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於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
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
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乾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扩展资料: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四郎探母》是慈禧最喜爱的京剧剧目,也是谭鑫培的得意之作
慈禧太后与京剧
中国的传统戏曲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最初是被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俚俗文化而加以排斥的。随着京剧艺术的日臻完美,以及京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清朝统治者对京剧也逐渐发生了兴趣,从而使京剧进入了宫廷。京剧在宫廷的大兴,是在光绪年间的事,它于慈禧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光绪时,慈禧当政,痴情娱乐。慈禧原为咸丰皇帝的妃子,在随侍咸丰的时候,即已酷爱京剧,一朝大权在握,京剧就成了慈禧在宫内的主要娱乐品。于是,京剧在清宫廷内部兴盛起来。光绪九年(1883),为庆祝慈禧皇太后的五旬寿辰,竟破例挑选了大批的京剧演员入宫承差,不仅演唱而且做教习,向宫内太监们传授京剧。慈禧不仅爱听爱看,有时还关起门来和太监们唱上一段作为消遣。据《菊部丛谭》载:“慈禧太后工书画,知音律,尝命老伶工及知音律者编《四面观音》等曲,太后于词句有所增损。”在同治至光绪九年之前,宫内还成立了一个新的戏曲组织,叫做“普天同庆”科班。这个组织不在升平署编制之内,而是归属慈禧直接管辖,是个专门挑选年幼太监专学京剧艺术的科班,人们习惯的叫它“本宫”。这个科班的演员全部由太监担任,如果某个太监有超群的技艺,就会得到慈禧的赏识,因而也就可以飞黄腾达。当时的小太监张兰德(小德张)就是由于在升平署唱戏,才艺双绝而得到慈禧赏识,提升了官职,最后熬到了总管太监的地位。
又有记载写道:慈禧对于京剧的最大贡献是对京剧剧本的翻改。例如清宫廷内大戏《昭代箫韶》,全剧共240出,是昆曲本戏,在慈禧的亲自主持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始翻改成京剧(皮黄)剧本。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义和团运动而中断,共翻改了105出,是清代宫廷内工程最为浩大的剧本改造翻制工作。有书《昭代箫韶之三种脚本》记载道:
据所目睹慈禧太后当日翻制皮黄本《昭代箫韶》时之情况,分将“太医院”、“如意馆”中稍加知文理之人,全数宣至便殿。分别跪于殿中,由太后取昆曲原本逐出讲解指示,诸人分记词句。退后大家就所记忆,拼凑成文,加以渲染,再呈进定稿,交由“本家”排演,即此一百零五出之脚本也。故此一百零五出本,亦可称为总禧太后御制。
清季,从慈禧太后直到王公大臣几乎全部酷爱京剧,其行为有时竟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最出名的当属军机大臣那桐。军机大臣等于宰相的职位,国家大事先要在军机处商定之后,再奏请皇上和皇太后批准。所以人们在背后又称那桐为“那相”。这那相有一爱好,就是喜爱京剧,即使自己的地位这么高,平时的架子那么大,可是一遇到京剧演员,顿时便忘了自己是什么人了。如遇到他崇拜的演员,甚至不惜低声下气,谄媚讨好。有一次,庆亲王在家中为福晋祝寿,请京剧名角来家唱戏。名角谭鑫培在被邀之列。那时的谭鑫培已经是“内廷供奉”(专给皇室演戏)了,王公大臣无不以一睹他的风采为荣。老谭到了庆亲王家,主人出来迎候,随后便满脸呈笑地提出:“今天能不能请您给我唱个双出戏”老谭听了,说:“行啊,但要哪个大臣给我磕个头啊”庆亲王以为老谭在开玩笑,但看他那样子又不像在开玩笑。正在为难之际,忽从外面进来一人,到老谭面前,双膝跪地,虔诚地说:“请谭老板赏脸。”老谭顿感惊讶,抬眼一瞅,下面跪的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大臣那桐。这个那相,在谭鑫培演出时,还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朝台上作揖,以示自己的仰慕之情。
由此可见,当时宫廷内苑对京剧的痴迷程度。作为京剧迷的慈禧太后精通音律,亲审剧本,其热情程度更是超乎寻常。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王瑶卿先生说:“西太后听戏很精,有时挑眼都挑得很服人。”慈禧对进宫的演员在艺术上要求非常高。有时甚至于近于苛刻,即要求演员必须依照“串贯”(宫内的戏目详细总讲,每出戏有每出戏的串贯,上面用各色笔记载着剧目名称,演出时间,人物扮相,唱词念白、板眼锣鼓、武打套数以及眼神表情、动作指法、四声韵律、尖团字音等等)一丝不差地表演。如唱三刻不准唱40分钟,唱上声的不能唱平声,该念团字的绝对不许念成尖字等等。
显然,慈禧的对演员舞台表演上的这种要求——如要提起神、咬准词唱、不准穿薄底靴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依她的戏曲审美观,从表演技术等方面来要求舞台表演的。从另一角度说,是为了适应宫内轻歌曼舞的需要,对演员在身段动作、唱念、穿戴、场面,甚至龙套等都提出了要求,因之使清宫廷内的京剧表演规矩更严,追求一种更为严谨的规范化。皇权的威严与颇有造诣的艺术追求,使京剧在唱念做打各方面磨炼得异常圆熟和精致。
晚清京剧名家杨小楼最大的机遇就是到清宫唱过戏,当过内廷供奉,并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慈禧看过杨小楼的戏,说道:“这猴儿真不赖!”“猴儿”就是指杨小楼。慈禧的喜爱虽并不等于广大戏迷的喜爱,但杨小楼的身价却因此提高了。有一次,杨小楼在宫里演《连环套》,戏中有句台词是“兵发热河”(今承德市)。这句词使得慈禧极为恼怒,因为咸丰皇帝死在热河,属于“犯忌”。可慈禧看杨小楼这出戏真是过瘾,所以才未被禁演,只把“兵发热河”改成了“兵发口外”而敷衍了过去。
慈禧对于诸多京剧名家能分出个优劣来。汪桂芬和谭鑫培同是奉供宫廷,二人如果演《战长沙》戏时,则汪饰关羽,谭饰黄忠,看过这出戏的慈禧评价二人演戏效果时说,“宫里有桂芬,就显得金福(谭在内廷时的名字)略逊一筹了。”但如果是谭金培出演主角戏时,则经常得到慈禧的称赞。
慈禧喜欢谭鑫培的技艺,连之也欣赏他的为人。谭鑫培是一个既没有坏心眼又不惹事的名角。维新思潮兴起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明显,矛盾日益尖锐,有时还借看戏发泄情绪。这一年,光绪庆寿,在宫中演戏。慈禧太后故意点了《造白袍》(即《连营寨》),全堂行头包括桌围、椅被都是新做的,崭新一堂白。谭鑫培扮刘备出场,看到满台白色,心里直犯嘀咕:“庆寿怎么点这出戏呢下面接《白帝城》,该有多丧气。”谭鑫培心想尽管光绪皇帝不喜欢自己,但谭却很佩服光绪,赞成光绪皇帝推行新政。这天谭鑫培连演关张遇害、刘备伐东吴、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白帝托孤这一串故事,演至火烧连营翻“吊毛”时,他故意以额角触地,鲜血直流。他做出昏厥的样子,想用这种表演使正在看戏的慈禧震惊,产生联想,引发恻隐之心,宽容作为皇帝的光绪。
