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欲仙缘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乱欲仙缘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第1张

乱欲仙缘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章蛇蝎美人计

金壁辉煌的绽梅宫。

一张粉红色秀床,四周悬挂粉红色近乎透明的纱帐。

粉床之上,一个修长的美女,身体半裸,只在那关键部位用绯红色被角遮着。

她一双丹凤眼中荡着迷离春意,双手轻抚自己雪白修长的美腿,长长的黑发凌乱的盖住了半张脸。

绽梅宫的门倏地打开。

一个一身滚龙黄袍的男子闪进身来,快速关上宫门。

透过粉红色的纱帐,望着粉床上那诱人的春意,男子咕咚咽下一口唾沫,怕不急待的走到床边,粗鲁的掀起那纱帐。

雨水之欢,好一副人间春艳。

不知过了多久,媚态女子吃吃笑了笑,轻绽玉臂,撩了撩被香汗粘在脸上的凌乱发丝,对身下男子小嘴一撅,撒娇道:“二殿下答应的帮我除去白妃之事呢?什么时候手?”

二殿下咬了一下梅妃的性感红唇,眯成一条线的小眼睛中闪过一道精光,“白妃我早晚都会帮你除去,你不得父王宠幸,又怎么能帮我登上皇位大宝呢!”

梅妃脸贴在二殿下的胸膛之上,幽怨道:“你父王只宠幸白妃那贱人,整夜在……

唐。至今中国人还被外国人成为唐人,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

唐代的文化也深刻的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

一、唐代文化西传。

隋唐承南北朝民族融合之后,隋代祚短。李唐统治者本身杂有胡族血统,染习胡化。唐朝又重用蕃兵蕃将,并以之破突厥,伐高丽,平西域,甚至担任宫门宿卫,太宗夸耀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胡汉合流,华夷无碍,可以说是唐代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文学史上唐代以诗称,而李白、元稹、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却都是汉化胡人。

唐朝在辽阔的地域内实现了政治统一,客观上为扩大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今天,人们参照贞元(785-804)宰相贾耽《皇华四达记》中边州人四夷路程和9世纪成书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忽尔达兹比赫《道里与诸国记》所记呼罗珊大道,甚至可以将从唐朝的安西(龟兹)直到阿拔斯朝(黑衣大食,750-1258)首都巴格达的道路一站一站地数出来。文献之外,某些敦煌汉语写卷与和阗语写卷,吐鲁番出土的蒲昌府文书和阿斯塔那墓葬文书等不仅指明了敦煌与伊州、西州以及更远地区的具体道路,而且提供了沿途馆驿、烽铺等详细情况。盛唐时期,从中原直接输送到西域的主要是数量巨大的军资,经草原地区转输的则是游牧民通过赐赉和互市等途径得到的绢帛。1967年在高加索北部山区库班河上游莫谢瓦亚·巴勒卡墓葬出土大量产于粟特、中国和拜上庭的丝织品,断代为8、9世纪,表明该地一直保持着在草原之路上的重要性。

与唐朝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推动了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潘吉肯特出土的大量钱币中,以汉制的圆形方孔钱为最多,这种钱中又是仿唐式(有的就是“开元通宝”)占了绝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唐代文献比较清楚地记载了粟特诸王的世系,而这些国王的名称多数都在其铸币上找到了。唐式铸币也传到了草原地区。近年在前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唐代新城遗址又发现了一批突骑施钱币,报道说:“钱币的正面是菱形半月印记,反面上有铭文‘突厥人上帝’”。这类铭文的读法和意义,学界还有不同意见,但所谓“半月印记”,无疑就是“开元通宝”钱所常见的背月纹(多为弓背朝穿)。

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代和阗地区受到了突厥、羌藏、印度等各种文化的影响,但在唐、五代以至宋初,却以汉文化在这里影响最大。这里采用唐朝制度,有许多官称都借用到和阗语里,甚至和阗文的公式书仪也都仿照唐制,如平阙、押署、用印等。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提到,开元15年(727),龟兹、于阗均有汉人主持的佛寺。就汉地佛教西传来说,上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发掘了唐朝碎叶城遗址,同时发现了武则天时期(690-705)在那里修建的大云寺,正殿奉祀着释迦和垂脚弥勒。据杜环《经行记》说:751年他经过碎叶时,还见到大云寺犹存。至于汉文文书,其中杂有三份汉文文书残片。前述北高加索莫谢瓦亚·巴勒卡墓葬中也出土了几件汉文文书。从字迹判断,与唐代敦煌、吐鲁番文书相近,这大概是目前所知西传最远的汉文文书。由于材料太少,目前还很难断言这些汉文文书为什么出现在这样遥远的西方。可以断定,这些大唐文化在千年来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大唐文化的东传。

佛法演至隋唐,宗派大兴。当时外国人求法,往往来华,不一定去印度。隋初有新罗僧人智明、圆光、昙育及惠文等来华研习佛法。7世纪初,日本遗隋使小野妹子两次来华,都带来有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学习中国文化。新罗、日本僧人很多在华得到各宗大师的传承,归国开宗。日本的所谓古京六宗,均为唐代中国的宗派。如日僧道光先生入唐学南山律,后鉴真(688-763)经多次努力,于天宝十三载(754)到达日本传法,日本成立了律宗。鉴真还把佛寺建筑、佛像雕塑的技术介绍到日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及卢舍那佛,就是鉴真及其弟子在759年修建的。日本最早的两位名僧,均在奈良时代(710-784)。一是传教法师最澄,入唐从天台宗道邃,行满归国创天台宗;一是弘法大师空海,从惠果受两部秘法,归创真言宗。新罗国学里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科目。唐代的文学、医学、天文历法都有传入新罗的。现存朝鲜庆州石窟 庵的石佛和菩萨像,与唐代的造像风格十分接近。

