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旅游景点大全
假期临近,爱出游的小伙伴们早已按耐不住了,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固原旅游景点大全,为你提供一个参考。
固原古城
固原古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古人形象地评价其地理位置说: “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我国近代西北最早的一条公路干线——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就从这里通过。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以后曾多次修葺。北周天和四年(569)正月,新筑原州城(固原城)。
这是脱开原高平古城的空间扩大增筑后的一处新城,原高平城就成为新筑城的内城。从此,固原城就有内城和外城的格局。明代的固原,是明朝政府在西北边境地带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也是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固原城也成为西北重镇。景泰三年(1450)修葺内城。成化五年(1469)增筑内城。弘治十五年(1502)三边总督秦纮筑外关城,“自徐斌水起,迤西至靖虏花儿岔,长六百余里,迤东至绕阳,长三百余里,即今固原以北内墙也”。万历三年(1575)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给外城以砖。
从此,固原城的最后格局和型制基本奠定。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外城:周围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东城门三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两道:安边门、保宁门;南城门四道,万历时建,冠名者两道:镇秦门、镇夷门;西城门两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一道:威远门;北城门一道,万历时建,曰靖朔门。 固原古城城墙构造为“回”字形,在历史上甚为罕见,后因地方建设而被拆除,现保留的城墙只有少数部分。于南郊有古城墙遗址公园。
火石寨
火石寨,在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境内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它是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的。
禅佛寺石窟
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
扫帚岭石窟
扫帚岭石窟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火石寨乡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岭上生长做扫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称“云台山“、“西武当“。
无量山石窟
无量山石窟位于彭阳县城西北25公里,1988年又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盘山旅游区
六盘山旅游区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区县境内,海拔2942米。
泾源旅游区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水势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盘山脉中是最大的一条河。“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别名圆光寺石窟,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北55公里处须弥山南麓。
朝那城
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
盐湖
盐湖在海原县城西部偏北,四面为群山环抱,海原--靖远公路横穿东西。
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位于固原市区,始建于1983年,占地14万平方米,1988年正式开馆,是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以历史文物收藏为主,又兼地方史和民俗文物及自然科学陈列的综合性省级中型博物馆。
老龙潭
老龙潭位于泾河上游的泾源县城西南19公里。景观险要,格局清新,有“斩龙台”、“猛虎洞”、“伏龙洞”、“高峡平湖”、“烈士纪念亭”等人文景观和四潭、“泾水八渡”、“又一村”等自然景观。
震湖
震湖,地处西吉县西部山区苏堡乡党家岔村与陈岔村的交界处,距西吉县城38公里,是亚洲第二大震湖。
固原新十景
固原市是宁夏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宁夏传统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地方,在“宁夏新十景”大题目下,对固原景观文化进行概括或构想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认真梳理、认真推敲的基础上,响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号召,提出如下“固原新十景”,颇有挂一漏万的惋惜。
龙潭天影荷花映日
六盘云蒸须弥佛光
古岭雁鸣丹霞翠色
耕读弥新朝那遗韵
古道迢迢旧隘新曲
“龙潭天影”。龙潭是宁夏的著名风景景点之一,其潭水清澈如镜,周围的山色树影,乃至岸边观景者的身影都可清晰地倒映于潭中,更为奇特的是,从潭中可以不用抬头即可洞观天空的风云变幻,一片云影甚至一只燕子飞过都能在湖中找到痕迹。如风和日丽,其景像颇如大理学家朱熹名句:“天光云影共徘徊”,若天气突变,则龙潭颇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和“樯倾楫摧”的可怖景象。
“荷花映日”。是龙潭风景区的又一景观,当地名曰“荷花沟”的地方,连绵着高高低低、参差错落的一沟荷花,其叶田田、其花灼灼,在青翠的山色衬托下,纤纤弱弱而又雍容大度,似与日月争光,给人异样的感觉。
“六盘云蒸”。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讲,六盘山是一座“红色”的山,因为中国革命翻越这座山后,一下子开阔起来。但地理上的六盘山,其云蒸霞蔚的景色如同“红色”性质一样,也令人难忘。从山下看去,云雾在半山开始,一丝丝一缕缕蒸腾而上,如祥云缠绕于山腰,而身处山中,则感受到云就在脚下生长,颇有行于仙境一步一莲花的奇妙感觉。
“须弥佛光”。须弥山为原州区所辖。其南麓有百余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其后历代均有扩建,须弥山石窟宏伟瑰丽、刻工精美,佛像与窟顶的浮雕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琳琅满目、造型秀美。其中最大的一座造像为唐大中三年所造,高206米,其法像庄严、面目慈悲,令观者心生敬仰。须弥山峰峦叠翠、岩石嶙峋、青松挺拔、桃李郁然,山景与佛光相衬,自然与人文交融。
“古岭雁鸣”。固原城西有小山曰古雁岭,民间相传宋与辽曾大战于固原城,辽军势大,围城三匝,兵士射宋帅旗于城下,宋兵为此胆丧,眼看城即被辽兵所破时,有大雁自天而降叼宋帅旗复置城上,宋辽均认为此乃天意,宋军奋发之际,辽军已远循而去。于是人们将这只大雁栖落地叫“古雁岭”。古雁岭高2800米,立于其巅,山城固原一览无余,而极目之处,原州大地尽显其盎然生机。可以联想,春夏之际或秋冬之交,夕阳西下,大雁北回或南归,一声雁唳,历史的沧桑与现实人生的遭际,令人顿觉顿悟。