机警的慈禧早从谭鑫培的眼神和动作中领略到他的一片苦心与用意,但仍心硬如铁,佯装不解,始终不为所动。
慈禧只是夸谭鑫培演得好,散戏后赏银200两,供他养伤,其他则只字不提。但慈禧在心里却十分欣赏谭鑫培的这种“优谏”的古风和智慧,为其一片忠心所感动,所以,对谭鑫培愈加宠爱,更加频繁地召谭进宫演戏。
清朝宫廷演戏,剧本、场次、扮相、服饰、把子、表演武打、套数都详细记载,不得任意增减擅自变通。若在某种指定的场合演出和遇有忌讳词句,可临时变通,这只是个别词句的更动,不得影响剧本全部。例如,有一次谭鑫培在宫中演《战太平》,因为是庆典演出,要讨吉利,故谭鑫培临时将唱词“大将难免阵头亡”一句改唱为“大将临阵也风光”,只这一句改唱便又得到了慈禧的重赏。而“十三旦”(侯俊山)在宫中演唱《玉堂春》,有“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一句,却未加改动,仍按原词唱,因触怒慈禧属羊而被驱逐出宫,他还不知犯了什么过错而遭到如此的下场,后来得知慈禧恼怒的原因,不免哭笑不得。
若论演技精湛,慈禧也很欣赏名旦田际云和名丑刘赶三的表演艺术。田际云光绪十八年入宫演唱,扮相美如天仙,那时是名噪北京和上海的大名角,但在维新变法前后,却同情维新派人士。他听说太后与光绪皇帝有矛盾,光绪喜爱看书,便四处购买新书进呈。康有为和梁启超知道田际云的为人豪放,且又胆识过人,见多识广,便通过他传递消息。戊戌变法失败后,田际云因参与“谋反”,逃往上海。守旧派大臣非常恨他,慈禧视变法为死敌,在菜市口残酷杀害六君子,对田的宽恕,真是异常之举。
名丑刘赶三曾做过精忠庙首(戏曲界领导),名列于清“同光十三绝”之一。他一身是胆,铁骨钢肠,以敢言时政而蜚声梨园戏剧界。尽管如此,因其演技精湛,玩意儿超群出众,确也深得慈禧的喜欢。刘赶三被召为宫廷供奉后,一天,慈禧命他演《十八扯》,赶三饰皇帝,临入座,吊场词便念道:“你看我为假皇帝尚能够有座,他那真皇帝却天天侍立,何曾坐过”赶三这样说是有所指的。原来慈禧太后与光绪结怨,待光绪极为苛刻。每次观剧,慈禧坐在后堂中,而光绪皇帝立于一侧,视同仆人一般。刘赶三在舞台上为光绪鸣不平。慈禧为了掩住众人之口,从此以后,每次看戏都给光绪一个座位,让皇帝坐下看戏了。有时人评价此事说,“刘赶三的吊场词编得好,巧妙地剌中慈禧,又使她欲怒无从,欲责无由。赶三真有古代优孟之风啊!”这样的在戏中插入谑语讥讽实在是常人所做不到的。后来,因为刘赶三的话虽损,可艺技确实惊人,又极富感染力,光彩照人,每次都能把个慈禧逗得乐呵呵的。刘赶三还破例地得到了艺人想都不敢想的恩赐——他演《探亲家》,骑真驴上台,慈禧一高兴,恩准刘赶三可以骑驴进入紫禁城。这种礼遇是连一品大臣都得不到的殊荣。
慈禧太后最为赏识的京剧艺人是杨月楼,杨死后,其子杨小楼入宫,扮相英伟,道白别致,韵味十足,举手投足中规中矩,铿然有度。慈禧因思念杨月楼而特别宠爱杨小楼。不叫他小楼,而叫他“小杨猴子”。因为,杨小楼也像其父一样擅长演猴戏。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失败,《马关条约》签订。一天,杨小楼在宫中为慈禧和光绪演《长坂坡》,看着台上赵子龙于千军万马中单骑救主的神威,想着国势日危,朝中无人的窘状,慈禧不禁忧从中来。她回过头看看皇帝,光绪也是一脸愁容。看着看着,慈禧掉泪了。
京剧名家不愧是京剧名家,即使是在应急的时候,扮演其他角色时也能应酬自如,尽善尽美,从而博得众人的赞叹和盛誉。谭鑫培就是这样的京剧大家。一次,慈禧突然心血来潮,宣谭进宫先演《盗魂铃》,饰猪八戒,接着反串《溪皇庄》,饰贾亮。这两出戏,谭从未演过,想让改改戏码,又觉得不妥,这是老佛爷点的戏,说不会也不行,那叫抗旨不遵。老佛爷真要发怒,可不是闹着玩的,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去演,好再有一点时间,紧急之中,谭鑫培想到常演大狮子的王长林,问他《盗魂铃》中的八戒怎么个演法,两人相互交流起来,但刚说个大概,催戏的就来报告,说戏马上就要开演,急得谭鑫培马上扮装起来。
《盗魂铃》是《九狮岭》的一个片断,是以武旦为主的闹妖戏。说的是九狮岭上有9头狮子,兴妖作怪,残害生灵,闻知唐僧路过,准备利用“魂铃”来劫持唐僧吃其肉。这是一出以猪八戒为主角的闹戏,以丑角应工。这也难为了谭鑫培,丑角戏他还未演过,他也就没什么考虑的了。上台后,就是东一句西一句的原板唱腔,只要合辙押韵,不管是什么戏里的就给唱上了。加上表情、身段、把子的配合,声情并茂,别具一格。
见到“狮子”后,谭鑫培又加上了一段“先瞧头,后瞧脚,再看模样好不好”的数来宝。后边的开打更是滑稽火爆,从3张桌子上翻下,令众人胆战心惊。由于谭有武丑、武生的底子,又唱老生,要唱能唱,要打能打,真是把这折戏给演绝了。
慈禧一边看,一边大笑不止,对各王妃命妇们说:“这反串真有意思,大花脸愣学小媳妇。扭扭捏捏真好笑,真好痛快,回头得多吃上两碗面呢!”并嘱咐太监李莲英,“一会儿赏这出戏的人,不论是谁,有一个算一个,每人十两银子,一匹宫绸。”又嘱咐道:“你把谭鑫培给我留住,我另有重赏。”待戏全部演完后,李莲英把谭鑫培叫到慈禧住处。
谭鑫培跪在阶下,听慈禧说道:“今天是真是难为你了,两出戏都不是你的本工,可是唱起来不觉得怎么不像。八戒是你独创的角,贾亮的口白、神气、武工,俱都佳妙。”谭鑫培谢过主恩。慈禧当下除赏赐金银、绸缎外,加赏两个古月轩鼻烟壶、红青宁绸袍料四件、四喜白玉搬指两个、炭胆文具一份。
这出《盗魂铃》中的别具一格的表演,慈禧不仅没有说谭鑫培是“邪门歪道”,反而给予赞赏。这样一来,这种演法便固定下来了,以后再唱都宗法谭鑫培,八戒以生行应工,而《九狮岭》只单唱《盗魂铃》一折了。就这样,一出以武旦为主的戏,变成了一折以老生为主的戏了。
庚子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光绪逃往西安。越一年后,又回到北京。慈禧在国运日蹙之时,仍寄情娱乐,又宣艺人们进宫,不见谭鑫培,问之,谭之子谭小培答道:“家父染病,故不能前来。”一个月后,又不见前来,慈禧听不到谭鑫培的戏,又见不到他的人,颇为恼火,对李莲英说:“谭鑫培的病还没有痊愈吗即使不能当差,也应该来请个安哪!”李莲英实在无奈,去叫谭鑫培。谭也无可奈何,立即叫儿子背着自己入宫见驾。慈禧见后,动了恻隐之心,乃安慰谭鑫培说:“朕不许你死,今后你尚须努力当差,让朕再享乐几年。”说完,即令左右取出几十粒新配制的极为贵重的丸药,交给谭鑫培,嘱咐道:“服后静养半月,百病皆除。”谭鑫培叩头谢恩而去。
谭鑫培病好后,为了报答慈禧的恩德,遂自告奋勇,愿以全本《四郎探母》孝敬。慈禧早就想听谭鑫培《探母》一折,今见其欲演全本,自然十分高兴。
《四郎探母》是慈禧最喜爱的京剧剧目,也是谭鑫培的得意之作,这次演出,谭鑫培饰演四郎,格外卖力。一段“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的西皮慢板令听者无不惊异,音韵独特,嗓音也较前哀绝顽艳,许多人担心他大病后复出恐难以唱到终场,没想到这次演唱是历史上效果最佳的一次。
慈禧高兴,立即传令赏银。