在唐代,日本先后工派遣十九次遣唐使(有三次未成行)。都挑选博通经史、娴习文艺和熟悉唐朝情况的人担任。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仿中国建年号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次年设官教,以留唐回国的学问僧旻、留高向玄理为博士,参与革新。行班田制,造户藉,修京师官署、郡国驿站,都是模仿唐朝的做法。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颁布《大宝律令》,养老二年(718,时已奠都奈良即仿长安修建平城京)修成《养老律令》,几乎全是抄袭唐朝的律令制度。京都设大学,各国设国学,学校教授经书并兼习《孝经》、《论语》。考试任官,一准唐制。名儒吉备真备两次游唐,留学十七年、在日本首倡行释奠礼,用大衍历。《大宝令》的官制一直沿用至明治维新。明治初年有二官八省,现在日本各部还称省,都是承袭《大宝令》。隋唐以后,宋明理学也都传入日本,尽管明治以后,日本风靡欧美学术,但研究中国文化的人仍为数不少。

随着历法的传入,中国的许多节令风俗及有关的饮食、服饰、器用也传到日本并为之采纳。奈良正仓院保存的许多文物都来自唐朝或为仿唐作品。奈良朝始铸铜钱,8世纪初叶所铸的“和同开珎”就是模仿“开元通宝”的形式。日本书法绘画皆源于中国,多为隋唐时代传入。由于行用汉文,我国文学史上的形式、风格及至思想内容随时影响到日本,并给日本文学以启示。日本现有最早的史书是《古事记》(712年成书)和《日本书纪》(720年成书),其中的一些神话传说就有不少中国成分。日本最古的汉文诗集《怀风藻》、《凌云集》等都成于唐中叶,深受六朝唐初骈体文的影响。最古的和歌《万叶集》,日本人拟之为我国《诗经》;五七调的确立,系仿我国五七言诗;长歌系仿乐府古诗;题材或仿刘伶《酒德颂》,或仿李白《月下独酌》等。此外如游宴、赠答、和歌、题咏、送别等,大率袭取唐朝诗人意境。日本最有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桐壶卷,就受到白居易《长恨歌》的启发。

一、政治

大化改新的发起人是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597-654),在位(645-655)。孝德天皇博览中国典籍,对古代圣人的治国之道有很深的了解,有改革陈腐政治的想法。孝德天皇宣布年号为\\“大化”取意于《尚书》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这是日本第一次使用年号。此后孝德天皇的一系列改革都称为\\“大化改新”。646年,新年伊始,天皇发布了《改新之诏》。大化改新的改革均仿照唐朝的制度,主要措施有:

1 废除氏姓世袭制度,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2 把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3 实行\\“班田制度”,将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土地变为公地,部民变公民。官吏和贵族只能把土地当俸禄,暂时占用,而且还要交租税。

4 改革丧葬制度,禁止皇室、贵族营造大型陵墓,殉葬品也有了严格规定。

另外,日本也建立了自己的科举制度,但与中国科举制度不同。在日本,只有官员的后代才能参加考试,通过了也不一定能当官,重要的是门第的高低。这一点和朝鲜有些相像。其他的,比如经济制度和身份制度等也仿唐建立起来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变成了中国式的封建制。

\\“大化改新”废除了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大化四年,根据国博士高向玄理和 僧旻制定的方案,设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号称\\“三公”,与唐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相当。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少纳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务(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贵族婚娶、对外事务)、民部(管户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军)、刑部(管司法、刑罚)、大藏(管财政、利税)、宫内(管官田、官营手工业)四省。这与唐朝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极为相似。弹正台,主监察,分设于各郡,正相当于唐朝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吏。地方的国、郡、县也是参照唐太宗时的道、州(府)、县三级而设,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掌管。

二、军事

大化二年,日本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师(今大阪)置五卫府,东国及九州等边塞重地设置军、团、防、戍,征集农民当兵,3年一轮代。其卫府、军团、防戍的设置以及\\“民兵合一”的情况,恰恰表明是搬用的隋唐之际的府兵制度。

