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主要是霉菌。
酒的掌故——最早酿酒用曲的国家
不是随便什么东西烂了都能叫酒的。酿酒有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是淀粉糖化,二是酒精发酵。这两个过程必须由糖化菌,酵母菌来进行。微生物多了去了,能出酒的不多,培养出来更不容易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武丁时期就已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已能使用麦芽、谷芽制成蘖,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醴,使用谷物发霉制成曲,把糖化和酒精发酵结合起来,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酒了。《尚书》就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记载。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以制曲培养微生物酿酒的国家。
在殷商时代,人们已经能成熟地、大规模地制曲和用曲酿酒了。这从殷墟发现的酿酒遗址中用大缸酿酒的情况和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酒器之多,可以得到说明。但那时的酒曲,也就是曲蘖,是松散的发霉发芽的谷粒,所以叫散曲。它含有有用的微生物不很纯,糖化和酒化力也不很强,所以酿酒时的酒曲的用量很大。
到了周代,由于酒曲的发展,曲蘖这个名称的含义也有了变化。曲,专指酒曲,种类也增加了,例如《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在“曲”前加麦字限制,可见已不止一种曲。因为谷芽中含有糖化酵素即糖化酶,所以人们用它来制饴糖。当时制的散曲中,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已占了优势。黄曲霉有较强的糖化力,用它酿酒,用曲量较之过去有所减少。有趣的是由于黄曲霉呈现美丽的**,周代王室也许认为这种颜色很美,所以用**制定了一种礼服,就叫“曲衣”。**后来成了历代帝王家的代表色。两汉时期,曲的种类更多了,例如有大麦制的,有小麦制的;有曲表面长有霉菌的,有表面没有长霉菌的
首先说明一点,大曲和特曲、头曲、二曲有很大的不同。大曲指的就是一种原材料和工艺。市面上常见的白酒大都是大曲工艺酿造的,也是高度蒸馏酒必备的工艺。而特曲、头曲、二曲、三曲指的则是白酒的酒质等级,特曲酒质比头曲好,头曲酒质比二曲好,以此类推!
“大曲”又叫“块曲”或者“砖曲”,大都是以大麦、小麦、豌豆等等为原料,再经过粉碎后加水混捏,铸压成大小不等形似砖块一样曲醅,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的,统称“大曲”。
“特曲”则泛指特级优质大曲酒,也就是酒质非常好的大曲酒。也可以理解为蒸馏出的“第一道”优质酒。
“头曲”大部分是指蒸馏时接酒时间的不同而对蒸馏酒的名称。由于酒厂工艺不同,也可以理解为发酵、贮存时间长短的名称。从特曲、头曲、二曲的名字中便可以看出质量等级的划分。根据酒厂规定不同,贮存时间也不尽相同。特曲酒大部分需要贮存三年,头曲则需要贮存一年,二曲需要贮存半年。但是,最近这几年“二曲”酒很多都沦陷了,听到“二曲”便以为是酒精酒!
只要酿酒,酒曲必不可少。有句话说的非常形象:“曲为酒之骨,粮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艺为酒之魂!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调,风格靠调味”!从这便可以看出“酒曲”的重要性。
在中国,酒曲分为很多种,主要用途也不尽相同。
1、麦曲:主要用于酿造黄酒。
2、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3、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黄酒的一个品种)。
4、大曲:用于高度蒸馏酒的酿造(市面上常见的就是它)。
5、麸曲: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可以提高出酒率。
每天二两酒梦里啥都有。以上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