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作了科学的回答。“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它还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困难,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此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还是自主学习。
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有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经过增、减使它变成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变成校本课程呢?运用这种模式时,让学生先学,教师通过检测弄清课本上哪些是学生已经会了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留下来教。这样,国家课程(课本)就变成了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课堂上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优秀生、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学会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学会、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这种模式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也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业,达到教学目标,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化为八个字,使之变为方便教师操作的基本方法,这个变化意义重大,所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于2009年4月9日在沁阳永威学校召开的“蔡林森教学管理思想研讨会”上这样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比成千本教学论的书籍还要有用得多,实在得多。它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首位;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是先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它变教师教书为教学生学,它颠倒了“教”与“学”的顺序,即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是从学生读书或看书开始,下课前必须完成作业,当堂达标。不像有些模式,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先用至少一节课时间作预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这种模式不强调课前预习,所有教学任务都可以在课内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靠加班加点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只能算是二流教师,不加班加点能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才是一流的教师。2006年以来,沁阳永威学校坚持从校情、学情出发,积极改革创新,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迅速得到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均达到全市一流(中考、高考成绩突出)。实践证明,老师们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就能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就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就能有效地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实施好素质教育。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操作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堂课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晰,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学生每堂课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揭示目标;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导入 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步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显示)。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复习旧知,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教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这种模式的课,“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经保证了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复习旧知了。课文标题的含义,等学生读完教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有的时代背景教材注释上虽然没有,但是在历史课上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整合历史知识,一般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板题 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不能潦草;板书的位置也要事先设计好,有序、醒目。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看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教师重在传授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目标的整合。所以,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
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对知识掌握必须达到的能力层级。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分层级的,例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要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我们常说,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能把他们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学得懂,记得住”,指的就是前两个层次,“学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上,仅仅能记住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则是第一层次记住了75%以上,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书读得死,第三层次只能掌握30%左右;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层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层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管理解决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记住“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最终目的,这个目的的达到要靠教师的情感渗透去影响。教师上课是劳动,劳动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师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用什么去感动学生呢?教师要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学习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课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没有激情,无精打采,少气无力,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师上课缺少感情,没有亲和力,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微笑,总是板着脸,语言生硬,面无表情,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学生,课堂信息反馈就等于零。2008年秋学段永威学校组织第二轮赛课时,有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上完课,蔡林森校长在评课时问他:“你是老师还是军阀?”这位老师和在场的老师们都愣了,不知道蔡校长为什么这样问。蔡林森校长接着说:“你一堂课从头至尾板着面孔,毫无一点感情,把学生当敌人,怎么与学生沟通交流。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的交流。教师要重视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组织上。例如:一上课,教师就要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导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兴趣才会高,效果也才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教师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很重要,那么要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操作要领:
如何运用情景+问题串进行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或活泼多样的操作活动,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
(一) 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并想一想,应该放几份饮料粉,几份水配出来的饮料才好喝。这时小组合作,共同动手配制饮料。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景
适宜的情景一般总是跟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景,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数学适用的设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有人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吗?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难以说出答案。一个学生试着说,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步,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胶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惊奇感。经过思考,同学们以为可以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如果是剧院门口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最终使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如何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就学习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高级思维活动,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
教师要更多的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理想状况以及见解的合理性等进行监视和调节;
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氛围,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
教师要耐心的聆听学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
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有效地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教学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很多误区,只有走出误区,精当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有机整合。
一、存在的误区
1、缺乏对学习
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
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它为后续教学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所谓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开展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如果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恐怕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合性。因为我们运用的课件大多是面向城市孩子,认知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设计的,课堂容量大,教学密度大,往往令学生眼花缭乱,最终成为过眼云烟,失去运用价值,要想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实效,首先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特征,想一想自己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有多少应该用,应该怎样用,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特征的分析,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前提。
2、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即辅助教师教、辅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我们部分教师自己还不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去调控课堂,只能以课件为中心去授课,偏离教学主体。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而不深的结局,反而影响实际教学。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画图的时间,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于我们大部分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都使用“流水型”模式课件,教师只要轻击鼠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理解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对现成教学资源要合理取舍,解决好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屏幕切换不能太快,应以学生确实能够理解、记忆为准,需要强调的可反复展示。
4、课件代替试验,削弱学生的试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学生的试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另外,多媒体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多种动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只有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更完整的知识。所以说不是所有试验都用课件代替完成。
二、精当运用