推古天皇以前,日本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律法,舒明天皇十二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回日本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学问僧南渊请安等,首次将唐高祖、太宗时制定的《武德律》、《武德令》、《贞观律》、《贞观令》、《贞观格》、《贞观式》等法律条文带回去。\\“大化改新”之前,中大兄与中臣镰足还曾向南渊请安学周、孔之教。据日本学者的考察,\\“大化改新”所颁律令,与唐朝律令相同、相似的条文竟多达420余条。其后,天智天皇颁布的《迈江律令》,沿于唐太宗《贞观律令》。天武天皇颁布的《天武律令》,则以唐高祖《武德律令》、唐太宗《贞观律令》、唐高宗《永徽律令》为蓝本制定。到文武天皇大宝元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新颁布的《大宝律今》更直接仿效唐高宗时由长孙无忌主持编纂的《唐律疏仪》而成。其中.笞、杖、徒、流、死刑及\\“六议”、”八虐”,分别脱胎于唐律中的五刑、八议、十恶。《大宝律令》为日本史上趋于完备的一部成文法典。元正天皇养老二年(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又颁布了《养老律令》,对《大宝律令》作出进一步修订。从而在法律上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古代天皇制。\\“大化改新”以后,自天智天皇至丰臣秀吉的数百年间,日本始终沿用唐律。因此,日本学者桑原骘藏曾经这样说过:\\“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与精神上,皆依据唐律。”所谓\\“奈良至平安时期”,即公元710年至1192年,正相当于唐玄宗至南宋孝宗前后。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遣使入唐。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

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两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这延续二百余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时期,组织、规模、交通路线都有很大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舒明天皇时期(公元629——641年)到齐明女皇时期(公元655——661年),约30年的时间,第一、二、三、四次的遣唐使的派遣都属于这个阶段:

第一次:大使:犬上三田耜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30年8月(舒明天皇二年八月) 回日时间:632年8月(舒明天皇四年八月)

第二次:大使:吉士长丹、高田根麻吕 来华时间:653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五月) 回日时间:654年7月(孝德天皇白雉五年七月)

第三次:押使:高向玄理 大使:阿边麻吕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54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二月) 回日时间:655年8月(齐明女皇元年八月)

第四次:大使:坂合部石布 副使:津守吉祥 来华时间:659年7月(齐明女皇五年七月) 回日时间:661年5月(齐明女皇七年五月)

其特点是:规模小(最多两只船),人数少(不超过250人),组织不严密各色人等配备不整齐,一般沿着朝鲜半岛、辽东半岛航行,然后横渡渤海湾口,到山东半岛登陆,在经陆路前往长安。

第二期是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年)的两次遣唐使,既:第五、六次:

第五次:大使:守大石 副使:坂合部石积 来华时间:665年12月(天智天皇四年十二月) 回日时间:667年11月(天智天皇六年十一月)

第六次:大使:河内鲸 来华时间:669年(天智天皇八年) 回日时间:北路?670年(天智天皇年九年)遣使‘贺平高丽’。

这两次规模和航线与第一期差不多,但其政治意义十分突出,不同于一般遣唐使活动。因663年,唐、日在朝鲜进行了白江口之战,日本失败,撤回军队,并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次年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相继来日,故而第五次遣唐使大概是为了送刘德高而派遣的。第六次遣唐使也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造成的唐日关系裂痕而派出的。

这两次遣唐使除了显示实力外最主要是震慑,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局并不稳定,从661年7月齐明女皇病逝到668年1月3号中大兄皇子即位,这几年中日本‘群龙无首’,中大兄皇子以皇太子‘称制’的方式处理朝政。日本吃了败仗后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而唐朝为了震慑日本,才继派出使者郭务悰、刘德高来日。有些希望这次‘遣唐使船’走这条路线。

第三期从文武天皇时期(697——707年)至孝谦女皇时期(749——758年),约五十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是遣唐使的最盛时期。这四次遣唐使,即:第七、八、九、十次。

第七次:执节使:粟田真人 大使:坂合部大分 副使:巨势邑治 来华时间:702年6月(文武天皇大宝二年六月) 回日时间:704年7月(文武天皇庆云元年七月)

第八次:押使:多治比县守 大使:大伴山守 副使:藤原马养 来华时间:717年3月(元正女皇养老元年三月) 回日时间:718年10月(元正女皇养老二年十月)

第九次:大使:多治比广成 副使:中臣名代 来华时间:733年4月(圣武天皇天平五年四月) 回日时间:734年11月(圣武天皇天平六年十一月、八年七月)

第十次:大使:藤原清河 副使:大伴古麻吕 副使:吉备真备 来华时间:752年(孝谦女皇天平胜宝四年润三月) 回日时间:753年12月(孝谦女皇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六年正月、四月)

这两期的特点是规模大,航线也和上期不同。

第四期从光仁天皇时期(770——780年),到仁明天皇时期(834——850年),约六十年,派出三次遣唐使,即第十一、十二、十三次:

第十一次:大使:佐伯今毛人 副使:小野石根、大神末足 来华时间:777年6月(光仁天皇宝龟八年六月) 回日时间:778年10月、11月(光仁天皇宝龟九年十月、十一月)

第十二次:大使:藤原葛野麻吕 副使:石川道益 来华时间:804年(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 回日时间:805年6月(桓武天皇延历二十四年六月)

第十三次:大使:藤原常嗣 副使:小野篁 来华时间:838年(仁明天皇承和五年) 回日时间:839年8月、10月,840年4月、6月(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十月、七年四月、六月)

这一时期的遣唐使在外观规模组织上不弱于第三期,甚至有所超过,但在精神上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唐朝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内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外有回纥、吐蕃等的入侵,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而日本则是凡可汲取和借鉴的已大体输入完毕,贵族们也丧失了出没波涛追求唐文化的热情和锐气,而且遣唐使的派遣需要大批经费,日本政府也深感财政日益无力支付,故于894年做出了停派遣唐使的决定。

