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青丝,理云鬓,芙蓉不及美人面
贾府的女子晨起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理自己的头发,每位太太、奶奶和**们,她们都有丫头为她们梳头,她们的发型美不美就看丫头的手巧不巧。每个人不同的发型、发饰不仅是个性的体现,也是对不同场合的地位的展现。
贾府女子们梳理的发型各样各中,需要心思还需要专门的人打理王熙凤是《红楼梦》的四大主角之一,她的每次出场都惊艳全场,她的发髻就是她的气场。平儿是王熙凤的贴身丫头,王熙凤的头发都是由她在打理,王熙凤的发型都是比较立体和高耸的,可是却每次都有不同的美,平儿的梳头技艺真的很高。
宝钗不爱搽脂抹粉,想要淡妆依旧美丽动人,就需要从她的头发来想办法。宝钗规矩到古板,可她却有一个心理手巧的丫头莺儿,莺儿打络子、编花篮每样都很好,所以宝钗的头发在她的手里就有各种样式,宝钗恪守规矩所以她的发型从来都是对称,“淡极始知花更艳”,宝钗的美仅仅用简单的装饰就行。
黛玉时常在生病,但是她可以用心装点自己的时候就是她健康平安的时候。宝玉第一次去上学辞别黛玉的时候,黛玉在梳头,紫鹃很细心她可以为黛玉梳理别样的发式;黛玉大病初愈莺儿来给她要一些蔷薇硝,黛玉就在梳妆,对镜晨妆颜色美,这个时候的黛玉美极了。
黛玉梳过的发髻有很多种,比如初入贾府时的百合分髾髻,显示出黛玉少女的身份和轻盈灵动的美;和宝钗笑闹的那一段梳过反绾髻,样式是将头发反绾在头顶,再梳成成各种样式,显得头发蓬松,人也愈加小巧可爱。
别具匠心的发饰成为审美和情趣古代女子不能染发,她们的发色就是黑色和银白,此时她们带着的发饰就是她们的审美和情趣的展现。
黛玉的头绳。黛玉喜欢梳小辫,所以她很喜欢头绳。黛玉初入贾府梳的百合分髾髻采用的就是白色的头绳,因为此时她的母亲刚去世。在黛玉第二次来贾府的时候,她的父亲新丧,黛玉也是用了白色的头绳。除此之外,黛玉还有青色和红色的头绳,贾府的**们也时常用到头绳,可是她们的头绳比较多的是红色的。
贾府**们的钿花。这是贾府的女子们时常用到头发上的一种饰品,钿花是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黛玉时常带着蝴蝶头饰,宝钗常带的是金制钿花,贾府三春的钿花也有各种的图案,小巧却不失华丽的装饰是姑娘们发饰最好的点缀。
贾母的点翠和金抹额。点翠是一门极其考究手法的工艺,是金属和羽毛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者镏金做成不同的底座,再把翠鸟的蓝色的羽毛镶嵌其中,做成的饰品低调奢华,贾母在贾府地位最高,使用这样的饰品就是身份的象征又是审美的思量。
王熙凤的凤钗别具匠心。王熙凤不愧名字中带着凤凰,她的发饰很多都是凤钗,在不同的场合王熙凤都能带着不同的凤钗。和黛玉初见的朝阳五凤挂珠钗,日常凤衔流苏的大中凤,展现个性的金偏凤,王熙凤的凤钗有很多,大大小小、材质各异,彰显了王熙凤的美。
