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形结构:底尖上阔、首昂艉高+横舱壁 船形影响船速和船体的平稳。郑和宝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郑明说,这种船形在恶劣海面控制平稳的性能较高,而且当时在船的底舱压载了土石,稳定性可以说在当时首屈一指。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郑和宝船还使用了梗水木和两舷披水板。这种面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进一步减小船体向两侧晃动的幅度。郑明告诉记者,研究发现,郑和宝船还根据不同船型和航区在船的主尺度比例设计上也有所不同,以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大抵运输船更强调平稳,而兵船更强调速度。郑和宝船的船体结构还有一个当时独一无二的设计就是设有多道横舱壁。用木板将船内隔成不同船舱,并且彼此密封。这样不仅加强了船的结构,而且具有分舱水密抗沉作用。这种设计还有利于分类载货。例如茶叶、丝绸、各国进贡宝物都可以分开存放。
明万历25年,一个叫罗懋登的人写了一部通俗小说叫《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 罗懋登在《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将舰队按照用途分为宝船、粮船、水船、马船、坐船与战船等几种战舰。但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下关静海寺发现的郑和残碑,则按照船的大小将之分为:宝船、2000料船、1500料船、8橹船等几种 。
目前,学者们只是简单知道粮船、水船、马船、坐船与战船的基本用途:马船是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粮船主要用于运输船队所需要的粮食以及后勤供应物品;坐船又叫“战坐船”,也是大型战船;战船是担任护航的专用船舶;水船专门用来储存、运输淡水。
大号宝船共分8层。为了保证船行平稳,最底下的一层全部放置砂石,俗称压仓。陈教授估算这样一条大号宝船光压仓砂石就要用505吨。上面的2、3两层是两个长80米、宽36米、高2米的大型货舱,是载货和食物用的。这两层船舱是整个航行的“补给中枢”。第4层是顶到甲板的一层,这层沿船舷两侧设有20个炮位。中间3280平方米的空间是船上826名士兵和下级官员住的地方,每人的空间可以达到4平方米。再上面就是甲板了。甲板上的活动空间被分为前后两部分,船头有前舱1层,主要是船上108名水手生活工作的地方。而整个舰队的“大脑”则在宝船船尾的舵楼上。这个舵楼共有四层,一楼是舵工的操作间和医官的医务室;二楼叫官厅,是郑和等中高级官员和各国使节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三楼是一个神堂,用来供奉妈祖诸神,并有4个阴阳官专门管理。舵楼最上面则是指挥、气象观测、信号联络等场地。在前后楼之间的甲板上除了火炮、操帆绞盘外还特地留出了2个篮球场大小的空间,专门供习操活动之用 。
由于郑和率领的是一只“特混舰队”。因此除了大号宝船外,还有其他许多型号的舰只 。
你好
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
据说宝船长126米,宽50米(《明史》)
如果史料是真的
宝船的大小就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当年哥伦布的旗舰是克瑞克帆船排水量不到宝船的百分之一
可见当时欧洲人穷的不出来抢劫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下面是宝船和克瑞克的实际比例模型对比
当然小的是哥先人的旗舰
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可谓是一件世界瞩目的大事,但是和郑和带来带去了多少宝物相比,郑和的宝船有着不亚于宝物的意义,是当时世界关注的焦点。
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怎么样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又好用又威猛的福船,在宋元时几经演变,到明朝永乐年间,成功变身为郑和宝船。
