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信的艺术经历

何顺信的艺术经历,第1张

8岁随父习京胡,15岁拜耿永清为师。于1940年加入扶风社,始为张君秋操琴。新中国建立后,随张一起由香港归来,先后加入中南联谊京剧团、北京市京剧三团、北京京剧院等,与张君秋合作达半个世纪。

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随张君秋在香港巡回公演,并担任京剧**《玉堂春》的京胡伴奏和京剧**《梅龙镇》、《渔夫恨》的旦行伴奏。

返回大陆后,参与并担任了所有张派新编剧目的音乐设计和伴奏。何先生还担任了现代京剧《秋瑾》、《年年有余》(生行琴师是李慕良)、《芦荡火种》等的京胡伴奏,都有录音传世,颇有影响。并担任京剧**《望江亭》和《秦香莲》(与李慕良、汪本贞分任)的琴师。在《芦荡火种》基础上改编的现代京剧《沙家浜》,由他和王泳泉共同担任甲组琴师和**版琴师。

1975年初开始在北京新闻**制片厂和北京**制片厂录制传统戏,何顺信先生博学多才、琴艺高超,此时大显身手,北京京剧团参与录制的剧目基本都由何顺信先生伴奏。主要有:赵燕侠的《红娘》、《辛安驿》;刘秀荣的《盗仙草》、《拾玉镯》;马长礼的《文昭关》、《珠帘寨》、《战樊城》;谭元寿和刘秀荣的《打渔杀家》等十余个剧目,充分展现了他无所不精的超人才华。

20世纪80年代后,作为客座教授曾到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授课,并担任了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经担任的社会职务还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张君秋基金会副会长、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等。

何先生还参加了1986年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开展的“百日集训”,培养了一大批京剧乐队人才。90年代后期为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改编的张派名剧《刘兰芝》、《西厢记》、《楚宫恨》、《秦香莲》、《祭塔》等担任艺术指导和音乐设计,推动了张派艺术新的发展。

著有《何顺信琴谱——张君秋演出剧目唱腔伴奏专辑》一书,流传后世。

何顺信先生一生桃李天下,据不完全统计,其弟子和受益者有:赵金魁,吕成浩,王韵石,张景照,玄恩太,王铁本,关静国,谢洪盛,刘世康,韩继洲,肖洪智,杜文在,董从杰,林宗褆,孙宝媛,赵羽,于克良,傅国良,迟彦春,宋士芳,孙铁山,李亦平,胡晓峰,张可来,赵德军,魏寅初,林学民,朱建中,马羚,马祥华,李海融,陈善良,刘长明,王维,赵平治,李平,余开泰,魏国勇等。

我喜欢京剧,有时候还会学唱几句,还参加了区上京剧唱腔学习(无奈唱功太差)。尤其是喜欢花脸唱腔。所以,天津的戏曲名家我还是喜欢孟广禄、康万生两位裘派花脸表演艺术家。孟广禄老师唱腔音亢刚劲、嗓音洪亮;康老先生嗓音浑厚、京韵十足。他俩人都是师承裘派传承人、山东花脸名家方荣翔老先生,也是颇为得意的弟子。唱功深厚,各有千秋。艺术造诣都很高,都是我尊敬和喜欢的京剧艺术名家。谢谢。

天津是传统京剧码头, 历史 上各地的名角能在天津唱红才算实力过硬,所谓“天津过不去,全国去不了”。而且天津本地名家也是层出不穷。

天津两大京剧院团:天津京剧院和天津市京剧青年团,都培养和诞生了很多京剧名家。

老一辈的有天津京剧院的杨乃鹏,康万生,邓沐玮,李莉,历久弥香,宝刀不老;中生代的有青年团的孟广禄,张克,刘桂娟,赵秀君,正值当打之年,艺术稳固;更年轻的一代中间力量有实验团的王艳,吕洋等风格初成,游刃有余。

其实流派纷呈的京剧艺术很难说哪位名家最有特色,毕竟在当代已经几乎没有京剧大师级的人物出现,创造新的流派了,当代的京剧名家更多的在于继承。

从继承来看不得不说天津本土的继承的重要一支——张派。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大师在学习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额基础上,结合美声发声方式,创造了张派艺术,以至于后来有了无旦不张的说法。

