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类依其来源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前者包括动物体脂、乳脂和鱼类脂肪;后者有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棉籽油、亚麻油等。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的甘油三脂,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其它成分。食用油脂的营养成分食用油脂主要含有脂肪,动物脂肪中还含有动物固醇,植物油含有少量的植物固醇。豆油、麻油等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E。豆油中所含的磷脂比其它油要多,菜油还含有生育酚,奶油还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食用油脂的营养特点1、富含脂肪酸动植物油脂的营养价值差别较大,虽均富含脂肪酸,但不同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大不一样,如亚油酸在油脂中的含量分别为:豆油522%、玉米油478%、芝麻油437%、花生油376%、菜籽油142%、猪油83%、牛油39%、羊油20%。可见,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动物脂肪的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多,熔点高,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植物油的组成则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多,熔点低,在室温呈液态,故其吸收率较动物脂肪要高。在动物脂肪中含有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形成酯,易在动脉内膜沉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植物油中的必需脂肪酸可防治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米糠油、玉米油中含有较多的植物固醇,如所含的谷固醇、豆固醇具有阻止胆固醇在肠道被吸收的功能,从而可预防血管硬化,促进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因此,动物含的固醇对心血管病人不利,而植物固醇则有益,可见植物油的营养价值比动物脂肪要高。2、含有较多的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都能溶解在油脂中,而且随同油脂一道被消化吸收。饮食中如果缺油,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则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动物脂肪中以奶油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为其它动植物油脂所欠缺的。而植物油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胡萝卜素能溶于油脂中,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植物油还是维生素E的最好来源,由于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所以植物油较动物脂肪不容易发生氧化酸败。食用油脂的作用1、供给热量多数油脂都是纯脂,因此发热量很高,例如1克植物油可以产生378千焦的热量,1克炼好的动物油产生376千焦的热量。油脂的发热量是其它营养素的两倍多,所以是饮食中一个重要的热量来源,尤其是在重体力劳动者的高热量饮食中,更是必不可少的。2、增加菜肴的香味要想加工出色、香、味俱佳的食物,离不开油脂。例如麻油质地滑润,又含有诱人的香味,所以用麻油拌的菜吃起来清香爽口,滑而不腻;而猪油烹调的菜则香气浓郁,口味厚实。绝大多数食物经用油煎、炒、烹、炸后都能提高色、香、味和消化率,可以起到兴奋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3、延长饱腹感的时间含油多的食物比无油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要延长一倍。为4~5小时,延长了饱腹感的时间,因此食用者不易感到饥饿。
绿色、天然、健康。葵花生长的环境自然纯净,不用施化肥,害虫不侵,不用施农药,无公害,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富含亚油酸葵花籽油富含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亚油酸”,含量高达58%-69%,在人体中起到清道夫的作用,能清除体内的“垃圾”;少年儿童经常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健脑益智;孕妇经常食用,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增加母乳,并对“孕期糖尿病”的治疗起辅助作用;中老年人经常食用,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高血压、高血脂和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富贵症”。富含维生素 E葵花籽油富含维生素E。
通常500克葵花籽油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000克普通色拉油。菜籽油含有44%的芥酸,对人体不利,葵花籽油绝无芥酸;长青树葵花籽油绝无胆固醇。不含黄曲莓素。长青树葵花籽油是用初榨油精炼而成,绝不含溶剂残留,可直接食用。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或青**,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
超过99%的部分都是脂肪,也可以说食用油=脂肪
而几乎所有的食用油,相同重量所含有的能量也是相同的
就是说无论是现在流行的橄榄油、亚麻籽油,还是被部分人厌弃的猪油、棕榈油,在产生能量上是没有差别的。
脂肪酸决定食用油(脂肪)特性
脂肪酸有三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同的食用油这三种脂肪酸的含量也不相同。
中国营养学会对于这三种脂肪酸摄入量的推荐比例是1:1:1。
食用油的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表,标明了这一瓶油中三种脂肪酸的比例。
由于不同食用油这三种脂肪酸含量比例差别大,所以建议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用油
比如,常备3种不同的食用油。
不到1%的其他成分
食用油中的其他成分包括钙、铁、钠、镁、锌、硒等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E,磷脂、胆碱、甾醇等人体有益成分。
特别要提的是维生素E含量丰富
尤其是胡麻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而大豆油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卵磷脂能增强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活力,所以大豆油很适合脑力劳动者。
是不是觉得更应该经常更换食用油的种类了。
扩展资料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于部分氢化的植物油,也就是加工后的植物油和加工食品。
比如氢化油脂、人造黄油、起酥油、含植脂末的奶茶、糕点、披萨、饼干、油条、面包等。
它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会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健康
所以上述这类食物应减少摄入。
反式脂肪酸在我国的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上是强制标注的
但是很多上述食物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却是“0”
因为当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克时,可以标注为0。
所以当你看到这些类的食品,即使反式脂肪酸含量标注为0,也应该谨慎对待。
参考资料——脂肪酸
大豆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59%,油酸224%,亚油酸517%,α-亚麻酸67%
微量营养素:VE、VD
越贵的油越有营养吗?NO, 大豆油就是有营养还不贵!
