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

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第1张

#读后感# 导语阅读作为人类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

 初读《资本论》,每每读到晦涩之处[1],便想到马克思在写此书时的感慨——“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2]”。但对于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天才著作仅读一遍是无法深刻领会其微言大义的。因为我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在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11]

 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了,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更不用说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了。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这种研究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12]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每出一版,都写了序或跋,它们成为我们学习《资本论》的入门向导。[13]在第一卷的两篇序言和跋文里,马克思讲到了有关《资本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而在我们日常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却被狭隘地定义为: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生产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同时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吴易风老师曾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这个角度来讨论和澄清这一问题[3]。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也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生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以生产人们所需的物质资料的特殊方式。

 整个《资本论》第一卷既有理论性的研究(主要方面)又有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精美的历史叙述,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有益的补足,相得益彰。

 理论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写(第一卷序言中马克思即说明),分析了商品及其价值阐述的是经过唯物史观改造和创新过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建立了两种类型的价值:使用价值即某物的有用性;交换价值,由融入物品中的劳动量决定。按照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它同时具有双重性质。既然“商品的交换价值必须要以为他们共同所有的某种形式表达出来”,而他们惟一相同的就是劳动,故而劳动必定是价值的源泉。但是很明显由于有一些人要比其他人工作更快更熟练,那么这种劳动必定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水平。接下来的就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有关价值形式的部分;第一章结尾论述了作为交换价值的商品,马克思在书中将其称之为——“拜物教”这使我不由想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异化”这一概念。在这里马克思写道:“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4]。”这一部分的最后一章论述了交换,叙述了作为商品流通手段的货币,具体阐述了商品的价值以及价值的普遍尺度。

 第二部分叙述了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在资本主义时代之前,人们卖掉商品得到货币是为了买更多的商品。在资本主义时代,人们不是为买而卖,而是为更高价地卖掉才去买——他们使用货币买商品是为了用那些商品作为手段增加自己的货币。

 在第三部分里马克思引人了一个贯穿全书的概念——剩余价值。恩格斯将这一概念称为马克思在经济学上的最重要的“发现”。马克思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做了区分,前者是“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就这一点,马克思谈到:“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5]。”这个变化是剩余价值的比率,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就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展开的。最重要的地方是资本家使得工人工作的时间比仅仅用来满足体现在他产品中的劳动价值的时间要长。

 关于剩余价值的性质马克思论述道:“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我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6]。”

 因此剩余价值只可能来自可变资本,而不是来自于不变资本,因为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利润率的下降原因由于机器的引进,劳动时间减少,这样生产的剩余价值就会减少。当然机器会提高生产,殖民市场会吸收一些劳动力,但这种单纯的治标最终不可避免地将带来危机。

 第一卷的最后是一个大的部分,[14]在这一部分里马克思描述了资本家落入“积累欲与享受之间的浮士德式的冲突”,就必定会去生产一支“产业后备军”或巨大的暂时性失业工人蓄水池来适应市场变化。马克思以令人发聩的语言总结道:“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恶的专制,把工人的生活时间变成劳动时间,并且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车轮下。但是,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7]。”

 [1]现在看来之所以晦涩是并没有理解到其中的美,书中不乏像“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一样富有哲理美的句子。

 [2]1962-1963年马克思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曾给恩格斯的信中说到——“我的朋友,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唯有事业才常青。”

 [3]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高级政治经济学》)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6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10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10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7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159

 [8]李荣田《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人大经济论坛

 [9]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政治经济学版。

 [10]薛兆丰《永远从租的角度看垄断》

 [11]有读书人的感觉

 [12]这句话欠妥。但把“只要与《资本论》有关”改换只要与其研究对象相关――-就无可挑剔了。对吗

 [13]对着呢!

