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um是液体化妆品,也就是精华。
精华本质的功能之一是保湿。精华可分为两类:水和油。所提取的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成分,并且是浓缩的。精华是一种很好的护肤品。
其成分细腻、功效强大,效果显著。精华含有微量元素、胶原蛋白和血清。具有抗衰老、抗皱、保湿、美白、祛斑等功效。护肤品应该遵循轻质在前的原则,因此,精华的使用顺序是:洁面,爽肤水,精华液。
保养皮肤的其他方法:
1、温水洗脸
由于凉水和面部皮肤的温差比较大,在清洗后会引起面部出现潮红,久而久之导致面部皮肤微血管扩张变粗,影响美观。所以,在洗脸的时候,尽量使用温水洗脸。
3、不熬夜
人体的激素分泌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在晚上工作和学习最好不要超过12点,经常熬夜,会导致皮肤粗糙,出现暗斑。正常人每晚要保持6到8小时的睡眠时间。
以上内容参考-化妆品
[ 红顺视点]:实用贴: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务实高效的十种创新形式
当前一些基层学校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问题多多:有的属于"萝卜炖萝卜仍然是一锅萝卜"的低层无多大作用的"1+1仍然等于1″的浅层次集备;有的初备、合备侧重点不分,属于重复性再说一遍;有的是研来研去就这几个熟悉面孔,属"近亲繁殖",无一点新意,让教师厌倦;有的因过度竞争存在,核心、关键的经验教师遮遮掩掩,尽谈一些常识性知识,纯粹应付浪费时间;有的变成了偷懒式的分工写教案;有的轮流作主备发言人,其它教师集备前一点准备也没有,主备就几乎等于合备;有的因缺少集备贡献度考核,骨干教师积极性不高。如何破解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应付、低效这个棘手共性问题?为此笔者针对上述病症特提出十种集备新形式,也许能带来一股新风,缓解、破解这个问题。
[ 创新备课形式之一]:对传统集备路径进行变式
共性方法:指定主备人备课—一集体研讨—一形成共案—一个性化处理。
变式1: 人人初备一一集体交流—一形成“共案”—一“共案”的个性化处理。
变式2: 人人初备一一现场抽鉴决备主备人,其它相同。
变式3: 集体研讨单元内容一一分工备课—集体完善—一形成个案。
变式4 :每个教师独立钻研教材,青年教师在会上提出初备时遇到困惑或棘手解决不了问题,有骨干教师重点释疑答惑,即解决问题答疑型集体备课。
变式5: 先指定教师自备后上原始态课,其它教师集体观课,针对该课再研讨改进设计方案,即逆向翻转式备课。
[ 创新备课形式之二]:初备、合备各有侧重的双段螺旋提升备课
初备(初案):突出“五个围绕”: ⑴围绕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点);⑵围绕三维目标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⑶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的主要问题,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并准备问题拓展生成的多种预设;⑷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困惑和疑问),做好集智备课发言准备(这点很重要);⑸围绕课堂时间,做好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
集备(共案)抓好“五个方面” : 1)站在“学者”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2)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5)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
[ 创新备课形式之三]:邀请有经验教师指导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时,我们要邀请去年教过本教材的有经验教师,对今年学科教师进行单元教材、作业设计专题引领,因这些教师去年刚教过,对教材非常熟悉,对本单元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常见考点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对往届学生学习本单元共性问题叙述也有借鉴意义。这样新教师就可以不犯重复性错误,就可以站在同事肩膀上把课备的、上的更好。
[ 创新备课形式之四]:以考定(教、学、练),问题前置的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备课前就将最近三年单元测试卷及当时试卷分析调出来,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研讨:涉及到知识点,考到什么程度,怎么呈现,尤其是关注上届学生考试遇到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对本届教师教学建议。试想,这种问题前置,提前预防,同时围绕考什么,就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这样教学评相匹配,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提升。
[ 创新备课形式之五]:四课互动“习”课专业素养提升备课
习课=写课+辩课+洗课+创课。
1 )写课。 写课是教师单独备课、集中教研后思维生长的可视化呈现。写课分研课前写课与研课后写课二个阶段。研课前写课指的是把备课过程中自己阅读课标、教参、教材、试卷、教材解读及优秀教师设计方案后,自己所思、所悟写下来。主要包括对教材地位认识,对学情分析,知识来胧去脉,上挂下联,该知识在单元地位,课标要求及对课标二次解读,重难点及破解策略,达成目标依据与检测手段,依据目标达成所需要设计学习内容、开发的课程资源、搭建的有效脚手架等。对学程设计框架进行理论依据阐释。研课后写课指的是主备教师主体教研后、上课后对课前写课内容的二次反思,尤其是年轻教师也可整理“课堂实录及点评”成果型内容。同时参与教师也可以对习课前后自己感受最深内容、创课框架方案用文字记录下来。
2)辩课。 同伴之间各自提出自己设计方案,针对情境创设、学习目标、学程设计、目标达标检测依据、主干问题设计、重难点破解策略等环节进行争辩,达成共识后,集各自模块优化后的优秀设计合成习课初稿。辩课主要是选择优化后的设设计模块,做加法。
3 )洗课 。因初稿是集大成者,必然“肥胖、臃肿”,就需要做减法,备课组采取逆向思维思路,哪些内容没必要,要忍痛割舍哪些内容需要瘦身哪些内容需要整合洗去的是表层、作秀内容,深淀的是本质、精华。
4 )创课。 依据洗课后的共案,结合班情进行各自创课设计。
[ 创新备课形式之六]:重点放在单元学历案备课
1) 理清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关系; 重点做好单元目标、细化、分解,比如单元语文要素训练要分解到课时中去。
2 )教材解读 :在研读教材基础上,重点梳理三大关系:册与册知识点之间关系,知道前面学了什么,这一部分为后面什么服务的,即搞清知识来胧去脉,做到上挂下联。课时与课时之间关系,明确教材编写体例及设计意图。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关系,要画出单元思维导图及知识双向细目标。
3) 学情分析 :可采取问卷、访谈方法重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经验、思维、心理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以学定教。