“丹霞翠色”。西吉县有火石寨,为国家级地质森林公园。是地质学上的丹霞地貌,当地人民因暴露于野外的石体为红色,故称其为“火石寨”。火石寨方圆百里,分布大大小小若干座兀立山峰,著名者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山中有石窟若干,与须弥山一脉相承。红色的山体与周边翠绿的山野相映衬,一红一翠,虽无过度,却天然相融,可谓鬼斧神工,造化天成。
“耕读弥新”。隆德县得六盘山庇护,全境青山绿水,四季长青,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但真正令隆德声名大扬或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纯朴的民风,尤其是其流芳千古,历史弥新的传统人文精神。隆德属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在历史上群众生活始终处于贫困之中,但贫不改志,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却保留了我国最为人称道和自豪的传统精神:耕读人生。忙时耕地种田,闲时或一册在手,或挥毫弄笔。即是生活再逼仄之时,隆德人农家门上有楹联,客厅有中堂,那怕远在深山无人知的三五户人家的小村庄,也不例外。看到隆德人,就会看到内敛、沉静、深厚,令人想到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评价:“贤者回也”。
“朝那遗韵”。“朝那”即今天的彭阳县,早在秦朝时,便设置朝那县,自秦以降,汉城郭、唐宋城堡、明清古塔寺院史迹犹存,特别是朝那古城、战国秦长城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近几十年来,几代彭阳人战天斗地,改善生态环境,使古朝那焕发出蓬勃生机。
“古道迢迢”。“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名言,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南方的春蚕,突然让朔北的固原曾如此重要、如此辉煌,也是因为有了一条丝绸之路。据汉简记载,固原是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使节、商人、僧侣途径比较繁忙的地方,而这条丝路必经的绳结之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是一条万国朝觐之路、中西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当年驼铃的叮当声见证了古代历史的辉煌,今天当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逐渐变为现实时,凭吊迢迢古道,历史的云烟和未来的期待,都令人们内心漾起异样的感受。
“旧隘新曲”。无论是春夏秋冬,行走在固原山川,总能在广袤的大地上,看到眼前一处处的土夯城墙,或者秦汉长城的烽火台,它们虽然颓塌了,但曾经的热闹或繁华却嵌进了历史的记忆。固原“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隘重重。今天,人民生活富足安详,箫关大道,北南连接,曾经的关隘,或成为良田,或成为旅游景点,但驻足隘前,曾经的金戈铁马,仍旧会从心头掠过。
丝绸之路申遗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贸易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交流融合之路。固原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固原古城4个点在“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联合“申遗”中,曾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列为我国48处联合“申遗”推荐名单,但因遗产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大(按照申遗要求,初步概算达105亿元)、地方财力极为有限、无力筹措相关经费,在2014年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固原竟没有一处文物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痛失一次展示、宣传自己的机遇。
2014年11月1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文章,市长马汉成会见了来固指导“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旃,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杭侃一行,并就固原市“申遗”工作进行交流。
2015年4月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文章主持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关文件,研究我市贯彻意见。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重要决策部署,发挥固原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把固原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支点。把固原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5年5月25日,我市召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北朝隋唐墓地保护总体规划》论证会,就“总规”的设计内容进行论证。
论证会上,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组就《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保护总体规划》的内容设计进行了介绍,与会的文史专家和市申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从文物本体保护、环境保护、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展示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编制组还对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北朝隋唐墓地进行了现场踏勘,为“总规”的修改和完善掌握了更加详实的资料。
;固原旅游景点
热门景区榜 完整榜单
No1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六盘山天池也称作“北联池”,是个历史悠久的所在,据说是古人求雨的地方
门票政策: 老人:60周岁含以上凭身份证免费
儿童:12含以下儿童免费
残疾人:凭残疾证免费
跟团导游:凭导游证免费
现役军人:凭军官证免费
学生: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凭学生证半价
优惠政策只针对景区门票。
热度: 78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2 火石寨
