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养分析发现,蛤蜊中花蛤、沙蛤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75%左右,而秋蛤和毛蛤的蛋白质含量都在15%左右,蛋白质的多少决定了蛤蜊的口感是鲜嫩还是稍有韧性。蛤蜊的蛋白质是非常好的优质蛋白,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和一般的蔬菜脂肪含量相当。蛤蜊也是微量元素非常可观的食物来源,比如锌硒等重要元素含量丰富,锌和生长发育、头发的发质、食欲、生殖能力、免疫能力相关。硒则是人体300多种抗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癌的作用。蛤蜊中硒的含量非常突出,是牛后腿肉的近18~20倍;即使是矿物质中的常量元素钙,牛奶是104毫克/100克,而蛤蜊是199毫克/100克,所以蛤蜊也可以称之为海中牛奶,当然你不能把每天把大量的蛤蜊当做钙的主要来源。而有些人则更需要慎重饮食。
蛤蜊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海鲜,它属于软体动物,身上有厚厚的壳保护着,蛤蜊在未经过各种调料烹饪后食用,当然这里指的是蒸熟或者煮熟的蛤蜊,它是没有味道的,也或许是本人口感较差,没有尝出来其本身存在的味道,蛤蜊的肉质鲜美,而且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蛤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1、蛤蜊具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的营养特点。
2、蛤蜊肉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
3、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4、蛤蜊味咸、性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矿物质,可以滋阴润燥、化痰明目,对于干咳、失眠等病症有调理作用,对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也有疗效。
蛤蜊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
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小满后毛蚶产卵停止、个体肥满时即可收获。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产期多在7~9月份。北部湾也有一定数量。
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有各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
含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作为人类的营养、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蛤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
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肉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蛤蜊知识介绍:
蛤(Clams)又叫蛤蜊,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
蛤蜊营养分析:
1 蛤蜊具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的营养特点;
2 蛤蜊肉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
3 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蛤蜊补充信息:
1 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贝类,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
2 贝类中的泥肠不宜食用;
3 选购文蛤时,可拿起轻敲,若为“砰砰”声,则文蛤是死的;相反若为“咯咯”较清脆的声音,则文蛤是活的。
蛤蜊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为适合;
2 有宿疾者应慎食,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蛤蜊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蛤蜊肉性寒,味咸;
能滋阴、化痰、软坚、利水,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
蛤蜊食物相克:
蛤蜊忌于田螺、橙子、芹菜同食。
蛤蜊做法指导:
蛤蜊等贝类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蛤蜊最好提前一天用水浸泡才能吐干净泥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