慈禧太后究竟看过多少戏,赏赐过多少京剧艺人,史无全录,难以说清。但在这些艺人中除早故的杨月楼外,谭鑫培最受恩宠,入宫承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光绪三十三年(1907),谭鑫培最疼爱的小女儿翠珍出嫁,嫁与自己的徒弟须生王又宸,慈禧特地赠送妆奁盒。这样的恩宠是艺人们从来没有领受过的。
慈禧直到去世前还在听谭鑫培唱戏,谭鑫培的戏几乎成了她片刻不离的精神享受。谭的柔性歌喉适应了她阴柔的欣赏口味。她对谭恩宠有加,授予他六品顶戴,允许人们称他为谭贝勒、谭状元、谭大王、谭教主。谭鑫培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内苑,和王公大臣们称兄道弟。谭鑫培那低靡委婉、变化莫测的唱腔,不仅适合了慈禧的口味,也寄托了国人世纪末的情调,宣泄了国人郁结的惆怅和迷惘。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京剧初创及发展的时期,最高权力的实际掌控者慈禧太后如此喜欢京剧,研究和发展京剧,无疑为京剧的辉煌扩展提供了条件和温床。慈禧在京剧发展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宫内演出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演出排场浩大,同时也使京剧吸收了不少曲牌和锣鼓经,使京剧音乐伴奏更为丰富。其二,大批优秀艺人进宫演出,阵容扩大,名家的联手,使京剧的演出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名家之间有了相互促进作用的机遇。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此后京剧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可靠保证,促使京剧保持鲜活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平剧即京剧
平剧历史源流∶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形成於北京地区至今已逾二百多年,因政治,地方名字,声腔另也可称为国剧,皮黄,二黄,京调,京戏,黄腔,平剧等称号,前身为徽班清乾隆五十五年,徽戏进京,「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先后进京献艺,大受欢迎道光年间,汉调进京由於徽班经常与汉调艺人同台演出,徽调「二黄」,汉调「西皮」并奏,习以为常,因而诞生了以皮,黄为主的剧种,称为「皮黄戏」依当时所唱声腔以二黄(源于长江地区中下游)为主,其动听的唱腔与优美细致的表演受到广大喜爱清朝以来百年长期广泛吸收其他地方民间戏曲之长处,融合昆曲,秦腔等戏曲表演,发展其相当完整的戏曲架构与表现风格不仅长久得到朝廷与统治者欣赏,更渐渐取代昆曲数百年在中国戏曲艺术界的地位,京戏成为中国的最大,最完整,最坚强的剧种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的皮黄班接二连三前往上海演出,被称为「京调」民国后,上海梨园为京班所掌握,皮黄戏正式命名为「京戏」
平剧〔霸王别姬〕--梅兰芳,杨小楼主唱
平剧〔宇宙锋〕--梅兰芳主唱
平剧〔女起解〕--梅兰芳主唱
平剧〔凤还巢 、祭江、抗金兵、祭塔、廉锦枫、打鱼杀家、刺汤、俊袭人〕--梅兰芳主唱
平剧〔戏凤、木兰从军、费贞娥刺虎、牢狱鸳鸯、红线盗盒、西施、武昭关、宝莲灯〕--梅兰芳主唱
平剧〔生死恨、汾河湾、彩楼配、御碑亭、太真外传〕--梅兰芳主唱
平剧〔洛阳、霸王别姬、俊袭人、武昭关、金殿装疯、四五花洞、战蒲春灯谜、麻姑献寿、辕门射戟〕--梅兰芳主唱
平剧〔贵妃醉酒(全部白花亭)〕--梅兰芳主唱 〔彩楼配〕--陈德霖主唱
京剧,皮黄声腔的代表剧种之一,板腔体结构,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平。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粉墨春秋(陈芳演出杨门女将)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经典剧目:
霸王别姬(梅派)、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群英会、借东风(须生)、玉堂春(程派)、九件衣、文昭关、望江亭、徐策跑城、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全部)锁麟囊、探阴山、杨门女将、 文姬归汉、罗成叫关、孟丽君、游上林(折子戏)、赵氏孤儿、谢瑶环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 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蔡阳:《古城会》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等,用作辅色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华雄、高登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项羽、杨七郎等;**的脸谱表示彪悍、阴险、凶狠残暴,如庞涓、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刚强骁勇、粗犷、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程咬金、公孙胜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坏人,如曹操、严嵩、赵高、秦桧、司马懿等。
编辑本段
起源
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
夏侯敦:《博望坡》
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青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姬僚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编辑本段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关羽:《华容道》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这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以三块瓦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所谓花三块瓦,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喜剧人物张飞、焦赞,画垂眉或蝶翘眉,笑眼窝,翘嘴以示笑口常开;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如汉朝铫期的老脸则眼窝尾部
朱温:《雅观楼》