网上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http://wenwensosocom/z/q72514818htm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成书的汉文《日本书记》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学隋唐的学生福因,学问僧惠齐、惠光,药师惠日等回到日本,向天皇奏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些人又多次建议召回已经学成的留学生、学问僧,让他们在日本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以“大唐国为蓝本来建立‘法式备定’的天皇制国家”。〔1〕

自舒明天皇二年(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至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日本向唐朝先后正式派遣唐史20余次,除3次“送唐客使”、1次“迎入唐使”和2次未能成行外,实际入唐14次。〔2〕这些遣唐使和随船的留学生、学问们,在唐朝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特别是留学生进入唐朝国子监系统学习唐文化,据送唐客使伊吉博德记载,”所朝诸蕃之中,倭最胜”〔3〕。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无不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差不多接收过去了,真可谓“全盘唐比”了。本文以在日本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大化改新”、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为例,略加考察,以见其是如何“全盘唐化”的。

一、重要制度的影响

公元645年6月,日本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迫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即位。中大兄以太子身份摄政,中臣镰足为内大臣,“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4〕长期在华留学的高向玄理、学问僧僧旻这时被任命为国博士,充当最高国务顾问。学问僧灵云、惠云等亦因参预改新而被列为“十师”。大化二年(646)元旦,孝德天皇颁诏“改新”。首先是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有,变为公地、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6岁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5〕,女子为其2/3,私奴婢给良民的1/3,死后归公。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租为每段2束2把〔6〕,庸为每人每年10日,调为每户交布1丈2尺。到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又颁《田令》,规定“凡给口分田者,男二段”,“凡国郡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田令》中还规定:“凡职分田,太政大臣卅卌町,左右大臣大卅町.大纳言廿町”,“凡内外诸司公厩田,交代以前种者,入前人”。又有:“正丁(21岁至60岁)每人每年服役十日,次丁减半”〔7〕。“调”则分两种,有“田调”、“户调”之分。由此《田令》可见,不仅“口分田”、“职分田”、“公厩田”、“宽乡”、“狭乡”、“正丁”、“次丁”,租庸调等等名称均与唐朝相同.而日具体条文也颇相近。

在政治体制方面,“大化改新”废除了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大化四年,根据国博士高向玄理和僧旻制定的方案,设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号称“三公”,与唐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相当。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少纳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务(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贵族婚娶、对外事务)、民部(管户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军)、刑部(管司法、刑罚)、大藏(管财政、利税)、宫内(管官田、官营手工业)四省。这与唐朝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极为相似。弹正台,主监察,分设于各郡,正相当于唐朝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吏。地方的国、郡、县也是参照唐太宗时的道、州(府)、县三级而设,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掌管。

在军事方面,大化二年,日本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师(今大阪)置五卫府,东国及九州等边塞重地设置军、团、防、戍,征集农民当兵,3年一轮代。其卫府、军团、防戍的设置以及“民兵合一”的情况,恰恰表明是搬用的隋唐之际的府兵制度。

推古天皇以前,日本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律法,舒明天皇十二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回日本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学问僧南渊请安等,首次将唐高祖、太宗时制定的《武德律》、《武德令》、《贞观律》、《贞观令》、《贞观格》、《贞观式》等法律条文带回去。“大化改新”之前,中大兄与中臣镰足还曾向南渊请安学周、孔之教。据日本学者的考察,“大化改新”所颁律令,与唐朝律令相同、相似的条文竟多达420余条。其后,天智天皇颁布的《迈江律令》,沿于唐太宗《贞观律令》。天武天皇颁布的《天武律令》,则以唐高祖《武德律令》、唐太宗《贞观律令》、唐高宗《永徽律令》为蓝本制定。到文武天皇大宝元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新颁布的《大宝律今》更直接仿效唐高宗时由长孙无忌主持编纂的《唐律疏仪》而成。其中.笞、杖、徒、流、死刑及“六议”、”八虐”,分别脱胎于唐律中的五刑、八议、十恶。《大宝律令》为日本史上趋于完备的一部成文法典。元正天皇养老二年(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又颁布了《养老律令》,对《大宝律令》作出进一步修订。从而在法律上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古代天皇制。“大化改新”以后,自天智天皇至丰臣秀吉的数百年间,日本始终沿用唐律。因此,日本学者桑原骘藏曾经这样说过:“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与精神上,皆依据唐律。”〔8〕所谓“奈良至平安时期”,即公元710年至1192年,正相当于唐玄宗至南宋孝宗前后。

在确立起以大唐国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的天皇制政体的同时,日本才正式有了国名和纪年,这也是接受唐文化的直接产物。

日本原来并没有国名,中国唐朝以前一直称之为“倭”、“倭国”、“倭奴国”,含有“多山之地”的意思。7世纪初,推古天皇即位,圣德太子摄政,方在“倭”字之前加了一个“大”字,称“大倭”,后来演变成“大和”,日本民族也称“大和民族”。“倭”是中国为之所起国名,“日本”这一国名,是唐朝时出现的。