1、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动画、图文等。比如在执教《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船有触礁危险吗》时,截取了《泰坦尼克号》中轮船和冰山相撞后场景的视频资料,创设这一情景,意在让学生意识到船有触礁的危险性,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一、走出常规的备课误区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勿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记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须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他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设计准备,实施调控和检核评价,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二、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遵循由易到难的授课规律
面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难点,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下面是几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比较,深入浅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浅入浅出→低效;浅入深出→无效。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面与参与度
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时应做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有专家曾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了统计: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动手、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句俗语:我听到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尝试从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注意提问的艺术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正确作答,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 、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
4、赏识教育
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次次的表扬,强化、巩固这些“闪光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有一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但从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许多人也许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试验:有人把16个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成两组,称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结果这4人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实发展成了非常优异的学生,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5、重视合作与质疑
合作与质疑的品质,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品质,因此,我们的课堂务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合作与质疑。对于合作的使用应注意:所给的合作项目要有合作的必要性,必须要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帮助才能形成某种共识。小组合作时还应指定小组长与记录人,作好合作结果汇报。通过合作,不仅解决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质疑时要注意:首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事实上,你如果运用了就会发现,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上一次泸县的语文优质课选拔赛时,有一位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学生问:“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为什么课文中有看到他们骑着牛儿来往?”你看,这问题提得多么可爱!另外,在质疑时,应多给学生鼓励(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原创方法是智慧的,多种方法是高明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适时回顾复习,适当测评,开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反馈手段之一。长期光讲不练,不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率。同时,适当的教学压力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时给学生以紧张感,让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抓实集体备课。要切实克服网上下载教案、照搬旧教案、一人备多人共用等不足,切实解决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等问题,全面推进“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首先要备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其次要备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再次要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素材,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学案设计的有效性
改革讲稿式的知识性备课,推行教学案一体化。“学案”设计项目包括: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诊断和教师活动等环节。其中,“学习过程”要包括:①学习任务。即让学生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等。②学习活动。即让学生活动或思考的内容记录等。③学习交流。即让学生交流研讨学习困惑与体会,反思拓展的问题等。④学习总结。即让学生总结结论或规律等。“教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情境设计、教师组织性或讲解性语言设计、偶发问题预设及处理方式设计、拓展延伸的结论或规律等。
“教学案”要以设计学习活动为主,其设计策略包括:①任务驱动。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活动。②问题驱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活动。③反思驱动。把拓展延伸的内容转化为反思性问题,通过反思促进学生全面、深层地理解知识。④应用驱动。把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理解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要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要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四要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五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提高训练检测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还要做到有效训练的“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坚持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坚持做到讲评之前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5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重视学科竞赛辅导,对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各类学科竞赛,要成立辅导小组,制订辅导计划,狠抓落实,力争培养更多的学科尖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因人制宜、分类分层,实现培优拔尖和纠偏辅弱的落实到位。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课型
1、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把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倡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复习与练习的时间,通过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课。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5、自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由支配自习课的时间,或完成当天作业,或预习新课,或查漏补缺、促优补弱。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自习课,探索有效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扎实、细致的学风。
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们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我们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就要在课堂上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就要在课堂上实施人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拥有自我尊严,就应该把好握教材,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回家作业,就要在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数学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除了做好上述环节外,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回家作业,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也是实行有效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和布置回家作业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目的。(2)针对性练习:这是新授后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是我们学校初中组常用的方法。(4)口述性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学校的高中组常用这种方法。(5)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解题的技能技巧。(6)比较性练习:通过让学生寻同辨异,寻找问题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7)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基本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摆脱机械模的思维定势。(8) 开拓性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时,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十分注意(1)分层辅导,常常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2)加大了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力度,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这对保证我们学校学生的合格率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教研活动时,从学生的“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条主线进行了专门的探索讨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不在智力,而在于学习产生困难时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们数学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各种途径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认真细致地为他们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在这方面个个都是能手,我们在中午时从不休息,都乐意为学生进行辅导,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3)面批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面批他们的作业,当面他们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学得轻松,他们进步了,兴趣和求知欲也就增强了,也就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4)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为了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在每个班级里建立了互助小组,让学生教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这样,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同学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劲头也在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了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回家作业,及时进行课后辅导,是我们数学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先去调研讲座的对象是教师抑或成人还是学生,以此来调整讲座的内容。切忌内容太过空泛,以免引起讲座对象的疲劳。建议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多增加实例来解决。望采纳哦。