邢夫人偏爱花。邢夫人是贾赦的妻子,她一直想要通过富贵的装饰凸显她的地位,可是偏偏适得其反,她在贾母、王夫人等人面前永远都有一种略微庸俗的感觉,可是邢夫人装扮中的亮点就是鬓间一朵花。这花可以是鲜花也可是绢花,邢夫人的偏爱反而成为一种专属她的特色。
不同的场合和地位有着不同的发型古代女子是否成婚,通过她们的发型就能看出来。
第一个不同的地方,在意是否有刘海,未婚的女孩子一般都会留。当时有一个更文雅的名字叫做齐眉穗,在眉毛以上的刘海,更像是现在流行的空气刘海。
第二个方面,头发是否会挽起来。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代表着成年,这个时候她们就会有笄钗把头发盘起来,不过此时还是少女的发式。女子正式成婚之后,她们的发型就会全部盘起来,嫁作人妇需要洗手作羹汤和孝敬公婆,利落的发型就是开始。
在各种场合需要的发式各有差异。
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大家的发型都是正式的装扮,贾母等有诰命在身的妇人需要按照品阶大妆,她们的发型有规定的样式;贾府自己过节、贾母生日、祭祖的时候,大家的装束华丽、符合要求就行;在遇到丧礼的时候,家的妆容都偏沉重和低调;在平时的时候,大家就能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梳着自己喜欢的发型就行。
87版红楼梦里男男女女的妆面,要呈现出演员们仿佛是用当时的化妆技巧和化妆品画出的妆容,不可出现明显的现代化妆手法的痕迹,所以什么假睫毛、睫毛膏、粗眼线之类的东西,是一概没有的。
而妆容最大的难题,一是黛玉的眉形,二是王熙凤的眉眼。在这里只为大家介绍林黛玉的眉形。原著中“似蹙非蹙罥烟眉”是黛玉的最大特点,可是谁也说不好似蹙非蹙罥烟眉到底是个什么眉形,定妆时杨树云用眉镊去修陈晓旭的眉型,渐渐地出现了一种前高后低的八字眉。陈晓旭惊叫起来:“我不喜欢倒八字眉!这让我怎么见人?”
杨树云只好耐心向她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罥”即挂也,“烟眉”是说眉毛像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飘挂在山腰的青烟,这里说出了眉的色彩。
古代描述这种浅淡的眉型,还有一种叫远山眉。《西京杂记》中记载:卓文君的眉淡而曲,望之如远山,号“远山眉”。黛玉“身体又极怯弱”,清淡的眉是符合她生理特征的。再加上黛玉平日多愁善感,清代画家改琦就有别于“千人一面”的画匠,为她画了一对“愁眉”。有关“愁眉”的记载见《后汉书》:梁冀之妻孙寿,创新妆巧样,改惊翠眉为愁眉。白居易的“双眉画作八字低”更见其形。
最后陈晓旭接受了这个造型,并造就了一代经典。
很简单,因为李少红对《红楼梦》的拍摄定位,就是整上一出昆曲(当然,也还是她李少红理解的“昆曲”)。所以呢,人物造型如此,配乐也是如此。
像《青蛇》,是因为叶锦添的本事,就是山寨人家(想当初,徐克这版**,从服装、头饰、配乐到场景、特效等等,才是惊采绝艳的创新!)