4) 教学设计 :本部分共分三部分:一是对本单元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常见考点进行详细梳理。二是目标达成设计。尤其注意对新题型搜集与研讨。三是关注本单元大概念及渗透的学科核心素养。
5) 教学策略 :着重让去年教过本单元的有经验老师给出建议。从去年单元测试卷及试卷分析中得出的今年教学要提前预防问题及需要拓展补充内容。消化落实课标、教参上的相关教学策略、建议。
6) 课时划分 :协商本单元新授、习题、复习、检测、机动课时数。
7) 单元试卷设计与研讨 :建议不用市场上的公用试卷,通过改题、创题进行个性化试卷命制。
[ 创新备课形式之七]:专题模块式研讨
从每次都是整个流程研讨,变换一下对某个环节重点深度研讨,比如,学习目标设定、嵌入式评价任务设计、教学评一致性体现、课堂小结变课堂整理、合作学习形式创新、作业设计等,每次只选择一项进行专题研讨。当然也可针对试卷编制、不同版本同一单元教材处理等也可开展相关研讨。
当然开展说题、品题也是一种实用专项备课。 单元层面说题、品题:让教师出试卷倒逼教师读教参、说课标。
教师阅读教材基础上,列出单元目标要求清单,再此基础上编制一份单元测试卷,接着让教师说试卷编制结构、题型、分值,尤其说为什么选这些题,理论依据是什么,即课标对该知识点学习目标总要求、级段要求是什么。
课时层面:说压轴题。立意分析: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方法、课标及中考说明的要求,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试题分析:试题特点、试题情境、考查角度及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的比较分析(学生在理解问题时可能出现的难点)。解题思路分析:根据题设条件或设问指向、问题的结论对解题思路形成的作用,梳理解题思路、步骤、解题关键点如何突破及结论。错因分析:针对学情,预测学生存在问题,分析错因,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拓展分析:对试题进行合理改编和补充用以解决同类问题,或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课程资源。我教的思路是什么?研究完后,我们教研组的改进,针对新学期,我们是如何改进教学的。
开展说题活动,它综合考法,学法,解法与教法,将命题,学题,教题,反思四大范畴有机融合。说题过程是教师理解考点,理解知识,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全过程。
[ 创新备课形式之八]:贡献度考核集智备课
学科组每个人自备,在合备结束时,如果某个老师学习目标、教学程设计、主干问题设计、预设问题应对策略、例题题型设计、作业设计等任何一个环节被吸纳到集备案中,才认为教师初备是有效的,给予积分,如果一点也没选上,则认为是无效初备,每月、期对教师合备贡献度进行考核奖励,同时在集体备课成果作品上,标注该作品原始人、重要观点策略的贡献者、学术把关人等之类的“被看见”的信息,就会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 创新备课形式之九]:跨校联合互换主备人集备
为了避免"亲近繁殖"带来的"越来越同质低层次现象,为了增加集备教师新鲜感、重视度,可采取跨校"杂交"形势,互换主备人,因主备人在外校主备发言,肯定会特别用心准备来展现自己水平,同时因换了生面孔主备人,本组教师会产生新的期待,投入度自然增加,效果肯定不错。
[ 创新备课形式之十]:团体学习揣摩名师教学流程提升型备课
双循环赏析揣摩课堂实录。首先,教师认真阅读课堂实录,在整体观照实录、提炼实录基础上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称之为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就是学思想;另外还要让教师“下得了地”一一就是学技术。即把教学理念还原成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再还原成课堂实录。
在对比中学习各师课堂视频。首先,让教师在不看视频基础上,思考假设我上这节课会怎么上写出自己详细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其次,观名师课堂视频,揣摩各师这节课是怎么设计的。第三:思考名师这样设计背后支撑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最后:比较两种设计异同,借鉴吸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与课堂视频微格学习。
借助播放中暂停还原功能,对名师情景导入、问题设计、课堂用语、课堂评价、教学机智、偶发事件处理等环节进行微格揣摩体验感悟、反思。
采用"我会怎么做名师怎么做为什么他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四问法进行。
还要通过实录与视频比照,深入思考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课堂实录
另外: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异地同质两校、强带弱或专家指导远程网上集体备课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形式。
首先,《易经》中我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出发点都是《易经》,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孔孟之说,老庄之道,还是孙子等兵法家,他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易经》,孔子曾说“不学易,无以知”的感慨,老子更不必说,在他的道德经中,通常都是《易经》的成分,如“大圆若缺”等语言,几乎就是《易经》的本质精华之所在;
其次,《易经》是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经》中的许多语言是相当富有深刻含义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比如,《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识是天道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休,君子应该象天道一样,自我坚强,不断地追求进步,通过不停止不休息的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养;而乾卦的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为学为道的君子,要效法乾无如日经天的精神,一天到晚都要刚健中正地前进,虽然到了夜晚,也要像白天一样警惕自己,就不会有过失了。
其三,《易经》告诉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如其“近取诸身,远取诸身”,既是《易经》的来源的解秘,同时,不也是告诉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吗?即观察事物要用联系的观点,从自我出发,联系身边的事物,做到周详。
最后,《易经》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下面具体论述。
实际上,《易经》的作用何其大也,举不胜举。总体而言,《易经》确实不愧
为我国古文化的精萃,它的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用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规律。
