,带甲百万,秦将王翦称没有六十万军队不足以灭楚国足以看出楚国的强大。秦将李信认为二十万士兵足以,结果二十万军队大败,还是由王翦率六十万攻下了楚国。秦军随后俘虏楚王,秦王嬴政下令将其贬为庶人,之后便不知所踪。
第五个便是燕国,燕太子见秦军强盛,担心燕国被灭,便找来荆轲去行刺秦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这也惹恼了秦王政便派大军去攻打燕国,不久之后秦军便攻占了燕国都城,燕王出逃到辽东,秦王政下令继续进攻盘踞在辽东的燕军,燕王最终也被秦军俘虏,被押送到了咸阳,贬为庶人。最后一个是齐国,秦国一路上所向披靡,吓得齐王建直接投降,被流放后也被饿死。
从古到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大多没有好下场,除了极少数能得到优待,大多数都是死路一条。例如,秦朝的亡国之君子婴被项羽所杀,晋朝的亡国之君恭帝司马德文被宋武帝所杀,北齐的亡国之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父子被周武帝所杀,等等。
亡国之君被杀死的原因不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杜绝亡国之君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当年吴王夫差留下了越国亡国之君勾践的性命,最终勾践东山再起,反灭吴国,这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秦王政统治下的秦国顺利灭掉六国,对于六国的亡国之君,秦王政同样没有手软,全部都是死路一条。六国的亡国之君,有的活活饿死,有的被斩首示众。
韩国亡国之君是韩王安,姬姓韩氏名安,他继承韩国王位时,韩国国力已经相当衰弱,濒临灭亡边缘。公元前230年,韩王安在位第十年,秦军进攻韩国,一路势如破竹,同年攻占韩国都城新郑,生擒了韩王安,韩国灭亡。
本来秦王政打算善待韩王安,但是在公元前226年,韩国的王公贵族趁秦军攻打魏国时,在新郑起兵叛乱,企图光复韩国。秦王政派兵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参与起兵叛乱的韩国王公贵族,并把韩王安斩首示众,目的是起震慑作用。
赵国亡国之君是赵王迁,嬴姓赵氏名迁。公元前229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依靠战神李牧阻挡了秦军,双方对峙了一年有余。公元前228年,赵王迁在位第八年,秦军统帅王翦利用反间计除掉李牧,赵军兵败如山倒。同年,秦军攻占赵国都城邯郸,生擒了赵王迁,灭掉赵国。随后,秦王政把赵王迁流放到深山,赵王迁很快就活活饿死。
魏国亡国之君是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公元前225年,魏王假在位第三年,秦军水淹魏国都城大梁,随即攻占,生擒了魏王假,灭掉了魏国。因为秦王政担心再次出现类似韩国的叛乱,于是把魏王假斩首示众。
楚国亡国之君是楚王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公元前233年,楚王负刍在位第六年,秦军攻占楚国都城寿春,生擒了楚王负刍,灭掉了楚国。关于楚王负刍的结局,史书没有记载,推测也是被秦王政杀害。
燕国亡国之君是燕王喜,姬姓燕氏名喜。公元前222年,燕王喜在位第三十三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蓟城,生擒了燕王喜,灭掉了燕国。因为此前发生了荆轲刺秦王事件,秦王政对燕国恨之入骨,所以下令把燕王喜五马分尸,是六国亡国之君当中死得最惨的一个。
齐国亡国之君是齐王建,妫姓田氏名建。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在位第四十四年,秦军进攻齐国,齐王建见到五国已灭,早已是惊弓之鸟,基本没有任何抵抗就向秦军投降,秦军进入齐国都城临淄,齐国覆灭。秦王政对待齐王建,用了跟对待赵王迁一样的办法,就是流放到深山,齐王建很快就活生生饿死了。
以上就是六国亡国之君的结局,韩王安被斩首示众,赵王迁活活饿死,魏王假被斩首示众,楚王负刍被不知何种方式杀害,燕王喜被五马分尸,齐王建活活饿死。
历史 悠悠,众说纷纭。大家好,我是名留青史。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 历史 上最大的变革时期,它有华夏最精彩的 历史 、最显赫的 历史 ,出现的君王和名将也是后人了了能及,思想和军事在中国 历史 上任何一朝代也不能与之相比。
春秋时期有多达一百个国家,经过不断兼并后,到战国初期已有十几个国家了,其中有七个最强,最有实力,固称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后期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不断强大,其他几国有的不思进取,有的君王不用贤才,有的奸臣祸乱朝纲,使得国力不断下降。秦王政上位后,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名臣的帮助下,谨遵先祖一统天下之志,灭了六国,统一天下。
始皇帝嬴政灭了六国后,六国的君王下场都不是太好:
韩国国君: 韩国属于软柿子类型的,一捏就碎,还与秦国接壤 。韩王安兵败被俘,被囚禁于陈县。后来因为韩国旧部起兵反秦 ,秦国以为是 韩王安 做的,就把他砍了头,一国之君倒成了一头替罪羊。
赵国国君: 战国七雄中,赵国军事实力属于很强的了,前期甚至可以和秦国单独较较劲。灭国后, 赵王迁 的结局很是悲惨,被流放深山中活活饿死。