同时,它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在中国被称为“大峡谷”火石寨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门票政策: 老人:6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或者台湾通行证免费
儿童:12含以下免费
残疾人:凭残疾证免门票凭残疾证免门票
军人:凭军官证免门票凭军官证免门票
跟团导游:凭导游证免费
记者:凭记者证免门票凭记者证免门票
学生: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半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热度: 3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3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开车到这里游玩,一路上的风景都是旅行的一部分
热度: 28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4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始创于北魏晚期,石窟艺术历时1500余年,早在汉代,须弥山就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热度: 18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5 红崖老巷子景区
公交: 可以坐公交隆德11路,隆德7路2次,隆德县6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15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固原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固原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乡境内,东距六盘山140公里,须弥山景区28公里,是宁夏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胜地。
2、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民族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198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中文物藏品总量约12万余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的国宝及国家一级文物123件。
3、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银川、兰州市所形成的三角中心地带,地处宁夏南部,横跨宁夏泾源、隆德、原州区两县一区,总面积678万公顷,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4、乐华城
乐华城是由陕西乐华恒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锐旅游品牌。作为“5年5个乐华城”全国战略布局的首个项目,西安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购物、高端居住四大版块功能于一体,是中国首个欢乐主题生态度假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5、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隆德境内的六盘山上,海拔2832米。距固原市区50公里,距隆德县城14公里,“312”国道、“101”省道、银(川)平(凉)公路从山下通过。
6、须弥山石窟
在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
7、老龙潭
老龙潭,距泾源县城南20千米,为泾水的源头。从地质结构上说,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俗称“泾河脑”,又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
8、红崖老巷子
红崖老巷子即六盘人家红崖民俗文化村,位于城关镇红崖社区,紧临青兰高速隆德出口,距县城1公里,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近年来,隆德县深入挖掘红崖村的人文历史、民俗特色、建筑风格等元素,整合资源,着力推进旅游发展。
9、六盘玩美乐园
六盘玩美乐园项目位于固原市城市中心,处在老城区、新区和西南新区的交会处,东至六盘山路、南至上海路、北至文化西路,西侧倚靠古雁岭城市公园,总占地201万平方米。园内分为三大主题区:传奇大陆主题区、魔法王国主题区和全民小镇主题区。
10、六盘天池
六盘天池又称北联池、雷泽、朝那湫、北乱池、北联灵湫等,位于隆德县城东北20公里处六盘山,是葫芦河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被誉为古“隆德八景”之一,距312”国道线13公里。
宁夏固原旅游景点介绍 关于宁夏固原旅游景点介绍
1、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乡境内,东距六盘山140公里,须弥山景区28公里,是宁夏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胜地。由于山体岩石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故而被人称为火石寨。每当春夏时节,满山遍野花草丛生,色彩斑斓,蜂恋蝶舞,生机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间,还生长着一簇簇箭竹,为北方山水增添几分南国姿色。
2、固原博物馆。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民族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198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中文物藏品总量约12万余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的国宝及国家一级文物123件。藏品中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富特色。陈列展览由陈列大楼、钟亭、古墓复原馆、石刻四部分组成。陈列大楼的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固原历史文物展》和专题陈列《丝绸之路在固原》两部分。
3、泾河新城乐华城。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是由陕西乐华恒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锐旅游品牌。作为“5年5个乐华城”全国战略布局的首个项目,西安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购物、高端居住四大版块功能于一体,是中国首个欢乐主题生态度假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4、须弥山石窟。在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其中北周造像最为精美,隋代的造像风格淳朴,唐代造像面形丰满,表情安详,了解石窟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资料。与仅开凿在一座石崖上的国内大多数石窟迥然不同的是,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须弥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傍有流水,风景秀丽,是西北黄土高原不可多得的风景区。