大豆油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最广,消费量最大,可谓是在平价油中营养价值可圈可点的食用油。
大豆油主要以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为主(50—60%),而且α-亚麻酸含量是5—9%,是目前推崇食用的“明星脂肪酸”,除了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这些以α-亚麻酸为主的植物油,大豆油也算是α-亚麻酸的不错来源。
大豆油中特有的微量营养素很多,磷脂、胡萝卜素、VE、甾醇等。在豆油的加工过程中,有些特有的营养素如磷脂因为炒菜时会形成黑色物质,所以会在精炼环节去除,但天然抗氧化剂VE却被很好的保留,以保证大豆油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新鲜的大豆油有着清淡的豆香味和青草香味。如果你发现家里的大豆油有一些鱼腥味和油漆味,那是代表着氧化开始了,要尽快吃完了。
小科普: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通过食物摄取,是膳食中最主要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
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
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心脑血管病变。
菜籽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不适合凉拌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32%,油酸202%,亚油酸163%,α-亚麻酸84%
微量营养素:VE、菜油甾醇
菜籽油,是我国的传统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棕黄,具有特殊的辛辣刺激风味,产量和供应量仅次于大豆油,位列老二。
在植物油中,菜籽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居中,低于玉米油、大豆油和葵子油,但明显高于橄榄油和棕榈油。微量营养成分中VE虽然总量比大豆油中的少,但是VE中活性最强的α-生育酚却比大豆油中高。
另外,菜籽油还是唯一含有菜油甾醇的植物油。
虽然菜籽油在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素方面都更优于大豆油,但是因其中的芥酸和芥子苷对人体的不健康作用尚没有定论,总体营养价值略打折扣。
小科普:
土榨菜籽油炒菜更香吗?
NO,菜籽油因其独特的辛辣刺激风味而备受抬爱。但是自己土榨加工的方式,会因其中含有较高的芥酸和芥子苷而需要慎重食用。
尤其是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人不适合长期吃。
棕榈油
使用方式:代替动物油用于烘焙等。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434%,油酸444%,亚油酸121%
微量营养素:VE、辅酶Q10、β-胡萝卜素
棕榈油是全球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在中国,消费量也仅次于大豆油和菜籽油。虽然,它不像其他植物油常出现在厨房间,但在方便面、快餐、烘焙等食品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凭着氧化稳定性高,尤其耐煎炸这一特性,常常被用来代替动物油,没有胆固醇的烦恼。
同时,棕榈油富含植物营养素,如VE、辅酶Q10、β-胡萝卜素等。尽管这些组分的含量不到总油脂组分含量的 1%,但它们对棕榈油的稳定性及质量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这些组分使得棕榈油具有抗氧化等健康特性。
花生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85%,油酸404%,亚油酸379%,α-亚麻酸04%
微量营养素:白藜芦醇、β-谷固醇、VE、胆碱
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油酸412,%,亚油酸376%)。花生油脂肪酸配比较合理,其中的油酸含量仅次于橄榄油和茶籽油,比大豆油、葵籽油高,缺点是缺乏α-亚麻酸。
来自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关于花生油和花生制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显示:与高脂肪膳食相比,橄榄油膳食、花生油膳食和花生+花生酱膳食,均可显著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LDL,对有益胆固醇HDL基本没有影响。
低脂肪膳食,虽然也降低了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但却明显增加了血脂的含量,有益胆固醇也有所降低。这一结果显示,花生油几乎同橄榄油一样,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可发挥作用。
此外,花生油中含有的微量营养素:白藜芦醇和胆碱,也分别显示出来了对于预防血栓和改善血管微循环,改善记忆力和延缓脑功能衰退等方面的价值。
所以说,花生油是老年人的健康用油之选。
葵籽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烘焙,凉拌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4%,油酸191%,亚油酸632%,α-亚麻酸45%
微量营养素:VE、植物甾醇、角鲨烯