魏国国君: 公元前225年,十万清军向魏国发起进攻,将黄河水引至大梁城外,三个月后城墙被水泡烂,魏王假见大势已去,选择投降,魏国灭亡。 魏王假 后来如何,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想来亡国之君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楚国国君: 六国中楚国的体量最大。项燕拥立昌平君为王,后来在秦将王翦和蒙武的共同夹击下, 昌平君 成为六国中唯一一个战死的君王。 楚国是秦灭六国中消耗时间最长,动用兵力最多的一个,秦国前后共用了三年时间,出动了六十万大军。
燕国国君: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楚国被灭后,秦军随即灭亡燕国。 燕王喜 被活捉后下落不明。
齐国国君: 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其余五国被攻打的时候都曾向齐国求援,但是齐国一直在隔岸观火,按兵不动。灭亡燕国的几十万秦军转而南下, 齐王建 不战而降,后来在流放途中饿死了 。
中国 历史 几千年,有哪一个亡国之君能有好下场的,有的是时代造就的,有的是生不逢时,还有的就是自己没本事,没本事还想做王?还要想方设法弄死自己的族兄族弟,为了成就自己的王位。搞自己亲人都是一套一套的,一到干正事了,就不行了,你不做亡国君,谁做?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末期,秦始皇以气吞山河之志,用了仅仅不到20年时间,就灭亡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随后秦始皇开始了一系列的酷刑统治。
那么你知道,这样一位性格暴戾的君王,在灭亡了六国以后是怎么样对待这六位君主的呢?
韩国
韩国国君叫韩废王,即韩王安。前226年在韩国故都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下灭韩,俘虏韩王安,被处死。
赵国
赵国国君叫赵幽缪王,名迁,书称“赵王迁”,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军,攻占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被流放到河南房陵。最后下场是饿死在茅屋里。
魏国
魏国国君魏王假,姓名魏假。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资治通鉴》记录投降后遭处死,曰:“秦杀假。”。但是《史记》当中并没有记载魏王假是否被秦王嬴政杀害。
楚国
楚国国君楚王负刍,芈姓,名熊负刍。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秦王亲往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
燕国
燕国国君燕王喜,是燕国的四十三任君主,亦是末代君主。前226年,秦王派王翦率军伐燕,同年十月破燕都蓟城。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活捉燕王喜,燕国灭亡。
齐国
齐国国君为齐废王田建,公元前221年,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秦灭齐后,贬齐王建到共城,最后也是饿死。
秦国
或许历史从来不会特意眷顾谁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子婴即位”,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同年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著名的鸿门宴之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
第一个亡国的是韩王,他的结局本来是被囚禁了,但是最后因为国人叛乱,受牵连死了。在公元前230年,秦国攻入韩国都城,韩王抵抗不住,最后就投降了。秦王把他囚禁在陈县。
囚禁了4年之后,新郑爆发了反抗秦军的叛乱,韩王无奈躺枪,所以被秦王给杀了。
第二个亡国的是赵王,他的结局是被流放了。赵王因为听信了谗言,被秦国的将领一举攻破,都城邯郸变成了一座空城,赵王也就投降了。
秦王把赵王流放到了房陵,那是一座深山。离开了王室生活,赵王每天过得饥寒交迫,所以最终很凄惨地离世了。
第三个亡国的是魏王,但是他的结局是个迷。公元前225年,秦王进攻魏国,魏王不愿意投降,拼死抵抗。但是,王贲为了能够尽快打胜战,用黄河水灌大梁城。魏王最终只得投降。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魏王的结局,究竟是被杀了还是被流放了,还是逃跑了,不得而知。
第四个亡国的是楚王昌平君,他的结局是战败被杀。昌平君曾经作为楚国质子留在咸阳,为秦王出谋划策,贡献了不少力量。
后来,他看到自己的国家也被灭了,心有不甘,所以联合项燕,自称楚王,想要复国。但是和秦国相比,兵力相差悬殊,最后战败,被杀死了。
第五个亡国的是燕王,他的结局也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应该也是被杀了。燕王当时为了求和,竟然把自己儿子给杀了,把儿子的头献给秦王,以此表明自己的投降的心意。
但是秦王是何等之人,按照他的为人处世,燕王的结局也是凶多吉少。
第六个亡国的是齐王,最终是被饿死的。秦国在攻打其他六国的时候,齐王坐视不理,不做任何的动作。最后齐国不战,直接投降秦国。秦国把齐王流放到了共地,没有给他任何的粮食,齐王就这样活活被饿死了。
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结局如何?
