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拍摄必备的器械
相机
鱼眼或长焦镜头
脚架
全景拍摄的技术专业云台摄像机
拍摄时照相机设定必须特别注意几点
照相机设定于M档 拍摄尽量应用小光圈
手动式设定白平衡
广角镜头挑选:
依据单反相机的型号规格来分辨合适是多少毫米的鱼眼镜头。(系统配置性能参数)
拍摄的方式:
依据器械的不一样,方式都有差别 以尼康D90加上尼康105毫米鱼眼镜头为例,水平一周拍摄6张,加天1张地1张总共7张。
应用全景云台摄像机常见问题:
全景云台摄像机是拍摄重点,因为光源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在旋转的照相机的一起会造成偏移,这就必须手动式调节节点。
找寻广角镜头连接点:
每一款相机镜头的节点全是不同的,因而你必须寻找你的镜头节点。
后期合成方式:
把拍摄好的导入电脑,利用后期软件例如ps、ae等能轻轻松松拼接出全景图,这里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
《阿凡达》采用3D技术,将**屏幕变成了一个通向潘多拉星球的大门。
在看3D**时,我们不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还能够看到离我们而去或者向我们而来的动作。3D**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已经过大脑处理。因为两只眼睛位置的区别,每只眼睛看到的图像都有细微的不同。大脑会将这些图像处理成立体视觉,让我们能够分辨出距离感。3D**原理就是如此———让两只眼睛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图像,剩下的就让大脑自动完成吧。
最常见的**3D效果,是用“光分技术”来实现的。它依赖于偏振光和滤光片,让每只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滤掉另一部分。在上世纪拍摄3D**时,人们会在一个镜头前加一块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只让水平方向振动的光透过;另一个镜头前加垂直方向的偏振片。再将这两个镜头并列,之间的距离和人眼之间距离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拍摄了。在播放时,让观众戴上带有偏振片的眼镜,偏振方向和摄像机偏振片的方向相同。这样,左眼的眼镜就会完全滤掉右侧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而右眼的眼镜则滤掉左侧摄像机的画面。这种3D**要求观众必须坐得笔直。
后来,利普顿改良了这种技术,造就了RealD3D。它的偏振光振动方向在一个圆周上旋转,再加上传统**速度6倍的播放速度,想怎么歪着看**都行。现在,RealD3D已经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3D**技术。
光分技术是被动式的3D**技术。也就是说,它不需要控制眼镜。色分技术也是这样。可能有些人还会对上世纪80年代的立体**记忆犹新———它的两片眼镜片颜色不同。如果不戴眼镜的话,这种**投影出来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画册。戴上滤光眼镜之后,眼前就能出现色彩鲜艳的立体场景。它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已经淡出**制作领域了。直到2007年,Dolby公司开发出Dolby3D系统,色分技术才重新热起来。借助放在放映机前的滤光片将投影机射出的光线分成红绿蓝三原色光,并分别投影到屏幕上。通过滤光眼镜来分别接收这些光谱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同样可以实现立体效果。该技术比传统色分技术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机装上滤光片就可以放映3D**,而取下滤光片,还可以放映传统**。《阿凡达》首映礼上,采用的就是Dolby3D+IMAX。
只要让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精确的不同,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立体的世界。所以主动式3D**技术采用了另一种思路———控制眼镜的透光,让每只眼睛看到其中一半的画面。只要镜片变黑的程序与显示画面同步,就能构成立体视觉。现在显卡大厂Nvidia已经在家用电脑上提供了这种产品,有些**院也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但是它的成本较高。
目前的3D**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至于哪种技术最后会成为主流,已经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另一个问题了。
3D**并非**技术发展的唯一方向。例如“巨型超大银幕”IMAX屏的可视面积比普通**屏大上10倍左右,且通过多种技术革新来保证在大屏幕上依然能获得清晰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IMAX屏幕开始成为人们观影的重要标准。这也是许多文章鼓励大家去看3D+IMAX《阿凡达》的原因。
所谓3D其实是英语Three-Dimensional(三维图形)的简称,我们都知道点是一维的、线与面是二维的而空间是三维,所谓三维成像便是像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一般具有立体纵深的成像。我们平常的影像记录形式都是2D的也就是平面的,虽然3DMAX等软件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在平面空间内构造3D模型,但这一模型也仅仅只是利用了人眼对于空间感知的经验性而制造出的类似3D的2D图形。
我们的肉眼是如何感知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立体空间的呢?靠的就是视差,我们人的两眼大约有5到6厘米的间距,它们从不同视角观察画面,而大脑融合了两图影像从而形成三维立体图像,也正是两幅图的差异让我们得以辨别一个物体离我们的远近。早年数学家欧几里得就已经发现了人类之所以能洞察立体空间,就是因为左右眼看到事物的差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眼视差,即立体成像的基本原理。
而为什么说我们之前看到的**等都是2D图像呢。关键在于记录图像的相机与记录影像的摄影机大多是一个镜头工作的。就如同我们蒙住一只眼睛看世界,由于失去了双眼视差,我们无法感知一个物体离我们的远近。做一个小试验,将一支笔放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笔尖朝上,然后蒙住一只眼睛只用一只眼睛看,伸手去摸笔尖,你会发现我们无法像平常使用双眼时那样准确的定位并触摸到笔尖。失去了“双眼”的差异性定位,我们的相机与摄像机得到的画面便失去了立体纵深的感觉,从而被局限在一张平面的屏幕之内。
简单说3D摄影就是利用人左右眼的视觉差异,2张片分别来自左右眼的视角。
不好意思,GIF的图传上就不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