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顾在纪念与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活动中,郑和宝船的作用逐渐被各界学者所重视,对郑和时代的船舶科技史研究与学术争论逐渐展开,但仍有不少空白领域。1982-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大力组织的复原研究制作鉴定福船型郑和大宝船模型及90年代继续复原研究制作郑和舟师各型船舶系列模型,都是航海与船舶科技史的阶段性重大学术成果,但古船结构与配套研究工作还很薄弱,还未完成真正能复原古船的要求。 作者建议以纪念和下西洋600周年为契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更广泛的海内外船舶界、史学界专家和航海界专家共同来推动郑和古船技术研究,充分挖掘海内外的史料、文物,从船舶总体与配套多方面入手,充实整个郑和研究的内涵。 作者还创议以复原研究制作大比例的郑和宝船整船或局部分段(艉部)的解剖模型,聚集现有部分考证研究成果,做为纪念展览的重点展品,同时争取建造仿明郑和古船,配合纪念活动,促进海洋经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1、建议大力调查、发现、挖掘、打捞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古船及其相关文物。 我国已出土南宋泉州古船(长约30米),元末蓬莱古船(长约322米),明代象山海船(长约276米),但明代郑和以及郑成功舟师的各种官船、战船还始终未曾发现与挖掘。2000年福建东山岛冬古海域已发现可能是郑成功战船的残体,各级文物部门已抄送单位发掘,但至今还未正式动工。 福建长乐市显应宫1992年从地下发掘出疑是郑和及其副使等10人所谓巡海在臣的群体塑像,冠袍、服饰都是明代的,至今地面新庙已建,但对塑像身份,年代还未组织专题鉴定。国内外是否有郑和时代沉船的线索?如何进一步调查,也未见具体安排。 总之,为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做筹备,在学术研究上似不应再停留在1985年以来已经做过的从史料到论文的集成,而需要在史迹文物的发现与开掘上有所前进,更要努力推动海外华人及外国学者,在郑和可能到达的地区及海域内广泛收集新的历史文物,弥补国内的不足。还要充分利用英国加文孟席斯先生的新著《1421年,世界从此改变》,其中对郑和航海成就有一些新见解,在2002年出版的契机;还有1999年台湾《经典》杂志记者王志宏、李菁菁、肖耀华的“郑和下西洋之万里追踪访问”和2000-02年《武汉晚报》女记者范春歌“重走郑和路”访问亚非18国的报道等走向世界的采访,来推动21世纪全球范围的郑和研究和纪念活动。 2、建议复原研究制作2000料郑和宝船大比例(1:10左右)整船模型。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杨槱院士,辛元欧教授的研究论述,海军工程大学唐志拔教授与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设计院仿古专家合作复原研究,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也组织过论证与方案设计,现已分别提出了4大桅2辅桅12帆及5桅8帆福船型郑和古船方案。 其外形依据《天妃经》卷首插图及郑和航海图插图,并参照明末有精细绘画的“封舟”与“唐船”等,确定为小方艏、宽平艉、两头翘,短艏楼(二层)、矮舯楼(一层)、高艉楼(三层)、出虚艄的方案及只有艏、艉楼的方案。其结构均将参照出土元末蓬莱古船、明代象山海船。 该船还要吸收流传至今的沿海民间“福船”特征,充分体现中华古船风貌。其桅、帆、索、橹、桨、鳍、舵、锚、钟、锣、鼓、旗、灯、炮、铳等,每项配套都要开展复原研究。 其意义是引导船舶科技史学界对明代古船全面研究,推动精心完成古船方案设计,确保复原制作船模具有很真实的仿古性,填补现在全国四个郑和纪念馆都只有较小船模,没有复原大船模的空白;在小船模上也看不到古船内部的结构与布局,难以感受古代宏伟巨船的缺憾。 还可争取为福建长乐市正扩建的郑和史迹陈列馆或正规划建设的郑和出洋祭海纪念或江苏太仓市正规划迁建的郑和纪念馆等提供可在室内或室外陈列展览的大船模。 3、建议在上述复原模型基础上,争取建造仿古旅游博览用可机动航海的仿明“郑和宝船”和更轻巧的仿明“郑和座船”。 初步设想其船长分别为605米和38米,排水量分别为1250吨和360吨,其总体布置划分为仿古观赏区,游客活动区和船员工作区。船结构为钢质,但以木材包饰。使从外形到进入观赏区的舱室,参观郑和下西洋史实陈列等,能体现仿古效果。 其功能是沿海航行泊驻各港口供纪念观赏博览教育,也可在港域内沿海载客游览,还可在船上的仿古多功能厅内举行各种学术交流、科技博览、经贸商展、文艺演出、旅游娱乐等活动。船的性能、结构、系统、装置等则是符合现代造船与航海要求,把古今技术与文化融为一体。 这艘仿明“郑和宝船”或“郑和座船”,争取在2004年底前完成建造,在2005年7月的规定纪念日航行进入上海港,建议把它作为国家已初步确定的“上海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海洋博览会”的组成部分,在海博会式同时举行该船命名、授旗、演示展览开幕等仪式,使上海的海洋博览活动形成水陆场馆相结合,而且从水上与江苏太仓港、福建长乐港等郑和下西洋时历史名港相互连续,把游客和观众用“郑和宝船”或“郑和座船”往返载运,这样就能比1998年国际海洋年时葡萄牙举办的国际海博会更有特色、更精彩。 这艘“郑和宝船”或“郑和座船”在上海展示后,还可以组织在大陆与港台之间进行直航巡游,把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纪念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连接在一起。