画出下垂的鬓角,其子铫刚的眼角却呈上翘之势,加上夸大的光嘴巴,一看便是血气方刚;再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幅奸白脸。可见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如果从这些画法来分析,就会看出门道来了。
京剧脸谱分类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 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4、六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5、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11、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13、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14、 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艺术特色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脸谱是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它在表现肤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时,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但必须经过变形。脸谱的变形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离形,一是取形。离形,就是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取形,就是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通过取形来达到寓形得似,是脸谱的常用手法,取形还有一个更高的目的,就是要倚神;要性格化。脸谱的性格化,并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画在脸上。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和它自身的复杂性,只有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表演,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榉的综合效果。由于脸谱是图案化的,可以把某种神情表现得非常鲜明、强烈是它的优越性,但越是把某种神情表现得非常明确,就越是不可能在同一个脸谱上表现人物神态有重大变化,因此也带来了它的局限性。演员的面目表情虽然可以使脸谱的神气有些变化,但不能完全突破这种局限性。这就是京剧脸谱不可能一个人物只有一种勾法的基本原因。钱金福勾的张飞的笑脸,很适合于《芦花荡》;而演《战马超》,尚和玉强调张飞威猛的勾法就更合适些。脸谱的传神,又是
盖苏文:《淤泥河》
同寓意相结合的。演员在创造脸谱的时候,总要渗透着他们对剧中人物的审美评价。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不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呀起来。寓褒贬、别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寓不开取形。脸谱中有许多取形,既是装饰手法,又是象征手法,亦是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本质方面的象征。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想象本身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这就需要加以鉴别。所以,正确地区别脸谱中的精粗美恶,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乃是提高表演艺水的重要环节之一。
京剧脸谱文化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关羽(红整脸)
吕马通:《亡乌江》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其它还有**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色彩
泥塑的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 勇猛而暴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郎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敦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本)
人物表
李玉和——铁路扳道工人。中国***员。
铁 梅——李玉和的女儿。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
交通员——八路军松岭根据地交通员。
磨刀人——八路军柏山游击队排长。
慧 莲——李玉和家的邻居。
田大婶——慧莲的婆婆。
八路军柏山游击队队长。
游击队员若干人。
卖粥大嫂。
卖烟女孩。
劳动群众甲、乙、丙、丁、戊。
鸠 山——日寇宪兵队队长。
王连举——伪警察局巡长。原为秘密***员,后叛变投敌。
侯宪补——日寇宪兵队宪补。
伍 长——日寇宪兵队伍长。
假交通员——日寇宪兵队特务。
皮 匠——日寇宪兵队特务。
日寇宪兵、特务若干人。
第一场 接应交通员
〔抗日战争时期。初冬之夜。
〔北方某地隆滩火车站附近。铁道路基可见。远处山峦起伏。
〔幕启:北风凛冽。四个日寇宪兵巡哨过场。
〔李玉和手提号志灯,朝气蓬勃,从容镇定,健步走上。
李玉和 (唱)西皮散板
手提红灯四下看……
上级派人到隆滩。
时间约好七点半,
等车就在这一班。
〔风声。铁梅挎货篮迎风而上。
铁 梅 爹。
李玉和 哦。铁梅!(觉得孩子冷,摘下围巾给她围上)今天买卖怎么样?
铁 梅 哼!宪兵和狗腿子,借检查故意刁难人,闹得人心惶惶,谁还顾得上买东
西。
李玉和 这一群强盗!
铁 梅 爹,您也得多留点神哪!
李玉和 好。铁梅,你回去告诉奶奶,说表叔就要来了。
铁 梅 表叔?
李玉和 对。
铁 梅 爹,今儿这个表叔是个什么样儿呀?
李玉和 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
铁 梅 回去问奶奶。
李玉和 这孩子!
〔铁梅下。
李玉和 (望着铁梅背影,高兴地)好闺女!
(唱)西皮原板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王连举上。
王连举 老李,我找你半天……
〔李玉和机警地制止王连举讲话,观察四周。
王连举 老李,鬼子的岗哨,今天布置得很严密,看样子好象有什么事!