早在隋朝,其王致书炀帝即自称“日出处天子”。〔9〕其后,遣唐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至武则天时,唐朝称其为日本。张守节《史记正义》载:“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日本”二字作为国号,首先载于日本史籍者,便是养老四年由太安麻吕与舍人、宗王等修成的汉文《日本书纪》。书中,将“倭”、“大和”等对日本的古称均改为“日本”,这是“日本”这一国名在日本官方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日本”这一国名的产生,深深打上唐朝文化的烙印。国号如此,年号的起用也如此。天皇制建立之初,并无年号,只是某天皇某某年,如推古天皇三十一年。孝德天皇即位后,仿效唐朝,于公于645年起用“大化”这个年号。从此,在日本史上便有了天皇号及年号这一纪年的定制,沿用至今未改。

唐朝的都市建筑制度,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大创举。日本在“大化改新”后逐渐接受了建立统治中心的意识。圣武天皇时,太政官奏议:京师乃帝王所居,万国朝宗之地,如不壮丽,将何以表德!〔10〕于是,日本先后在奈良、京都建起了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虽然它们占地面积不等,但都是仿照唐朝长安城的规模修筑的。其中,奈良的平城京最为典型。“面积有长安的四分之一,东西三十二町,南北三十六町”,宫城位于城的中轴线北部,棋盘式的街道划出方块形的坊里,街巷中线都直对一个城门,设东市、西市。中轴线大街亦称“朱雀大街”,青瓦、红柱、粉墙、各宫均挂扁额,建筑壮观。日本史家称之为“富有国际性的小长安”〔11〕,是符合实际的。唐代的长安城原貌已不复存在,平城京却成为今天研究唐代城市建筑的一座珍贵的实物模型了。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 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

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三十卷。

唐朝法律制度基本上沿袭隋朝。唐初以隋《开皇律》为蓝本制定《武德律》,于武德七年(624)颁行,是为唐律草创时期。贞观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令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参酌隋律,对《武德律》加以修订,于贞观十一年颁行,是为《贞观律》。《贞观律》的刑罚有所减轻,律条也比较完备,为《永徽律》所本,是《唐律》的奠基时期。

永徽元年(650)唐高宗李治命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等修《永徽律》,翌年颁行。《永徽律》凡十二篇五百条(一作五百零二条)。其篇名及主要内容为:①《名例》,阐明唐律基本精神与立法意图、原则,相当于近代刑事法典的总则。其中规定五刑、十恶、八议、自首、过失、累犯、共犯、时效、并合论罪、责任能力、对外国人犯罪的处理原则以及法律用语的解释等。②《卫禁》,是有关保卫皇室宫殿、庙、苑和州镇城戍、关津要塞与边防安全的法律规定。③《职制》,是关于官吏设置、失职、贪赃枉法、违犯礼制、毁损公物和交通驿传等方面的规定,类似近代刑法分则与行政法规。④《户婚》,是有关户籍、赋税、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类似近代民法分则、土地法、婚姻法以至户籍法、劳动法规。⑤《厩库》,是有关公私牲畜的养护、仓库管理、官物的保护和出纳之法,相当于近代行政法规和民事的赔偿规定。⑥《擅兴》,其前半部属于兵防,后半部属于工程,是有关军队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和兴建工程等方面的法律,类似近代兵役法、军事法规和工程建筑法规。⑦《贼盗》,类似近代刑法分则。“贼”指贼害,包括反逆、谋叛、杀害人命、掘墓残尸、造畜蛊毒等;“盗”谓盗劫,概括偷窃、强盗以及略诱、拐卖、赃物等。⑧《斗讼》,分斗与讼两部分,是关于斗殴、杀伤、保辜、诬告、教唆诉讼、投匿名书、违反诉讼程序等的处刑,相当于近代刑法分则和刑事诉讼法范围。⑨《诈伪》,规定对诈欺和伪造的惩处,相当于近代刑法分则的范围。⑩《杂律》,是拾遗补阙,将不能归纳于某一类的犯罪行为,汇成一篇,包括国忌作乐、私铸钱币、奸非、失火、赌博、借贷、雇佣契约、商品价格与质量、市场管理、堤防、水运、医疗事故、城市交通、公共危险等项。(11)《捕亡》,是追捕逃亡罪犯及有关事项的法律。(12)《断狱》,是关于审讯、判决、囚禁、执行方面的法律规定。永徽三年,唐高宗又令长孙无忌等对《永徽律》的精神实质和律文逐条逐句进行疏证解释,以阐明律条文义,并通过问答形式,剖析内涵,说明疑义,撰成《律疏》三十卷,永徽四年颁行。《律疏》与《律》合为一体,统称《永徽律疏》(宋元时称作《故唐律疏议》,明末清初始名为《唐律疏议》)。《律》和《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此后《律》文无甚改动,诸帝的增损、编纂多为“令”和“格”、“式”,可谓《唐律》已基本定型。唐朝法典至今只有《唐律疏议》和《唐六典》传世,余均亡佚。

此后又对500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注释,并附在律文之后,称作疏议。律与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称《永徽律疏》,是唐代法典的代表作。后人又称之为《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保存至今的最具影响力的封建法典。

篇名依次是:第一篇名例,是关于刑罚的种类及其适用的一般原则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的总则。第二篇卫禁,主要是警卫宫廷和守卫关津要塞方面的规定。第三篇职制,主要是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规定。第四篇户婚,主要是户籍、田宅、赋役和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第五篇厩库,是关于牲畜、库藏管理方面的规定。第六篇擅兴,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及兴造方面的规定。第七篇贼盗,是关于保护封建政权、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及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第八篇斗讼,是关于斗殴伤人和控告、申诉等方面的规定。第九篇诈伪,是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规定。第十篇杂律,不便编入其它各篇的犯罪,皆归入此篇,包括买卖、借贷、市场管理以及奸情方面的犯罪。第十一篇捕亡,是关于追捕逃犯、捕捉罪人和逃丁的规定。第十二篇断狱,是关于司法审判和监狱管理方面的规定。