5、红崖老巷子民俗村。红崖老巷子即六盘人家红崖民俗文化村,位于城关镇红崖社区,紧临青兰高速隆德出口,距县城1公里,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近年来,隆德县深入挖掘红崖村的人文历史、民俗特色、建筑风格等元素,整合资源,着力推进旅游发展。
6、六盘玩美乐园。六盘玩美乐园项目位于固原市城市中心,处在老城区、新区和西南新区的交会处,东至六盘山路、南至上海路、北至文化西路,西侧倚靠古雁岭城市公园,总占地201万平方米。
7、六盘天池景区(北联池)。六盘天池又称北联池、雷泽、朝那湫、北乱池、北联灵湫等,位于隆德县城东北20公里处六盘山,是葫芦河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被誉为古“隆德八景”之一,距312”国道线13公里。六盘天池海拔2530米,水面阔50余亩。池三面环山,九峰团绕,岩峥峰叠,巍峨峻拔,岚烟出岫,神秘莫测。池状如葫芦,水光潋滟,沉澈明净,峰峦倒影,幻若仙境,环境清幽,历史悠久,是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旅游佳地。县志《古迹》一节中记载:“北乱池,在县东六盘山,岩极高峻,池居半山中。
固原旅游必去新十景简介
固原旅游必去新十景简介
固原的新十景是哪里呢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一份固原旅游必去新十景简介,欢迎阅读!
固原市是宁夏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宁夏传统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地方,在“宁夏新十景”大题目下,对固原景观文化进行概括或构想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认真梳理、认真推敲的基础上,响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号召,提出如下“固原新十景”,颇有挂一漏万的惋惜。
龙潭天影荷花映日
六盘云蒸须弥佛光
古岭雁鸣丹霞翠色
耕读弥新朝那遗韵
古道迢迢旧隘新曲
“朝那遗韵”。
“朝那”即今天的彭阳县,早在秦朝时,便设置朝那县,自秦以降,汉城郭、唐宋城堡、明清古塔寺院史迹犹存,特别是朝那古城、战国秦长城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近几十年来,几代彭阳人战天斗地,改善生态环境,使古朝那焕发出蓬勃生机。
“古道迢迢”。
“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名言,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南方的春蚕,突然让朔北的固原曾如此重要、如此辉煌,也是因为有了一条丝绸之路。据汉简记载,固原是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使节、商人、僧侣途径比较繁忙的地方,而这条丝路必经的绳结之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是一条万国朝觐之路、中西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当年驼铃的叮当声见证了古代历史的辉煌,今天当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逐渐变为现实时,凭吊迢迢古道,历史的云烟和未来的期待,都令人们内心漾起异样的感受。
“旧隘新曲”。
无论是春夏秋冬,行走在固原山川,总能在广袤的大地上,看到眼前一处处的土夯城墙,或者秦汉长城的烽火台,它们虽然颓塌了,但曾经的热闹或繁华却嵌进了历史的记忆。固原“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隘重重。今天,人民生活富足安详,箫关大道,北南连接,曾经的关隘,或成为良田,或成为旅游景点,但驻足隘前,曾经的金戈铁马,仍旧会从心头掠过。
“龙潭天影”。
龙潭是宁夏的著名风景景点之一,其潭水清澈如镜,周围的山色树影,乃至岸边观景者的身影都可清晰地倒映于潭中,更为奇特的是,从潭中可以不用抬头即可洞观天空的风云变幻,一片云影甚至一只燕子飞过都能在湖中找到痕迹。如风和日丽,其景像颇如大理学家朱熹名句:“天光云影共徘徊”,若天气突变,则龙潭颇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和“樯倾楫摧”的`可怖景象。
“荷花映日”。
是龙潭风景区的又一景观,当地名曰“荷花沟”的地方,连绵着高高低低、参差错落的一沟荷花,其叶田田、其花灼灼,在青翠的山色衬托下,纤纤弱弱而又雍容大度,似与日月争光,给人异样的感觉。
“六盘云蒸”。
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讲,六盘山是一座“红色”的山,因为中国革命翻越这座山后,一下子开阔起来。但地理上的六盘山,其云蒸霞蔚的景色如同“红色”性质一样,也令人难忘。从山下看去,云雾在半山开始,一丝丝一缕缕蒸腾而上,如祥云缠绕于山腰,而身处山中,则感受到云就在脚下生长,颇有行于仙境一步一莲花的奇妙感觉。
“须弥佛光”。
须弥山为原州区所辖。其南麓有百余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其后历代均有扩建,须弥山石窟宏伟瑰丽、刻工精美,佛像与窟顶的浮雕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琳琅满目、造型秀美。其中最大的一座造像为唐大中三年所造,高206米,其法像庄严、面目慈悲,令观者心生敬仰。须弥山峰峦叠翠、岩石嶙峋、青松挺拔、桃李郁然,山景与佛光相衬,自然与人文交融。
“古岭雁鸣”。
固原城西有小山曰古雁岭,民间相传宋与辽曾大战于固原城,辽军势大,围城三匝,兵士射宋帅旗于城下,宋兵为此胆丧,眼看城即被辽兵所破时,有大雁自天而降叼宋帅旗复置城上,宋辽均认为此乃天意,宋军奋发之际,辽军已远循而去。于是人们将这只大雁栖落地叫“古雁岭”。古雁岭高2800米,立于其巅,山城固原一览无余,而极目之处,原州大地尽显其盎然生机。可以联想,春夏之际或秋冬之交,夕阳西下,大雁北回或南归,一声雁唳,历史的沧桑与现实人生的遭际,令人顿觉顿悟。
“丹霞翠色”。
西吉县有火石寨,为国家级地质森林公园。是地质学上的丹霞地貌,当地人民因暴露于野外的石体为红色,故称其为“火石寨”。火石寨方圆百里,分布大大小小若干座兀立山峰,著名者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山中有石窟若干,与须弥山一脉相承。红色的山体与周边翠绿的山野相映衬,一红一翠,虽无过度,却天然相融,可谓鬼斧神工,造化天成。
“耕读弥新”。
隆德县得六盘山庇护,全境青山绿水,四季长青,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但真正令隆德声名大扬或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纯朴的民风,尤其是其流芳千古,历史弥新的传统人文精神。隆德属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在历史上群众生活始终处于贫困之中,但贫不改志,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却保留了我国最为人称道和自豪的传统精神:耕读人生。忙时耕地种田,闲时或一册在手,或挥毫弄笔。即是生活再逼仄之时,隆德人农家门上有楹联,客厅有中堂,那怕远在深山无人知的三五户人家的小村庄,也不例外。看到隆德人,就会看到内敛、沉静、深厚,令人想到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评价:“贤者回也”。