李玉和 我知道。老王,以后我们尽量少见面,有事我临时通知你。
王连举 好吧。
〔王连举下。
〔远处火车汽笛声。李玉和下。灯暗。
〔火车轰鸣,飞驰而过。枪声。
〔灯亮。交通员从坡上“抢背”下来,晕倒。
〔李玉和急上。
李玉和 (见状自语)左手戴手套……
〔枪声。王连举返回。
王连举 这是谁?
李玉和 自己人。我背走,你掩护!
王连举 好。
〔李玉和背交通员下。
〔日寇宪兵追喊声、枪声。王连举朝李玉和走的相反方向放了两枪。日寇
宪兵将至,王连举为保自己,畏缩颤抖地朝胳膊打了一枪,倒地。
〔伍长带日寇宪兵追上。
伍 长 (问王连举)嗨!跳车的有?
王连举 啊?
伍 长 跳车的有?
王连举 哦!(手指李玉和下场的相反方向)在那边。
伍 长 (惊慌地)卧倒!
〔众日寇宪兵慌忙卧倒。
〔灯暗。
——幕闭
作者: 爱咱家的女人 2006-12-24 11:3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本)
第二场 接受任务
〔紧接前场。
〔李玉和家内外:门外是小巷。屋内正中放着桌椅,窗户上贴着一只“红
蝴蝶”。右后方是里屋,挂着门帘。
〔幕启:北风呼啸,四壁昏暗;李奶奶捻灯,屋中转明。
李奶奶 (唱)西皮散板
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
打猎的人
原板
哪怕虎豹豺狼。
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
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铁梅挎货篮进屋。
铁 梅 奶奶!
李奶奶 铁梅!
铁 梅 奶奶,我爹说:表叔马上就要来了。(放下货篮)
李奶奶 (自语,盼望地)表叔马上就要来了!
铁 梅 奶奶,我怎么有那么多的表叔哇?
李奶奶 哦。咱们家的老姑奶奶多,你表叔就多呗。
〔李奶奶补衣服。
铁 梅 奶奶,那今儿来的是哪个呀?
李奶奶 甭问。来了你就知道了。
铁 梅 嗯。奶奶,您不告诉我,我也知道。
李奶奶 知道?你知道个啥?
铁 梅 奶奶,您听我说!
(唱)西皮流水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李玉和背交通员急上,推门进屋,示意铁梅关门,注意外边。关切地扶
交通员坐下,递水给他喝。
交通员 (苏醒)请问你此地可有个扳道的李师傅?
李玉和 我就是。
〔李玉和、交通员对暗号。
交通员 我是卖木梳的。
李玉和 有桃木的吗?
交通员 有。要现钱。
李玉和 好,你等着。
〔李玉和示意李奶奶拿灯试探。
李奶奶 (举煤油灯看交通员)老乡……
交通员 (见暗号不对)谢谢你们救了我,我走啦!
李玉和 (高举号志灯)同志!
交通员 (激动地)我可找到你啦!
〔铁梅接过号志灯,看到了它的作用,惊悟。
〔李奶奶示意铁梅提货篮出门巡风。
交通员 老李,我是松岭根据地的交通员。(从鞋底取出密电码)这是一份密电码。
〔李玉和郑重地接受。
交通员 你把它转送柏山游击队,明天下午在破烂市粥棚,有个磨刀的人和你接头。
暗号照旧。
李玉和 暗号照旧。
交通员 老李,这个任务很艰巨呀!
李玉和 放心吧,我一定完成任务!
交通员 好。老李,时间紧迫,我得马上回去。
李玉和 同志,你的身体……?
交通员 刚才是摔晕了,现在我能走了。
李玉和 好。等一等,我给你换件衣服。
〔李玉和拿衣服给交通员换上。
李玉和 (郑重叮嘱)敌人正在到处搜查,情况很紧,路上你要多加小心!
交通员 老李,你放心吧!
李玉和 同志……
(唱)二黄快三眼
一路上多保重——山高水险,
沿小巷过短桥僻静安全。
为革命同献出忠心赤胆一一,
〔送交通员下,铁梅进屋。
(接唱)
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
决不辜负党的期望我力量无限,
天下事难不倒***员!
〔警车声响,李玉和机智果断,示意李奶奶吹灯。
〔李玉和持密电码“亮相”。
〔灯暗。
——幕闭
作者: 爱咱家的女人 2006-12-24 11:32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本)
第三场 粥棚脱险
〔次日下午。
〔破烂市粥棚。
〔幕启:群众丙坐着喝粥。群众甲、乙走进坐下喝粥。
〔粥棚近处,坐着卖烟的女孩。群众丁买烟下。
〔李玉和一手提号志灯,一手提饭盒,沉着机警地走上。
李玉和 (唱)西皮摇板
破烂市我把亲人访,
饭盒里面把密件藏。
千万重障碍
垛板
难阻挡,
定要把它送上柏山岗。
群众丙 (站起)李师傅!
李玉和 哦。(关心地)老张啊,你的伤好了吗?
群众丙 好多了。
李玉和 哦。往后可要多加小心哪!
群众丙 嗳。(自语)这年头,碰上日本鬼子,坐车不给钱,还打人!这是什么世
道!
〔群众丙下。
〔李玉和走进粥棚,把号志灯挂在柱子上。
群众甲
李师傅来了,这边坐。
群众乙
李玉和 (亲切地)你们坐。
卖粥大嫂 李师傅您喝碗粥啊?
李玉和 好。大嫂,近来你的买卖怎么样啊?
卖粥大嫂 咳!凑合着吧。(盛粥递给李玉和)
〔群众戊上。
群众戊 掌柜的,给我来碗粥。(接过粥刚要喝)掌柜的,这粥什么味?都发了霉
啦!
群众甲 嘿!这是配给的混合面!
卖粥大嫂 没法子!
群众乙 哎哟!(砂子硌牙,啐出)硌着了我啦!
群众甲 这里头尽是砂子!
群众乙 哼!真拿咱们不当人呐!
群众甲 小声点,别找倒霉呀!
群众乙 这怎么吃?没法活呀!
李玉和 (感同身受)唱西皮流水
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
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
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
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俯首对屠刀!
