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伸法又称抻法、拽法,因需用力牵引或牵拉,又称牵引法。操作时用力应稳而持续,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要,掌握好拔伸的力量和方向,切不可突然大力猛烈牵拉,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很多情况下拔伸法又参加到复合手法中使用。
颈部拔伸法,有两种操作方法:
1 坐位颈部拔伸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亦可置于风池穴上),用两前臂分别压在患者两肩。双手拇指的向上顶推力及双前臂的下压两肩的力,使颈椎处于持续的慢慢向上拔伸的力量中(形成拔伸)。
作用与应用舒筋通络,解痉止疼,滑利关节,可用于治疗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
2 仰卧位颈部拔伸法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双肩紧靠床边,使头颈部悬于床外,助手站于患者一侧,双手置于患者双肩部,术者坐于患者头侧,一手置于患者下颏部,一手置于患者枕后,与助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徐徐拔伸患者颈椎。
作用与应用解痉止疼,滑利关节。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及环枢椎半脱位。
使用对抗力量对关节或肢体进行牵拉,使关节伸展,称为拔伸法。又称为“拔法”、“拽法”、“牵拉法”、“牵引法”。常用于颈腰部、四肢关节处。具有整骨复位、松解粘连、解除痉挛、拉宽关节的作用,是治疗骨折和关节脱位不可缺少的手法。拔伸法的操作方法共性是:固定肢体或关节的近端,术者沿纵轴方向牵拉其远端;或在关节两端做相对用力牵拉。其动作要领是:①动作要稳而缓和,均匀而持续。开始拔伸时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要用突发性的暴力。②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控制拔伸的力量和方向。否则,运用不当不但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还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1颈椎拔伸法
操作
(1)颈椎掌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在其身后,用双手拇指顶按枕骨下方风池穴处,双手掌根合力夹住下颌部两侧以帮助用力。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
(2)颈椎肘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在其身后,一手扶住患者枕后部,另一侧上肢用肘弯部托住其下颌部,手掌扶住对侧头部,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牵引其颈椎。
本手法操作方便且较省力,故临床上在颈椎拔伸法中应用较多。
要领及注意事项
(1)颈椎掌托拔伸法:拔伸时术者双手掌不能夹按两侧颈部,以免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患者头晕等不良反应。拔伸时应使患者头部保持中立位或稍前屈位,还可以配合颈部缓慢的摇法。
(2)颈椎肘托拔伸法:术者肘部不能挤按颈前部,以免压迫气管引起呼吸不畅。拔伸时应使患者头部保持中立位或稍前屈位,还可以配合颈部缓慢的摇法。
适用部位颈椎。
作用主要用于落枕、颈椎病、颈椎半脱位、颈椎小关节错缝、颈项部扭伤、项背肌筋膜炎。
2肩关节拔伸法
操作
(1)肩关节对抗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用双手握住其患侧腕部和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咐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协助固定患者身体,与术者牵拉之力相对抗。
(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臀部半坐在患侧床边,将一足跟置于患者腋下(左肩脱位用左足,右肩脱位用右足),双手握住其患侧腕部做缓缓拔伸,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与之相对抗。持续1~2分钟后,再逐渐使患肩内收、内旋。此法又叫手牵足蹬法。
适用部位肩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肩关节脱位、粘连。
3腕关节拔伸法
操作患者坐位。术者坐在其侧方,或站在其侧方,一手握住其指掌部,另一手握住其前臂部,两手同时用力做对抗拔伸。在拔伸的过程中,术者还可以配合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活动。
适用部位腕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腕骨错位、腕关节扭伤。
4指间关节拔伸法
操作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另一手捏住患指指端,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拔伸。
适用部位指间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指间关节半脱位、指间关节扭伤、屈指肌腱腱鞘炎、指间关节屈伸不利。
5腰部拔伸法
操作患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关节上端,逐渐用力做拔伸牵引。
要领及注意事项操作时,患者应用力抓住床头,术者上身应顺势向后倾仰,以加强拔伸牵引的力量。
适用部位腰部。
作用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6骶髂关节拔伸法
操作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微屈,会阴部垫一软枕。术者站在患者足端,一手按住其膝部,另一侧上肢用腋部夹住其小腿下段,前臂穿过其腘后,握住另一手的前臂下部,再用一足跟部抵住患者的会阴部软枕处。然后,术者身体逐渐后仰,手脚协同用力,将患侧下肢沿纵轴方向进行拔伸牵引。
要领及注意事项在做骶髂关节拔伸法之前,术者要先用按揉法、摩法等手法将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放松,以利于关节的复位。骶髂关节复位后,术者应嘱咐患者在屈髋屈膝位卧床休息2~3周,以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适用部位骶髂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骶髂关节半脱位。
7踝关节拔伸法
操作患者仰卧或坐在床上。术者用一手握住其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其足趾,两手协同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拔伸牵引。
要领及注意事项在拔伸过程中,术者可配合做踝关节的摇转活动。
适用部位踝关节。
作用主要用于踝关节扭伤。
颈椎病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治疗,如外泳 颈椎顺古贴 灰付、晒晒太阳、自我按摩等等,这些效果都不错。
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1按摩推拿疗法。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2颈椎牵引疗法。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3理疗。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甚至导致癌变。
4温热敷。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5微创。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甚好,臭氧注入椎体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细胞膜和细胞内结构破坏,造成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下降或丧失,使髓核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丢失,髓核体积缩小,达到缓解和治疗的目的。
冬天是皮肤过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许多人都有面部过敏。因此,这里为那些有皮肤过敏的患者提供一些建议。感兴趣的朋友过来看看。治疗面部皮肤过敏的妙招是什么?
