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几个不孝的古代故事
在中国封建法律中,不孝是一种独立罪名。
《唐律·名例》规定,不孝罪包括:“谓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供 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 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就是:检举告发祖父母、父母犯罪行 为的;骂祖父母、父母的;背地里诅骂祖父母、父母的;祖父母、父 母生存期间自己另立户口、私攒钱财的;对祖父母、父母不尽最大能 力奉养,使其得不到生活满足的;父母丧事期间自己娶妻或出嫁的,父母丧事期间听音乐、看戏的;父母丧事期间脱掉丧服穿红挂绿的;隐匿祖父母、父母死亡消息,不发讣告、不举办丧事的;祖父母父母 未死谎报死亡的,这十种情况,都属于不孝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严 厉的惩罚。
先从告言和诅詈说起。告言,是揭发检举的意思。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祖父母、父母犯了罪子女必须设法包庇隐瞒,是法律赋 予的权利,也是孝亲应尽的义务。如果祖父母、父母犯了罪,子孙不 但不设法包庇隐匿,反而揭发检举,便被视为不孝行为,科以刑事责 任。
《唐律·斗讼》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诅,是诅咒,指用迷信方法祈祷鬼神加害于自己所仇恨的人。
按 《唐律疏议》解释,背地里祈求鬼神加害祖父母、父母的行为,“以 谋杀论”。就是比照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规定处罪,要判斩刑。
詈,是辱骂,历代法律对于普通人的骂人行为并不认为是犯罪,唯独明律规定“凡骂人者,笞一十”。唐律本来不认为骂人行为是犯 罪,却在《唐律·斗讼》中规定:“詈祖父母父母者绞。”
骂一句就 判死刑,可见对不孝犯罪的惩办严厉到了极点。 所谓“别籍异财”,不仅指另立户籍、私攒钱财,也包括“吃小 锅饭”在内。
《唐律·户婚》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 异财者,徒三年。”“诸居父母丧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
自唐 以后直至清代,都把子孙别籍异财视为犯罪行为。明律对别籍异财的 惩罚较唐律稍轻。
《明律·户役》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 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若居父母丧,而兄弟别立户籍分 异财产者,杖八十。”
清律与明律完全相同,只是在律后增注里说:“或奉遗命,不在此律”。“其父母许令分异者,听。”
看来,不仅 父祖临死前留下遗嘱许可分异的可以分异,就是父祖还活着许可子女 分家的,也不认为是犯罪,显然比唐、宋时代宽容一些。 供养有缺,依《唐律·斗讼》规定:“诸子孙违反教令及供养有 缺者,徒三年。”
明、清律稍轻,均杖一百。什么叫供养有缺?《唐 律疏议》解释说:“谓可从而违,堪供而缺者。
须祖父母、父母告者 乃论。”就是说,按照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本来可以供养父祖吃穿 得好一些,而供给了较次的衣着和食物的,就算是供养有缺,不一定 达到挨饿受冻的程度。
供养有缺的罪名,属于亲告罪,不告者不理,祖父母、父母告发时才追究刑事责任。 重视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把父祖丧事看作天塌大事,家庭和国 家都对之十分重视。
官员家发生了父祖丧事,皇帝即给长假准许回家 守丧,叫作“丁忧”。正因为把父母丧事看得很重,所以在父母丧期 内发生的一些轻微的违反礼制的行为,都被视为不孝的犯罪。
父母的 丧期是三年。在这三年期间,做子女的应当全然与世隔绝,必须排除 一切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欲念。
按照礼制的要求:父母死亡,子女 在头三天不能吃饭,第四天起一直到下葬为止,每天早晚只能各喝一 遍粥,送葬结束后也只能吃粗茶淡饭,一直到丧期终了方能饮酒食肉。因此,在父母丧期内,子女一切享受和娱乐行为都被视为不孝的行为。
“法出于礼而入于刑”,礼制的要求渗透入法律之中就把父母丧期内 子女的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加以惩罚。《唐律·户婚》规定:“诸居 父母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
知而共为婚姻者,各 减五等。”可见丧期嫁娶,不仅限于家有丧事一方当事人犯罪,对方 当事人也要受到惩罚。
在法律上把丧期嫁娶叫“违律嫁娶”,违律嫁 娶是无效的婚姻,必须解除婚姻关系,“各离之”。明律与清律沿袭 唐律精神,将丧期嫁娶列为十恶重罪的不孝之中,仅是刑事责任轻一 些,婚姻关系也必须解除。
与丧期嫁娶有关联的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诸居祖父 母、父母丧生子,徒一年。”
第二种情况是“诸祖父母、父母被囚禁 而嫁娶者,死罪徒一年半,流罪减一等,徒罪杖一百”(《唐律·户 婚》)。就是说,在为祖父母、父母守丧期间生孩子的要受惩罚;祖 父母、父母犯罪在押期间娶妻或出嫁的,都比照丧期嫁娶给予刑事制 裁。