葵花籽油的脂肪酸营养和大豆油类似,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以亚油酸为主,只是缺乏α-亚麻酸。在葵花籽油中,生育酚含量约为600—700ppm,且95%以上为具有生物活性的α-生育酚。
葵花籽油还含有微量活性物质,如植物甾醇、角鲨烯等。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较高,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约70%的人普遍食用葵花籽油。葵籽油被认为是“健康油”。
葵籽油颜色浅黄,色泽稳定,口感清新不油腻,除了适合煎炒烹炸外,还可以用来做烘焙。
稻米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烘焙,凉拌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5-20%,油酸40-50%,亚油酸29-42%
微量营养素:谷维素、VE、植物甾醇、角鲨烯
稻米油曾经混在米糠中,被看作废物被丢弃,殊不知它的营养价值很值得一扒: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比较均衡。
稻米油富含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其中,维生素E中多为抗氧化性强的α-生育三烯酚,另外稻米油中还含有03%的角鲨烯。
小科普:
谷维素是稻米油中所特有的,在医学上被用作植物神经调节剂,可改善睡眠,缓和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身体障碍。对于老年群体和亚健康人群都是不错的选择。
日本福冈大学&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联合做过这样的研究:将稻米油和芝麻油以8:2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其作为高血压组的日常用油,实验8周后观察:吃稻米油和芝麻油混合组的受试者血压水平都明显下降,其效果几乎等同于单独服用标准的钙通道阻滞剂类抗高血压药物;
如果病人在食用这种混合油的同时又服用此类抗高血压药物,他们血压下降的水平比只服用药物的病人高出了两倍多。研究者推测,这主要是基于芝麻油中的抗氧化成分木脂素和稻米油中的谷维素。
玉米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烘焙,凉拌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45%,油酸274%,亚油酸564%,α-亚麻酸06%
微量营养素:植物甾醇、VE、角鲨烯
玉米油来自于玉米胚芽,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葵籽油高,比花生油低,不饱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中以亚油酸为主,其次是油酸。玉米油中还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和VE,其中甾醇含量在1000ppm左右,生育酚含量在700ppm左右。
玉米油的营养价值不仅在于它含有必需脂肪酸和VE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基于高甾醇含量,玉米油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却没有任何副作用。
小科普:
植物甾醇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大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它具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胆固醇降解代谢的作用。美国FDA于2000年9月通过了对植物甾醇的功能性宣称“每日13g植物甾醇,作为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膳食的一部分,可减少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橄榄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
脂肪酸构成:油酸55-83%,亚油酸35-21%,α-亚麻酸1%
微量营养素: 橄榄多酚、角鲨烯(07%)、绿原酸、维生素E、胡萝卜素
橄榄油,来自于美丽的地中海,被西方誉为“液体黄金”。它含有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初榨橄榄油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如橄榄多酚、角鲨烯、绿原酸、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
尤其是酚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起到一些有益作用:可抗氧化还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橄榄油中的角鲨烯可以保护乳腺细胞DNA不被氧化损伤。
Psaltopoulou对关于橄榄油和癌症关系的19个RCT研究,涉及包括37140受试者,结果显示:摄入橄榄油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Bondia-Pon对来自于非地中海地区的人群进行橄榄油和血压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经常吃地中海膳食的健康人而言,适当的食用橄榄油可降低收缩压。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橄榄油为主要食用油的地中海饮食,其冠心病发生率较低。
小科普:
橄榄油仅用来凉拌吗?