《唐律疏议》的律文和疏文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政治经济制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唐律疏议》总结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验及其司法实践,折中损益,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故其立法比较审慎,内容比较周详,条目比较简明,解释比较确当。其立法理论依据儒家学说,并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其法律思想基础,因此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的主要工具。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通过唐朝与周边各国频繁通使和文化交流,《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立法,大都摹访《唐律》。国际法制史学者将《唐律疏议》与欧洲的《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国(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现存《唐律疏议》的最古刊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残卷,北京图书馆藏宋到残本,以及吴县滂熹斋藏元刊本,元至正十一年(1351)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刊本等。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唐写本《律疏》残卷(参见彩图插页第49页)。在日本也藏有文化二年(1805)官版本等多种古写本、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刘俊文校点的《唐律疏议》,校点者以涵芬楼影印滂熹斋本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作了详细的校勘记。此外,宋刊本不附《律疏》的《唐律》,也已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发行。

右图为《唐律疏议》书影(元刻本)

《唐律疏议》——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30卷,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

《唐律疏议》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律的律文部分及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的疏释部分。因为文中疏释部分以“议曰”二字开头,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律疏议》,或者《唐律疏义》。

隋朝统治者的暴政和严苛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的历史给唐朝的建立者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他们接受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建立和稳定专制统治体系。

立法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唐代法典包括律、令、格、式四部分。其中律居首位,律即刑法典,是用于定罪的。“令”就是国家的制度和政令。

“格”就是对文武百官的职责范围的规定,用作考核官员的依据。“式”是尚书各部和诸寺、监、十六卫的工作章程。

唐高祖时就命裴寂等人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编制了《武德律》。唐太宗贞观年间,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武德律》加以修改和删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编成了《贞观律》。唐律自从贞观年间修改后,就没有再作过大的变动。唐高宗即位后,除了对律文做过一些个别的调整外,主要是解决律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解释无凭的问题。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委派长孙无忌等19人编写《律疏》,第二年完成,当时叫作《永徽律疏》,于是颁行全国。编写《唐律疏议》的目的是为了给唐律的条文提供一个权威的解释,因为唐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对于怎样理解唐律的条文以及用哪条律文更合适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影响了唐律的实施效果。《唐律疏议》对解决这一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唐律疏议》按照唐律12篇的顺序,对502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了注解,并以问答的形式,辨异析疑。编撰者还根据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以来的封建法律理论,对于律文的内容叙述其源流,对其含义加以发挥,并对不完备的地方加以补充,使唐律的内容更加丰富。因为《唐律疏议》是官方编写又由皇帝命令颁行全国,所以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从此以后唐代官吏审理案件都要以它作为标准。注释部分实际上与律文部分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因此,《唐律疏议》的实践结果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编撰目的,它不仅仅是唐律的注释书,而是成为与律并行的唐代国家法典之一。

《唐律疏议》编定后,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玄宗等朝,又做过一些修改,但都属于个别内容的增改和个别文字上的修订。从唐律的发展和《唐律疏议》的沿革过程看,《唐律疏议》是唐朝的一代之典。

《唐律疏议》作为封建法典,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体现着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它反映了礼制、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等内容。《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伦理道德和法律相结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第二,简化法律条文,减轻刑罚。如《贞观律》中的刑罚,与隋律相比,去掉了死刑92条,减流为徒者71条,其余变重为轻者也很多。

唐律是秦汉以来封建专制时代较为宽简的法律。《唐律疏议》首篇的《名例律》如同现代法律的总则,表达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 本原则。其余17篇相当于现代刑法的分则,具体规定了什么行为构成犯罪以及犯罪后如何处罚的各种条款。

《唐律疏议》规定了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统称为五刑。十恶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罪行,所以列于首篇。所谓十恶都是指直接侵犯专制皇帝的统治基础积封建统治秩序的行为,十恶具体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犯十恶罪者皆处以重刑,不享有赎、免等特权,所谓“十恶不赦?就是这个意思。

八议,八议制度起源很早,唐律则规定得更为详备。八议的对象主要指以下几种人,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总之不外乎皇帝的亲戚故旧,或者封建王朝的官僚贵族。这些人只要不是犯了十恶罪,其他罪行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减轻或免于处罚。这种特权制度,反映了等级和阶级差别。

唐律《名例律》还规定了一些原则,对如何认定犯罪性质和确定刑罚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划分公罪与私罪,关于自首减免刑罚的规定,关于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关于合并论罪的原则,关于累犯加重的规定,关于区分故意与过失,关于类推的一般原则,等等。关于老幼废疾减刑的规定,关于同居相瞒不为罪的规定,关于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的规定,充分证明唐朝的法律制度是相当完备和相当细密的。