丧期生子要判徒刑,在没有避孕措施的当时来说,就等于在父母 三年丧期中不许夫妻间发生 关系,实在违反自然规律,不近情理。在实际生活中,丧期三年不许男女过性生活,人们往往不能遵守,丧 期生子在所难免,生了孩子怕受法律制裁,只好偷偷溺死。
明太祖朱 元璋鉴于社会上溺婴事件太多,而且三年不许生育不利于人口繁殖,影响丁税收入,发布诏书废除了这条禁律。在朱元璋主编的《孝慈录》序言中说:“古不近人情而太过者有之,禁令服内勿生子,朕览书度 意实非万。
2 田子造朝还金文言文答案与陈太丘与友期因为没有给题没法作答,只有把两篇文言文的译文给你啦!如果有疑问请追问,有帮助请采纳!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译文:
田子做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了一百镒金,供养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田子回答说:"这是我的俸禄"母亲说:"做宰相三年不吃饭吗?像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想要的孝子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就行了,不义之物不要进入我的家中做为子臣不忠于皇上,这是做为人子的不孝你还是除去它吧"田子惭愧的走出来,上朝还金子,回来后请求接受惩罚齐宣王 认为他的母亲贤能,为 她的深明大意感到高兴,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让他重新为宰相,把金子赐给他的母亲。《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译文: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 咱们平时骂的老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2] 。
现代一般是
(1) [father]∶父亲
(2) [I;me]∶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3)自高自大的人自称。一般人亦用于气忿或开玩笑的场合
(4)方言
“老子”在四川话中用得相对较多,属于第一人称,代表“我”,用意是侮辱对方,指自己是对方的“老子”,即爸爸,目前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等地也多有应用。在网上传播得较广泛,许多网民在生气时用来发泄,长辈对小辈应用该词是居高,有时感觉亲切友好而自然,小辈或平辈之间应用居高显然是一种伦理的颠倒,则属一种脏话。
问题一:渣滓是什么意思 词语:渣滓
注音:zhā zǐ
释义:①物品提取出精华后的残余部分:微有些渣滓去不尽。②比喻品质恶劣无益于社会的人:社会渣滓。
问题二:渣滓的意思是什么 渣滓释义:
1精选提炼后的残渣 2比喻对社会有危害的不法分子
问题三:渣滓的意思是什么 词语:渣滓
注音:zhā zǐ
释义:①物品提取出精华后的残余部分:微有些渣滓去不尽。②比喻品质恶劣无益于社会的人:社会渣滓。
问题四:沉淀渣滓 是什么意思 就是过滤出混合物中的废弃物质,不要的东西。
一般指液体中的一些固体沉淀物。
问题五:垃圾和渣滓哪个词的意思好一点 这就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垃圾,一个是脏东西,一个又表示骂人的话。
渣滓,表示废料。废物。也可以表示骂人的话。
所以,如果是骂人,咱就文明点,骂渣滓,对方如果听不懂,咱还可以顺便鄙视下他没文化。
问题六:渣子是什么意思 1、碎屑。例:面包渣子。 2、渣滓,喻指败类。例:魏巍《东方》:“他不愿革命,就让他走。这种渣子,什么时候都会有的!” 编辑本段二、计算机病毒渣子、Vera 渣子,常见病毒。全名wormp2pscranor,programfiles的sys32下出现许多文件,修改注册表和脚本文件,关联病毒,从网络自动下载病毒然后运行。应对方法是升级病毒库。
问题七:打渣滓 是 什么 意思 其实你就在打渣滓
问题八: 是什么意思? 一种时尚词语,主要用来描述那些品行败坏,道德低下的人,有的时候也用在气愤的语境中,表示对别人的歧视。 这个词语可经常见于港台片中。这个词在词典里解释为“人类社会中的渣滓”。
全世界骂人的方式其实都是大同小异= =
举几个例子
1 cyka blyat
也有写成suka blyat,suka blyad 两个都是俄语粗口的精华,集万千意义于一身。其中,cyka可以理解为bitch,blyat就是“操”的意思。cyka和blyat都可以单独来用,一般blyat要更为强烈一些。俄罗斯国骂,世界通用,骂遍欧洲无敌手。
2 kurwa
波兰国骂,不光光可以表示愤怒,也可以表示沮丧,伤心,失望,高兴,兴奋,惊喜,等等等等。可以完美的替代fuck。也可以和mac连用,成kurwa mac(mac读作ma-ch),波兰语骂人之精髓。
3 joder/puta
此为西班牙国骂,学会这两伙,骂遍世界都不怕。其中joder是fuck的意思,puta是bitch的意思。西班牙语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其实用价值大大超越俄罗斯语成为欧洲各语言(除英语外)适用范围最广之国骂。
4 fodas
也写作fodess/fdx。葡萄牙国骂。fuck的意思。骂这个词的时候,记住要把o做降调,然后a做升调,方得此词真谛。和西班牙语不同的是,虽说是葡萄牙语国骂,但是部分使用葡萄牙语的国家并不使用fdx。
5 putain/mecht
法国国骂,世界通用。其中putain是bitch的意思,但是现在可以完美的代替shit来使用。mecht简单理解为fuck或者damn。其适用范围之广,骂遍北美北非都没问题。
6 scheiße/scheisse
