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又称“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加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
扩展资料: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可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
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豆粕可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
豆腐渣与大豆粕因加工之不同,其营养成分也异,根据分析,两者的营养成分之比率是:粗蛋白
30
比
400,粗脂肪
04
比
70,灰分
03
比
58,碳水化合物
16
比
242。
上列前为豆腐渣,後为大豆粕。可见豆腐渣粗蛋白含量太低,不能做为蛋白质饲料,可以做为碳水化合物饲料,如来源充足,价格便宜可以多用。
熟豆粕为黄褐色或**,有香味;生豆粕的颜色为淡**或灰白色,没有香味或有豆腥味。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又称“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优点
1、易吸收利用:豆粕经益生菌发酵水解,产生大量具有独特生理活性功能的活性肽。分子量低于5000的小肽混合物为产品的主要成分,易消化、吸收快、抗原性低,有效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调节体内微生态菌群的结构,增加整个消化道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吸收和利用。
2、防病:发酵豆粕中大量的高效益生菌在动物体内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持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稳定状态,避免肠道疾病发生。
3、提高饲料利用率:发酵豆粕富含多种微生物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可补充机体内源酶不足,加强了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黄豆粕之粗蛋白质含量约45%,其消化率高达85-92%。黄豆内存在着非营养成分的urease等酵素,trypsin inhibiter,且活性很高,在生的情况下会阻碍消化率,雏鸡、子猪的发育。黄豆粕经过某种程度加热后,成长阻碍因子即失去活性,且饲料价值提高,但视其制造工程宫之加热条件面品质受到影响。其指标是使用水溶性氮素指数(NSI),ursease活性,trypsihn inhibiter含量,通常NSI 25%以下为一个指标。牛方面,加热不充分之urease活性高者不能使用于尿素配合饲料。
脱油方法不同。豆粕是通过浸提法脱油,豆饼是通过压榨法脱油制得的。
其二,营养含量不同。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高,豆饼的能量含量较高。
由此来看,相比豆饼,豆粕蛋白含量更高,更适合作为家禽蛋白质原料添加在饲料中。豆粕的营养成分:
(1)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粗蛋白质含量在42%-46%之间,除含硫氨基酸和蛋氨酸外,其它必须氨基酸含量都很高,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最高(25%-3%),是饼粕类中含量最高者,异亮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都比较高。
(2)蛋氨酸含量低,仅为05%-07%,故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要添加补充蛋氨酸。
(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低。
(4)钙磷和维生素含量少。
(5)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因子等不良因子,处理不当会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