;
六盘山多长征景区的海拔高度
一、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杨家店村,海拔高度约是2403米,如图所示:
二、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简介:
首批中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兰州军区国防生优良传统教育基地。 为充分发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发挥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示范作用,2013年,固原市委、政府按照自治区“把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打造成‘旅游特区’与‘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将原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更名为“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围绕让游客“走长征路、读长征史、登胜利山”的红色体验、教育旅游主题,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工程,形成了一个传统教育、徒步体验、拓展训练等内涵丰富,吃、住、娱等功能完备的红色体验型旅游景区,为多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固原必去的十大景点有哪些
1、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
在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宁夏须弥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定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
详细
2、六盘山旅游区
该由注册用户"给生活一把琴"提供,版权声明 反馈
六盘山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固原市,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县境内,海拔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有野荷谷、小南川、凉殿峡、植物园、二龙河等。
牡丹 四大名花之一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牡丹素有"国色天香"、“富贵之花”、"花中之王"的美称。
任学之牡丹
牡丹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植物,原产中国。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
牡丹
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片,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片,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片,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1]且牡丹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
直立型: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cm,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cm,高者达1m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疏散型: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开张型: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
生长量6~8cm,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cm。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矮生型: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cm,一般五年生株高15cm高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独干型: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cm。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特点
任学之牡丹
根部: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直根型: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坡根型: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中间型: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cm,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牡丹
叶柄:牡丹的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cm,短者不过10cm;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胚芽: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花芽: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叶芽: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潜伏芽: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5年之久。
不定芽: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分枝: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上有以下类型:
单枝型: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稠枝型: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红”、“脂红”等。
叶片: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大形圆叶型:全叶大而圆,长40cm以上,宽25cm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大形长叶型: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小叶圆叶型:全叶较小,长约20~30cm,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小形长叶型: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中形叶型: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cm,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另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花瓣: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任学之牡丹
