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按地域分主要有如下几类:
1中国式
中国的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 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中国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中国文史资料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中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2欧洲式
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现代芭蕾学派,并陆续派生出许多芭蕾学派,风行欧美。
3印度式
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汉代仕女清新古朴的风格和尊尊舞俑内心丰富的思绪。汉代古典舞《仕俑如梦》以汉代编钟为伴乐,表现出汉代仕女清新古朴的风格和尊尊舞俑内心丰富的思绪,汉代古典舞作品《仕俑如梦》根据汉代长袖女舞俑形象进行创作,以现代人的视角进入历史,了解舞俑背景、社会地位以及形象特征。演员们通过一系列回眸、遮嘴、舞动长袖的动作和富有造型性的舞姿把故事串联起来。在宣传古典舞的同时,希望让观众能更多地感受到汉唐古典舞的优雅和美丽,把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观众朋友。
是的
真正的汉代盘鼓舞失传了,而且很早很早就失传了。叫盘鼓舞,是因为后来人在记载和壁画、舞俑中得知表演者用鼓和盘,在上敲击飞跃旋转,杂技娱乐性较强,是百戏表演之一。当时文人写得都是“舞”。而相和歌的舞蹈方法,和记载及壁画中的飞跃而跳得盘鼓舞,完全不同
当代汉唐古典舞不是流传下来的,是八十年代北舞的孙颖教授在大量考据、研究我国古代有关舞蹈的文献、图画、舞蹈俑,以及流传下来的戏曲动作、各民族民间舞后,新创立的舞蹈体系。它的起源比较复杂,是在尝试恢复我国独有的舞蹈体系,努力接近古代舞蹈,因为我国的古代传统舞蹈实际上是严重断代了,除了乡野民族民间舞,完全没有流传下来。包括离得最近的清代的宫廷舞、礼乐舞都失传了。这和我国的历史进程有关。
在新中国刚建立时,国家急需一种能代表我们中国特色的舞蹈。由于古代的舞蹈流传保存不利,当时的精神又鼓励大家为新中国而创新,在现代舞出身的几位舞蹈家的努力下,用芭蕾基训、现代舞编排打底,结合改造戏曲中的舞蹈元素、杂技、武术、民间舞特点等,发明创造了中国古典舞这一品种。
这个创造过程和民族唱法类似,都属于中西结合的新中国风格,而不是流传发展的结果。
所以,中国古典舞完全不等于古代舞、中国传统舞蹈,只是站立在西方舞蹈基础上自创的当代中国风格的舞蹈。
因而,在八十年代,部分舞蹈学者开始思索,想尝试恢复完全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舞蹈体系,于是有了汉唐舞这一流派,虽然只用了汉唐这一断代的说法。
比较遗憾的是,孙颖教授没能丰富完善汉唐舞就去世了,只有少数学校单独教授汉唐舞,但发展得不太好,对古代舞蹈的追寻、考据、研究、摸索几乎停滞,人少就业不轻松,影视化,且在古典舞强势影响下,风格和立足特点也略跑偏,离初衷有些距离。
总之,失传了。
舞蹈《锦绣》中,舞者们所扮演的神仙是织女。
《锦绣》这段舞蹈属于汉唐舞,是充满宫廷色彩的一段舞蹈。从舞蹈姿态、服饰细节上展现出大国的气象,礼数的表达,呈现出满满的威仪感。舞剧中这段舞蹈被安排在下半场,当上元节灯火铺满天空,舞者们仰望祈愿,生动表达了舞剧《五星出东方》这部作品各民族和谐友爱、同生共荣的主题。
汉唐服饰
这段舞蹈对于舞者有两个很大的挑战,一是衣服自重很重,非常考验舞者对力道的控制;另外一个挑战是,舞段前半段呈现要求身体脆脆的,具有停顿感,姿态要求比较内收,而后半舞段又要霸气的大开大合,挥袖转膝,在舞台上要将这两种相反的形态充分融合,并反复不断地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最终才能在舞台上有一个完美的呈现。
《锦绣》的创作来源:
《锦绣》舞段,深度发掘汉代时期独特文化审美,充分参考汉代出土的俑人文物,从衣服款式、纹样、色彩都进行了充分还原,再以舞蹈为基础进行加工,使得《锦绣》具备汉时期的服饰风格和仪态气质,又可以充分展示舞蹈动态。
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创作上有据可依、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充分尊重历史事实,通过高度还原史实的艺术创作,展现历史人文风貌,以独特的结构方式和多重视角,演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融合。真正在舞台上让文物“活”起来、用舞蹈“讲”故事。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如下:
1、基本云手
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
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2、冲靠云手
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
3、大开大合云手
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
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扩展资料: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作品本身除了刻画具体人物形象姿态外亦特别注重角色情感的表达,试图通过不同角度的表现,探听“俑”人物内心的思绪,是对这一悲调历史人物的重新刻画,或是重塑,或是悲悯,或是颂扬。
仕俑如梦用的乐器是鼓。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汉代舞佣仕俑如梦,是陕西出土的汉服淮南尊尊舞俑,舞佣使用的乐器是鼓。
汉代仕女清新古朴的风格和尊尊舞俑内心丰富的思绪。汉代古典舞《仕俑如梦》以汉代编钟为伴乐,表现出汉代仕女清新古朴的风格和尊尊舞俑内心丰富的思绪,汉代古典舞作品《仕俑如梦》根据汉代长袖女舞俑形象进行创作,以现代人的视角进入历史,了解舞俑背景、社会地位以及形象特征。演员们通过一系列回眸、遮嘴、舞动长袖的动作和富有造型性的舞姿把故事串联起来。在宣传古典舞的同时,希望让观众能更多地感受到汉唐古典舞的优雅和美丽,把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观众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