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医院云林分院院长黄瑞仁提醒,若热天出现「痛、喘、晕、冒汗」等症状,恐是急性心肌梗塞征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设法降低体温,并迅速就医。此外,夏天老年人不要一次大量补水,应分次补充,以免心脏无法负荷。
夏天高温炎热,除了要预防中暑,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突发!中华民国心脏病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云林分院院长黄瑞仁提醒,若热天出现「痛、喘、晕、冒汗」等症状,恐是急性心肌梗塞征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设法降低体温,并迅速就医。此外,夏天老年人不要一次大量补水,应分次补充,以免心脏无法负荷。
夏天易脱水 血液黏稠易发心脏病
夏天为何会引发心脏病?黄瑞仁说,夏天容易流汗造成脱水,血液较容易凝集,且黏稠度增加,因此增加血管阻塞、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另外,夏天血管舒张,血压是否会较低?黄瑞仁表示,冬天血管收缩,血压较高,到夏天血压则回归到正常,并不是降低。
老人夏天分次喝水 以免舒张型心脏衰竭
至于夏天许多人常大口喝水,补充流失的水分。黄瑞仁强调,年纪大、或者有冠状动脉心脏病者,容易发生舒张型心脏衰竭,建议不要一次喝大量水,应分次补充才安全,免得心脏负荷不了。
黄瑞仁解释,老年人通常都有轻微心脏纤维化,由于心脏是收缩和舒张的器官,当心脏变得比较硬,肺部流回心脏的血液若太急太多,心脏无法立刻舒张,就会引发舒张型心脏衰竭。
「医疗上,年纪大的患者、冠状心脏病的人,即使心脏收缩能力正常,点滴也不能打太快,否则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或心脏衰竭。」黄瑞仁说,喝水身体虽然会调适,与打点滴情况不同,但还是建议年纪大的人分次补充水分。
区分中暑和心肌梗塞症状 这些情况速送医
中暑和心肌梗塞症状有何不同?黄瑞仁说明,中暑的症状多为头晕、全身无力,身体高热、发高烧,严重则意识昏迷。心肌梗塞常见的症状「痛、喘、晕、冒汗」,也就是胸痛
、呼吸困难、因血压下降而轻微头晕,严重时甚至晕倒、以及冒冷汗;少数不典型症状则出现上腹部疼痛,这是因为右边血管通过横膈膜,如果该处阻塞会引发疼痛,有时会误以为是胃痛。黄瑞仁提醒,一旦心肌梗塞发作,须立即送医治疗。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42924 关键字:心肌梗塞, 心衰竭, 舒张型心衰竭, 黄瑞仁, 台大医院, 中华民国心脏病学会
给您找来的!
一,主动饮水习惯好
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体液比中青年人要少15%左右,老年人应经常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二,猛喝暴饮坏处多
一些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后,喜欢大量猛喝开水或其他饮料,这种“急灌式”的饮水方法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骤然下降,导致心跳过快,产生心慌、头晕,心脏病患者更易导致危险,还会突然冲淡胃液、损伤胃黏膜,影响食欲及胃消化功能。
三,盐水、茶水最解渴
夏天大量出汗带走体内盐、维生素及钾、镁等微量元素。喝盐水可以补充,盛夏天天饮茶,既可补充水分及流失的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物质,又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增强食欲,并有排毒、灭菌等疗效。
四,晨起饮水能防病
起床以后,如空腹时先饮下两杯水,既可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粪便、尿液等代谢废物快速排出,对预防脑梗阻、脑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等病症,均有重要作用。
五喝水时间
半夜起床喝水,夜间尿多,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黏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加大了这种危险。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早起喝水
补水的水果有哪些
人体70%都是水构成的,而水果中的水分补充了人体水分的需求,水果中的水分可以补充人体内包括肌肉、血液等全部组织的水份,那么补水的水果有哪些呢?
1、汁水丰富又酸甜的橙子,是不少人的最爱。其中含有维生素C、钙、磷、β胡萝卜素、柠檬酸、橙皮甙等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
2、甘蔗,归肺、胃经,味甘而性凉的青皮甘蔗,是清肺热的最佳食品之一,除了丰富的糖分和水分外,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维生素等物质。
3、椰子的水分含量接近100%,椰子水含有天然电解质,能帮助水分更好地进入细胞层面,真正让细胞补水,是比水更补水的神器。
4、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水分含量92%,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之效。
补水的水果首选鲜嫩多汁的,比如西瓜、甘蔗、橙子等水分含量超级大的水果,要多吃带酸味的水果,比如猕猴桃、山楂、苹果、柑橘类水果,因为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滋润皮肤。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汗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要重视预防。 一、饮食调养,“清润”为宜。秋季易伤津液,平时要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银耳、梨、柿子、香蕉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功效。要禁烟、酒以及辣椒等燥热之品。暮秋时节,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的功能,增强人体素质。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复、祛病和延年之功效。这时可适当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等以及莲子、大枣之类的食品。同时在饮食上还应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二、勤习吐纳,防燥保健。中医素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亏与肾的盛衰息息相关。因此,老年人应常做漱泉术。即每日清晨洗漱完毕,于静室内闭目静坐片刻,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唾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呼出,呼气时口唇微张,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6次,稍停片刻,两手握拳,左右各做3次。若按此法早晚各做一次,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另外,老年人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以收敛神气,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抵制燥邪的侵袭。 三、加强锻炼,适应“秋冻”。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体质较好的老年人衣着以轻薄为宜,不可顿增厚衣,应适当受些寒凉,以逐步增强抗寒能力。故在我国民间素有“秋冻春捂”的说法。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为避免旧病复发或增患新病,宜逐渐增衣,切不可顿增顿减,以防寒气侵袭,诱发新病。另外,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