张君秋的晚年是在天津度过的,跟在他身边的关门弟子赵秀君,一直陪伴大师左右,学习了大师的剧目喝抄完特点。由于是张大师时刻亲自把关,自然深得精髓,成为不可多得的张派名家。

先说传承,赵秀君1983年拜张君秋为师,深得“张派”行腔委婉细腻的真传,嗓音宽亮、音质优美。擅演剧目有《秦香莲》、《西厢记》、《望江亭》、《状元媒》、《刘兰芝》和《金山寺·断桥·雷峰塔》等。跟随老师时间最长,也是大师最疼爱的小弟子,因此学习的规矩完整。

再说比较,有人说张派的特色一定要唱的特别高亢嘹亮,其实不然。赵秀君的张派跟其他人比,嗓音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占了一个韵味最纯!唱腔韵味完全得到老师真传,也有人说她是最接近张大师的传人。她的嗓音自然,宽厚矂音很突出,高音虽然没有像王蓉蓉那般高亢,但是矂音能把韵味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张派嗓音“娇、媚、脆、水”的特点。

又说创新,赵秀君再继承张派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在积极尝试其他流派的剧目和新编剧目。比如将梅派名剧《生死恨》改编成为张派《韩玉娘》,又将传统剧目《马昭仪》和《武昭关》两出老戏精简合并成为新戏《楚宫恨》。

因此聪继承到创新,赵秀君都是名副其实的张派代表人物,传承经典车别具个人特色。

当然,张派也只是在众多天津流派的一支,其他如天津裘派三大花脸(邓沐玮,康万生,孟广禄),杨派传人张克,杨乃鹏,程派名家刘桂娟,李佩红,都能代表天津京剧水平的大家,所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在这里也就不一一例举了。

天津人懂戏,天津的京剧角儿也是棒棒的。第一、三大铜锤花脸:孟广禄、邓沐玮、康万生都是黄钟大吕,摆在全国哪儿,都数一数二的。第二、老生杨乃彭、张克、王平各有艺术特奌,后二位拜了谭门,只会给谭派添彩。第三、武生有张幼麟、王平、黄奇峰 他们的活儿别的团来不了。第四、旦角刘桂娟、赵秀君、李佩红都各是一支方面军,都有票房号召力。余最喜欢的是王艳,梅尚二派的活儿举重若轻,论嗓子的清纯,扮相的秀美,表演的大家风范在这个年龄段中应是****,艺术造诣实不输史依弘。还有老旦兰文云、武丑石晓亮、武旦阎巍、武戏胡小毛等。上述各位,均堪称名家,当之无愧。

天津好多京剧名家,如老生张克,花脸王杰,青衣李佩红,老旦李鸣岩,最有特色的我觉的是老旦李鸣岩

李鸣岩老师在传承的基础上有很多创新

天津当代的京剧名家太多了,绝对两个巴掌数不过来,前面的回答也都列举不少了,可以说全面准确、有理有据,也都是我心目中的名家,我不再重复了。但都忽略了张艳玲老师,张艳玲师从杨荣环、孙明珠、尚慧敏等学习尚派,后拜刘秀荣为师学习王派,她还曾师从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先生,对宋派武旦也有传承。可能是张艳玲老师近年来致力教学,演出很少,所以漏掉了。

我想重点回答第二问,谁最有特色?我认为最有特色的非王艳莫属。王艳首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就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后来天津市从第七届到第十二届连续六届的“新苗”“新人”“新秀”拿了个遍,也是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得主,京剧名家的地位自不待言,她的特色是艺兼多派,并且她的老师也各有特色,所以连她自己都从来不说属于哪派。王艳最早跟孟宪瑢老师学习梅派,孟先生对梅程两派都有很好的传承,有“天津旦角之母”的美称,不仅教王艳、李国静等学习梅派,她还培养了张火丁、刘桂娟、吕洋、段晓羚等程派传人。王艳后来又像杨荣环先生学习尚派,杨荣环先生又是个奇才,他曾拜师梅兰芳大师,又跟于连泉(筱翠花)先生学习筱派花旦,后来得尚小云大师器重,亲授尚派戏。跟着这样的老师自然能得到丰富的教养,王艳还不满足,又正式拜师刘秀荣先生学习王派。刘秀荣先生更是了不得的传奇人物,她不仅是通天教主王瑶卿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深得王派真传,后来又拜尚小云大师为师,还曾受业于梅兰芳、荀慧生等大师和萧长华、叶盛兰、言慧珠等名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个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才型演员。