秦灭六国之战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中国的统一。
秦灭六国之战死伤人数?
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究竟屠杀了六国多少百姓,史无可考,而被斩首的战败国的将士,史籍中却有一些记载。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获首级24万,占领五座城池;率军进攻魏国时,俘虏魏国三员大将,斩首13万;与赵国大将贾偃交战获胜后,将对方的2万俘虏投入黄河。进攻韩国陉城,又斩首5万。与赵军长平一役,将俘虏40万人全部活埋。
此役前后被斩首与活埋的赵军共45万余人。根据司马迁的这一记述,秦国仅由白起率领的军队,就斩首近90万众。
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秦军斩首的数量做过统计:“公元前331年,败魏,斩首八万;前312年,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前307年,破宜阳,斩首六万;前301年,败楚于重丘,斩首二万;前300年,攻楚取襄城,斩首三万;
前293年,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80年,攻赵,斩首二万;前275年,破韩军,斩首四万;前274年,击魏于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前260年,大破赵军于长平,坑卒四十五万;前256年,攻韩,斩首四万;又攻赵,斩首九万;前234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这个统计当然也只能是一部分。
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结局如何?
1、韩王安
前226年,在韩国故都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2、赵王迁
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军,攻占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被流放到河南房陵。最后下场是饿死在茅屋里。
3、魏王假
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资治通鉴》记录投降后遭处死,曰:“秦杀假。”,但在《史记》中并无记录投降后的下落。
4、楚王负刍
前223年,秦出兵攻楚,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秦王亲往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
5、燕王喜
前222年,活捉燕王喜,燕国灭亡。下场不详。
6、齐王建
前221年,秦灭齐,贬齐王建到共城,最后也是饿死。
战国七雄,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开始,中华历史就进入了大争之世的战国时期(时间有不同说法);此后,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周天子在得到齐国田氏的钱物贿赂后,立实际操控齐国国政多年的田氏首领田和为齐侯,田氏正式成为诸侯。赵魏韩三家以及田氏齐国,和在激烈的诸侯兼并争斗中幸存的秦、楚、燕这三个大国一起,正式组成了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也之前所说的“战国七雄”。
秦孝公五年(前356年),秦孝公起用卫人公孙鞅、开始变法图强。从那时起,秦国发愤图强、不断进取,历经六代国君,历时近百年,到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的时候,秦国将魏、赵、楚、韩等强劲的对手一一击败,夺取河西、巴蜀,对崤山以东的六国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秦庄襄王去世后,其长子、时年十三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国第三十一代国君。秦王政九年(前238年),赢政亲政,并诛杀了作乱的太后情夫、长信侯嫪毐一党。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嬴政将“仲父”、相邦、文信侯吕不韦以“公器私用、擅权专断”的理由罢免相位,赶回封地。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嬴政为了一劳永逸,解除吕不韦对王权的威胁,于是给“仲父”写信,威逼他迁到远荒之地去。吕不韦自知不能幸免,干脆自杀一了百了。至此,嬴政的王权再也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沿着先王们所制定的策略,发起对山东六国的进攻。