刺激皮肤护理产品也是面部皮肤过敏的原因。因此,如果孩子容易面对过敏或换季节,当发生皮肤过敏时,应使用一些简单的天然护肤产品,避免使用高效的护肤产品,并且不要使用会增加皮肤过敏性的护肤产品。人造化学成分。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面部过敏性皮肤问题。通常,皮肤过敏会伴有皮肤脱皮和干裂的问题。因此,朋友可以选择一些保湿护肤产品。例如,含有神经酰胺成分的护肤产品。由于该物质是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仅可以帮助面部皮肤补水保湿,还可以增强对皮肤屏障的保护,有效地帮助仙女预防和减轻皮肤过敏。
皮肤上有过敏症状的朋友应防止牵引现象。原因是过度拉扯面部皮肤会容易加重面部皮肤发炎,从而加重面部皮肤过敏。因此,面对皮肤过敏的朋友在使用护肤产品时应使用温和的方法,以免加重皮肤过敏的症状。脸上有皮肤过敏的朋友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不要用手触摸脸部并经常更换床上用品,因为床上用品应该很长,很容易如果不及时清洁,则会滋生细菌和螨虫,这是皮肤过敏的重要因素。因此,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的朋友也可以通过注意清洁和卫生来预防和减少过敏。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有问题的皮肤,因为皮肤受到损害,因此不完整和不健康,并且对各种外部刺激的抵抗力很差。即使在正常刺激下也很容易冲洗,肿胀,发痒甚至发痒。刺痛,严重时红血丝扩展。任何类型的皮肤都可能伴有敏感性皮肤,这意味着您可能会患有油性敏感性皮肤或干燥性敏感性皮肤。敏感的皮肤脆弱而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刺激,导致发红,发痒,脱皮,刺痛,皮疹和其他不适。
面部皮肤薄,细,白,微弱可见毛细血管。皮脂分泌少,干燥,角质层锁水的能力降低,并且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不完全,眼睛,嘴唇,关节和脖子容易干燥,发痒或细小细纹,接触化妆品或季节性过敏后的皮肤刺激,发红,肿胀,瘙痒,皮肤缺乏光泽,容易充血,脸颊发红和肿胀,皮肤容易因季节变化而变得不稳定,主要症状为瘙痒,灼热,刺痛和烦躁不安。脸上过敏的女生在这个季节应该少化妆,原因是化妆品通常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使用化妆品后会增加面部皮肤的刺激性并引起皮肤过敏。
以上的相关知识,可用于治疗面部皮肤过敏。你应该好好照顾自己的脸。如果您的脸上皮肤过敏,则不要尝试用化妆品遮盖皮肤,因为化妆品会加剧皮肤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我们听说的还比较多,主要是一些电视广告里面说得比较多,还有就是身边其实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类疾病,特别是一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以及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比较容易患病。那么,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的牵引疗法是什么样的呢?
1、牵引治疗的好处
通过牵引治疗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者压迫作用;通过牵引制动,减少运动刺激,利于病变部位关节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和吸收;有利于解除腰背部肌肉痉挛,松弛腰背部肌肉;通过牵引的理论帮助恢复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线。
2、牵引治疗注意事项
牵引疗法虽然安全有效,但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情况进行牵引,否则反而可能加重病症,注意牵引治疗的适应症型,合理采用,如有心肺功能不全、骨质疏松明显以及中央型、髓核突出巨大的腰椎病变不宜使用牵引疗法。
3、手法牵引按摩法
可在由专业人士在多人协助的情况下进行操作。首先患者虚俯卧在按摩床上,两手把主床头;一助手在窗前拉住患者的腋部,一助手拉住其亮踝关节处,向两端拔牵引约10分钟;然后术者站立于患者一侧,用拇指或者手掌按压患者的腰椎旁压痛点,力量宜由轻变重。此牵引方法有利于增宽椎间隙,利于髓核还纳。
4、骨盆牵引法
将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床脚垫高20-30度,保持头低脚高的体位;用骨盆固定带进行腰部固定,在其双侧挂伤重量进行牵引,每侧重量7-10千克,每日牵引1-2次,每次30-60分钟。孕妇、经期、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脊柱有先天畸形者禁止使用。
5、自身重力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将头部垫高20-30度,保持头高脚低体位。用布制套环太宰患者的两腋窝下,并固定在床头两侧栏杆上,以患者自身重量为牵引力,每次牵引约一小时左右,每日3次,每次牵引之间休息半小时,2周为一个疗程。
6、机械自动牵引
应用机械自动牵引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牵引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在治疗床上,上身固定在床头,用骨盆固定带固定骨盆部位,以电动机械为牵引动力,并自动控制牵引力量大小,一般采用短时间、大重力进行牵引。当牵引结束后,患者人需要平卧休息1-2小时候方可起床。
7、小贴士
在进行牵引治疗后,患者不可立即起床,而应该保持平卧休息。在离床时,应当佩戴腰围保护,是治疗效果得以巩固。
8、发病症状
1腰腿痛:
多数患者有外伤、着凉或过度劳累史。起病时,常先表现不同程度腰部疼痛,轻者仅为钝痛和酸痛,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腰痛经卧床休息后,逐渐减轻或消退。数日或数周后,渐感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咳嗽、打喷嚏及用力大小便时,腰痛加剧。
2腰背部疼痛:
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3单纯下肢痛:
腰椎病中单纯下肢疼痛不适的情况虽较少见,但仍可在一些慢性退行性腰椎病中成为最先出现的症状,一部分中老年患者可以因为单纯下肢的麻木、酸胀或板滞前来就诊,如果仅仅在下肢寻找病因,往往不得其果,造成误诊漏诊。
4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时间较长者,可引起神经麻痹或肌肉瘫痪,有的还可引起间歇性跛形,脊柱侧凸、侧弯等。这些现象极易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有的甚至失去运动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