卫禁律是关于警卫宫室和保卫关津要塞方面的法律。职制律是关于官吏职务及驿传方面的法律。户婚律是关于户籍、土地、赋税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厩库律是关于国有牲畜和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擅兴律是关于发兵和兴造方面的法律。贼盗律是关于保护封建政权及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斗讼律是关于斗殴和诉讼方面的法律。诈伪律是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杂律是关于买卖、借贷、度量衡、商品价格规格、犯奸、国忌作乐、私铸货币、赌博、决失堤防、破坏桥梁、放火失火、医疗事故、阻碍交通等方面的法律。捕亡律是关于追捕罪犯和逃亡士兵及役丁的法律。

唐律是在隋朝《开皇律》基础上制定的,而隋律则继承了前代的法律。唐律根据秦汉以来封建立法和司法的经验,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罪名、刑制及司法原则加以整理,对社会关系各主要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它集唐以前我国封建法律之大成,成为宋元明清历代制定和解释封建法典的蓝本,并对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建立和完善封建法制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称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的代表。

宋朝的《宋刑统》,就律文而言,只是唐律的翻版。元朝的《至元新格》的20篇,与唐律的9篇相同,其他八议,十恶、官当制度都沿用唐律。明代《大明律》、清代《大清律例》都受到唐律影响。

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61年)所制定的《大宝律令》,有律6卷,共分12篇,其篇名与次序都与唐律相同,而且律文的内容也很多相似。朝鲜的《高丽律》不仅在篇目体系上与唐律相同,在内容方面,如刑名种类和对特权阶级的优待条款等,也都与唐律极为相似。在越南,历代刑律也多仿照唐律。

《唐律疏议》不仅完整保存了唐律,还保存了大量唐代的令、格、式的内容。同时记载了大量有关唐代政治、社会经济的资料,是研究唐代阶级关系、等级关系以及官制、兵制、田制、赋役制的重要依据。所以,清代学者王鸣盛称《唐律疏议》为“稀世之宝”。

新版版本:

《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三十卷 唐•长孙无忌等编。中华书局19939北京二刷,以上图藏滂熹斋残宋本、北图藏滂熹斋残元大字本、上图藏滂熹斋元刻本、北图藏滂熹斋元至正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刻本、清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孙星衍刊《岱南阁丛书》本、日本文化二年乙丑(1805)官版本为主校本,以北图藏名抄本、上图藏清兰陵孙星衍覆宋抄本、北大藏清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曲阜孔氏钞本、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曲阜孔氏钞本、清诸可宝重刻本、江苏书局本、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沈家本重校刻本、民国《四部丛刊》本、民国《万有文库》本、民国《基本国学丛书》本为参校本,并参考敦煌和吐鲁番唐写本残卷及相关文献排印而成,32开本。

1 前660 - 前585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 475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垂仁天皇

12 71 - 130景行天皇

13 131 - 190成务天皇

14 192 - 270仲哀天皇

15 270 - 310应神天皇

16 313 - 399仁德天皇

17 400 - 406履中天皇

18 406 - 412反正天皇

19 412 - 453允恭天皇

20 453 - 456安康天皇

21 456 - 479雄略天皇

22 480 - 485清宁天皇

23 485 - 487显宗天皇

24 488 - 498仁贤天皇

25 498 - 506武烈天皇

26 507 - 531继体天皇

27 531 - 535安闲天皇

28 535 - 539宣化天皇

29 539 - 571钦明天皇

30 572 - 584敏达天皇

31 585 - 587用明天皇

32 587 - 592崇峻天皇

33 592 - 628推古天皇(女)

34 629 - 641舒明天皇

35 642 - 645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6孝德天皇大化、白雉

37 655 - 661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天智天皇

39 671 - 672弘文天皇

40 673 - 686天武天皇朱鸟

41 686 - 697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文武天皇大宝、庆云

43 707 - 715元明天皇(女)和铜

44 715 - 724元正天皇(女)灵龟、养老

45 724 - 749圣武天皇神龟、天平

46 749 - 758孝谦天皇(女)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淳仁天皇

48 764 - 770称德天皇(女)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光仁天皇宝龟、天应

50 781 - 806桓武天皇延历

51 806 - 809平城天皇大同

52 809 - 823嵯峨天皇弘仁

53 823 - 833淳和天皇天长

54 833 - 850仁明天皇承和、嘉祥

55 850 - 858文德天皇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清和天皇贞观

57 876 - 884阳成天皇元庆

58 884 - 887光孝天皇仁和

59 887 - 897宇多天皇宽平

60 897 - 930醍醐天皇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朱雀天皇承平、天庆

62 946 - 967村上天皇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冷泉天皇安和

64 969 - 984圆融天皇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花山天皇宽和

66 986 - 1011一条天皇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67 1011 - 1016三条天皇长和

68 1016 - 1036后一条天皇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后朱雀天皇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后冷泉天皇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后三条天皇延久

72 1072 - 1086白河天皇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堀河天皇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鸟羽天皇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崇德天皇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近卫天皇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后白河天皇保元

78 1158 - 1165二条天皇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88六条天皇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高仓天皇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安德天皇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后鸟羽天皇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土御门天皇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顺德天皇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后堀河天皇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四条天皇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后嵯峨天皇宽元

89 1246 - 1259后深草天皇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龟山天皇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后宇多天皇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伏见天皇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后伏见天皇正安

94 1301 - 1308后二条天皇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花园天皇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后醍醐天皇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后村上天皇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长庆天皇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后龟山天皇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后小松天皇应永