(注:本文是从沙河中心小学杨从华老师转载过来的) 小学作文教学从什么阶段起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起步?在经历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教学实践后,使我认识到习作训练起步越早越好。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见多识广,虽然他们认识的汉字还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写作的欲望,而且,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敢想敢说,充满了童真童趣,别具韵味。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说话的训练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看图说话 有人说,会读书的人把书读厚,我想是这些人能从作者的有限文字延伸开去,加入自己丰富的理解和想象。我觉得会教书的教师应把书教厚,即能抓住每一个契机,丰富教材外延,有机的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训练。课文的插图,色彩鲜艳,画面生动有趣,是训练说话的好材料。教学中我注意去做到这一点。一开始上课我就注意了学生的说话训练,在教学《a、o、e》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图上有树木,有小房子、还有青青的小草,小河里有鸭子,大白鹅,岸边有一个小姑娘,还有一只打公鸡:然后我接着问他们在干什么呢?学生一一做了回答。最后我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幅图。有的说,一天早上,一个小女孩到河边练习唱歌,小公鸡听到了,也跑过来跟着唱起来。还有的说,在小河边住着一户人家,一个小女孩每天都到河边练习唱歌,大公鸡,大白鹅,还有鸭子和他成了好朋友。再如:《jqx》一课有一幅图,展示的是一家人在做着各自的事情,图中配有该学的字──“下棋、积木、洗衣服”,我就及时引导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什么时间,xxx在做什么,xxx在做什么,xxx在做什么。”再如,识字2的中的《比一比》中出示的是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画,下面配有相应的文字“黄牛、鸭子、红枣、苹果、花猫”等,我引导孩子们叙述院里的景色及人物的活动:“小石头家住的什么样的房子?甬路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小石头在做什么?”学生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完整的说出图意。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学会字词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写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该训练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描写小蝌蚪的外形;二是让学生领会动物们各有各的外形特征,观察时一定要抓住特征。看课文插图,说说鲤鱼或小乌龟是什么样的,仿照刚才一段话的形式把它说下来。有的学生说鲤鱼: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鲤鱼,大大的脑袋,红红的身子,摆着宽宽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有的学生说乌龟:水池里趴着一只大乌龟,它长着绿豆大小的眼睛,宽宽的嘴巴,身上背着一个有花纹的硬壳,身后露出一条短短的小尾巴,它有时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有时呆在池边缩成一团,一动不动。运用课文内容和插图,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方式。像这样的课堂口述,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讲,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就安排他们回家跟家长讲,并请家长如实记录下来,第二天再交给老师批改。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为了让他们能把课堂上听到的,自己说的,想的记录下来,就让学生回家说给父母听,有些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并且能够指导孩子。学生拿回家长写的,我都一一批了,并反馈给家长。再如“看图学文”第1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课文教完后,要求学生说说“我们的学校”,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除了前面讲到的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记下来外,还可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训练。如课堂回答问题,要求把话讲完整。用词造句,尽可能把话讲生动讲具体。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的说来,低年级年级学生大都七、八岁,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情景,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说和写的愿望,才能使我们的说话训练收到实效。二、描绘生活 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周围是有很多美的景色、美的事物,我们自己应该学会发现美,也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美,那样,他们也会感受到风儿亲切的抚摸,看到草儿伸展的腰枝,听到蛙儿的说话声。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一天我发现我们班一位女同学头上带了一个帽子,帽子的后面是假发,披在身后很好看。我就让她站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位学生,把你观察到的说几句话。学生兴致很高,有的说,某某同学今天真漂亮,她的帽子上还有**的卷发呢,真好看。还有的同学说,某某今天格外美丽,不光是帽子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她穿的这件衣服也很好看,你看她那双大眼睛多有神啊!学生们一点也不拘束,把自己看到的说了出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三、运用绘画,诱导学生想象力 由于能展示一定的生活场景,比较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利用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我经常给孩子们搜集一些,如《思品与生活》中有一些,再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等让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如,学习了11课《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的,我就把学生收集到的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练习说话,还让学生自己画画让他们随心所欲的说。写文章和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绘画要一笔一笔的画,一部分一部分的描,有点、线到面,有面到体。写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有句到段,有段到篇,经常让学生按照画画的顺序练习说和写,学生说话的语序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如教学《秋天》一文,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划分解图:a、画蓝天、白云;b、画天底下一望无际的稻田;c、画稻田旁边的池塘;d、画池塘边上的梧桐树和树上的落叶,落叶有的落到池塘里、有的落到岸边;e、画小鱼在落叶下游泳,蚂蚁趴在落叶上;f、画两只燕子飞来了。画完后让学生按画的顺序看图说话,而且要加上自己的的想象,唤起学生在画画时留在大脑中的表象,课文所描写的事物伴着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会象**一样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运用绘画,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为一体,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三、畅谈体验 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的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它使学生有话可写。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激励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积累美好、丰厚的生活素材。今年春,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升旗活动,我就利用升旗这个活动训练学生说话。升完了旗,回到教室,我就让学生说说你今天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让同学们分组去说。同学们的热情很高。有的说,今天我是第一次升旗,我的心情很高兴,看到大哥哥大姐姐站到国旗前在那里升旗,我很羡慕,也想去亲自升旗。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也去争当升旗手。还有的说,今天我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注意安全,在学校了不乱跑。还有的说……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使学生敞开了心扉,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四、主题说话 为了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我会有主题性的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说话聊聊天。如,我会让学生聊聊老师。学生们听到这个主题觉得一点儿也不难说,因为老师天天与他们在一起,有许多地方都能说。于是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通过轻松和谐的方式,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孩了们说的能力提高了,变得想说、敢说、乐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爱说,敢说,愿说。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采取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让孩子们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兴趣、带来自信、带来成功。为三年级的写话训练打下了基础。怎样在三年级进行作文训练呢?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一) 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一篇作文质量如何,首先要看有无充实的内容。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这说明学生没有细致的观察所写的对象,没有比较准确的认识所写的对象,所以写不出特点。因此作文教学一点要从内容入手,使学生有具体充实的内容可写,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怎样积累呢?1、要置身于丰富的生活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也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生动的素材。学生亲自感知的材料是真切的,印象是深刻的,便于积累和引用。2、要多读多看。要多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多看好的电视节目和**等,使学生在多读多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开阔思路,陶冶情操。3、要多听。要养成听的习惯,注意听别人讲话、讲故事等,从中吸取“营养”实质上获取知识、积累作文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生活中直接取得知识经验,认识各种事物,二是从书本中或视听中间接吸收。(二) 三年级应以片断练习为主 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直接过渡到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因为一篇作文是各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运用,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片断练习,内容简单,如观察一种静物或一种小动物后写一段话;观察人物的外貌或动作写一段话等。开始练习时要求不要太高,可以写几十个字,也可以写一百字,当堂完成,既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可以及时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评论。1、片断练习,能顺利地过渡到写一篇文。 学生写了一个个片段,就积累了作文的材料。写得多了,作文时就有内容可写,学生写成篇的文章就不会感到困难了。特别是练写总分段式,作用就更大。如老师出一个总起句“校园里的树木可茂盛了”,使学生明确要求是写校园里的树木,重点是写树木如何茂盛;然后围绕“茂盛”这个重点词,根据平日观察,选择材料,具体写出校园里的树木怎样茂盛。这对于锻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用词造句等作文基本功都是有直接作用的。例如还可以先让学生写段话,再围绕中心写两三段话,逐步过渡到写一篇文。如先让学生分别写“学校的操场”、“花坛”、“教学楼”等,然后再以“校园”为题,学生就可以将写过的内容加以取舍,再将各段连接起来,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文了。2、片断练习,能使读写紧密结合。 三年级阅读教学是以段为主,可以与写片断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段的知识和分析概括能力,对写好一段话是有直接帮助的。让学生以“老师来上课了”为题写一段话,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推门走上讲台的,走上后做了什么,是怎样还礼问好的;然后让学生把老师一系列动作,有顺序写下来。这样的片断练习,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段的知识,课文中又有典型的段落可以模仿,因此一般都能写得较具体。 段与篇的练习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如写作文需要写一个场面,不妨先写一个片断,然后再作文。学生的开头总千篇一律,可让学生专练习写开头。 写片断与写一篇作文的练习,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先练部分,再练整体,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了整体,再找出薄弱环节练部分,也符合学生学习作文的实际。3、课堂小练笔基本形式仿写。主要是模仿课文的一部分让学生练笔。如一个开头、结尾、一种句式、一种段式,也可仿写一种表达方式。扩写。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略写的部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扩写。还可以扩展句式。课堂“素描”。是指在课上组织学生观察事物,然后抓住特点,用简练的语言记叙下来的一种练笔方式。它把观察与仿写结合在一起。有趣的一句话日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自觉地练笔,主动把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值得记忆的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可以采取一句话日记这种方式,学生易接受,效果也好。就是让学生用一句话或简短的语言把一天中有意义的事、印象最深的事、最感兴趣的事记叙下来。要求尽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要求不要过高。因为是学生自愿练笔,只要写就好,就要充分肯定。课上练习几次,就可以安排回家去写。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选材面要逐渐扩大,二是句子的扩展,使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具体。(三)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内容具体”,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练好作文的基本功。1、教给学生写具体的方法。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主要从阅读中学习,特别是要结合课文来学习。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方法各不相同。 记事,要交代清楚事情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但不能记流水帐,平均使用力量,重点部分要具体写。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即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面貌的事例。同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写出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多种景物要分清层次,抓住重点景物写具体,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堆砌词语,为描写而描写。 这些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关系,即不仅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也要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学生掌握了一种写具体的方法后,就要实践,小练笔或写片断,再逐步用于作文之中。教师在指导和讲评时,应提倡运用学过的写法,逐步形成作文的技能技巧。2、要储备语言材料。 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是靠在日常的课内外积累中、听人说话和各种活动中做有心人,把一些词语和佳句的意思弄懂,并抄录或背诵下来,以备应用。学生的个性、兴趣不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积累,这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类摘抄,尤其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尽量记住学过的成语。课外阅读摘抄不限多少,使学生养成习惯,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摘抄本展示,并鼓励学生进行背诵。 熟读和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我们应当把积累语言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阅读积累语言,主要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和背诵一些有记忆价值的段落和篇章,这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1)有特点的开头;(2)有代表性的结尾;(3)出色的过渡句;(4)有特色的段落;(5)背诵全文3、题目要新颖,使学生愿意写。 教师出的作文题目,都应当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把题目出的新颖一些,小一些。