秦王政十七年、韩王安八年(前230年),秦国在持续向山东六国发起猛烈进攻十余年后,第一个支撑不住的国家倒下了:秦南阳郡守内史腾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打六国中最弱的韩国,韩王安猝不及防之下,将最后的五万军队全部派出,开赴洧水南岸迎击秦军。内史腾率秦军山呼海啸踏鼓而来,韩军刚一交战就全军崩溃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包围韩都新郑。在内史腾亲自出马喊话、并保证不杀降的情况下,韩王安在绝望下素服出城,向秦军投降,献出王印,韩国灭亡。消灭韩国后,内史腾将韩王安押送咸阳,交秦王处置。嬴政废韩万安为庶人,安陈县(河南淮阳)安置,由官吏监视居住。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新郑发动叛乱,想要迎回韩王安、恢复韩国。秦军平定叛乱后,嬴政为了根除隐患,将软禁在陈县的前韩王、庶人韩安处死。
秦王政十九年、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秦国在前一年用反间计使赵王冤杀了最后的国家柱石李牧后,立即发动大军攻赵;新任赵军统帅赵葱不能像李牧一般击退秦军,反被秦将王翦斩杀,残兵败退回邯郸。赵王迁在佞臣郭开的蛊惑下,想要投降,赵王迁之兄公子赵嘉坚决反对,主张和秦军血战到底,但赵王迁已经丧失斗志,不听公子嘉的苦劝,还是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赵国就此灭亡。
因为秦赵同源的缘故(赵国王族也是赢姓,和秦国王族都是商末大臣蜚蠊的子孙),所以赵王迁被嬴政从轻处置,废为庶人后,于房陵(湖北郧阳)安置,在大山中居住。之后,庶人赵迁在史书中失去了踪迹,大概是在默默无闻中老死于房陵的大山之中。
邯郸失守后,公子嘉不愿和赵王迁一起投降,于是率其他不愿投降的宗族子弟、城内官员百姓等数百人,拼死杀出城,北逃到代地(河北蔚县),自立为代王,并汇集赵国在代地的残余力量,继续抵抗秦军,延续赵氏传承。
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韩、赵两国后,准备继续出兵伐楚。但秦军南下伐楚途中,要经过魏国国都大梁,为防止魏国在秦军伐楚时从后方偷袭,嬴政决定先伐魏国,在消除了侧翼的隐患后,再行伐楚。
于是,嬴政授命王贲(王翦之子)为伐魏统帅,率军出征,包围了大梁,围城三月,想要一举灭魏。但大梁城城墙高大坚固、地势险要,秦军数次强攻都不能破城,反而死伤惨重。王贲恼羞成怒之下,开挖壕沟,引黄河水倒灌大梁,城墙终于被水冲毁,大梁再也不能固守,魏王假只得出城向秦军投降,魏国灭亡。
王贲因为攻城屡次受挫,军队伤亡惨重,因此深恨守城的魏王假,于是公报私仇,在魏王假投降后,私自将其杀死,再向秦王请罪。嬴政为了平复损失过重的军方情绪,所以没有加罪给王贲,让他继续统兵驻守大梁,至于魏假,死了也就死了 。
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前224年)嬴政灭韩、赵、魏三晋之后,立即派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大军出兵攻楚,楚国则不甘示弱,以项燕为统兵大家,率军反击。项燕趁秦军接连得胜、骄横轻敌之时,抓住时机反击,秦军疏于防备,被楚军一举击败,损失惨重,李信仓惶率残兵逃回秦国。
嬴政在受挫后吸取教训,以老将王翦为统帅,倾全国之兵六十万人,第二次出兵伐楚。王翦出兵后稳扎稳打,构筑坚垒和项燕军长期对峙,楚国国力因此消耗严重,粮秣物资供应不上,军心逐渐开始不稳。楚王负刍为挽回局面,数次催促项燕出兵,和秦军决战并击败秦军。
项燕无奈之下,只得于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主动向秦军发动进攻,但都攻不破秦军严密防守下的营垒,无计可施的项燕只得引军退回楚都寿春。王翦在楚军退兵后立即出兵尾随追击,在涡河边追上军心慌乱的楚军,包围并发起总攻。楚军大败,主力覆灭项燕在乱军中战死。秦军顺势东进,攻陷防备空虚的楚都寿春,楚王负刍逃亡不及,被秦军俘获。此后故楚王负刍再也没有了讯息,或许在乱军中被杀,或许被流放偏远之地,总之在史书中失去了踪影。
寿春失陷后,楚王之弟昌平君熊启(原秦军将领,是楚国王族)背弃了秦国,在淮南召集楚国残余势力,自立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为屏障抵抗秦军。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蒙武率军渡江攻打最后的楚国残余势力范围兰陵,昌平君不敌秦军,兵败后于兰陵自杀,楚国灭亡。