正因为此,王艳跟这些老师刻苦学习,也日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得广大观众喜爱,可以称得上最有特色了。

天津是曲艺之乡,不管是相声还是京剧,再或是快板,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一直觉得天津人很幽默,而且嘴皮子非常利索。至于说到京剧,天津的名家其实是有很多的。

譬如张克先生,这就是一位出身于天津的著名京剧演员。

据说他很早就入了京剧这个行当,最早受到曹世嘉先生(也是京剧世家出身的名家)的教导,后来又拜程正泰、谭元寿这些人为师。

听到我列举的名字,大家就应该意识到张克唱的是什么了。对,就是老生。张克版本的《四郎探母》在网上还有片段,我是很喜欢的。

除此以外,李鸣岩老师也值得一谈。

她是老旦的专家,是全国最知名的京剧演员之一。李老师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专工老旦,可以说是底蕴深厚。

她经常演绎的《太君辞朝》、《望儿楼》、《遇后龙袍》等剧目,都非常地经典,有些还可以在网上搜到。

凡是对老旦感兴趣的朋友,对她是不能错过的。

不知道大家喜欢哪些京剧演员呢?

别总是名家,大师了,现在没有,只不过知名度高些罢了。现在的京剧演员基本上吃老本就是学传统,流派,还没出现自成一体,从唱,念,做,打,到配器服装都是传承。

我喜欢京剧,不过是外行,门道说不出来,看个热闹。现在活跃在天津舞台的吕洋,王艳,黄其峰都很棒,现在我喜欢看武生王大兴,那真是一个漂亮,那动作,一招一式真是又帅又脆。刘嘉欣是后起之秀,唱的很稳,怎一个好字了得。

天津京剧名家太多了,本身天津就是京剧窝子,历来京剧名家都要拜天津的码头,天津观众爱看戏又懂戏,如果没在天津唱出名都算不上名角。依本人年纪,杨派创始人杨宝森大师(四大须生之一,天津京剧院),没能亲自看到他们老一辈艺术家的现场演出。改革开放后,有幸亲临现场观看过厉惠良先生复出后的表演剧目大闹天宫和挑滑车,还看过丁至云、张世麟、程正泰等很多名角,中青年的看的比较多,如孟广碌、康万生,张克,刘桂娟太多中青年后起之秀。还有唱老旦的兰文云等等。他们对京剧传承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爱上京剧这门传统国粹艺术。所以说天津的京剧名家特别是现代中青年艺术家在继承各流派艺术中学习磨炼。也行成一些个人艺术特色,为我们的国粹发扬传承努力着。

1991-1999

1991年11月,农历辛未年: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1996年10月8日,农历丙子年八月廿六日: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开班

1998年1月28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初一日:1998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交响京剧《巍巍华夏情》(李洁,于魁智,刘桂娟,袁慧琴,赵秀君,孟广禄)

1998年10月3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十三日,晚:1998年金秋京剧电视演唱会举行 于魁智、孟广禄、赵秀君、张火丁、张建国、邓敏等演唱了《珠帘寨》、《状元媒》、《武家坡》、《杨门女将》等唱段

1999年,农历己卯年: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京剧《西厢记》选段(演员赵秀君;演出单位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1999年2月16日,农历己卯年正月初一日:1999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交响京剧《贺新春》(于魁智,袁慧琴,孟广禄,赵秀君)

1999年10月6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七日,19时30分: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优秀京剧剧目精粹展演第五天演出剧目《状元媒》(赵秀君,王蓉蓉,朱强,张澍,叶金援,李宏图,韩巨明)