盼只盼柏山的同志早来到一一
〔磨刀人上。
磨刀人 (唱)西皮摇板
为访亲人我四下瞧。
红灯高挂迎头照,
我吆喝一声:“磨剪子来抢菜刀!”
李玉和 (接唱)
磨刀人盯住红灯注意看,
又对我扬起左手要找话谈。
我假作闲聊对暗号——
〔正要与磨刀人接关系,突然警车声响,日寇宪兵冲上,磨刀人为掩护李
玉和,故意把磨刀凳碰倒,将敌人引向自己。
李玉和 散板
他引狼扑身让我过难关。
〔机智而镇定地边唱边把喝剩的粥倾倒在饭盒里。
李玉和 大嫂,再来一碗。
〔李玉和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
〔日寇宪兵搜完磨刀人,斥磨刀人下。转而检查李玉和。
〔李玉和趁机主动地把饭盒递给日寇宪兵检查,日寇宪兵嗅到霉味,推开,
搜身毕,挥手让走。
〔李玉和拿起饭盒和号志灯,泰然自若,从容走至正场,微微一笑,诳过
敌人;转身,昂首迈开胜利的步伐。
〔灯暗。
——幕闭
作者: 爱咱家的女人 2006-12-24 11:37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本)
第四场 王连举叛变
〔下午。
〔鸠山办公室。
〔幕启:鸠山正接电话。
鸠 山 哦,哦!哦!……怎么,掐断了?……哦,请你放心,密电码一定会弄到
手里……限期破案!是!是!(放下耳机。自语)好厉害的***啊!司
令部刚刚找到一点线索,很快地就被他们掐断了!***厉害呀!
〔伍长、侯宪补上。
伍 长 报告,各处搜查,跳车的没有。抓来一些可疑分子。
鸠 山 哼!抓了一些可疑分子又有什么用处?那个跳车人是***的交通员,他
身上带着一份极其重要的密电码,如果这份密电码落到柏山游击队手里,
于我们帝国是大大的不利!
伍 长 是!
鸠 山 王巡长?
侯宪补 他来了。
鸩 山 叫他进来。
侯宪补 是。(向内)王巡长!
〔王连举挎着一只受伤的胳膊走进。侯宪补下。
王连举 队长阁下!(敬礼)
鸠 山 哦!勇敢的年轻人,你吃苦了!我代表司令部授给你一枚三级勋章。(给
王连举戴上勋章)
王连举 多谢队长。
鸠 山 (唱)西皮原板
只要你忠心为帝国卖力气,
飞黄腾达有时机。
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就看你知趣(冷笑)不知趣!
王连举 队长阁下,您的话我不明白。
鸠 山 哼!你应该明白!我问你:那个跳车人能够距离你三公分开枪吗?
王连举 队长阁下……
鸠 山 年轻人,快说实话吧。谁是你的同党?
王连举 (脱口而出)同党!
鸠 山 对!事情很清楚,那个跳车人如果没有他的同党接应、同党掩护,他能长
翅膀飞走吗?
王连举 队长阁下,当时我中了枪弹,跌倒在地,跳车人怎么走的,我怎么能知道
啊?
鸠 山 你当然知道。如果你说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打自己一枪?
〔王连举一惊。
鸠 山 (步步逼近)年轻人,快讲实活,谁是地下***?谁是同党接应人?交
通员藏在哪里?密电码又落到谁的手里?统统地讲出来,我这里勋章和奖
金是大大的有啊。
王连举 队长阁下,您的话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鸠 山 哼……!这么一说你应该清醒清醒啦!来!
伍 长 有。
鸠 山 带下去清醒清醒!
伍 长 是。来人!
〔二日寇宪兵上。
伍 长 带下去!
王连举 (怕死求活)队长阁下……
伍 长 (狰狞地)嘿!(踢倒王连举〕
〔二日寇宪兵摁住王连举。
王连举 我……冤枉!
鸠 山 打!
伍 长 带走!带走!
〔王连举喊“冤枉”,被二日寇宪兵拉下。伍长随下。
鸠 山 哼!用重刑撬开他的嘴,定叫他招出同党人!
〔伍长上。
伍 长 报告队长,他招了!
鸠 山 同党人是谁?
伍 长 扳道夫李玉和。
鸠 山 (似曾见过)李玉和!?……
〔灯暗。
——幕闭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 。 后世则衍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3变、5变乃至 9 变 ;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 。 变脸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脸。前两种属涂面化妆,如抹暴眼是演员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员吹起色粉,以改变脸色;后一种则加用面具,一层一层套在脸上,松紧死活有度,变时一个个扯下来。此外,还有撕脸与贴脸,现已不多用。变脸要求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川剧的变脸绝技,让人匪夷所思:一张脸刹那间可以变幻出十四张之多,真是值得惊叹的事情。
而鲁迅先生横眉冷对的“一阔脸就变”,同样让我们惊诧万分。
曾经穷途末路,苦不堪言,一朝得势,飞黄腾达,则再难正眼瞧人,朋友熟人不相往来,看见也不相招呼,连走路也衣角翻飞,拂人于咫尺。
此“变脸”之一种。
现实社会,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达官贵人驾乘高档轿车,出入高档别墅、会所,衣香鬓影地频繁参加所谓的交际、娱乐,一副纸醉金迷又指高气扬的派头,而一旦“双规”,一旦失势,就又耷拉脑袋,满脸无奈与悔恨,教人视之哭笑不得,顿感滑稽之极,又深为痛恨!
此“变脸”之二种。
我认识一个搞工程建修的经理,前几年衣冠楚楚,脸面光鲜,不想新近碰倒却是大变其样,一副委琐潦倒之象,连说话也底气不足,嗫嗫嚅嚅,让人顿生怜惜之情。一问才知是因为外出包工被骗30余万,银行和个人借款不能到期归还所致。
此“变脸”之三种。
而丑陋的女人,不是通过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增强可爱的程度,而是借助现代的整容技术美化成一张精致漂亮的脸,却居然可以为她换来金钱甚至前途,实在是奇妙得很!
此“变脸”之四种!