101 1412 - 1428称光天皇正长

102 1428 - 1464后花园天皇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后土御门天皇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后柏原天皇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后奈良天皇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正亲町天皇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后阳成天皇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后水尾天皇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后光明天皇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后西天皇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灵元天皇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东山天皇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中御门天皇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樱町天皇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桃园天皇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后樱町天皇(女) 明和

118 1770 - 1779后桃园天皇安永

119 1779 - 1817光格天皇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仁孝天皇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孝明天皇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明治天皇明治

123 1912 - 1926大正天皇大正

124 1926 - 1989裕仁天皇昭和

125 1989 -明仁天皇平成

是日本。

日本国旗的正式名称为日章旗(平仮名:にっしょうき,罗马音nisshōki),在日本国内的常用名称为“日の丸”(平仮名:ひのまる,hinomaru)。

旗面上一轮红日居中,辉映着白色的旗面,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

公元8世纪时这面旗帜就开始为日本天皇使用,当时称作“天皇旗”。19世纪中叶开始,太阳旗逐渐成为代表日本的旗帜。

1870年正式定为日本海军旗帜。1945年后,日之丸旗成为日本代国旗。

1999年8月,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通过《国旗国歌法》,将“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别定为日本的国旗和国歌。

扩展资料:

早在1000多年以前,太阳就成了日本旗帜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位于亚洲最东部、西北太平洋上的日本,其国名的含义就是 “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

传说日本为太阳神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子孙。一轮红日辉映白色旗地,显得格外绚丽夺目,日本国国旗太阳旗体现了日本人对太阳的无比尊崇,使之成为日本理想的象征。

公元8世纪,日本大宝天皇每年在皇宫举行新年仪式,都要悬挂太阳旗。当时,太阳旗被称为“天皇旗”,是天皇及皇室的专用标志,用能够照亮世界每个角落的太阳来象征天皇。

以后,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两度出兵朝鲜,军舰上都悬挂太阳旗,这是日本太阳旗首次对外使用的历史记载。19世纪中叶,日本结束闭关锁国, 门户开放,需要一面正式旗帜对外代表国家。

德川幕府就以白地红轮的太阳旗作为日本船只在海上航行时悬挂的旗帜。1870年日本天皇正式下诏,把太阳旗定为国旗。

旗地上的白色象征神圣、和平、 纯洁和正义,红色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

——日本国旗

人民网——日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57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8
下一篇2024-01-18

随机推荐

  • 什么身体乳能美白

    身体乳是女生常用的护肤品之一,秋冬季节使用的频率更高,因为夏天肌肤被晒黑,所以秋冬想要美白,使用身体乳就是很好的方法。那么,什么身体乳能美白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几款好用的身体乳,美白效果都还不错哦!ASDM美白身体乳ASDM美白身体乳AS

    2024-04-15
    12000
  • 娇韵诗双萃赋活精华

    娇韵诗双萃赋活修护精华露好用吗?评价怎么样啊?娇韵诗娇韵诗双萃赋活修护精华露获得过很多的护肤奖项,大部分人用这款精华都会给好评,使用感也是很不错的,以下是个人使用感受: 精华露刚开始用会感觉有点油,但真的不会闷痘,也不怕油光满面,皮

    2024-04-15
    17800
  • 密封盒吸住了怎么打开

    1、可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密封盒放进微波炉内进行加热或者是用热水浸泡一段时间,密封盒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密封盒就可以轻松打开。2、如果密封盒是加热之后出现打不开的情况,可以用刀尖插进密封盒盖子缝隙内轻轻撬动,让空气进入密封盒内,让盒内的

    2024-04-15
    8700
  • a醇和妮维雅630一起用吗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a醇和妮维雅630是两种不同的产品。a醇是一种酒精,常用于制药和化妆品中,而妮维雅630则是一种面霜,常用于保湿和护肤。从化学上来说,a醇和妮维雅630没有任何冲突。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们在使用上的配合问题。如果你想同

    2024-04-15
    15000
  • 保湿精华凝露 怎么用? 用在哪个步骤呢?

    精华凝露就是精华素,直接涂抹在脸上即可,在肌肤拍完水之后使用。顺序则是:洁面---水---精华凝露---乳液。精华凝露有锁水保湿的作用,凝露质地的精华液看上去就像我们平时所用的啫喱霜,这种质地的精华液通常也是不含油分的,容易推开,好吸收,锁

    2024-04-15
    9700
  • 美容液 精华 洁肤晶露 洗面乳 防晒霜 哪个顺序???

    先洗面乳(如果是有去角质功能的洁肤晶露,建议每周用一次,如果是温和的,与洗面乳的功能一样可以早晚用)再用精华(美容液的功能不祥细,如果与保湿乳、保湿霜的功能一样,就可以用了精华再用也可以的。)最后擦防晒霜(所有的保养过程,防晒都是最后一步)

    2024-04-15
    17200
  • 至本洗面奶好用吗

    至本洗面奶好用。至本洗面奶是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坚持以科学配方及高度有效性为产品研制的出发点,传递健康的护肤理念及生活方式,努力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互相信任的友好关系,以理性之姿,追求理想之美。至本洗面奶是一款备受推荐的洗面

    2024-04-15
    11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