1999年10月7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八日,19时30分: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优秀京剧剧目精粹展演第六天 演出剧目《状元媒》(赵秀君,王蓉蓉,朱强,张澍,叶金援,李宏图,韩巨明)

2000-2003

2000年2月4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京剧《张门桃李》《西厢记》、《刘兰芝》(王蓉蓉、赵秀君)

2000年3月29日,农历庚辰年二月廿四日:首届中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典礼举行

200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时45分:怀仁堂2001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 《西厢记》选段(赵秀君)

2001年1月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第九天

2001年1月9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举行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京剧《大保国》选段(邓沐玮、赵秀君)

2001年1月24日,农历辛巳年正月初一日:2001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2001年5月9日,农历辛巳年四月十七日: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2001年12月16日,农历辛巳年十一月初二日: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闭幕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3年1月1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廿九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3年1月1日演出

2003年1月2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三十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3年1月2日演出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4-2008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4年12月15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闭幕

2004年12月30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日:怀仁堂2005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

2005年10月14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十二日,晚: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第一天

2005年10月16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十四日,晚: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第三天

2005年10月17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十五日,晚: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第四天

2005年10月19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十七日,晚: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第六天

2005年10月20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十八日,晚: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第七天

2006年1月20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一日,晚: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李瑞环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第一天

2006年1月23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李瑞环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第四天

2006年10月21日,农历丙戌年八月三十日:纪念谭富英诞辰百年系列演出第二场

2006年11月16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六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五场

2007年1月31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十三日,晚:全国政协京昆室2007迎新春戏曲晚会第一场

2007年5月22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初六日,晚:天津举行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大型公益性京剧晚会

2007年5月27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十一日,晚:济南纪念张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动第一天

2007年5月30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十四日,晚:济南纪念张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动第四天

200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七日:福彩之夜“京剧在青岛”大型京剧综艺晚会第二场

2007年12月15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初六日:长安大戏院2007年12月15日演出

2008年11月8日,农历戊子年十月十一日,19时30分: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二十一天

2008年11月27日,农历戊子年十月三十日,晚:“空中剧院”2008天津行第三场

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1920-1997)

祖籍江苏丹徒。父滕联芳,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之下,自幼喜欢上了戏曲艺术。由于家境窘迫,张君秋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学艺。他天生聪伶,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学习京剧青衣(李凌枫,字缉之,江苏嘉定人,原学医,私淑程派,后拜王瑶卿),拜师后他刻苦学艺,靠着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灵感,进步很快。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报界对他高度评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他最初同雷喜福合作,相继又同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合作,其中与马连良合作时间最长,演出最多的剧目有,《四郎探母》饰铁镜公主,《龙凤呈祥》饰孙尚香,《红鬃烈马》饰王宝钏,《打渔杀家》饰肖桂英、《大、探、二》饰李艳妃、《法门寺》饰宋巧姣及《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张君秋善于吸收多门类艺术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通过他的再创作,使老戏唱出了新韵。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宋德珠(1918-1984)

名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2岁人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又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诸名家学花旦及青衣。毕业后又得程砚秋、于连泉指点。他扮相英武秀丽,身段矫健秀美,“打出手”迅捷稳准,有深厚的武功与跷功,以擅演武旦和刀马旦戏称著,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新排剧目有《蝶恋花》、《花猫戏翠屏》、《碧血桃花》、《冰玉胭脂》等,表演颇具乃师阎派风范,与李世芳、毛世芳、张君秋共称“四小名旦”。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教于河北省艺术学校。

李世芳(1921-1947)

生于1921年,卒于1947年,其父是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专工青衣、花旦,受教于尚小云、萧长华、魏莲芳等名师,因嗓音明亮甜润,扮相雍容华贵,未出科即以“小梅兰芳”享名。做为“世”字班高材生,《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1936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出科后即以梅派传人组班演唱,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并列“四小名旦”。

令人痛心的是:1946年底,他赴上海演出完毕后于1947年1月5日乘机返京,途经青岛上空时,因飞机遇雾撞山而罹难,时年仅26岁。

毛世来(1921-不详)