写的内容,既是学生熟悉的,深感兴趣的,又易于写得集中一些,这样学生才愿意写,也有可能写具体。(四) 训练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序的训练,实际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有条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条理分明。1、使学生认识到言之有序的必要性。 整理句序错乱的段落,整理段序错乱的文章,都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写一段话或者写一篇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说完一层意思,再说一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要紧密相连,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2、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1)与培养观察能力相结合 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作文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即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就按怎样的顺序去写。因此只要做到观察有序写起来就容易做到条理清楚。在此基础上,可训练学生在观察之后,分清主次,加以取舍,合理地安排写作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安排作文材料的能力。(2)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从中年级开始,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段的训练和初步的篇章训练。三年级,要使学生清楚一段话里有几句,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哪几句说的是一层意思。主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 A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如果写一段话,段的结构方式就是承接式。如写洗手帕的经过,就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泡手帕、打肥皂、搓手帕、漂手帕、晾手帕,事情的每一步骤,就是一层意思。B从几个方面记叙一种事物或用几件事表现一个意思。 C用“总分”或“总分总”的形式组织材料。这些基本方法教给学生是必要的,学生刚开始作文,还不会搭文章的架子,不会安排材料。但一定要告诉学生这些不是固定不变的死套套,同一内容,可以写出不同形式的文章,要鼓励学生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循着自己的思路去写。 值得注意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方法的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提高了,作文才能做到条理清楚、段落分明。(五)重视学生对作文的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古今中外文坛上流传着许多名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他们的文章至今仍让人百看不厌,读起来琅琅上口。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四月21到济阳去参加了山东省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感受是很深的,专家名家非常重视学生的作文修改。我们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从中领悟方法,为学生自改奠定基础 在平日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作文的修改,教师在课堂上随时给学生讲评、修改,使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反复去读自己的文章并进行修改,这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及作文水平。。(六)要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低年级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到了三年级不要忽视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训练。1、听话训练要结合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师要训练学生善听会说,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练习听和说。教师要重视阅读课上的朗读训练,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议论问题,以及复述、背诵等都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年级初学作文,会觉得写比说难,不知从何下笔,因此,可让学生先说后写。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全班学生评论,一个同学的语病纠正了,全班受益。而说得好的同学对其他同学也会有启发。 在课外的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放开胆量说。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可以用早上几分钟,让学生说新闻、说新鲜事,或背自己喜欢的优美描写等。2、听与说的训练要结合进行 在听的方面,要求三年级学生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或一件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并能做到边听边思考。在说话方面,应当做到口齿清楚,态度自然,能比较有条理地回答问题或口述一件事,能说一两段连贯的话。教师要注意通过学生的评述,检查听的效果,并给予纠正。关于教师(一)语文教师要有素材意识(这是著名教师于永正老是说的) 素材意识是语文教师的一种职业敏感,一种责任。这种职业敏感会使教师时刻想着为学生找米下锅,哪些东西能作为写作素材而且是学生喜欢的,容易写的,有了这个意识,就不会临时抱佛脚了 怎样才能有素材意识呢?来自老师的责任感,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有爱才能有发现,才能有赏识,有赏识才能有表达的欲望。来自教师的学习,来自教师的动笔习惯。(二)重视“下水文”在教学中的作用用“下水文”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语文老师写下水文,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要优于一般名家名篇,这是因为老师的特殊身份,他们非常想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老师的下水文,就会对学生产生强烈影响。(三)重视评语在作文指导中的作用 写评语最好是“一语中的”,是指评语只针对习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对其作出具体分析。在学生的习作中,肯定会有方方面面的毛病,可是这些问题只能在反反复复地练习中逐步解决,想一下子全部消灭,根本不可能。如果评语里写得面面俱到,既不能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所以,写评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准问题,就是针对直接影响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给学生写评语,不能写得太抽象应当像诊断病情一样,需要准确发现问题,更需要对问题作出具体分析,说明问题出在哪里,应当怎样解决,有时还要做出示范。这样学生看了评语,才会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毛病,下次应当怎样去改正。 写评语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而且首先要让学生喜欢看,愿意看。因为学生拿到作文本,最先注意看的是分数,然后是老师写的“好话”,对于老师指出的问题,往往不太重视。因此,评语要鼓励学生的优点,要鼓励学生点滴的进步,要鼓励学生积极去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指给具体解决方法,既要让学生感到问题的存在,又不能让他认为老师是在批评他,而是在帮他解决问题。总之,三年级是过度阶段,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说话写话一定要训练到位,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也为高年级的作文写作打下基础
《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 教育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二年级语文 《鸟岛》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鸟岛》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情感目标:
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2)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喜欢鸟儿,是吧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到处是鸟的小岛。
2、板书课题:鸟岛
3、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读了课文,你们知道鸟岛在哪儿(海西皮的小岛上)。
出示课本插图
大家别看这岛小,它的名气可大呢它不但在中国,就是在外国,也很有名气呢请大家读读第一小节,找一找,哪个词说了它的名气大(闻名中外)
2、指导朗读:既然这么有名气,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3、齐读第一小节,思考:读了第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4、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看了鸟岛的情况,你有什么感想(鸟岛的鸟真多啊!鸟岛上的鸟蛋真多啊!鸟岛真热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吧。
出示第二小节文字及鸟岛的
1、指名读。
2、这么多鸟,他们来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理解意思。
3、这成千上万只鸟,是不是同一时间飞来的呢理解“陆续”。
4、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快乐的鸟,飞一飞好吗(生做鸟飞动作)
采访:你为什么选择在春天飞回鸟岛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哪一自然段具体写出了鸟多(第三自然段)
快速默看第三自然段,看这段有几句话指名回答
2、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小节三句话各写了什么
出现板书:鸟儿鸟窝鸟蛋
3、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画出写鸟儿、鸟窝、鸟蛋多的词语。
学生汇报
出现板书:各种各样密密麻麻到处是
4、指导朗读
①(指图)如果你们现在就在鸟岛上,看到这么多、这么可爱的鸟听着它们欢快的叫声,你们的心情怎样(很高兴,很兴奋)
想想看,第三小节应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兴奋和对鸟岛的喜爱呢大家练练这小节,看谁读得
②学生自由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⑤指导表情朗读
刚才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听出同学们很喜爱鸟岛,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这次不但要能听出你们很喜欢鸟岛,还要从你们的脸上看出你们很喜欢鸟岛,听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请大家捧好书读一读。
5、指导背诵
①这么生动、形象的语言,想不想现在就背下来
要想背得快,老师建议你们看着板书抓住关键词先一句一句地背,边背边想象,再把3句话连起来背。好,开始!看谁背得快!
②检查背诵
A指名3名学生分句背
B指名将3句话连起来背(及时评价)
C齐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
6、指导看图说话
(师指板书小结)这小节通过写鸟儿、鸟窝、鸟蛋多形象地写出了夏天鸟岛的热闹,我们能不能学着课文的写法,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也来描绘鸟岛的热闹呢
a说鸟多。我们来观察图,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图(师指图引导学生说)天上,地上,湖里。好,谁来完成这道填空题。
b说鸟的姿态。
再看这么多的鸟,姿态相同吗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是什么词(千姿百态)
②请大家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 说说 鸟的姿态。要想说得好,首先得仔细观察,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观察
③指名说鸟的姿态,开始要求低一些,能说几种就说几种,说一、两种也行,并适时指导学生说具体,如:()地散步,展翅飞翔在()的天空等。
④出示填空题,问:谁能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起来说一说鸟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真逗人喜爱。
c说鸟的叫声
这么多的鸟,叫声一样吗还记得刚才听的那些鸟儿是怎么叫的吗
7、把上面三段填空题连起来说
①自由练说,遇到困难,互相讨论。
②指名试说(师及时评价)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创设情境:假如你真的来到鸟岛上,可能会遇到哪些有趣或糟糕的事情呢
2、多可爱的小鸟啊,我们抓几只带回去养吧!多漂亮的鸟蛋啊,摸几个回去留个纪念吧!(不行)为什么不行
3、对,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鸟、护鸟吧!岛上的游客和你们有一样的想法,所以鸟岛上的鸟不怕人,才会有那么多。
4、齐读第四小节。
5、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的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鸟。护鸟的好公民,更要让全社会的人来爱鸟、护鸟,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三、小结课文,情感升华
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为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神奇的鸟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密拾,指名读、齐读(各1遍)
2、你们打算用什么 方法 来记住这3个字“密”的书写笔顺
3、伸出右手跟老师书空“密”的笔顺
4、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鸟岛
各种各样鸟儿
密密麻麻鸟窝
到处是鸟蛋
小学二年级语文《鸟岛》备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重点朗读第三节。
3、能根据提示初步归纳课文内容。
4、知道“海西皮”被称为鸟岛的原因。鸟岛是一个鸟的世界,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西皮”被称为鸟岛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的第3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你们看在海洋里或湖泊里,被水环绕的像山一样的陆地,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呢
出示:远景的小岛画面。(生回答:“岛”)
2、师:对。看老师怎么来写这个“岛”字。(师板书“岛”,强调“山”像山一样的。)
3、师:让我们把镜头推近一些看看。(出示鸟岛的近景)你发现这座岛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学生自由回答)
4、师:正因为岛上有成群的的鸟,因此得名“鸟岛”。
(师完成课题板书)
5、齐读课题。
6、过渡:这么与众不同的一座岛,到底在哪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出示课文第一节,学生自读这一节
2、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鸟岛
。)
(1)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
(2)重点抓住“闻名中外”,可以当场让学生举例。
(3)齐读第一节课文。
三、听二~~四节课文录音
1、过渡:像“海西皮”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岛,又怎会有“鸟岛”的美誉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二、三、四小节,找找答案。
2、听课文录音。
3、师:听了课文后,你对鸟岛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4、学生交流。
四、深入学习课文二~~四节。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相信你对鸟岛的认识就更深一层了。动动小脑筋,完成填空。
出示:“海西皮”岛上多,多,
多。
3、师:你们知道鸟岛什么时候最热闹吗(生答:六月)对了,那让我们也一起去凑个热闹吧!
