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到+每把刀相对标准刀的差值
1、选择一把刀具(也叫做标准刀)进行对刀,把对刀后得到的Z轴机械坐标值输入到G54中的Z轴。
2、分别测出其余刀具相对于标准刀的差,注意此处带正负号输入,做好记录。当有机外对刀仪时,相对差值可在对刀仪上进行,没有时将在机床上进行。
3、把记录的数值一一对应输入到相应长度补偿值中,长度补偿分形状补偿和磨耗补偿,记录值为形状补偿值。注意:在加工程序中均用G43+形状补偿值,不再出现G44指令。
特点:操作麻烦如需分别测出每把刀相对于标准刀的差值;对应关系复杂,当标准刀更换时,其余刀具长度都将受到影响,需要做一些调整;适应性不强。
二、直接采用长度补偿H功能
每把刀都单独进行对刀,把对刀得到的机械坐标值分别输入到相应刀号的长度值H中(此值均为负值),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G54中的Z值为0当有机外仪时,只需要选一把刀进行对刀,其余刀在对刀仪上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选一把平刀(也是称为标准刀)进行对刀,把对刀后的Z轴机械坐标值输入到相应刀号的长度值H中,设次值为L。
2、利用对刀仪测量出每把刀相对标准刀的差值,标准刀长,差值为负,否则为正,并做好记录。
3、用标准刀的长度值L分别加上测量后的差值,再输入相应的刀具长度补偿值H中。
特点:刀具之间相对独立,不存在相对关系,操作方便,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在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中,当刀具较少时,如6把以内,也可以把刀具的长度补偿分别输入到G54~G59中,这样每把刀对应一个坐标系。
扩展资料
原理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
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et/setting),可以任意使用一把刀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
节约时间,以前用的MAZAK车床,换一个新工件从停机到新工件开始批量加工中间时间一般只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
1、回零(返回机床原点)
对刀之前,一定要进行回零(返回机床原点)的操作,以便于清除掉上次操作的坐标数据。注意:X、Y、Z三轴都需要回零。
2、主轴正转
用“MDI”模式,通过输入指令代码使主轴正转,并保持中等旋转速度。然后换成“手轮”模式,通过转换调节速率进行机床移动的操作。
3、X向对刀
用刀具在工件的右边轻轻的碰下,将机床的相对坐标清零;将刀具沿Z向提起,再将刀具移动到工件的左边,沿Z向下到之前的同一高度,移动刀具与工件轻轻接触,将刀具提起。
记下机床相对坐标的X值,将刀具移动到相对坐标X的一半上,记下机床的绝对坐标的X值、并按(INPUT)输入的坐标系中即可(发那科系统输入“X0”并按“测量”也可以)。
4、Y向对刀
用刀具在工件的前面轻轻的碰下,将机床的相对坐标清零;将刀具沿Z向提起,再将刀具移动到工件的后面,沿Z向下到之前的同一高度,移动刀具与工件轻轻接触,将刀具提起。
记下机床相对坐标的Y值,将刀具移动到相对坐标Y的一半上,记下机床的绝对坐标的Y值、并按(INPUT)输入的坐标系中即可(发那科系统输入“Y0”按“测量”也可以)。
5、Z向对刀
将刀具移动到工件上要对Z向零点的面上,慢慢移动刀具至与工件上表面轻轻接触,记下此时的机床的坐标系中的Z向值,并按(INPUT)输入的坐标系中即可(发那科系统输入“Z0”按“测量”也可以)。
6、主轴停转
先将主轴停止转动,并把主轴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调取加工程序,准备正式加工。
对刀原理
数控车床对刀是确定刀具与工件之间的关系,建立工件坐标系,为后续加工做好准备。在编程时需设定工件坐标系,它是以工件上的某一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起来的x-z直角坐标系统。
g92指令对刀后基准刀刀位点恰好处于程序起点位置,这种方法便于检查对刀的准确性和监控设备安全性,在教学实习实训中应用广泛。
g54~g59指令对刀需将工件零点的机床坐标输入到数控系统软件的零点偏置寄存器参数中,但加工前刀架不必处于程序起点位置,便于批量生产,在生产中应用更广泛。目前,数控车床对刀最普遍和可靠的方法是试切对刀法。
对刀时,首先对工件右端面车削一次,此时刀尖离z坐标距离为0,此处z 坐标的值为0;当刀具车削工件外圆时,被车外圆的直径值即为x坐标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