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打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_,俗称小苏打。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它也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
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在大批量生产馒头、油条等食品时,常把苏打粉融水拌入面中,热后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溢出,可致食品更加蓬松。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食品有碱味。
苏打饼干是由小麦粉、苏打粉、黄油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食品。食用过量容易造成血压升高,水肿,变胖等状况。
制作方法是先在一部分小麦粉中加入酵母,然后调成面团,经较长时间发酵后加入其余小麦粉,再经短时间发酵后整型。这种饼干,一般为甜饼干。含有碳酸氢钠。
1 小苏打遇水和酸释放出二氧化碳使产品膨胀。小苏打产生的碳酸钠在高温下与油脂发生皂化反应,产生肥皂。苏打粉加过量的话,会有肥皂味,同时饼干的ph增高,饼干内部颜色呈暗**。
2 面粉的吸水率一般在30%-40%,加水量过多,面筋形成达到最大时,面团在压模之后,容易收缩变形,而且面团会太黏,印模时候会粘模边上。加水量太少,则面团太干燥,松散,成型困难,最后成品比较硬,不脆。
3面团温度对于面团中面筋形成率有很大的影响。采用30℃温水和调制面团比较合适。
4 发酵之后的面团会变得顺滑,更有弹性,同时增强延展性,并可以包覆更多的气体。发酵时间需要适当控制,因为发酵时间太短,发酵不足的,那么面团除了不会膨胀得足够大,质地也会变得很粗糙;但是如果发酵时间太长了,面团会发黏,并带有酸味。
5 中间醒发:发酵后揉圆的面团静止15分钟左右,可以使面筋松弛,以便造型更容易一些,这个静止的过程中发酵作用继续进行。
6 苏打饼干在烘焙第一阶段(约8分钟)底火底火高一点,面火低一点,可以在饼干表面还没有形成硬壳之前就胀发起来,使得饼干更加膨松。烘焙第二阶段(约6分钟),使底火温度降低一点,面火升高,可以让饼干的表面颜色更快上色,同时避免饼干底面烤焦。
7 烘焙完成之后,将饼干放入80℃的环境下冷却5分钟后,在取出在常温下冷却,这样可以防止饼干冷却过快产生裂缝。
食用碱: 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碳酸钠)(化学式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小苏打是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食用碱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作小苏打(粉末状)。食用碱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 食碱并不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它只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能使干货原料迅速涨发,软化纤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适当使用可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食碱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上如面条、面包、馒头等。
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在大批量生产馒头、油条等食品时,常把苏打融水拌入面中,热后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溢出,可致食品更加蓬松。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食品有碱味
碳酸氢钠有弱碱性,为吸收性抗酸药。内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作用迅速,且维持短暂,并有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缺点。作为抗酸药不宜单用,常与碳酸钙或氧化镁等一起组成西比氏散用。
1、成分不同、用途不同、碱性不同。
2、成分不同:实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分子式为Na3CO3,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
3、用途不同:食用碱是蒸馒头用的,在厨房做面点,一般都要用到小苏打,可以用来面点的蓬松剂。小苏打呈弱碱,国内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兽药中,在国外则较多地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
4、碱性不同:小苏打溶于水显弱碱性。在50度左右的热水中可以进行分解,融化。纯碱溶于水显碱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