4、出示课文第3节。指导朗读。
(1)师:你喜欢哪一句,来读给大家听听。
(2)
重点抓住:各种各样,鸟的世界,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
(3)齐读这一小结。
5、学习课文第2节。
(1)
过渡:小小的“海西皮”岛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鸟来安家,那是因为每年春天,那里天气变暖,水草丰美,环境非常适合鸟类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2)出示课文第二节。
(3)学习生字。“冻,陆续,养育,代”
(4)请个别学生读这一小节,讲评。
(5)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6、学习课文第4小节。
(1)
过渡:“海西皮”优美的环境引来了无数的鸟儿,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并为它赢得了“鸟岛”的美誉,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到岛
上去看看。
(2)出示课文第4节。
(3)师: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4)师引读这一节。
(5)学习生字。
(6)说话练习。
出示: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鸟岛,看到那么多的鸟和鸟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五、巩固全文。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鸟岛的认识就更进一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二~~四小节。
2、出示填空:
出示:每年春天,
的鸟儿从远方飞来。到了夏天,鸟岛非凡。
的鸟儿聚在一起。来岛上游玩的人,伸手就能
幼鸟,随手都能
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
六、指导书写。
板书:
14、鸟岛
鸟多
鸟的世界鸟窝多
鸟蛋多
汪老师评课:
优点:
1、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能直接引入重点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能紧抓住一个“多”字,突出重点词、重点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
4、说话环节设计巧妙,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是发自内心的。
建议:
1、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得更充分些。
2、第一个说话练习时,应把要求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更明确地去朗读课文。
3、分析课文重点小节时,要把小的问题归纳起来,用一个大一些的问题来含盖,把思考的余地留给学生。
4、在课堂教学时要体现积累,如在重点教学第3节后就可以让学生当堂背诵。
5、识字教学还是二年级的一个重点,还要再强调些,可以用多种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鸟岛》备课教案三
学习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岛、部、冻、陆、续、养、育、却、类”;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部、冻、陆、养、育”;借助字典理解“岛”的意思;通过找 近义词 理解“养育”;通过表演理解“陆续”。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密密麻麻、陆续、各种各样”等词语;对文中描写鸟多的 句子 能熟读成诵。
2、朗读课文能做到按标点正确停顿,重点指导朗读文中描写鸟多的段落。
3、学习了解课文的内容。能感受鸟岛是一个鸟的世界,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喜爱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音节“dao”,谁能拼读
2、出示汉字“岛”,(师板书,生书空)
3、什么是岛请大家查查字典,找找“岛”字的解释。
(示“岛”的解释条和相应的。)
4、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特别的岛,(出示17、鸟岛)
齐读课题
5、播放录像,整体形象感受鸟岛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明:
帮助学生复习音节的拼读,尤其是第三声的拼读要到位。老师示范性地板书“岛”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怎样写好这个字并掌握正确的笔顺,同时字形和字义相结合,有利于更牢固地识记生字。在课题揭示,以学习“岛”字为突破口,将音节拼读、了解字义、指导书写等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我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鸟岛在什么地方
1)指名读第一节(媒体出示)
2)引读第一节
教师讲解,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记。
青海湖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原名就叫――,它的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出示青海湖鸟岛的),别看岛小,名气却很大,它就是――。
3)师:“闻名中外”表示名气很响,全世界都知道。(出示:闻名中外)
指导读好“闻名中外”
4)自由读句,准备当小导游,简单介绍鸟岛
5)示:青海湖西部“海西皮”闻名中外鸟岛
(学生介绍)
6)齐读句子。
边读边想一想,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7)出示:“海西皮”岛为什么会被称为鸟岛而且还是闻名中外的鸟岛
2、师: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相关的内容,本单元我们的重点学习目标是“读课文,了解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4小节,说说你对鸟岛有了哪些了解
1)交流
随机出示:
鸟: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伸手
鸟窝: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鸟蛋:到处都是、随手
说明: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喜好、观点,并从互相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得到启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这些重点词语,并为后面完成课文内容的填空做好准备。
2)引读板书
随机出示:多,鸟的世界
4、指名分节朗读(2-4),了解每一节的内容。
出示:(教师要提示学生——先读课文,再根据提示读读、想想、说说)
1)每年春天_________,的鸟儿就________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六月,“海西皮”岛成了___________,鸟窝___________、鸟蛋___________。
3)来岛上游玩的人,______就能______幼鸟,______都能_______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______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读:鸟岛真是一个――,那儿鸟――,鸟窝――,鸟蛋――,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游玩,的确是――。
说明: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想想、说说,帮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静心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把自己了解的内容说清楚。在组织交流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5、再次播放播放录像。
三、深入学习课文积累有关语段
1、读读课文的2-4节,用直线划出描写鸟岛上鸟多得句子
2、交流
第二节:
1)指名读句
(“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飞到那儿去的鸟很多。“一群一群”读的时候,语速要放慢。)
2)学生演一演“陆续”(扮成小鸟陆续从座位上飞上来)
3)引读
每年春天,这里天气变暖,湖水解冻,湖里水草丰满,鱼虾成群,吸引了成千上万只鸟儿,瞧――,这些鸟儿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它们在这里――
4)出示: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给“养育”找个近义词
5)小鸟回到岛上,心情非常高兴,请女同学一起高兴地读好这一节。
第三节:
1)指名读
2)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读好它
3)指导读句(读好“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是”)
4)引读:
每年春天开始,成千上万只鸟儿就陆续飞来,到六月就是鸟岛――在027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竟生活了10万余只鸟儿,密度之大实属世界罕见,小岛成了――这么多的鸟儿要在这儿筑巢安家(板书“筑巢安家”),当然少不了鸟窝,一眼望去――鸟儿们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可以安然在此养育后代(“养育后代”),瞧,窝里窝外――
5)出示三张,自由准备,选择一张解说
交流
6)齐读第三节:
第四节:
1)指名读
2)边做动作边齐读这一节
3)引读
――因为岛上到 处都是鸟,小鸟们就在游人的身边飞来飞去,鸟蛋随处可见,游人不管走到哪儿,随随便便就能拾到几个,所以他们――但是,事实上游人都没有这么做,他们――这是因为――
4)引读板书
六月的鸟岛热闹非凡,简直成了――,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到处都是――,遍地都是――,不愧是――。
说明: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作相应的点评、 总结 ,指导读好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一般较容易找到2-4节中的相关语句,教学时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阅读课文。如通过介绍训练积累词句;通过动作表演激发兴趣,理解词义等。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把生字记住,把课文的语言积累在心。
3、学到这儿,谁能说说“海西皮”岛为什么能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
a青海湖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生活
b游人爱护鸟类
1)交流
(补充资料)
2)随机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
4、欣赏鸟岛组图
5、自由读文,回忆课文内容(同桌互练)
(再次出示内容填空)
6、借助板书完成内容的填空
交流
说明:
在学生已基本能口头完成且了解了每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再动手写一写,既让学生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些重点词语,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体现课堂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
7、引读填空
青海湖鸟岛是个非常适合鸟类生活的地方,每年春天――,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那儿成了――,鸟窝――,鸟蛋――,岛上的鸟儿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可事实上――,因为大家都知道――。
四、语言实践活动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鸟岛,看到那么多的鸟和鸟蛋,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相关 文章 :
1 小学二年级语文《溪水和池水》备课教案
2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优秀教案
3 小学二年级语文《雪趣》优质教学教案
4 二年级上册语文《阳光》教案内容
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优秀备课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本课围绕“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深入学习课文,并且由此让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成长,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教学本课时, 以课本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学第二节时,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然后我进一步引导:能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其中的一个画面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慢慢地小手举起来了。“我来说说丰收的果园吧……”一个学生描绘了一幅果园丰收图,其他学生争着补充发言。这样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开头表达能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后反思教学时我紧扣课题,让学生质疑。学生问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大自然时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这本书