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如把天、男、仁、上、前、明、往、昼、尊、贵、福等都属于阳、刚、动;而把地、女、义、下、后、暗、来、夜、卑、贱、祸等都属于阴、柔、静。阳刚阴柔相反相成但并非不变,而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阳刚中孕育着阴柔,阴柔也包含了阳刚,相辅相成表里两面。如:男对女为刚,女对男是柔;前对后是阳刚,前对更前则成为阴柔。
“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之规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在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致的,这就是,人类遵循宇宙的法则,称作“天人合一”。这样看来,“易”含有变易、简易、不易的意思,宇宙万物因时因地的阴阳、柔刚、静动,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单,矛盾又统一,对立又和谐;阴阳论就是在阐明这一规律,也是《易经》的中心思想。
《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而是和谐与统一。
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生”在这里不是产生而为演变。就是说,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所以,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两仪,阴阳即太极。
太极是什么?从《易经》的本义去探索,唐代孔颖达《正义》中说:“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无穷;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就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
地球、太阳,或在亿万年后会消灭;但大宇宙中必会有新的星球、星系诞生成长。大宇宙本身无始无终,永恒的生生不息,这正是《易经》所阐明的中心思想。以人来看,形体之小微不足道,但渺小人的思维活动却能将无穷尽的大宇宙包摄无限;因而《易经》“广大悉备”。
儒家崇尚阳的刚健正大,道家重视阴的虚无括静。但儒家思想也有谦退阴静的一面;道家思想在虚无柔静中也含有刚强;总之,刚健正大与虚无柔静,是我国传统思想的表里两面。
乾坤代表了天和地,天是行云施雨的空间和万物生成之根源,是造化根本的大阳。与天的大阳相对的是大地的大阴。大地的阴的元气,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但大地功能顺承天的功能。天是阳,是主宰,是动能;而地是阴,是顺从被动的。
天的法则是变化无穷。阳刚与阴柔交互变化,使万物生成,同时阴阳保持和谐,才能使万物顺利的发展变化、进化。“归妹”卦的“彖传”中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都借夫妇的道理,比拟天地阳刚阴柔交互作用的生成原理。“系辞上传”中说:“生生之谓易”。下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经》对天地生成发展的作用,最重视的是刚健中正,而且是恒久不已的刚健中正。
《易经》也兼说生死,而且以两者综合,来阐述天地的大德及无穷的生命力。
总之,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微妙作用,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阐明这一原理法则并广泛应用到宇宙与人生的一切变化现象上,使人能够知变、应变、适应,去恶向善,避凶就吉,这就是《易经》的存在的价值。
宇宙间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所以,天地生生不息的变化法则,就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易经》以天地为准则,确立人生规范,以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要自强不息,造福社会。《易经》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方面的效能。人生道德修养自应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努力精进不懈,使自己在品学修养上有所成就,然后在事业上施展抱负,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参赞天地造化的功能于道德及事业之中,才是至高无上的大事业。
“系辞上传”中说:“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这里告诉我们,智慧应当像天一般高明;行为应当像地一般谦卑;睿知圣哲,遵循这一天的法则,崇尚智慧与礼仪,使道德修养有所成就,不仅独善其身,而且能施展于事业中,兼善天下。将道德修养、聪明才智,施展于事业中,使人与物一起得到帮助,这就应了天地的变化法则,符合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这才是“盛德大业”。
效法宇宙精神,自强不息,这是《易经》的道德理想。阴阳、刚柔、动静,于循环无穷的变化作用中,使宇宙生成,发展,进化,调和,统一;符合这一宇宙精神就是善。传统道德上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善,宇宙精神本来如此。
《易经》中阐释了仁、义、礼、智、信、敬、诚、贞、顺等各项德性,是基于道德律与自然律一致的思想,崇尚阳的刚健正大,当然也一再提示阴的谦稳。
《易经》还特别崇尚“时中”。孟子说:“孔子圣之时也。尧舜以来相传之法也。知时中之义,则易思过半矣!”由此看来,《易经》对时间因素,以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予以重视。
惟有认识宇宙精神,透彻阴阳刚柔动静变化作用原理的人,才能通幽明之故,最后可达到心安理得,无忧无惧,知天乐命的境界。《易经》中所说的神,是指天地间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现象的至为微妙,难以预料的神秘性;所以,只有天下睿智、最明了道理的人,才能理解《易经》中所阐释的道理的神奇功用,只有无心、无畏、致诚,达到人我两忘的极度寂静,才能看清一切是非善恶,吉凶祸福,也就是通达神明,必然就能担当天下之事。
“系辞上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易经》的根本观念。阴阳相对,但尊崇阳,阳兼有阴:阳为君,阴为臣,阳是主宰,阴为从属;君王象天一样绝对的尊严,臣像地一般绝对的卑下柔顺,这是《易经》阐明的君臣关系。
国家、社会的根基在家庭,家庭基础为夫妇。《易经》并非仅仅主张男尊女卑说,而是要男女夫妇,各自发挥本身的物质,尽各自的本分。当家庭发生混乱时,应当尊重父子的亲情,但并非家长就可以滥施横暴。先正家然后天下才能安定,家庭是国家、社会的基础。《易经》的思想,是家族主义、国家主义,进而是致力于世界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
家人为“内”,朋友则是“外”,这是人类最亲近的,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君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往往因客观情况的不同而不一致,但如何取舍?如何临机应变,则在于人,成则在于自我勉励,败则在于天,这要看机会与际遇如何了。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长久安泰。