读后感 网权威发布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更多资本论读后感15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读后感网。 导语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

 初读《资本论》,每每读到晦涩之处[1],便想到马克思在写此书时的感慨——“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2]”。但对于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天才著作仅读一遍是无法深刻领会其微言大义的。因为我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在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11]

 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了,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更不用说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了。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这种研究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12]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每出一版,都写了序或跋,它们成为我们学习《资本论》的入门向导。[13]在第一卷的两篇序言和跋文里,马克思讲到了有关《资本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而在我们日常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却被狭隘地定义为: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生产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同时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吴易风老师曾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这个角度来讨论和澄清这一问题[3]。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也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生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以生产人们所需的物质资料的特殊方式。

 整个《资本论》第一卷既有理论性的研究(主要方面)又有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精美的历史叙述,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有益的补足,相得益彰。

 理论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写(第一卷序言中马克思即说明),分析了商品及其价值阐述的是经过唯物史观改造和创新过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建立了两种类型的价值:使用价值即某物的有用性;交换价值,由融入物品中的劳动量决定。按照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它同时具有双重性质。既然“商品的交换价值必须要以为他们共同所有的某种形式表达出来”,而他们惟一相同的就是劳动,故而劳动必定是价值的源泉。但是很明显由于有一些人要比其他人工作更快更熟练,那么这种劳动必定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水平。接下来的就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有关价值形式的部分;第一章结尾论述了作为交换价值的商品,马克思在书中将其称之为——“拜物教”这使我不由想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异化”这一概念。在这里马克思写道:“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4]。”这一部分的最后一章论述了交换,叙述了作为商品流通手段的货币,具体阐述了商品的价值以及价值的普遍尺度。

 第二部分叙述了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在资本主义时代之前,人们卖掉商品得到货币是为了买更多的商品。在资本主义时代,人们不是为买而卖,而是为更高价地卖掉才去买——他们使用货币买商品是为了用那些商品作为手段增加自己的货币。

 在第三部分里马克思引人了一个贯穿全书的概念——剩余价值。恩格斯将这一概念称为马克思在经济学上的最重要的“发现”。马克思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做了区分,前者是“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就这一点,马克思谈到:“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5]。”这个变化是剩余价值的比率,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就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展开的。最重要的地方是资本家使得工人工作的时间比仅仅用来满足体现在他产品中的劳动价值的时间要长。

 关于剩余价值的性质马克思论述道:“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我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6]。”

 因此剩余价值只可能来自可变资本,而不是来自于不变资本,因为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利润率的下降原因由于机器的引进,劳动时间减少,这样生产的剩余价值就会减少。当然机器会提高生产,殖民市场会吸收一些劳动力,但这种单纯的治标最终不可避免地将带来危机。

 第一卷的最后是一个大的部分,[14]在这一部分里马克思描述了资本家落入“积累欲与享受之间的浮士德式的冲突”,就必定会去生产一支“产业后备军”或巨大的暂时性失业工人蓄水池来适应市场变化。马克思以令人发聩的语言总结道:“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恶的专制,把工人的生活时间变成劳动时间,并且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车轮下。但是,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7]。”

 [1]现在看来之所以晦涩是并没有理解到其中的美,书中不乏像“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一样富有哲理美的句子。

 [2]1962-1963年马克思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曾给恩格斯的信中说到——“我的朋友,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唯有事业才常青。”

 [3]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高级政治经济学》)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6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10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10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7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资本论选读》P159

 [8]李荣田《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人大经济论坛

 [9]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政治经济学版。

 [10]薛兆丰《永远从租的角度看垄断》

 [11]有读书人的感觉

 [12]这句话欠妥。但把“只要与《资本论》有关”改换只要与其研究对象相关――-就无可挑剔了。对吗

 [13]对着呢!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摘 要: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以往写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写作策略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加大语言输入教学策略 评价 提高写作水平

 Abstract: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writing skill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author of the question and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past writing evaluation analyzed changes in teaching concepts, focusing on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writing strategies,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Keywords : Evalu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ncrease language input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一、问题提出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标准》把写作纳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指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学会自主收集资料,能写出常见体裁的短文,并能自行修改,与师生合作交流。<1>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学生使用英语的“得体性”。<2>高中英语教学无论是在选择语言素材方面,还是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面,都要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3>高中英语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发展批评性思维能力。然而写作一直是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写作教学在外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以致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写作教师头疼”的现象。

 二、问题分析

 当前,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动力,这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有关。从以往的写作教学评价来看,更多的停留在终结性评价的层面上。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关注不够,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观念,实现从过去注重终结性评价向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转变。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读写结合——加大信息输入,激发兴趣,激活灵感

