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钙镁碳酸盐
钙镁碳酸盐是组成无脊椎动物和藻类化石的主体,主要为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和文石。后两种不稳定,在生物死亡埋藏时,容易转变为低镁方解石。棘皮动物与红藻由高镁方解石组成,软体动物与绿藻常由文石组成,前寒武系与三叠系低等藻类由白云石组成。
2钙磷酸盐
钙磷酸盐是组成脊椎动物和牙索动物化石的主体,主要矿物为胶磷矿。此外为无铰腕足类、三叶虫的某些属、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苔藓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少数属也由磷质组成。
3二氧化硅
硅质组成的生物,如硅藻、硅质海绵、放射虫、硅质鞭毛虫、太阳虫等都是最低级的。
4有机质
如几丁质壳、沥青质壳和壳蛋白。根据化石碎片的矿物成分,分为钙质壳、硅质壳和磷质壳。生物化石碎片的矿物成分受其沉积环境以及以后各阶段物理化学因素的控制。生物硬体的原生矿物可以重结晶、转化或被以后的各种矿物所交代。
淡水珍珠戴久了会不会脱皮?
佩戴不当会脱皮的。
珍珠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主要成分是由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珠粒。换言之,珍珠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碳酸钙十分不稳定,遇酸会发生泡沸,并溶解。在不同条件下会分解成生石灰、氯化钙、氢氧化钙等。
文石是一种碳酸盐矿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常呈白色、黄白色。文石是一种低温矿物,常生成于海底沉积、石灰岩洞穴中,是低温矿物。也有生物成因的,产于某些贝壳中。
淡水珍珠的珠核是一小块的“肉”,在生长过程中会慢慢被吸收,因此剖开时常能看到中心是一个空洞。淡水珍珠的全部组成都是珍珠质层。
文石就存在于珍珠质层中,将珍珠层放大了看,会看到微小的文石颗粒像瓦片一样叠在一起,因此被称为“叠瓦状结构。
正是这种神奇的结构造成了多层反射和衍射,才使得珍珠除了本身的体色之外具有独特的晕彩。
前文中说过,文石是溶于酸的,因此当佩戴时接触了酸性物质,文石就会一片片的脱落,也就造成了珍珠的“脱皮”现象。
佩戴珍珠的注意事项: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一旦与酸性物质接触便会被腐蚀,使珍珠失去光泽。因此在佩戴时要注意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尤其是化妆品,切记先化好妆、喷好香水,最后再戴上珍珠哦。
珍珠是有机宝石,因此不能将珍珠干燥剂放在一起存放,也不要长时间存放于盒内,会使珍珠脱水变黄。
不要让珍珠接触高温,更不能暴晒。
珍珠表面极易被刮花且无法修复,因此不能与其他珠宝放在一起,需要单独保存。
为了防止汗液腐蚀珍珠表面,夏天尽量不要贴身佩戴珍珠,佩戴后需及时清洁。
清洗珍珠饰品不要直接放进清水里清洗,水渍进入珍珠的孔隙内也会影响珍珠的光泽。
珍珠的成分:主体为碳酸钙CaCO3(约占82~86%),矿物名称为文石(又称霰石),珍珠角质10~14%,水2%珍珠的色调:以白色为主的,可出现奶色、亮**、亮玫瑰色、杂色等;以黑色为主的,可出现灰、古铜、暗蓝、蓝绿、绿等色调有色珍珠,是指除白、黑色以外的珍珠,通常为蓝色的,此外,还有红、紫、淡黄、丁香紫、绿等色的珍珠的光泽:具有变幻不定的晕色(晕彩)天然珍珠硬度为2.5~4.5,相对密度为 2278人工养殖者,相对密度为272~278珍珠溶解于酸,滴稀盐酸起泡珍珠的发光和吸收光谱:在紫外线长波或短波照射下,天然珍珠发荧光(亮蓝、淡黄、淡绿、粉红等色),养殖珍珠有时发荧光(与天然珍珠相同),有时不发荧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