原著《红楼梦》写明故事的背景是朝代无考的,也就是说没有特定的时代,这既是曹雪芹为了创作的自由,也因为其所处的时代“文字狱”存在,为了避免被牵累而有意使的障眼法。但从小说中总带有作者的生活印记这一文学创作规律来判断,一般都将《红楼梦》的文本朝代理解为“明、清”。如此,楼主自个就可以判断,新版红楼中角色的造型,是成功还是糟践。
《红楼梦》双燕眉是探春。趣历史网显示:“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妆容是花了心思的,做到了既体现古韵又体现人物性格。比如探春的双燕眉,黛玉的秋波眉、秋水眉、蛾翅眉,长眉,王熙凤的新月眉、大丫鬟平儿的柳叶眉,袭人、晴雯的一字眉”。
老版《红楼梦》因为选角的时候是按照书中的人物形象找的,就单单在选角的时间就花了很久,然后选完饰演角色的演员之后还会给演员进行培训,这一点是现在任何一个翻拍《红楼梦》剧组不能做出来的事情。因为老版《红楼梦》在选角培训的时候特别用心,所以演员在演的时候基本上是把人物的性格特点都能完美表现出来了,因为剧组和演员的用心,所以书上的角色都被演活了。
老版《红楼梦》在人物的服装和妆容上都特别的有研究,她们在制作服装的时候都会画出来和红学服装研究专家讨论,红学专家不满意的部分就重新画。老版《红楼梦》对人物角色的服装是特别的看重的,毕竟服装能够衬托人物,要想作品能表现得好,光有演员的演技是不够的,所以老版《红楼梦》剧组才会那么看重演员的服装。哪个人物角色在哪一情节需要穿什么样的服装,这是得考虑的,因为书上很多人物的服装都是一笔带过。
老版《红楼梦》为了这部戏,斥巨资建了宁国府、大观园等背景建筑,为了一个镜头的戏也会建立相应的建筑物。现在翻拍的《红楼梦》大多也都是去老版《红楼梦》所建的建筑物拍的,只不过新版《红楼梦》把建筑物里面的装饰装扮得有些花里胡哨了,不太符合书里面的形容。而且人物的扮相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不仔细分是真的很难分得出。
老版《红楼梦》能够成为经典,是无数的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还有红学专家的努力。以前拍戏大家是按照书中来,反复咀嚼书中知识,用理解的东西拍出来。现在拍戏大家都是处于一种浮躁的心思,很难拍出好戏。
新版《红楼梦》里,李少红要让所有的姑娘奶奶们顶着一个戏子头!
因为懒因为懒,老红楼梦里,单就凤辣子一个角色的发型就有十几个,还要搭配不同的妆面、服装、配饰,造型师密密匝匝写了一大本笔记!一堆太太**婆子丫鬟外加男角,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人生阶段去塑造外在形象,可想而知,老红楼服化道的工作量是相当巨大且细致的!
李少红接新红楼这个活儿,本来就是半路出家(原先的导演不是她),自己也不见得有多喜欢红楼梦(她自己对红楼梦的认知仅限于小时候读过的小人书),恰烂钱而已。不仅发型是统一的铜钱头,服装也统一是V字领宽袍大袖,妆面也统一是淡眉淡眼,区别只有铜钱头上戴的花不同,宽袍大袖颜色不同,口红色号不同而已。然后找一个知名造型师做排面,用“因为红楼梦没有朝代背景,只是一个虚构梦境”来掩饰怠惰的事实。
作为一个年少时期看过七遍红楼梦的人,对87版的喜爱和10版的厌恶,我都已经快要说倦了!87版红楼梦,是红楼梦影视化的能够达到的最佳水平,你能提及的缺点大多在于年代所限的技术层面!10版红楼梦,除了技术水平有所上升(这还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好处,而非新红楼自己的优点)几乎是一无是处!
搞噱头,突出自己导戏有一如既往的“李少红特色”搞噱头,突出自己导戏有一如既往的“李少红特色”。事实证明,无论是四大名著哪一版翻拍,再努力翻拍,也会落得个“经典就是经典,永远无法超越”的结论。李少红导演之前有那么多的代表作如《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叶锦添与李少红的合作已有数次,而前几回的《橘子红了》与《大明宫词》更成为令观众过目不忘的成功典范,叶锦添造型中的清冷留白与李少红剧集中的深宅寂寥感异常契合,可谓相辅相成。
单以上两部戏可以说李少红导演的戏是非常有个人特色的,而对于同样是名著的翻拍,李少红却为了挣出桎梏却最终困于桎梏。大白话来讲就是为了突出个人特色而与大众审美所拮抗,在大众看来这就是弄巧成拙。想要别出心裁没错,但搬起石头呼脸就不对了。她把李少红标签继续标在了新红楼梦上,不顾原著意境,不顾大众审美,不管符不符合历史生活,把夸张手法用于电视剧上,终究要翻车!