橄榄油用途广泛,耐高温加热,可用于各类煎炒烹炸,但是特级初榨橄榄油,因其中诸多的微量营养成分,较适合凉拌,制作酱料、直接口服、替代黄油涂抹可面包食用。
油茶籽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0%,油酸79%,亚油酸10%,α-亚麻酸1%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E、甾醇、茶多酚、角鲨烯
油茶籽油和橄榄油并称姐妹花,世界两大木本植物油之一,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橄榄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油茶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因其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作用,经特殊工艺精制后可作为药物载体用油。
油茶籽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胡萝卜素、磷脂、角鲨烯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即茶皂素)。
同时,油茶籽油不含芥酸,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亚麻籽油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
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为13%,油酸22%,亚油酸14%,α-亚麻酸49%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E、甾醇、茶多酚、角鲨烯
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α-亚麻酸属于n-3系列脂肪酸,和亚油酸一样,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此外,α-亚麻酸是EPA和DHA的前体物质,有助于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
有研究表明,每日摄入含8g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还可以降低血脂异常患者的血压水平。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增加α-亚麻酸可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但由于亚麻籽油的碘价高达175以上,易被空气氧化变质,需低温保存,食用时不宜加热,并在开盖后尽快吃完。
最后小结:
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素两个方面。究竟该吃哪种油才最健康,还得遵照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的饮食习惯来。
比如说:三高人群,可以在橄榄油、茶籽油、稻米油、花生油、玉米油、亚麻籽油这几类油中换着吃,其中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α-亚麻酸,还有微量的营养素:谷维素、橄榄多酚、植物甾醇、角鲨烯等都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帮助的;
大豆油营养成分简介:1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2豆油不含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和胆固醇,对机体有保护作用;3豆油中的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但是豆油食用过多对心脑血管还是会有一定影响,而且容易发胖。大豆油补充信息:巧辩油温有几成:油温一二成时,锅底有一些小油泡漫漫泛起;三四成油温,油面开始波动,没有油烟产生;五六成油温,油面波动较大,有油烟袅袅升起;七八成油温,油面趋向平静,出现大量油烟;九成油温,油烟呈密集型上升。大豆油适合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大豆油食疗作用:豆油味甘辛,性热,微毒;具有驱虫、润肠的作用;可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还有涂解多种疮疥毒瘀等。大豆油做法指导:1豆油含磷脂较多,用鱼肉或肉骨头熬汤时,加入适量豆油可熬出浓厚的白汤,非常诱人。但豆油的大豆味较浓,往往会影响汤的味道,如果在豆油加热后投入葱花或花椒,可有效地除去豆油中的大豆味,但汤的颜色也会因此而变深。2油脂有一定的保质期,放置时间太久的油不要食用。可以直接用于凉拌,但最好还是加热后再用。应避免经高温加热后的油反复使用。
牛油的营养成份:
维他命: 牛油是维他命a的富丰来源,而且容易吸收 牛油也同时含有其他脂溶性维他命(e,k和d)
矿物质: 牛油富含微量元素,尤其是硒,这是很强的抗氧化物 牛油所含的硒比大蒜还多 牛油也含有碘,这是甲状腺所需的物质( 维他命a也是甲状腺所需)
脂肪酸: 牛油含有相当可观的酪酸含量,它可作为大肠的能源 此种脂肪酸也是已知的抗癌物质 另一种中链脂肪,月桂酸,具有抗细菌和抗霉菌的作用 牛油也含有共轭亚油酸,具防癌作用 牛油有少量但均衡比例的omega-3 和omega-6 必需脂肪酸
醣化神经磷脂: 这是特别的脂肪酸,具有抵御肠胃感染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
胆固醇: 无论你对胆固醇有多不好的印象,但胆固醇是维持肠道健康,脑部和神经发育所需的 母乳可是富含饱和油和胆固醇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