的确,金钱是男人的脸,有了钱,男人可以装扮成宋玉、潘安,甚至为所欲为;没有钱,男人则胆气全无,就象没有灵魂的空壳躯体。而女人有了钱,也可把自己塑造成大家闺秀,或者妩媚丽人、妖魅公主。
然而“变脸”之种种何其多也,我们谁也不希望这种“变脸”继续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变来变去,那就拿出可贵的胆识,做人必要的灵魂来吧!
除了爆款餐饮,好玩好看的文创也不少。在“天坛美映”文创照相馆,游客可以避开人山人海,拍出“一个人的天坛”效果。身着颐和园联名汉服游园,可以来场“穿越”之旅。
本着“有颜、有料、有趣、有用”的“四有”设计理念,市属公园的文创产品正从公园内走入大家的生活。
玉渊潭公园樱花冰淇淋。玉渊潭公园供图
告别“老三样”
从天坛公园东门入园,步行几分钟,就能看到一个中国风满满的红房子。推开镶满鎏金铜钉的红色“宫门”,茶咖和爆米花的香气扑鼻。这家“天坛福饮”店开业没多久,已经登上了东城饮品店热门榜。
店铺的装饰主打国潮风,店里的饮品也文化味儿十足。“跳跳糖拿铁”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寓意神乐署跳动的音符。招牌饮品“梅花馥郁茶咖”有股淡淡的梅花清香,拉花是可可粉筛出的“福”字。饮品装在蓝色杯子内,上面用烫金勾勒出祈年殿的图案。很多顾客喝完饮品后,都会拿着杯子以祈年殿为背景打卡拍照。
天坛福饮店茶咖融入天坛元素。天坛公园供图
穿着喜庆红衣的服务员说,除了 时尚 青年来“拔草”,很多“遛弯儿大爷”也是店里的常客。“实际上,店里的第一拨儿客人就是逛公园的老年人,他们也爱赶时髦。”
从小在天坛周边长大的王女士带着孩子玩累了,来这里歇脚,点了几块小点心。“从前这里是家 旅游 纪念品商店,铁皮房子卖些纪念章、小扇子。那些纪念品在外地的景点也很常见,没有北京特色和天坛特色。”她说,纪念品商店升级成国潮风茶饮店,也能满足游客的休憩餐饮需求。
曾经,方便面、面包、烤肠被称为北京公园中的“老三样”。如今公园的餐饮种类更多,环境也更加 时尚 优雅。据天坛公园管理科科长任超介绍,回音壁附近的“祈谷·天坛味道”餐厅刚刚营业,这里有二三十元的平价汤面、盖饭,也提供“祈年殿”、古装人物造型冰淇淋。
去年年底,在紫竹院问月楼水榭景区,紫竹餐厅迎客。这里临窗的座位最为抢手,透过落地窗,澄澈的湖面、嬉戏的水鸟和环湖美景一览无遗。在附近工作的李**午休时会来坐坐,在她看来,能欣赏自然灵动水景的简餐吧并不多见。“点上一杯咖啡,翻翻店内的书籍,非常惬意。”
熊猫馆对面的烘培店中,马卡龙制成了红脸蛋的熊猫造型。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供图
打造爆款
今年春天,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冰淇淋“火”遍朋友圈。在玉渊潭公园经营队负责人张琪看来,樱花冰淇淋并非“一夜爆红”,而是已有6年的经验“积淀”。
2015年的一天,张琪去后海游玩,在“官作茶”茶叶店看到了一款机打冰淇淋,它颇具创意的纸托吸引了张琪。“当时有部清宫剧很火,冰淇淋的纸托画着清宫头饰,写的是‘小主喜欢’。”受到启发的她开始思考,能不能打造一款体现玉渊潭公园文化的专属冰淇淋。
常在商亭“一线”转悠的张琪知道,公园有三种产品最受欢迎——矿泉水、冰棍儿和玩具。但当时的冰棍儿大多是球状、柱状或者片状的。玉渊潭因樱花得名,她计划打造一款樱花外形的“异形”冰淇淋。
2016年春天,樱花冰淇淋首次面市,但反响平平。“首先是上市有点晚,清明节都过完了,樱花展临近尾声,客流高峰已经过去。另外,当时产品设计得比较小,视觉冲击力小,外形也不够漂亮。”
吸取之前的经验,樱花冰淇淋开始升级迭代。克重变大了,外形更贴合樱花,每个花瓣有个小缺口。外包装也下足工夫,既保证冰淇淋不易受压变形,又突出了樱花特色,升级成双套盒塑料硬质包装,整体更显高档。
玉渊潭公园樱花冰淇淋。玉渊潭公园供图
2019年,樱花冰淇淋再度改版,四种口味代表樱花的四个品种——粉色蜜桃味代表“杭州早樱”、红色草莓味代表“大山樱”、白色酸奶味代表“太白”、绿色抹茶味代表“郁金”。“4年过去了,樱花冰淇淋已经被接纳,我们做到了专销,即凡是公园的文创展位,只销售这一款冰淇淋,售价依然是最初的15元。
张琪和大家没少费心思,和设计公司磨合,完善每个细节。比如现在的冰淇淋花瓣不再圆润,而是稍微尖锐一点,使樱花轮廓更清晰。外形的花心和花蕊,纹路都相当精致。冰淇淋棍儿上印的是玉渊潭的logo,更有纪念意义。
樱花冰淇淋不仅有颜值,也有料。今年,玉渊潭和知名品牌推出合作款冰淇淋,口感越发绵软醇香。樱花冰淇淋属于场景沉浸式消费,以往只在樱花季销售。后来张琪发现,过了樱花季,很多游客还在“追着找”冰淇淋。于是,冰淇淋不再像樱花一样“春日限定”。
“樱花在国际上是成熟的文化符号,是春天的代表。”张琪说,在玉渊潭,吃樱花冰淇淋,拿着冰淇淋赏花拍照成了一景。公园将利用好樱花这个大IP,打造更多像樱花冰淇淋、樱花棉花糖、樱花泡泡水这样的网红文创产品。今后的爆款可能不止一个。
“我们深耕公园文创产品,很多爆款都是和设计方反复磨合后形成的,方案几经修改,至少得三、四个月。”北京公园管理中心文创专班负责人李艳说。
“出圈”更“亲民”
在颐和园副园长周子牛看来,公园文创要想“出圈”,既要文化创新,体现美学,又要服务市民和游客,走进大家的生活,不局限于园内。
“颐和园文创要把公园文化自然地融入产品中。比如外国游客看到‘十七孔桥御尺’,可以想到颐和园,进而想到中国。”他说,颐和园有270年的 历史 文化积淀,近4万件文物,文创设计提炼汲取其文化符号。如颐和园联名口红,外壳和膏体的浮雕图案是乐寿堂粤绣屏风“百鸟朝凤”,大气又精美,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
雕着百年朝凤图的口红、带有“乐寿堂”彩印图案的最美数据线……一个个带着颐和园“印迹”的文创日用品,让生活多了“仪式感”。2020年,颐和园和苏州一家企业合作的咖啡杯还获得了国际设计奖。“咖啡杯融入了璎珞的图案,唯美宫廷风让年轻人趋之若鹜,把玩间对传统文化多了一份认识。”未来,京剧等非遗文化也将融入颐和园文创中。
颐和园已经为“跨界出圈”做好了准备。“颐和园是 时尚 的,中国 历史 上第一条皇家御用电话专线当年就出现在这里,如今我们仍在顺应潮流的发展。今年,颐和园将 探索 在不同领域跨界做文创。”周子牛说,今年,一些网红品牌店将落地颐和园,好吃的、好玩的文创产品将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
对话
北京公园管理中心文创专班负责人:古建、古树、文物都是文创资源
5400多种文创产品,绝大部分在百元以内
新京报: 北京市属公园何时开始打造文创产品?创意产品如何与公园文化结合?