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单瓣型: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荷花型: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皇冠型: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雄蕊大部分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曲皱花瓣,瓣群周密高耸,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间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绣球型: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以“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蔷薇型: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金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金环型: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成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极少,以“白天娥”、“俊艳红”、“粉面桃花”、“玉美人”品种为代表。
托桂型: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端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楼子台阁型: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少,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千层台阁型: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少,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梅湘涵国画牡丹斗方作品
果实种籽:单瓣花结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外果皮始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种籽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种籽为黑褐色,每公斤可称干种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结果1~5角,但种籽仅有部分成实,或完全不实;千瓣花类不结果和籽。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牡丹是能长到2m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药是不高于1m的(宿根块茎)草本植物。
牡丹比芍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
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略呈**,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
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cm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簇生,花径在15cm左右。
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被称为花相。
牡丹叶片偏灰绿,芍药叶片较有光泽。
牡丹比芍药花色丰富。
2生长环境编辑
白色牡丹(4张)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2]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2]
牡丹
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中国牡丹园艺品种根据栽培地区和野生原种的不同,可分为4个牡丹品种群,即中原品种群、 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3] 一、 中原牡丹品种群
⑴本品种群植株高低不一,一般情况下,较其它品种群为矮。但有杨山牡丹血统的少量品种,则株型较高。本品种群叶形变化较多。
⑵品种群中部分品种花瓣基部具有深色斑或深色晕,显示带有紫斑牡丹的血缘。形成中原品种群的3个野生原种中,只有紫斑牡丹花瓣基部具有墨紫色大斑, 而矮牡丹和杨山牡丹在花瓣基部只稍有淡紫色晕。
⑶花型种类最为齐全。
⑷花色多样,富于变化。有白、粉、红、紫、墨紫、绿、淡黄、雪青等色和复色,色彩浓淡富于变化,在4个品种群中,花色最为丰富。
⑸品种多达500多个,在4个品种群中数量最多。
二、 西北牡丹品种群
1、历史沿革
西北牡丹的观赏栽培约始于唐代。甘肃天水一带早已有牡丹栽培。西北牡丹明清之际栽培日盛。如栽培中心
牡丹
临复,当时有“小洛阳”之称。
2、栽培分布
分部于甘肃省渭河中、上游的天水、甘谷、武山、陇西及静宁;大夏河中、下游的夏河、临夏、和政;洮河下游的临洮、康乐,以及兰州、榆中等地;陇东的平凉也有较多栽培。此外青海西宁及其以东地区,陕西西安及其以西地区和宁夏的固原地区也有分布。栽培中心在兰州、临夏、临洮等地。
3、野生原种
紫斑牡丹和矮牡丹的野生分布区主要在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地区。从西北牡丹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中可以证明,西北牡丹品种群的主要野生原种是紫斑牡丹,但也带有矮牡丹的血缘。
4、主要特点
⑴植株高大。年生长最量较大,叶形变化较少,总叶柄长。
⑵花瓣基部具有墨紫色或紫红色大斑。花瓣厚,花香浓郁。
⑶花型演化程度较中原品种群为低。台阁花品种数量较少。
⑷品种数量较多。约有100多个品种。开花时间长。
⑸耐寒、耐旱、耐碱,生长旺盛,病虫害少,可在寒冷、 干旱的广大西北地区种植。
三、 江南牡丹品种群
1、历史沿革
从宋代起已有数十个性状优异的品种。其历代栽培中心的转移如下:杭州( 宋代)→暨阳(明代,今江苏江阴,一说是浙江诸暨 )→铜陵、宁国、杭州,上海(清代)→铜陵、宁国、杭州、上海(现在)。
2、栽培分布
分布于安微、江苏、浙江等省。铜陵、宁国、杭州、上海等地为栽培中心。主要栽培地有盐城(江苏)、乐昌(广东),南昌(江西)等。
3、野生原种
主要原种为杨山牡丹 。
4、主要特点
⑴植株高大。一年生枝长,土芽少,分枝性强,开花多,,蔚为壮观。
⑵开花早,当地花期4月上旬至下旬。
⑶历史上品种数量众多。如计楠《牡丹谱》(1890)收集品种103个, 嘉兴 一带牡丹名冠一时。
⑷根系浅,耐湿热,适合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推广栽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