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披露的,每艘宝船上平均规定人数由公元1405年的450人增加到1431年的690人以上,最大的宝船当然超过1000人。
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可谓是一件世界瞩目的大事,但是和郑和带来带去了多少宝物相比,郑和的宝船有着不亚于宝物的意义,是当时世界关注的焦点。
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怎么样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又好用又威猛的福船,在宋元时几经演变,到明朝永乐年间,成功变身为郑和宝船。
缔造七下西洋伟业的郑和船队,其顶级战舰宝船,正是以大福船为基础改装而来。基本制造原理一脉相承,但体积更大,技术更细化,船的操控用的是更加轻巧的平衡舵,可以说是举重若轻。船只行进,除了空前的11桅杆大帆外,在帆布选择上,采用硬帆结构,可承受更强风力。人力驱动上,船的两舷和尾部有入水极深的尾橹,相当于现代船只上的螺旋桨,用人力踏动,驱动力在当时可谓最强。就算无风也能保持航速。放在当时,堪称全自动操控的巨无霸级战舰。
郑和宝船战斗力如何
这种巨无霸战舰上的装备也极其先进,郑和宝船主战武器为火炮。行动迅速的巨型战舰,外加杀伤力极强的火炮,在当时的世界海洋上难有对手。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几次小规模的陆上摩擦外,遭遇的真正海战只有一次:巨港海战。对手是当地海盗头子陈祖义。这伙海盗盘踞东南亚十年,船队规模超过万人,周边国家皆向他们朝贡。自我感觉良好的陈祖义竟叫板郑和船队,结果战斗半夜打响清晨结束,陈祖义的海盗船队被击毙5000多人,本人被生擒,所属战船全被击沉,立马全军覆没了。
明代中后期战舰是装备大发贡1门和佛朗机6门的福船,据武备志记载因为发射仿制西方前膛炮大发贡船体会开裂(实际上东西方舷炮造成船体断裂是正常现象,明代初年水师装备的是较小的碗口铳和盏口铳所以船体不会断裂,明末清初的舰炮已经变成了红夷炮)。宝船厂的工匠们在考虑到船只航行速度之外还进一步加大了木质船体的强度。一是缩小宝船的长宽比例,设计值的长宽比值为245左右,所以整个宝船的体型看起来胖乎乎的。二是为了承受纵向总弯曲力距,采用层层厚板,叠积层累,加厚船板。根据推测,最大宝船底板和甲板达到340毫米和380毫米的厚度,大大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和抗撞性能,东南亚的海盗船根本无法与其比固,更不用说撞散宝船了。
郑和宝船可谓是集结了当时明朝的所有最先进工艺和最珍贵的材料,所以才使得郑和宝船能够在下西洋的时候所向无敌,彰显了大明朝的国威和科技军事实力。
明代时代的巨型海船当然是明朝人制造的啊!具体来说:
1、巨船时代、海贸频繁
首先,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基线,到禁海之前,海洋贸易一直是异常强盛的,哪怕是明清禁海,依然挡不住国人对海洋的向往。尤其是泉州还在南宋时,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港。无数阿拉伯、犹太、东北亚人、东南亚人和泰西人,不辞劳苦和艰险,来到中国大陆。所以尽管太平洋因为地理的客观原因,将中国封闭在大陆上,但是人为交流始终没有中断。故此中国姑娘越洋远嫁欧洲,菲律宾苏禄群岛的国王,常年客居中国,更是成为一时佳话。要知道如果能意*的话,中国的商人在明朝前,是可以通过苏禄群岛,到达澳大利亚的。
所以在世界历史背景的古代中国,完全有能力建造巨型的风帆海船,因为实际的需要,不断催促着舰船的在手工业者中,发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改变。
2、国家工程、郑和总兵
其次,国人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国家工程,可以说它更像今日的太空探索。所以郑和总兵,才能够站在大过”圣玛利亚号“十倍的宝船上,通过舰桥上,向28000军人,几十条大船发号施令。另外该宝船防水隔舱的 设计,不但领先了当时的世界,同样为郑和的舰队提供了安全保障。还有各种各风帆,各类通讯等等事无巨细的方方面面的恰到好处的汇聚,才能在站在历史节点上明朝郑和舰队提供远航的机遇。比如陈友谅巨型战船的技术积累等等。
所以明朝时巨型的海船,当然是明朝人制造的,因为该时代前的积累和沉淀,以及时代大潮的到来,都为明朝巨舰的诞生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可能。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是无与伦比的。如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六十二艘,小船二百余艘,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编着严整有序的队形,踏着万顷碧波,乘风破浪,浩浩荡荡地出洋。第三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四十八艘,官兵二万七千余人。第四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六十三艘,官兵二万七千六百余人。第七次下西洋时,有宝船六十一艘,官兵二万七千五百余人。郑和的船队以宝船为主构成,此外,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许多船只,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的宝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合138米多,阔一十八丈(合56米)。这种宝船有九桅,张十二帆,“体势巍然,巨无与比,篷帆锚舵二三百人莫能举动。”①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而达·伽马去印度仅有四船、约一百六十人,哥伦布去美洲仅有三船、八十余人,麦哲伦去菲律宾仅有五船、二百六十余人,这和郑和的船队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郑和七下西洋的结果,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宝船
又名宝舟、宝舡。是明时期中国造船工匠结合之前历代的造船成果,制造的中国航海史也是世界航海上最为巨大的木质帆船。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旗舰,为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明人祝允明在《前闻记》“下西洋”条中所说的“如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之类”的船名,很可能就是这种宝船。郑和船队中的巨型宝船,主要建造于南京宝船厂。
郑和下西洋有“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这应该就是多种史料记载的长44丈4尺、宽18丈(即长139米,宽56米)的大号宝船。
从目前船史界的研究意见看,五千料船最大排水量应在10000吨以上,但也有专家认为五千料也就在5000吨左右(对木帆船而言已经是巨舶了),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专题研究。
明代的远洋帆船大小不同,所载人数也不同。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元年至十七年(1403-1419年)造海船数达二千多艘,仅永乐三年就造了一千二百多艘。其中,最大的船被称为“宝船”,郑和下西洋时,宝船最大的长1518米,宽616米,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而一般的明代海船,则可以载数百人。因此,明代的远洋帆船能够携带的人数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具体能带多少人,还要看具体的船型和船的大小。
是的
《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 郑和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即12565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