秦王政十九年、燕王喜二十七年(前228年),秦灭赵,赵公子嘉趁乱率数百亲随逃出邯郸,北遁至代地,自立为代王。秦军占领赵国全境后,兵临燕赵边境,有越过易水、长驱入燕的企图。燕王喜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燕太子丹此前在秦国为质多年,对秦国国力之强有深刻了解,于是不同意燕国大臣们提出的“联代、齐、楚抗秦”的意见,而是语出惊人,直接建议以暗杀手段除去秦王,使秦国内部因此陷入争夺权力的混乱中,从而无暇他顾。燕王喜同意了太子丹的意见,决定派刺客假装使者出使秦国,借机刺杀秦王。
秦王政二十年、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侠客荆轲假冒使者,前往秦国诈降,在面见秦王时发动了刺杀,即著名的“荆轲刺秦”。可惜,荆轲最终刺杀失败,嬴政躲过最惊险的一劫。
暗杀失败后,嬴政立即以此为借口,派遣王翦、辛胜等大将率军渡过易水,发动对燕国的进攻。燕王喜和太子丹联络代王嘉,组成燕、代联军,在易水西岸和秦军对阵。王翦指挥秦军大败燕、代联军于易水,斩首十万,燕国军队主力覆灭,残部逃回蓟城(北京西南)。
秦王政二十一年、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军乘胜长驱直入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狼狈出逃,流亡于辽东。秦将李信带兵追击,在衍水(辽宁浑河)追上残存的燕军并大败之。为让秦军停止追杀,燕王喜在代王嘉的劝说下,诛杀了太子丹,向秦国卑词求和。嬴政考虑到即将展开伐魏、伐楚作战,而燕代残余势力已穷途末路,行将灭亡,于是调回了伐燕、伐代的军队,南下攻打魏、逃亡中的燕王喜暂时得以苟延残喘。
秦王政二十五年、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秦灭楚,最后的楚王、昌平君熊启自杀。于是,嬴政以王贲为统帅调集大军北上,包围辽东。苟且偷生了四年的燕王喜再也没有地方可逃,王贲攻破辽东城(辽宁辽阳),生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嬴政对当年荆轲刺杀自己之事依旧耿耿于怀,不能原谅燕人,于是他下令王贲不必将燕国投降的王族宗室押送来咸阳,而是全部就地诛杀,包括燕王喜在内;燕国王族就此被屠戮一空,再无存留。
灭燕后,秦军回师代地,代王嘉勉强立国后,实力衰弱、不堪一击,完全不能抵挡秦军的攻击,最终兵败被俘,赵国的残余势力覆灭。
代王嘉被俘后,被送往咸阳,和赦免赵迁的原因一样,嬴政因赵嘉和自己源出赢姓一脉(都是蜚蠊后人),所以没有过多加罪,只废其为庶人,命其率投降的族人迁至赢姓起家之地——陇西郡上邽县(甘肃天水)居住。此后赵嘉留居上邽,最终老死于此。
赵嘉去世后,其子赵公辅将他安葬在陇西郡西县(甘肃礼县)的西汉水畔,并为其修建坟墓,当地百姓称赵嘉的墓为“嘉陵”。西汉水流经蜀郡葭萌县(陕西略阳)后,汇合古道水,自阳平关入川,至巴郡(重庆)汇入长江,因其发源于赵嘉的坟墓——“嘉陵”附近,所以,后世水经地理史书称这条大河为“嘉陵江”,这就是现代“嘉陵江”名称的由来。
秦王政二十五年、齐王建四十三年(前222年),秦灭燕,至此,除齐国外,山东诸国全部被灭。而齐王建在位四十余年,一直安于安逸生活,战备不修,还以秦国的礼遇而洋洋自得,毫无防备之心,因此齐国上下军民对秦国也毫无警惕之心,松懈迟钝。
等到其他五国全部被灭后,齐王建这才开始害怕,于是赶紧调兵遣将,防卫西界,并和秦国断绝往来。嬴政便以齐国拒绝秦使者访齐为借口,命王贲率军伐齐。齐王建命齐军主力四十万人集结于西境,抵抗秦军进攻,而齐军主力尽出,集结于西部防备王贲所部秦军,导致国都临淄的防卫陷入空虚,没有多少守军。
齐军被牵制在西境之时,驻守燕地的秦军在李信率领下,突然自燕地迅速南下,很快突破了燕齐边境,直抵临淄城下。城内齐军对秦军的突袭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做出防御行动,而齐国百姓承平四十年,早就没有了先辈的战斗勇气,不敢和秦军展开巷战。齐王建已年老,也没有决一死战的斗志,在秦国宣称的主动降可获取五百里封地的承诺下,齐王建最终放弃了抵抗,出城向秦军投降,齐国灭亡。
灭齐后,嬴政废齐王建为庶人,名义上信守承诺,以共地五百里土地为田建的封邑;但秦国不允许田建带侍女、随从、仆役等人前往,也不给他提供日常所需的饮食粮秣,只把田建孤零零一人丢在共地就不管了。田建在共地居于荒僻野外的松柏之间,只能自己动手烧水、煮食、建造茅屋,生活狼狈不堪。最终,因年老无法生活自理,田建在苦苦支撑了一阵子之后,因病饿,死于共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