山东掖县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7岁入富年成科班学艺,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王连平。曾拜师梅兰芳。在科班学习时期即己享名,曾被选为”四大童旦”之一。

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此期间又拜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为师。尚小云倍加提携,如在《乾坤福寿镜》中让其配演寿春,在观众中印象日深。先后与周信芳、盖叫天、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合作演出。

毛世来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俏,跷工极佳,以能唱擅做、文武兼备名重一时。善于刻画各种性格的人物,花旦、闺门旦、泼辣旦、武旦演来均能惟妙惟肖。尤擅长演花旦戏,泼辣虽不及筱翠花,但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有“小筱翠花”之号。擅长剧目有《铁弓缘》、《英杰烈》、《红娘》。 新“四小名旦”。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岛罹难,宋得珠又一时息影舞台,是年北京《纪事报》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8月1日开始投票,9月15日揭晓,历时45天。张君秋名列榜首,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名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选举后他们又在华乐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四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状元祭塔》。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张君秋也由此获得“祭塔旦”的美称。但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区别,陈永玲、许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张君秋(1920-1997)

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他的《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西厢记》、《诗文会》、《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春秋配》、《女起解·玉堂春》和《珍妃》、《秋瑾》等,都在唱腔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讲求科学运用演唱技巧,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气息的畅通,音域十分宽广,京剧的十三道辙口经他演唱均应付自如。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化妆服饰讲求人物和处境的协调达到艺术完美。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73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随机推荐

  • 精华液和水乳的正确使用顺序?

    先使用精华液,后使用水乳。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是水、精华液、乳、霜。1、先使用爽肤水,爽肤水是一种透明液态的护肤品,涂抹在脸部,起到二次清洁肌肤的作用。2、然后使用精华液,精华液是护肤品中的极品,它功效非常强大,使用效果很显著。精华液大多在

    2024-04-15
    29000
  • 精华的拼音

    精华的拼音是jīng huá。引证解释:⒈、指事物之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汉)刘向《九叹惜贤》:“扬精华以炫燿兮,芳郁渥而纯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於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清)李渔《闲情

    2024-04-15
    26700
  • 妮维雅唇膏深蓝色天然款抹在嘴上黏黏糊糊是它融化了吗?我该怎么让它恢复?

    润唇膏主要起到一个补水润唇,缓解嘴唇干燥同时还能软化死皮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淡化唇纹,作为口红打底的效果。润唇膏里面含有得有维生素E能够很好的锁住水分同时还能更好的补水和提高嘴唇的亮度和色泽感。润唇膏的保质期一般是三年,不过对于已经打开使用

    2024-04-15
    17000
  • 妮维雅洗面奶适合痘痘肌吗 妮维雅洗面奶是皂基还是氨基酸

    痘痘肌在使用洗面奶的时候要非常注意成分的,妮维雅的洗面奶适不适合痘痘肌使用呢?妮维雅的洗面奶是属于皂基的还是氨基酸的?妮维雅洗面奶适合痘痘肌吗妮维雅祛痘洗面奶的效果比较不错,很多朋友都互相推荐妮维雅祛痘这款洗面奶,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一

    2024-04-15
    11900
  • 妮维雅是哪里的?

      品牌名称: 妮维雅 NIVEA 查看产品  国家: 中国  品牌历史: 1994年6月8日,Nivea(Shanghai)Co, Ltd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了。  品牌详细描述  1994年6月8日,Nivea(Shangha

    2024-04-15
    16400
  • 男士化妆品曼秀雷敦的好还是妮维雅的好

    分类:美容减肥化妆问题描述:想给BF买套化妆品,他脸很油,爱长痘痘,不知道这两个牌子的哪个好一点?请大家帮帮忙,万分感谢! 解析:当然选妮维亚男士喽,我男友就用的这个,这个味道适合男生,因为必竟是为男士生产的,有

    2024-04-15
    12900
  • 化妆品行业的前景及优势

    ——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国际化妆品市占率较低组图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贝泰妮(300740)、青岛

    2024-04-15
    17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