缔造七下西洋伟业的郑和船队,其顶级战舰宝船,正是以大福船为基础改装而来。基本制造原理一脉相承,但体积更大,技术更细化,船的操控用的是更加轻巧的平衡舵,可以说是举重若轻。船只行进,除了空前的11桅杆大帆外,在帆布选择上,采用硬帆结构,可承受更强风力。人力驱动上,船的两舷和尾部有入水极深的尾橹,相当于现代船只上的螺旋桨,用人力踏动,驱动力在当时可谓最强。就算无风也能保持航速。放在当时,堪称全自动操控的巨无霸级战舰。
郑和宝船战斗力如何
这种巨无霸战舰上的装备也极其先进,郑和宝船主战武器为火炮。行动迅速的巨型战舰,外加杀伤力极强的火炮,在当时的世界海洋上难有对手。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几次小规模的陆上摩擦外,遭遇的真正海战只有一次:巨港海战。对手是当地海盗头子陈祖义。这伙海盗盘踞东南亚十年,船队规模超过万人,周边国家皆向他们朝贡。自我感觉良好的陈祖义竟叫板郑和船队,结果战斗半夜打响清晨结束,陈祖义的海盗船队被击毙5000多人,本人被生擒,所属战船全被击沉,立马全军覆没了。
明代中后期战舰是装备大发贡1门和佛朗机6门的福船,据武备志记载因为发射仿制西方前膛炮大发贡船体会开裂(实际上东西方舷炮造成船体断裂是正常现象,明代初年水师装备的是较小的碗口铳和盏口铳所以船体不会断裂,明末清初的舰炮已经变成了红夷炮)。宝船厂的工匠们在考虑到船只航行速度之外还进一步加大了木质船体的强度。一是缩小宝船的长宽比例,设计值的长宽比值为245左右,所以整个宝船的体型看起来胖乎乎的。二是为了承受纵向总弯曲力距,采用层层厚板,叠积层累,加厚船板。根据推测,最大宝船底板和甲板达到340毫米和380毫米的厚度,大大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和抗撞性能,东南亚的海盗船根本无法与其比固,更不用说撞散宝船了。
郑和宝船可谓是集结了当时明朝的所有最先进工艺和最珍贵的材料,所以才使得郑和宝船能够在下西洋的时候所向无敌,彰显了大明朝的国威和科技军事实力。
说到古代中国的航海事业,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会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仿佛那时的中国人是一夜之间成为了威震四海的航海强国,空前而又绝后,此后的岁月里,再没有如此规模的华夏巨舶穿行于大洋,扬国威于域外。其实,中国古代的远洋航海事业并不落后于其他任何文明,郑和下西洋所驾驭的煌煌宝船也自来有本,它的原型应该是来自宋明以来专门用于运送天使,前往各藩属国宣示天朝威仪的封舟。
人们感叹郑和船队宝船的巨大时,经常引用一个长四十四丈宽十六丈的数据,这个数据不见于郑和航海时所立的石碑以及各种正规史料上。如此规模的木制船舶别说是古代,就是科技发达现代船厂也无法复制,这一数据也超过了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体量,这在古代是犯大忌的事情。根据各种资料综合后推断,明初宝船的体量不太可能超过传统5000料的规格,对料这一古代造船数据有各种专业论述考证,不过其排水量绝对不超过1000吨,很可能更小。而古代封舟是专门为了向海外藩属显示天朝威仪建造的,其体积基本达到了古代中国造船技术的极限。
封舟之设始于宋代,最初建造是为了向高丽派出使节时展示大宋天家的富庶,大约也有向同样臣服于契丹的高丽人暗示大宋水师的强大的因素。这些巨大的木制船舶长达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也就是长三十余米,宽七八米,这样的纯木制船舶体量已然不小,足以让高丽人震撼。南宋时海商们在南海的商船最大的也不超过这个数据,已经足以让当时海上势力最强大的阿拉伯人惊叹为前所未见。
郑和下西洋引起国人重视还是近代在西方人坚船利炮的刺激下,国内学人对古代航海历史深入研究后的事,因为相关原始史料极少,零星的明人笔记记录又带有文人故有的夸张文笔,对宝船的数据过于夸大。其实最大宝船长度在二十五丈以内比较符合实际,这一数据已经比明朝历次出使琉球的封舟还要大。明朝出使琉球所用的封舟长度一般在十五丈左右,最大的封舟在二十丈,作为向明代最忠诚的藩属国传达大明天子谕旨的座船,封舟的大小完全可以推断出郑和宝船的实际尺寸。
当然,无论宝船还是封舟,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造船技术的最高水准,放眼当时世界各国,宋明的船舶技术都不算落后,到明末时虽然中国船只在构造上不适合全火器作战,但技术上自有其独到之处。中国船舶制造技术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清初的迁界禁海政策,清朝的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比之明代反而大大落后了,这一悲剧让人扼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