 (1)课文阅读

 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教师可以借助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学会学习,把阅读技巧用到写作中。如:在高一英语Unit4 Unforgetable experience中Reading “The Rescue”及Intergrating Skills的阅读材料教学的同时,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讲述故事时的写作方法,如以time order为线索,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表述事件发生的顺序等,并让学生叙述一个Unforgettable experience进行书面表达训练。这样学生在掌握教材原有知识、篇章结构的同时,也掌握了某些写作技能与技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书本上精选的阅读材料是写作的典范,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出的主要途径。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量有效地阅读,就会消化和吸收课文的精华,使之变为写作的素材和表达方式的蓝本。

 (2)课外阅读

 教师在课后引导学生把阅读视线从课文引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生活空间,如阅读21世纪报等报刊杂志,在《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高中版第102期中,某一个小组选择了“Rocket Man”(November 11,2003),他们把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关姚明的许多信息都以newsreport的形式汇报给全班同学,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学生锻炼了自己搜索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拓展了阅读面,增加词汇量,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要能大量阅读并把阅读中所吸收的语言知识内化,并通过写作训练输出语言,就一定能够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 3)诵读——形成语感,吸纳语言,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受力

 当前学生朗读和阅读的时间太少,影响语感的形成,用英语写作时常出现中国式英语句子,如<1> His age is very young →He is very young <2> My examination didn’t pass →I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优美句子、短文进行诵读。诵读过程中,学习者理解字句,感悟内容,留心谋篇布局,熟读内容以至成诵,将阅读上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语言的精髓融进自己的生命之中,并在需要进行写作之时绽出光彩。

 (二)说写结合

 斐斯泰洛奇说过“技巧和能力惟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发展”,表达的技巧和能力是通过读、说、写报告之类的活动得到发展的。学生口语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学生丰富的口语表达经验对写作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听和读是信息输入,而说和写是信息输出。如果忽视说和写就会使得我们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语言输出更加雪上加霜。因此,在学生开始动笔写作之前,可以启发学生剖析题目,通过脑风暴形式,如自由述写、列举观点、提供证据、列出写作步骤等来确定论点,讨论怎样组织结构等。然后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独立编写提纲,打草稿,成文。教师也可以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或双人讨论某一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如Unit2 Writing(NSEFC Book1)My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笔者先以Brainstorming“Do you like learning English”为导入,接着以Pair work形式讨论The reason I like learning English( Why I like English) 和The reason I don’t like learning English( My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进而以Group work形式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How I improve my English),对听说读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倾听、讨论、合作、分享,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列举提纲:

 Paragraph 1: My problem in learning English

 Paragraph 2: How 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Paragraph 3: What I like about learning English

 Paragraph 4: How I hope to make use of my English

 My problems

 Ideas for improvement

 Why I like English

 My future with English

 根据写作要求,初步完成一篇书面表达“My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因此,我们要设计多种语言输出活动,包括说和写,以此来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

  (三)讲评结合

 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反应通常是进行批改并打上分数。如果教师只一味艰辛的批改而不认真地组织讲评,就会功亏一 篑 ,事倍功半,要使学生每写一次提高一步,关键之一是教师的讲评技巧。

 1、教师向全班学生讲评。这是最主要的讲评方式。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充分准备好讲评内容。<1>讲评作文中普遍出现的用词不当,语法、时态错误的例子,纠正错误用法。<2>选择学生作文中精彩的部分,讲评其选材角度、剪材技巧,结构安排,详略处理以及开头结尾的方法,对于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加以表扬。<3>讲评时应让学生对照要求和范文,查自己文章中的不足,只要认真准备,有的放矢的讲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有选择地对个别学生进行面批。这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通过讲评他对学生写作的反应,更好地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解释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3、相互评析。教师制定相应的评价表格,如:

 班级: 姓名: 座号:

 等级标准内容

 A

 B

 C

 D

 自评

 小组评

 师评

 拼写是否正确

 完全正确

 有少许错误

 有一些错误

 很多错误

 语法、词汇运用是否正确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高级词汇

 能应用一些语法结构和词汇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不影响理解

 文章语法错误较多,词汇很有限,影响理解

 内容是否完整

 有思想有意义

 有意义,观点不明确

 内容一般

 内容过于平淡

 逻辑性是否强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语句断续,行文不流畅

 创造性

 有创造性,表现力强

 较有创造性,简要,完整

 创意不够,较完整

 没有创意,内容不完整

 小组综合评价(group assessment)

 评价内容

 文章佳词、佳句

 文章的不足和病句的修正

 综合评价(ABCD)

 教师综合评价(teacher’s assessment)

 评价内容

 等级(ABCD)

 写作效果

 修改效果

 评价效果

 激励性评语

 先让学生自行修改一遍(或写二稿),其次是小组互评,然后才由教师来评价。一方面会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从自评、互评中受益非浅。由于学生相互了解更深刻,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当学生在意识到教师并不是其文章的唯一读者时,他们会更认真地写好作文。因此,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不仅增加写作时的真实感,也使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形成新的思路,养成好的写作习惯,体验写作过程带来的点滴进步与成功。

 四、教学启示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而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困难和薄弱的环节。因此,教师从高一开始就要充分重视写作教学,使写作训练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始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加大语言的输入量,把语言的输入变为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输出,使学生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话题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还要将形成性评价机制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互评中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地对己和对人,并在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2003国家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2004 陈琳、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徐桂芳 2006“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 P21-24

 4、刘宽平、周业芳、曹小燕 2003 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6):68-71

 5、倪丽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三)》北京教育出版社

 6、赵建群 2005“过程体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五届优秀论文专刊P10-15 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7、侯兰华 2005“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P44-45

 8、胡春洞、王才仁 1998 《英语写作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9、钟启泉、张华 2001《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0、郑丽薇 2005 “高中英语的延伸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P21-22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1611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随机推荐

  • 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有用吗

    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是一款针对美容修复的产品,主要功能是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和改善肤色不均现象,让皮肤更加亮泽和光滑。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真正有用吗?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产品成份来看,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透明质酸、维生素

    2024-04-15
    44200
  • 这个妮维雅产品上的英文是什么意思?

    smooth sensation丝滑莹亮润肤乳液for irresistibly smooth skin无法抗拒的光滑皮肤smoothes softens tones 光滑,柔软,亮丽with ginkgo,shea,butter and

    2024-04-15
    47800
  • 水乳精华的使用顺序

    1、爽肤水。使用爽肤水不仅可以为皮肤补水,在充分水合的条件下,有效成分在角质层中的渗透速率也会明显提升,帮助唤醒肌肤,为下一步使用精华液做好准备,同样对后续营养成分丰富的护肤品吸收更有利。2、精华液。爽肤水用完后,就可以涂抹精华液。需要注意

    2024-04-15
    42600
  • 娇兰保湿精华液有什么功效

    精华,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所提取的都是高营养物质并将其浓缩。精华液是护肤品中的重中之重,从称呼就可以判断初精华液是所有护肤品的精华,正常来说,用再多的护肤品,如果不用精华液都是无济于事,尤其是对熟龄肌肤或者是问题

    2024-04-15
    35700
  • 妮维雅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呢?

    分类:生活 >> 美容塑身问题描述:杂志上说妮维雅粉红色的那个水很好但是,也有人跟我说妮维雅的东西含化学成分多,都是调出来的,不好我本来想用用粉红色的那款水,现在也不知道了 解析:妮家的东西我基本上全都

    2024-04-15
    284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个人觉得欧莱雅好用,两者区别在于妮维雅只具有基本的保湿功效。妮维雅基本只有保湿功效,对每个人都适用。卡尼尔偏属年轻人品牌。而欧莱雅是历史悠久的知名专业化妆品品牌,对女性肌肤研究更细化,因此才能研发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产品。毕竟小年轻依仗年龄优

    2024-04-15
    43300
  •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被天气摧残的脸是可以通过护肤改善的,改变皮肤状况也会让我们更加健康,简简单单就能完成,轻轻松松就可以打造完美妆容,学会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技巧

    2024-04-15
    34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