《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易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
《易经》的原理,不仅对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关键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包括姓名学在内的各种预测学,都是在《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姓名学理论体系中,处处运用着阴阳五行学说。用其来说明人类生命的先天五行结构,生命质量及生命运动的变化规律,并科学运用姓名学来改善人类生命的质量。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是教学艺术趋于稳定和成熟状态的标志。
实践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严谨,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的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慷慨激昂,扣人心弦,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的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篇,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教师多样灵活的教学风格还将有助于包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以便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来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得其所,各显其长。
因此,教师教学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或激情、或幽默、或亲和、或理性。本期,我们一起来谈谈有关教师的教学风格的话题,以期诸位教师学会用自己的教育理想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一、教学风格的主要类型
教师是否具有教学风格,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参数。教学风格具有层次高低之分。这里我们所指的教学风格,是指教育艺术家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并通过高度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风格并不神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理智型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精辟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受到思维训练,还将被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所熏陶和感染,学会冷静、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
2.自然型
这种风格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虽然讲课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3.情感型
这种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依赖。讲到动情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撼人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4.幽默型
这类风格所体现的最突出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起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给人以回味的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积极意识将得到充分发挥。
5.技巧型
此种风格在于,教师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不带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如将多媒体等引入课堂,整个课堂结构有如思维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针对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教材知识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
当然,教学风格可能还不止上述几种类型,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归纳。即使是上述几类,彼此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毫无联系。实际上,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互补的,只不过是某些教师更多或更鲜明地体现着某一特殊类型,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实践过程,是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锤炼和追求的结果。
二、教学风格的养成
良好的教学风格则是教师教学成就的重要表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没有踏踏实实的付出,没有实践反思和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就不会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不会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那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良好的教学风格呢?
1.恒于读
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言恰恰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词。庄子也曾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厘,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教师的“读”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拟出具体的读书计划,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要广涉精览以丰富其文化底蕴、拓宽知识结构。除了读有字书外,还要读“无字书”,即要“读”人、“读”时。“读”人尤其要解读世界名人的思想,吸取精髓为其所养,为其所用。读“时”是指读通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各时代的教育思想,把握其本质与精华,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理性,发展更具方向感。