学生在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心境与文本的语境打通了。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他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孩子们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本课围绕“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深入学习课文,并且由此让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成长,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教学本课时,我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情,体会到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生机,如此的令人热爱,如此的令人向往。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我细致反思,不禁提醒自己,以后在教学诗歌时,不是就诗歌而教诗歌,而是要教会学生读出诗歌的文字之中的文字。
#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处处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你不必再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不必再抱怨英雄日暮,而是在于你是否能毛遂自荐,孔雀开屏般自我展现一番。以下是 无 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珍珠泉》课文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难道是有许乡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水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小学语文第六册珍珠泉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用词生动、描写细腻、语句优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课文记叙的顺序。
三教学重点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认识珍珠泉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珍珠泉教学挂图,录音机及朗读磁带。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语:小孩爱泉水—故乡的泉水—又绿又深的,不断冒泡的珍珠泉。
2初读感知
引导边听录音边读边联想。
自由读想像交流互补。
3深入细读解决生字词,划出好的语句体悟交流。
4生生互动探讨。
看图展开联想,体悟珍珠泉的特点:交流展示口语表达训练。
5读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练习巩固:
(1)文章先介绍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描写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最后抒发对珍珠泉的——之情。
(2)珍珠泉的特点是————————————————————。
6摘抄自己喜欢的佳句妙语,汇溪成河、集腋成裘。
7总结并激发习作兴趣。
《珍珠泉》教学杂谈
1、情境再现法。
即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画、音乐、实物、角色扮演、语言描绘等,再现与课文相似的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情境,触发感情的方法。在学习《珍珠泉》一课时,为再现情境,我这样安排的教学环节:
“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我们坐在飞机上,透过机窗,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离珍珠泉近了,更近了,你们听──
⑵仿真声音烘托气氛。
当老师说“你们听”后,故意停顿一小会儿再播放泉水流动的真实声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亲身来到泉边的感受。
⑶生动画面再现情境。
在前两个环节的铺垫下,学生产生很强的期待,盼望亲眼目睹一下这迷人的珍珠泉。此时,将珍珠泉的展示给学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期待,也可以让他们将珍珠泉的内心视象与实际样子进行比较,感受境中之景。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课文、诗画与音乐结合起来再现了文中珍珠泉的情景,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有如身临其境。珍珠泉的美被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美景、美文,怎能不让学生喜欢
2、情境再造法。
多媒体的使用能再现情境,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对象直观、形象、具体化,从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情感。但是我们也应注意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与直观教具,就会忽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想象能力地培养。因此,不能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的阅读。从阅读教学来说,要重视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能力。情境再造法应运而生。情境再造法与再现法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情境的创设不依赖于外部工具,而依靠学生的理解与想象;是把文章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进行加工,从而形成意象的过程。
如在学习《珍珠泉》水泡儿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水泡儿的美丽与可爱,我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找线索,想象小水泡儿的样子,并表演出来。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边读边感受,边读边想象,小水泡儿的美丽与可爱在学生们的心中明晰起来。表演时,学生们扮演的小水泡儿活泼可爱,一时间课堂上下笑声一片。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朗读的研究〗
首先,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珍珠泉》一文中有一句话“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理解此句“涌”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涌”改为“冒”、“喷”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就理解了“涌”字说明了泉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出来的,写出了泉水的生命力。
〖充满希望的思考──省小语视导反馈总结〗
课程改革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使用要因时因地置宜,一改了过去的课程一位“天下”的局面,如何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应该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要务。特别是新课程的编排,留足开发空间,让师生在此空间驰腾,合理开发,如阅读课《珍珠泉》一课的授课老师,他注意引发学生,联系生活身边的“马伏波泉”,指导学生,一方面观察“马伏波泉”的美丽景色以及它所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它曾经是当地人饮水起居的生活源泉,它养育着一方人。教师从关注实际,引导学生合理开发这课程之源,并指导学生按照《珍珠泉》的写法,当堂写下了习作课例《马伏波泉》,收到了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显著成效,除此以外,《五毛的故事》、《小记者、《亮出我自己》等课也从各个角度活用了课程资源。
〖“循情练笔”写亮课堂〗
《珍珠泉》描写了云南珍珠泉美丽、奇特的景象,尤其是小泡泡的描写更可称为点睛之笔。紧抓住“最有趣的要算是这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晶亮、饱满的小水泡了”这一文眼,赋予泡泡于人性化,在一赞三叹式的“晶亮”、“饱满”、“冒”的揣摩玩味后,设计练笔:
我这小泡泡手舞足蹈、争先恐后地一嘟噜,一嘟噜,是想。
生1:是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我不想和大家捉藏了。
生2:对人们骄傲地说:“瞧,我长得多壮观啊!”
生3:与大家交流:“珍珠泉可真美,我也要为珍珠泉增添光彩。”
生4:兴奋地说:“我好快乐啊,我想与游客们交朋友。”
生5:是想告诉人们:这里山美,泉美,人也美,游客们你们真是不枉此行了。
这样富有人性化的泡泡使课堂沸腾,“一嘟噜,一嘟噜”更成为孩子口中最富韵味的声音了。
《珍珠泉》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体会抓住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3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课前准备:
珍珠泉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珍珠泉》这篇课文,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写得最详细的内容是什么?
生:珍珠泉的特点。
师: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泉水的“绿”、“深”、“清”。
生:水泡的“色彩斑斓”。
生:泉池周围的花朵。
生:水泡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师:作者把珍珠泉的特点写得美丽而有趣。同学们请看这幅,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你看它是多么清、多么绿、多么美呀!我们都被这美妙的景色陶醉了。其实我们家乡、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神奇的地方,它们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描写,以展示给世人。同学们就是发现美景的小作家,大家有信心去观察,去体会,去描绘祖国家乡的景色吗?
二、扩展思路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写泉水时先用一句话——“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概括。接着写泉水“绿”,是怎么写的呢?
生:写了“青苔”长在石头上,而且是一层黑里透绿。
生:还写了蕨草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
生:水绿得像被染过似的。
师:很好,这就是抓住了特点,把珍珠泉水的美丽之一“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又是怎样写珍珠泉水另外两个特点“深”、“清”的呢?
生: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生:能看见沉在潭底的沙粒和发黑的树叶。
生:水里没有鱼。
师: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有趣的。
生:冒水泡。
师:冒水泡怎么有趣?
生: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地冒出来。
生:开始很小,越升越高,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生:阳光照在水泡上,水泡美极了。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珍珠泉的美丽写出来呢?一是观察细致,二是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们能不能学学作者这两点呢?
三、合作探讨
师:如果我们来写一篇描绘家乡景色的文章,比如写秋天的农家小院,怎么去写呢?
生: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师:抓住什么特点呢。
生:家家都有一大堆一大堆金黄的玉米。
生:成群成群的雪白的大鹅。
生:还有鸡、鸭。
师:说得很好,还有什么?
生:墙上挂着辣椒。
师:别忘了描写时加上一串串、红红的。
生:还有成堆的大白菜。
生:还有大葱、土豆。
生:还有一辫一辫的大蒜。
师:别忘了颜色。现在很多人家都盖了新式砖房,很多家都买了拖拉机,这很重要。生活变化很大,人们在院中劳动时的喜悦也应写出来。
师:同学们对写农家小院中的景物都有了轮廓,别忘了写景的位置和顺序,这一点我们以前讲过,不必细说。
师:同学们有时间、有信心写好我们家乡美丽的农家小院吗?