德国国骂。两个单词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写法不一样。scheisse牛逼的地方在于,不光光这货全球通用,而且可以和英语一起用。我周围的例子而言,最常见的用法是holy scheisse。
7 vaffanculo
意大利国骂。原意是“操你屁股”。也可以直接说vaf, 就是fuck的意思。基本上这玩意在美国也通用。
从生理角度来看,你很像木头桩子,从结构上来讲,你很像电线杆儿,我就是矮啊!关你什么事?你希望我长高吗?谢谢你哦,长高有个屁用啊?长高能当饭吃吗?你们看看YM长那么大个,结果呢,垂直起跳能把国人活活气死,防守能把死人气活!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是骂人的话。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因此不算骂人。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出处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
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的特色,即使是到了现代,它仍然保留了下来。每次到了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成为必备的事情,很多人都深信贴春联能够带来好运气。当然,对联历经那么长时间的洗礼,自然有很多故事是围绕对联而产生的。因为对联,从古到今都有着大众性,无论你是哪个阶级,只要你有文化,你都能写出属于你的对联。
春联的历史悠久,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写的对联,可以说中国的历史资料上最早的对联,也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虽然春联在古代很普及,但是不代表它可以随意写出。对联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对仗工整,音韵互相对应。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还写不出一幅好的对联。有时候通过对联,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文化水平如何。而古代的文人,也会选择对联作为比试,看哪一个人文墨更好。
每次我们看到那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对联,是否都在赞叹古代人的才思敏捷,怎么会想出如此工整的对联。也有人传说过,包拯就是靠一副对联,破了一个奇案,这也增加了对联奇妙的色彩。虽然到了现代,已经很少人会写对联,但是贴春联的习惯,我们还是保留下来。如果春节不贴春联,是否感觉少了一种过年的味道呢?而今天也是介绍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有关于一个地主的,而这幅对联可以说是骂人不带脏的对联,你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它的上联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而它的下联才是精华所在,其实那时候也没有人想到,对联还可以用来骂人。
在古代,一般有钱人都叫地主。而他们通常不是善良之辈,总是欺压老百姓。由于生活的富裕,让这些地主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一般老百姓。而欺压老百姓就是常有的事情,就像今天所讲述的地主那样。
通常,一个人缺少哪个方面,就越表现自己不缺少这个方面。这是我们所谓的自尊心作祟。而这位地主,就是大字都不认识的一个人,但是又不想别人觉得他没有文化,再加上他有着不错的家底。他就想请一个秀才给自己写一幅好的对联,显示自己的文化。于是,这个秀才灵机一动,上联写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则是“孝悌忠信礼义廉”。由于地主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只是觉得这些字感觉很好,就认为这幅对联就是好的对联,直接就把对联贴在门上,地主永远也不会想到这幅对联是骂他。
当他贴上对联的时候,他还感到很高兴。但是每次他都看见路过门口的老百姓,都会哈哈大笑。地主也是感到十分奇怪。看着不断有人笑着经过他的门口,地主也是十分困惑。他也问那些人究竟笑什么。当他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后,他气得火冒三丈。而这幅对联究竟有什么乾坤,你看出来了吗?
首先,我们先看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这看起来很平凡,没有什么问题。实际,在古代都是讲究成双成对的。而这个上联就少了一个“八”,而这个上联蕴含的意思就是忘八(王八)。而下联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少了一个“耻”字,这就暗示地主无耻。
当地主了解到对联的意思,他就感觉自己被秀才耍了,他想向秀才找回场子。同时,他也把门上对联撕下来。虽然地主被秀才耍了,也想找他出气。但是如果地主这样做了,无疑是告诉大家自己没有文化,被人摆了一道,还在沾沾自喜,那不就更丢面子。而地主是一个极其好面子的人。他不愿意外界的人知道这件愚蠢的事情,最终也只能把气咽在肚子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