李艳: 北京市属公园从2016年开始做文创产品,2019年,在北京市对文创工作的大力推动下,我们正式将文创工作作为中心的重点任务,纳入全局进行统筹。与以往的 旅游 纪念品相比,文创产品融入了 历史 名园独有的文化元素与创新创意。
目前,文博行业的文创产品依据藏品来开发,11家北京市属公园中有8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颐和园、天坛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公园中,有总面积21万平方米的古建筑、14万株古树名木、56万件(套)可移动文物。园林景观、造园艺术、文物藏品、古建、古树、花卉、水系,都是我们的文化资源。
北京市属公园都有“一园一品”,以园林特色花卉植物、动物,文物等为创意元素,各公园纷纷推出个性化文创,如玉渊潭公园就结合樱花文化展开发了樱花冰淇淋。
新京报: 北京市属公园目前有多少种文创产品?售价和销量怎么样?
李艳: 北京市属公园文创产品有14类5400多种,包括日用品、文化用品、食品、数码产品、电子数码产品、书籍、纪念邮票、首饰化妆品等。绝大部分售价在百元以内。
2019年,北京市属公园文创产品销售额为138亿,而2018年才4000多万。我们不仅有文创产品,还有文创空间和创意活动,最受欢迎的有“夜宿动物园”和“香山奇妙夜”。因为我们是公益性单位,大部分活动都是免费的,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亲子体验,以 社会 效益为主。
公园文创“有颜、有料、有趣、有用”
新京报: 目前公园文创产品有哪些“爆款”?
李艳: 今年春天的爆款就属玉渊潭樱花冰淇淋了,今年冰淇淋全面“升级”,不仅新增了“蓝莓味”和“雪芭雪泥”,原料上也和知名品牌合作,使产品的颜值、味道又有了提升。樱花鲁冰花花卉联展于3月20日开幕,那个周末的两天,冰淇淋卖出了6000根。往年,颐和园的彩妆、天坛的祈年历也非常受欢迎。
前段时间,综艺类节目比较火。2019年和2020年,我们推出了两个爆款的文创节目——《遇见天坛》《我在颐和园等你》,我们叫它园林真人秀,中心从节目的文化内涵上进行把关。
新京报:目前,很多公园的网红食品和餐饮店广受欢迎。针对这类开发,中心是如何考虑的?
李艳: 近两年,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中心系统梳理了公园餐饮经营现状,分析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将餐饮结合园林特点进行提质升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方便面、烤肠、面包等“老三样”食品常驻公园的状况。
我们还结合游客调查、市属公园品牌活动和传统节日,通过自主研发、品牌授权、引入合作等,打造品种丰富的餐饮业态布局,使游客在公园里秀色可赏、 美食 可餐。
新京报: 公园开发的文创产品,如何兼具创意和实用性?
李艳: 公园文创产品按照“四有原则”来打造——有颜、有料、有趣、有用。现在大家对颜值的要求非常高;“有趣”也可以理解为具有科普性;“有用”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如今的文创产品已经告别纯工艺摆件的时代了。
比方说辛丑年天坛《祈年历》的设计非常精美,里面介绍了72种天坛内的植物,采用了手绘植物图案方式。随着年历一页页撕去,最后一座立体三维的祈年殿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是颜值担当了。
同时,它也兼具科普性,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纲的“节气”历,把冬至节气作为开篇,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祈年历》为每个节气选取了与天时相对应的建筑或景观,比如冬至节气展示了祀天大典的核心所在——圜丘。
下一步将在网店发力
新京报: 文创产品在网上销售情况如何?
李艳: 目前,线上销售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借助公园线上官方平台与合作方的线上渠道进行销售。
颐和园、天坛、北海和香山公园各有网店,但网店需要2-3年的培育才能有更多粉丝和流量。公园做文创的优势在于我们的环境,即体验式、沉浸式的环境。但考虑到外地游客游玩后可能还买一些伴手礼,我们未来还会继续在线上销售方面发力。
新京报: 今年还将有哪些有趣的公园文创和大家见面?对于未来公园文创产品开发,中心有哪些规划和考虑?
李艳: 今年中心将推出园说系列的第三个大展,以颐和园福寿文化为主题,届时也将推出食品、日用品等系列文创产品。天坛公园将推出千年榫营造积木(天坛纪念版),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及蕴含的传统文化通过积木拼搭的方式传递给更多消费者。同时结合市属公园红色基因,将有红色系列文创产品面世。
目前,11家市属公园都有自己的文创商店和产品。中心将以“2+N”的理念推进相关工作,“2”就是颐和园和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高,文创做得更加成熟;“N”就是中心发挥集聚优势,基于其他各公园特色,聚焦文创产品定位,采取自主研发、授权合作等模式,推动文创产品开发。
编辑 白爽 校对 卢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