李少红与王扶林(原版导演)在美学追求上的不一样,后者基本属于大众审美趣味,而前者就为了“特色”而“特色”。从她对红楼梦理解的基础是小人书就着手开拍,可以看出,这部戏功利因素太多太强。新版红楼大观园中那道圆门拱墙应该出自红楼梦连环画;再看铜钱头、鱼泡眼、婴肥脸的林姑娘,活脱脱就是青年俊美的梅兰芳;那王夫人、薛姨妈的样范儿酷似老年的梅大师;再加上声声袅袅的昆腔,修修改改的戏装……所以网友戏称“聊斋红楼”“昆曲红楼说”一点都不为过。
结合昆曲元素,但过于夸张了,忽略了最基础的人文知识结合昆曲元素,但过于夸张了,忽略了最基础的人文知识。李少红导演想要利用昆曲的唯美感觉给红楼梦的拍摄添加一份古韵味。并且他们希望有别于87版红楼梦,所以对整部戏赋予了昆曲灵魂。
李少红的红楼美学出处在戏曲,新版《红楼梦》中出现的‘铜钱头’只有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使用,是一种夸张的舞台装扮,戏曲演员下台后也不用这种头饰。戏曲艺术是写意的可用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但电视剧是写实的,应该体现逼真。不管你再怎么喜欢昆曲,再怎么想表达自己的特色理解,脱离常识就是最大的谬误。从新版红楼梦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跌再跌就可以看出,背离了大众审美和人文常识的特色,不加也罢!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本在好好研读一遍的前提下都很难就理解完全,更不要说是非一手加工的小人书了。这样的基础之上就去拍它,我觉得是对它的不尊重,功利又儿戏!
古代的大家闺秀们,本来就是很注重妆容的,看看清朝的皇后婉容和妃子珍妃的照片。即使是黑白照片,也明显可以看出眉毛修的修长浓黑,口红颜色很深。发型一丝不苟,发饰端庄典雅。
可见,那时候的贵族们是流行浓妆的,她们平时无所事事,又不能随意外出游玩,在家里装扮自己,肯定是很精心的。
红楼梦描述的是世家大族,不仅豪富,而且地位很高,家里的公子**们,在仪容上可是马虎不得,绝对不会素颜见人的。而且那时候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很多,女孩子们更是要精心修饰自己。贵族女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监管,仪容不整,装扮不齐全,是会被家规处罚的。
红楼梦中,请了许多知名的顾问和红学家来对各个细节进行把关,亭台、楼阁、街道、摆设、桌椅、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等等,无不是经过专家考究后才设计的。而演员的妆容,更是重中之重,既要符合时代特点,又要反应人物个性,还要大方得体、符合大众审美观念。每一个人的妆容都是慎之又慎,经过多人推敲才确定下来的。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对林黛玉的描述。化妆师杨树云和服装设计师史延芹,给林黛玉设计的服饰和妆容以浅色为基调,即使衣襟和滚边上带有绣花,也是以梅花、兰花这样素净典雅的花朵为主,绣工精致。素净飘逸,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仙气。
之前看过杨树云专门讲如何给黛玉化妆。黛玉眉毛的样子,是经过仔细商讨后,再研究了各类古籍才确定的,当时他们看到了《西京杂记》中写到卓文君的眉毛“远山眉---淡而曲,忘之如远山”,所以他们决定用灰青色来给黛玉画眉毛,符合黛玉的病态美和生理特征。同时,他们又研究了杨贵妃的妆容“八字愁眉,面涂黄粉,乌膏注唇“谓之泪妆,秋妆,愁妆。又对比了西施,分析了什么是似蹙非蹙。不仅如此,他们还浏览了许多名画家画出来的黛玉图,又经过红学家沈从文的推敲。综合这么多因素,最后给黛玉定妆。如此精心画一条眉毛,怎么能不贴近原著?
而对于薛宝钗的妆容设计,就体现了其华丽温暖,与林黛玉的素淡清雅截然不同。不仅如此,剧中每一个姐妹的妆容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并且考虑到姐妹们经常有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如果色调太乱,会造成一种凌乱不和谐的感觉,因此,在人多、人少的不同场景,服装的搭配都是不同的,非常用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