生:有。
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的描写做文章,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产生更深的印象,诸如泉水的“绿”、“深”、“清”。水泡的“色彩斑斓”、“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作者如何写“绿”、如何写“深”、如何写“清”,如何写泉水冒水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合作探讨部分中,我有意让学生模仿《珍珠泉》的写法,启发学生如何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如何抓住特点。恰到好处的点拨,启发学生想像,引导他们把秋天的农家小院写出来,写出农村的丰收景象、写出农村的新变化、写出党的富政策、写出人们新的精神面貌。学生生活在农村,所见所闻,都是家乡的景物,热爱和赞美自在其中。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描写景物颜色的指导,应增加动与静对比的指导。如描写鸡、鸭、鹅的叫声、人们的笑声等,这样学生的作文会更加有声有色。
《珍珠泉》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一、认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镶嵌:
干涸:
缘故:
太阳筛(shāi)下一束束金光,……
“筛”在文中的意思是:
答案:
镶嵌:把一物嵌如另一物体内。本课指泉水周围有一圈石头,就像是泉水嵌如石头圈中一样。
干涸:本课指村里的水井没水了。
缘故:原因。
筛:从缝隙中透过阳光
2.“水是那样绿,绿的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这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
答案:绿
3.“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自豪和赞美
二、课外阅读拓展
一流风景胜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1。给下面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犹如:(1)如同(2)还
陶醉:(1)喝酒过多神志不清。(2)沉迷,过分地爱好。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
(1)全世界一致认为。()
(2)东西很多很好,眼睛来不及看,一时看不过来。()
3。用“”画出描写水中倒影的语句。
4。细读短文,填空。
(1)桂林山水以四绝闻名中外。
(2)“漓江景色之奇”主要指。
5。给短文的主要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画“√”。
(1)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2)描述了桂林山水的“四绝”。()
(3)描述了桂林漓江风景区的奇丽景色。()
答案:
1。(1)(2)
2。(1)举世无双(2)目不暇接
3。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4。(1)山青、水秀、洞奇、石美(2)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变化无穷
5。(3)(√)
三、世界上还有很多有名的泉水,请查找有关的资料,试着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每一眼泉的特点。
泉的名称:
特点:
篇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企业家松 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一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篇二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的教学思路是“以导促学,让学习成为学生事”,因此,首先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进行自学和资料的收集,然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学生活动方面主要是:读、找、议、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导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品读、朗诵等。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导学卡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我能自主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给生字标音。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
机翼()大略()关键()鲸()
2我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可行。(异想天开)
(2)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轻而易举)
(3)在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生态平衡)
3我能说出两篇短文的大意。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一上任就命令()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好心办了(),把森林渐渐给()了。
《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课堂探究
《“打扫”森林》
1仔细读文,找出林务官的命令:
2划出森林变化后的句子。
3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小提示:重点阅读第5自然段)。
4学了《“打扫”森林》这篇课文,我获得的启示:
5从题目中我发现,我明白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
《人类的老师》
1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各得到什么启示
从蜻蜓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鲸身上得到的启示:
1资料阅读: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你知道吗
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象机。
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
鹰的滑翔技巧,发明了滑翔机。
鸟类的留线造型,改变了飞机的外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鸟类的骨头,改进了飞行器的骨架结构,更轻,强度更高。
蝙蝠和海豚的声波探测,发明了超声波雷达。
3通过阅读课文和上面的资料,我们不由地赞叹:“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当堂检测
《大自然的启示》告诉我们,研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为()服务。
1 描写人物的作文问题
我有一个同学,名叫蔡研,是一位的活跃的小女孩。
她圆圆的脸,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性格开朗,十分可爱。她什么科目都不错,特别是语文,不管什么问题都回答得十分棒,考分总是比谁都高,但就爱开玩笑。
星期三那天,老师把练习册给我们发下来了。我一看,是“优”!高兴极了。
庆老师给我们念了打优加,再加上三角形的人的作业,全班只有一个,是蔡研。又是她!庆老师把她的练习册拿上来了,开始给我们念她的答案。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连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了。我认为她回答得真是出神入化。
庆老师最后说:“蔡研把这个问题答得多好。今后大家要多向她学习。
听见了吗?”同学们响亮的回答声震耳欲聋,我却在暗自盘算,下课后我得向她取取经。然后我们自己改,但都改得没有那么出神入化。
老师便请出一位同学来念他 下课了,我第一个跑到蔡研身边,问她为什么回答得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她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用双手的食指按住自己的头,然后转了几圈就笑眯眯地走开了。
我当时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蔡研这不是又给我开了个玩笑吗?我又一次被她给捉弄了! “这个人奇怪也不奇怪。”
如果你慢慢地品味她的动作,答案不就出来了吗?您正浏览的文章《作文:描写人的作文》说了半天,我们觉得还是不如蔡研。老师又一次表扬了蔡研,害得我羡慕死了。
2 描写人物作文的题目和开头结尾作文题目:《我的父亲》。
一、直接开头法 我的爸爸个子矮矮的,背微驼,走起路来一巅一巅的,象个瘸子…… 这是一种学生用得最多的开头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这种直通通的开头,往往容易使文章显得平淡。
下面介绍四种鲜活的开头法。 二、用经典句子开头 1、用诗词开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2、用俗语开头。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还可用用对联、用成语开头等等。
三、外貌描写开头: 例一: 《我最喜欢的小伙伴》 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肉嘟嘟的小脸蛋上长着一对细而长的柳叶眉,眉毛下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玲珑秀气的鼻子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总而言之,这是一张惹人喜爱的小脸。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告诉你吧,她就是我的好伙伴——曾雨舒。 例二:《我最喜欢的人》 我最喜欢的人——妈妈。
妈妈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苗条而不瘦,丰满而不胖,浓浓的弯眉毛,大大的亮眼睛,总是透出智慧的光芒。这就是我的妈妈,怎么样,长得漂亮吧。
1、外貌描写+特点开头: 例一:《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个中学老师。她乌黑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个儿不高,略胖的身子总是那样忙忙碌碌。
奶奶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敬佩她。 例二:《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身材高高瘦瘦,两道浓眉下一双长得特别圆的眼睛,常闪烁着智慧和机敏的神采,他有时还使人感到几分诙谐和幽默。
他才四十出头,乌黑的头发不知怎么搞的已掉得寥寥无几。我最尊敬、佩服的是他那刻苦、勤奋工作的精神。
例三:《可爱的园丁——我的老师》 她有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她有一张能把千万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嘴巴,她脸上常带着慈母般的笑容。她是谁?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
