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学业有成报答恩师的例子
《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孔子得“执”子贡而“益彰”实是不刊之论。
试想子贡当年“常相鲁、卫”,出使列国,各国待之以上宾,其地位显赫一时,而且他又有一副伶牙俐齿;每到一处在完成使命之后,每每要附带宣讲其老师的一套理论和主张,尽管孔子的那些理论主张有的与时代相李扦格,但看在子贡的面上,总要听一听,这在客观上就推销了孔子。孔子的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名声布满天下,实与得“执”于贡这位高足弟子有关。
2 一句关于感恩的文言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采纳哦
3 写给老师或恩师的古文(文言文)有哪些《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4 关于感恩老师的文言文感恩老师的文言文没有古代,有现代的一篇。
千禧八年,辛酉之月。余有广大中文十又一学子叨扰六十七中,时近月余,有感于受师长育教之恩,是以为情造文,铭而致谢。
六十七中,肇于国立,锡名棠溪。临白云山之灵气,承三元里之英华。樱木掩路,桂树当庭。五十二载风雨,历经沧桑。七十二门子弟,遍布华夏。弦歌继响,薪火相传。
吾等自入贵校以来,累受众师长教育之恩,没齿难忘。忆往初,吾等皆初登台传道解惑,以生转为师者,居讲台之高,心惶惶然也。所幸众师长循循善诱,发蒙启蔽,苦心孤诣,鱼渔双授。于之修身,众师以身作则,行端表正,不言之教,桃下之蹊。于之日用,师更备极关怀,以便利于吾等。何以述众师教育之功?艟艨巨舰,非桨舵导引之助不能乘风破浪;北溟鲲鹏,非长风托举之力不能奋翼九天。
更欲备述余之垂教之恩,然恩长笔短,述之则挂一漏万。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六十七中之生,敏而好学,各擅所长,材称栋梁。一月之余,诸生与吾等朝夕相处,情之甚洽。巍巍云山,滔滔珠水,菁菁校园,莫不尽染余等之芳华。
嗟乎!时若白驹过隙,目之闭合间,吾等践习已至,杨柳依依,顿生不舍之情。今吾等怀感激涕零之心境,谨祝六十七中登高望远,又上一层楼。
知识延展:感恩老师的古诗市有哒~
苏轼怀念恩师欧阳修,读罢潸然而泪下,方觉人世间师生之情亦能超越古今天地。
苏轼醉翁操 · 琅然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唯有醉翁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篑过山前。曰有心哉!此弦。醉翁啸咏,声如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同巅,水有时而回渊,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曲在人间,试听徵外两三弦。
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在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去世十年之后,他第三次路过扬州,到为纪念欧阳修而修的平山堂去,看着欧阳修的手迹,唱着他填的《杨柳》《春风》,静静地,孤独地在茫茫世界,沉浮世事中怀念一个人。
5 古代学生报答老师故事中国古代感恩报恩故事
●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6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3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5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6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7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 韩愈《送灵师》8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 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9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 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林语堂曾经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这里所说的芸,就是《浮生六记》里芸娘。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既让沈复为她写下《浮生六记》,又让看了《浮生六记》的林语堂感叹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芸娘甫一出场的形象,“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一个清新出尘充满灵气又不失女人味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你一定需要一个具体的人物来作为参考的话,我想周迅扮演的小太平+陈红扮演的大太平再合适不过了。前者告诉你什么是“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后者将“缠绵之态”诠释得淋漓尽致。芸娘不见得长得多么漂亮惊艳,但是这样的气质,对于任何眼光颇高的才子都是有绝对吸引力的。
再来说说芸娘的第二个特点---聪明。《沉默的羔羊》在十周年的时候曾经推出过一个纪念版的续集《汉尼拔》,因为朱迪福斯特珠玉在前,因此豆瓣上有一条评论是“女主比朱迪福斯特差远了……聪明不是一种表情,你装不出。”这个评价言简意骇地告诉了大家,聪明是一种自身的特质,装不出来也演不出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芸娘的聪明就是这样的。沈复形容她“生而颖慧”,在书箱里找到《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就可以背下来,还自己写出了“秋浸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