2.乐于听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教师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去聆听学生、家长、同行、专家、社会的不同声音。勇于、乐于、善于倾听,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心声,把握共性与个性,捕捉其迸发的思维火花,这样学生才会被“唤醒”、“激活”,实现自身主动的建构。陶行知说:“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来教学,充分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之“乐学”、“会学”、直至“学会”。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听”来了解不同的学生和学生的不同,把握良好的教育时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听”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与绩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3.敏于看
古人曾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教师更应如此。成长为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并非是“闭门造车”、“孤军作战”之术就能成就的。它需要整合教育群体的优势资源,需要博采众家之所长、吸收“我师群贤”之精华,从而开阔教师的专业发展视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这里的“看”是指要有敏锐、深刻的洞察力,要“观其形”、“探其意”而“知其人”,要在“平凡中觅精彩,现象中究本质”。比如,要走近全国知名的教师,观摩研讨他们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之术,参悟其成才之道。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一切可学之人与可学之处,从中吸收合理的养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落实于教学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4.精于做
教育教学归根结底是实践性活动。教师要将所读、所听、所看、所想具体落实于教育教学活动,更需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躬行践履,要乐于做、善于做、精于做。“做”是名师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有教学风格的教师,其教学水平首先是表征于“做”的效率与效果上。因此,“做”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条件,也是教学风格良莠的实践证明。
5.惯于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在经常性的反思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这种“批判性的控制”,教师能够超越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经验世界,将从经验中获得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将显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的实践经验,而完成针对自身知识的转化、调整和重组过程。强烈的反思倾向和有意识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直接促进了其自身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有反思的习惯,精于反思。反思教学行为,反思与教育有关的观点,反思某一个教育现象,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反思的习惯中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实现从普通教师到风格名师的飞跃。
6.勤于写
从某种程度上说,“写”是“做”的提升。“写”可以架通心灵的桥梁、聚焦问题的症结、荡涤现实的尘埃、勾画明天的蓝图,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教育问题、教育现实、教育明天对话的方式。它可以提高教师反思的能力,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可以将教师感性、零散的教学经验提升为理性的系统的教学理论。教师的“写”并非专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它可以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教学随笔,可以是“客观审视,理性深刻”的教学反思,可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案例,可以是“情节生动,行云流水”的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写”来实现经验的提升、理论的建构,从而形成独特、深邃的教学思想。
7.巧于说
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有别于一般教师的重要特征还在于能“说”、会“说”、善“说”。“说”不仅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手段,也是思维再创造的一种方式。“说”可以将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具体化、零散知识条理化,可以把教师的情境性、技巧性、个体性知识转换为普遍化、符号化、社会化的知识,达到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目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限的语言来构建无限的世界,用巧妙的语言去引导生本对话、生我对话、生师对话、生生对话,从而促成学生的发展。教师任何角色的实现均依赖于“说”来达成,教师要勇于“说”、巧于“说”,加强语言功底的修炼。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成长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读、听、看、做、写、说齐头并进,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之境界,并最终成长为引领教师群体发展的教练型与裁判型名师。