例四:《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例五:《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六十来岁,中午身材,瘦瘦的脸庞,高高的鼻梁,两鬓虽见斑白,但看上去挺精神。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笑容。我和表弟喜欢跟他调皮,也也喜欢逗我们。
我给他起了下雅号——“老顽童”。 2、声音描写+人物特点开头: 例一:《我的好伙伴》 还没有走到她家,就听到了一阵阵清脆悦耳、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不用猜,就知道是她——我的好朋友,一个刻苦学习的好伙伴。
3、描写人物特点开头: 例一:《我的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是我班的语文学习委员,叫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马虎,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最特别的是,她非常爱护集体的财物。
例二:《当上总经理以后的奶奶》 人们都称我的奶奶是一位女强人。她虽然已看过半百,但身子骨还硬着呢。
牌价她当上了自选商场的总经理以后,又有几根鱼尾纹看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的头发中又增添了许多银丝,平时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经常布满了血丝。而那些请示帮助的、送礼的,简直像流水一样,接二连三地拥向我的家门,拥向疲惫不堪的奶奶。
四、直接叙事开头: 例一:《妈妈,你做错了》 我,坐在饭桌旁,黄豆汤溅了我一身。我伤心地哭了。
例二:《我的妈妈》 放学了,我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肚子不住地在唱“空城计”了。我高兴地边走边想:这会儿,说不定妈妈正在给我做什么好吃的呢!想着,想着,我仿佛闻到了饭菜那诱人的香味,我不由加快了脚步。
五、各种声音开头 1、用歌声开头。 "笑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
"快深夜十一点了,我的爸爸还是电脑前扯起五音不全的破嗓子在网上唱歌,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真是好心烦啊,明天还有语文考试…… 2、用响声开头。 "皮哒,皮哒。
"深夜静寂的楼梯里响起沉闷而懒散的脚步声,一定是我的爸爸打麻将回来了,可能这次又输得很惨…… 还可以用对话、用琴声、用风声、用雷声等等,凡是可以出声的都可以用来开头。 六、由一种东西想到另一个东西开头。
(联想开头法) 每次放学回学,看到停在楼下的一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我就想起了我的爸爸。他就是用这辆自行车送我上幼儿园的…… 七、用结果开头法。
(倒叙法) 我们全家人正在吃晚饭,我的爸爸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他突然站起来,发疯似地大叫:"中了,中了。
"原来他中了500万的**。全家人跳啊,笑啊,哭啊,大家高兴得手脚不知往哪儿放才好。
我的爸爸对**着迷要从十年前说起…… 这5类方法可以派生出多种方法,用好了这些方法,作文的开头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作文就能抓住人,就能写得活灵活现、丰富多彩。 典型开头 开头: 1、倒叙总起式。
先交代事情结果,总起全文。 例1:谢天谢地,菩萨保佑!这只可怕的大狼狗终于被主人带离了校园。
同学们长长叹了口气,一颗悬着的心像一块石头落回原处。《可怕的大狼狗》 例2:这次荣获校“文明小主人”荣誉称号的同学居然是冯光泽,学校的钱校长为他发了奖。
“哗哗哗——”台下顿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个捣蛋鬼的。
3 写人作文的几大要点和技巧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从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1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 补充细节:
1)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与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
3)白描: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4)工笔:细致写实。
5)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6)也要按照规定的主题突出中心,精彩结尾
4 被老师提问人物描写片段的作文跌跌撞撞地走过懵懵懂懂的成长道路,频频繁繁地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令人讨厌,有的令人喜爱,而,我感谢一个人——一个在我生命中播下知识的种子,期待我生命中开出娇艳的花的一个人——她就是您!因为您给予了我很多很多,您给了我一个并不寻常的笑。
那个微笑有如春天的鲜花般绽放时的美丽,又如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时的可爱。然而,也是那个笑给了我重获生命般的喜悦与温暖。
那是一个期中考,我们的心可都拧紧了,每个同学都收起了玩心,在您的一声令下我们都乖乖回到座位,埋头苦读。我更是信心满满,早已做好了对好成绩的迎接。
考试竟在指间匆匆跑过,我满怀期待地在座位上等待,小组长手里的卷子似乎在跳起了小舞,是因为我这次会考得很好吗?我愈加迫不及待,可卷子一发,我的眼珠都快瞪破了,心一阵酸,欢笑就此打住,话堵在喉咙里,泪也不禁流了下来。
5 关于作文的几个问题书写工整。
每次课堂作文,尽量印制考试样卷模式,让学生一笔一画工整写作,尽力做到整个卷面整洁、工整、清晰、匀称。 2文从字顺,做到无错别字,无病句,尤其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文体入格。虽说现在考试作文文体不限,但不等于可以胡乱拼凑,必须要求学生懂得三大文体的基本特点,避免“四不像”作文的出现。
4、写好开头。一篇作文能否感染打动读者,开头必须异峰突起,引人入胜,切忌啰嗦拉杂,平铺直叙。
所以开头宜采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或者设置悬念,或者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5、结构完整,应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安排完整的结构,特别应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
6、层次分明,段落清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详略搭配,段落分配要适中,不要三段式或一段到底。 7、精雕细作,优化语言。
⑴语序调整,故意改变语序会加强语势,协调音节,增强表达效果,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⑵成分附加,多用修饰成分,使人物神态跃然纸上,充满情趣。
⑶句式错综,长短句、整散句等互用。 ⑷巧用修辞,排比使句式均匀,音韵铿锵,比喻使事物具体可感,对比使人物形像鲜明。
我们的课本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故乡》、《范进中举》、《消失的仙湖-----罗布泊》等。 8、引用借鉴。
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名人名言,名著中的人物形像,流行歌曲中的歌词等,无不为文章添彩。 9、言之有物,戒空洞, 戒无病 ,空发感慨(这点在女生作文中表现尤为突出),不管写什么样的文体,都应有人、有物、有事,让人具体可感。
10、言之有理,“文以载道”一篇作文不管写得什么,应力求给人以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而不是纯娱乐性的空欢喜。 11、言之有情。
文章重在以情动人,即使是议论文也不要写成说教式,让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是应有情有味。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均是写作的对象,亲情、友情也太普及,难以打动人,唯有人情应是叙写的重点,尴尬中陌生人的善意微笑,危难中路人的热情相助,都富有人情味。
12、推陈出新,张扬个性。有位名人说过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作文,所以应力求选材、立意语言发展上的个性。
二 搜集积累素材,并作好笔记,考前快速浏览,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1、回顾整理。
将自己生活中感触最深的几件事简要记下来,在考试中适时选用。2、留心身边的人或事。
下生活中的闪光点,最好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写,便于记忆。3摘抄。
将课外及课内文章中自己深有感触或精辟的语句摘录下来,时时背诵,考场中信手拈来,自然为文章添彩。 三考前演练。
(一)专项训练。 1、巧拟题目:引用式—《一个都不能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修辞式—《大自然的语言》、《成绩单的自白》问题式—《诚信是什么》、《美在哪里》幽默式—《阿Q新传》 2、写好开头:分组练习用排比、引用、悬念、设问等方式写一段开头,当堂点评。
3、结尾有力:以课本为蓝本,或铿锵有力,如《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结尾:活该!或直接点题,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结尾;或抒情议论画龙点睛,如《伟大的悲剧》的结尾,《老王》的结尾,或意蕴深远,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 4、描写细腻:比如随便描写一个同学或老师,但同学评判是否得当。
5、多用各种表现手法:借鉴课文技法,欲扬先抑、对比、排比段的运用等。 6、选材求新:力求张扬个性,常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有豁然开朗的顿悟,既不是鹦鹉学舌式的机械摸仿,也不是东施效颦的变向抄袭,如以《变化》为题写作文,有的同学立足于农村新房、新车写变化,而有的同学则写稻草由以前盖房、柴火的运用到现在农村用了液化气,而稻草只用来沤肥料,写社会的巨变。
7、材料话题作文专项训练,审题准,落实在转折词的后面;题目新,构思巧,运用日记体,童话寓言体或古典小说的体式,立意高,具有时代气息。 (二)课堂训练形式:列写提纲,片断训练,限时作文,随笔周记。
(三)师生互动,同写同评。 (四)重视修改:教师修改,分组交换修改。
(五)写好几封信:给同学、老师、父母的一封信,要求具有真情实感,写好了这封信,作文内容就涵盖了家庭生活,又有学校生活,既有亲情又有友情,既包括成长话题又涉及善良诚信等话题。 (六)整理完善,要求学生考前完成3-5篇得意之作,教师反复评改指导,考试时学生可凭感觉对号入座,或换头,或去尾,换汤不换药,定能做到成竹在胸,轻松应考。
总之,讲究方法,强化训练,严格要求,中考作文定能取胜。
6 描写人物的作文要怎么写会更好长话短说话缩写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
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 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
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
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
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