芸娘靠自学不仅可以偶出佳句,而且还能参与到沈复的才子朋友们的聚会。沈复夫妇寄居朋友的萧爽楼的时候,大夏天闲着没事,经常举办对联比赛。芸娘是唯一一个可以坐着构思对联的考生。古代的读书人,各个爱面子爱得要死,芸娘要是没有两把刷子,沈复肯定也不会让她在自己的朋友面前贻笑大方。
沈复姐姐出嫁的晚上,一群亲友热闹到很晚,送走了亲友,沈复发现芸娘还没有休息,在出神地看书,原来是在书橱里找到了一本《西厢记》,读得忘神。芸娘对《西厢记》的评价是“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尔”,意思是说,写得好是好,但是未免太尖酸刻薄了点。沈复听到这个评价,笑了一下,说:“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沈复这一笑,说明他知道了芸娘是真的看懂了这本书。
所以你们看,芸娘挨个认字背诗,就可以自己出佳句,还能和一帮读书人PK对联;看《西厢记》这种才子佳人的小说,并没有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样,只顾着被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而是看出了作者笔墨的尖薄之处。真是一个学习能力强,独立思维能力强的女子。
芸娘的聪明还有另一面,就是兰心蕙质情商高。沈复为人仗义,因此交往了许多风雅之士,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行令,你们知道的,古代的读书人,不会赚钱还清高,如果不当官,那基本上生活都是很清贫的。可是聚会开party什么的要钱啊,那资金怎么解决呢?一部分是大家自觉分摊,“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杖头钱就是买酒的钱,也就是说,大家来沈复家里开party,经常是酒钱大家出。那剩下的支出怎么办呢?芸娘这个时候又功不可没了。
沈复和芸娘寄居在朋友家的潇爽楼时,带了一仆一妪。仆能成衣,妪能纺绩,于是芸绣、妪绩,仆则成衣,以供薪水。所以钱一部分是来自芸娘和仆人们的巧手,靠辛勤的劳动获取薪水。
另一部分也是来自芸娘的巧手,大家知道喝酒是一定要有菜下酒的,我们的芸娘,“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什么是不费之烹庖?就是说,不花钱芸娘就可以做出意外好吃的菜肴,瓜蔬鱼虾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一经芸娘的巧手,就是美味的下酒菜。
上面这两点,体现的是芸娘的生活能力强,那接下来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芸娘的为人处世,已不是古时小女子的做派,而是识大体。沈复对朋友慷慨,所以那帮朋友在沈复这里聚会也是来去自如。所谓来去自如,大概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了就有酒喝,走了也不必考虑收拾残局。古时的文人,喝酒喝多了,大概都跟李白一样,“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兴致来了,酒我不能停,你直接去买就可以了,钱我是没有的。这个时候“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轻放越”。拔钗沽酒,还做到了不动声色不破环氛围,要是李白在,估计也很难不喜欢芸娘吧。
所以你们看,芸娘就是有本事把这群好风雅又不谈钱的穷书生照顾得妥妥贴贴。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点在芸娘这里完全不成立,没米我就去赚钱,就去找大自然的馈赠,紧急时候,场子上的兴致最重要,卖了首饰也不能扫了这帮文人们的兴。芸娘要是在现代,当个创业公司的CEO是不成问题的,销售、生产以及Public Relationship全部是一把好手。
芸娘除了能帮沈复体面地应酬朋友,生活上也把沈复照顾得很好,做到了像沈复说的“俭省而雅洁”。沈复喜欢喝点小酒,下酒菜不喜欢弄太多。芸娘就为沈复做了一个梅花盒,这个梅花盒有6只二寸白磁碟子,1只在中间,另外5只包围在外,呈梅花状,碟盖上的柄是梅花蒂的形状,色调是灰色的,符合沈复“雅洁”的要求。把盖子一打开,会看到菜就好像放在梅花花瓣里一样。当时看到沈复这个描写,舒克的脑海中浮现了很多曾经看过的精致的日式碗碟,不得不说,真正美好的东西是有传承性的,千年之前得芸娘做出了梅花盒,千年之后的现代人仍为这些素雅的杯盘碗碟所打动。
除了做梅花盒,沈复的小帽领袜都是芸娘做的,尽管衣服破了,经常要东补补,西补补,但是芸娘始终让沈复穿得整整洁洁的,家常穿、见客穿都大方得体。
盛夏的荷花,晚上含苞白天盛开,芸娘将茶叶放在小纱囊里,放在荷花花心,早上取出来,用雨水来泡,沈复评价“香韵尤绝”。
以上的种种俭省的方法,沈复都称为“就事论事”法,凭借芸娘的兰心蕙质,就地取材,让贫瘠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芸娘的种种好,《浮生六记》里的记述实在太多,不能一一详述。当然她身上,也有那个年代女子的局限性。例如见沈复的朋友娶了一个貌美的小妾,便处心积虑想为丈夫娶一个不仅貌美且丰韵尤佳的女子,沈复一直担心自己家贫人家不愿意来,芸娘就动用自己高超的交际手腕,与名妓的女儿结为姐妹,小姑娘已经有意过门,但最后争不过有权势的人,遗憾作罢。芸娘竟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耿耿于怀,以至于给身体抱恙的她一个大大的打击,直到临终,还在叨念人家小姑娘负了她。芸娘这么做,无非是受制于古时对女子三从四德的教化以及读书人之间争面子的攀比心理,但是也从侧面说明她对沈复的尽心尽力。
这么美好的女子,确实不可多得,所以林语堂会说芸娘最可爱。在芸娘去世以后,沈复会悲痛地感慨:奉劝世间的夫妻,不可彼此相仇,但也不要感情太好,“恩爱夫妻不到头”。
刘毅, 字希乐, 彭城郡沛县人。曾祖父刘距, 做过广陵相。叔父刘镇, 官至左光禄大夫。刘毅从小胸怀大志, 不治家财产业, 最初做官为州从事, 桓弘召为中兵参军属。
桓玄篡位, 刘毅与刘裕、何无忌、魏咏之等兴兵起义, 暗中谋划讨伐桓玄, 刘毅讨伐驻京口的徐州刺史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