8.善于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在对话中发展”;教师之间的交往表现为“合作中的伙伴”,教师“在协作中共进”;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表现为“交流中的朋友”,家校“在协商中共振”;教师与领导的交往表现为“共事中的手足”,干群“在理解中支撑”;教师与社会的交往表现为“主旋律中的和谐音符”,教师“在开放中吸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一切可用之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彼此间真诚的对话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促进学习的发生,提升学生的生命与人格,构建起“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共同体”。
三、风格形成的误区
形成教学风格是个很大的话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这是形成自身风格的重要基础。如若教师不求甚解、急于求成,对于教学风格的形成的认识会发生误区。为风格而风格,则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丢失了真实的自已,或者,会使教师的发展遇到障碍。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逐步摸索,找到追求的方向。避免掉入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的误区,审慎前行。在追求教学风格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四个“避免”:
1.避免不良风格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风格,但并不是良好的、健康的。例如,个别教师讲课时总喜欢“海阔天空”,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格调;有的则常常喜欢“谈家常”,形成一种散漫的格调;有的常常穿插一些不够高雅的“噱头”,形成一种庸俗的格调,等等。这些都与教学要求相悖,应该避免。
2.避免盲目追求
教学风格并非衡量教学成就的根本标准。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有没有成就,更要看他的教学是不是贯彻和遵循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原则,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师离开了这一切,只是一味地、盲目地追求个人的风格,那他的教学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3.避免生硬模仿
我们不反对开始时对他人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风格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种模仿又绝不能是生硬的、照葫芦画瓢式的。学情不同,自身与名师教学特点的不同,理智型的名师的课堂教学,搬到情感型教师的课堂中,效果必然有差异。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模仿,不能仅仅学习表面的,而是要坚守自身独特个性,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其消化,为我所用,并有所突破、有所前进,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不顾自身教学特点地模仿是不可取的。
4.避免风格僵化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漫长而艰难的,但这并不能说,一旦教学风格定格了,就可以永远保持不变了。教师的不断成长,是伴随着教学风格的不断改进、完善的,甚至于发生着质的改变。由此,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满足于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风格,要锲而不舍,永不知足,还要随时注意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所优化,有所发展。这是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育思想形成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否具有教学风格,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参数。风格即人格!
教学风格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黑格尔曾经说:风格即是人。道出了“人”与“风格”的关系。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修养越高,人格的魅力就越大,教学风格就越鲜明。当风格与自己的人格相一致,那就会形成互补,就会相得益彰,就会把教学与生活融通起来,教学即生活,很自然,很舒适,很轻松。
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对教学风格的追求,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专业追求。教师通过不断追求,逐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普通老师都可以有的追求,不是名师、特级教师的专利;是每一位老师当下的追求,不是将来才追求。教师未来散发着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就是从今天一节又一节不成熟的课开始的;就是从今天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失误中开始的,就是从今天一次又一次教学细节的创新和改进中开始的。
所以,从现在,从当下,从明天的第一节课开始,每位教师都要考虑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前行。
看了不少但是自己没有锻炼写过,让自己动手亲自写的时候还是会写不出来。
一、申:申述、申辩、说清楚;论:就是论据、进行论证。申论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加于论证。公务员招录中申论就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度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对策。
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具备的智力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这是一名合格公务员要具备的素质能力。
三、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考查的就是这五种能力,所以公务员招录选拔要考申论,而且非申论莫属。
四、 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
五、申论考试承接着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树立政府权威,强化官方及主流社会所倡导的价值体系的新希望。它不仅仅是一门考试,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更是主流价值观念的塑造。
六、申论是一种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申论当然考查是否具备公务员能力,主要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