接着再组织出访外国港口,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程,再现“海上丝瓷之路”的风采。 还可常年持续举办海上机动博览,宣扬世界海洋和平友好交往,宏扬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加强国内公众海洋开放意识,增强全球华人热爱祖国的凝聚心情,扩大中国及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影响,应对我国入世进一步开放的大好形势。世界上在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大约复原仿造古代名船20多艘。“郑和宝船”或“郑和座船”做为我国古代名船的影响会很大,也能开创大量商机,只要巧妙经营运作,必将大有经济效益。 郑和舟船中的宝船尺度与船队规模,在世界航海与船舶史上都是空前巨大的。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船队共90人,有3艘船,最大排水量不到100吨,小的只有40吨。达伽马远航印度的船队共160人,有4艘船,最大载重120吨,长不到25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共256人,有5艘船,最大排水量为130吨,其余为60-90吨。相形之下,郑和宝大号宝船排水量约七、八千吨,中号宝船在一千吨以上,也是当时世界第一的,复原郑和古船的意义是可想而知的。而以“郑和宝船”,通航于海峡两岸,巡游于世界的设想是可望在全球华人的努力下变成现实的。 4、建议按大宗宝船的尺度、船型,复原制作一个艉部大比例(1:15左右)分段解剖模型。 这个大模型足以显示出木船纵横结构,古代造船工艺、舵、橹等操船推进装置,披水板(即腰舵)、太平篮(竹制,平时挂在船尾,迂风浪装石块置水中),梗水木(设在船底的两侧,类似于舭龙筋)等减摇装置和甲板上的桅帆装置。 还可显示做为上层建筑的艉楼内部各层“天盘”(甲板或平台)中设置的“神堂”,“针房,头门、官厅、后堂、书房等的布局和内部陈设。 在后主桅上还可配置主帆、头巾顶、插花等帆具及其收放的绞车和”望斗“;桅上则可挂有:号带、“大明国统兵大元帅”郑字旗、桅旗、麾旗、灯笼、悬灯等。还有顶层“天盘”和“将台”上摆设的铜锣,更鼓、小鼓、喇叭等音响信号设备。 这种大模型或2000料郑和宝船大比例整船模型均可以做为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展览”中的一项室内重点大型展品,集中又综合地显示我国航海,船舶史研究的许多学术成果,反映郑和科学航海与古船文明的成就,弥补郑和下西洋原始出土文物较少,特别是海洋和船舶的文物更少的缺憾。也能供上海国际海洋博览会陈列给海内外公众一个较直观的郑和古船“巨无与敌”的宏伟形象。 5、建议仿造中国明代风格的航海运动帆船 要求具有浓郁的中华古船特色,而性能优异、工艺精巧、结构牢固;船内的通信、导航、救生、消防等设施则是和国际现代化水平接轨的,以便适应驾帆航海探险运动在世界和我国的发展前景。 明100料战船是郑和下西洋时期或前后一种最轻型的快帆船,在《南船记》和《龙江船厂志》中均有记载,长约5丈2尺,宽约9尺6寸,且为单桅帆船,舯部设有小型官楼,是否可以此船型做为仿古驾帆航海运动帆船的母型,有待帆船航海运动界与造船技术界有关专家共同论证。 所有这些建议是需要资金的,如果加强组织领导团结凝聚海内外很多热心人士,会争取到相当的合作集资,再要有适当单位牵头承办,并不都需要向政府要投资。有的项目要抢在2005年赶上郑和下西洋的600周年大庆;有的还要根据复原研究及市场运作的进展从长计议,在600周年之后去逐步实现,也是诚心的持续的与发展海洋经济、文化相结合的纪念和研究活动。(
中国古代宝船
中国船舶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发展一样长久,数千年来,船舶经历了筏、独木舟、木板船、桨船、木帆船、轮船,螺旋桨到钢质现代船的发展历程,千姿百态的船型、结构、帆装、推进动力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多元化。在中国古代的诸多船舶中,最有影响的也是最著名的包括汉代的楼船,隋朝的大龙舟和明朝的郑和宝船。
汉代的楼船
楼船虽然远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 但它的发展却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楼船高十余丈,船上的各层建筑物都各有专名。第一层称为庐,就是房屋,第二层因高居于上,所以称为飞庐,最上层称为雀室,是古船上的 望台,一般派士兵在里面 望、警戒,像鸟一样站在高处观察四周的动静,故称为雀室。楼船不但外观高大巍峨,而且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防皆宜,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堡垒。由于楼船身高体大,具威慑力,一般用作指挥船,只是它的行动不够灵便,在水战中,必须与其它战船互相配合。
楼船的甲板上有三层建筑,每一层的周围都设置半人高的防护墙。第一层的四周又用木板围成"战格",防护墙与战格上都开有若干箭孔、矛穴,既能远攻,又可近防。甲板建筑的四周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信道,便于士兵往来,甚至可以行车、骑马。
隋朝的大龙舟
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扬州一游,命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
大龙舟高数层,船体要用很多大木料。木料的长度有限,这就要求把许多较小较短的木料连结起来。同时,船体的骨架与板之间,船体与上层建筑物之间的连结技术要求很高,连结不好就不坚固,所以在龙舟的结构强度中,连结是极重要的。隋代大龙舟的连结方法是采用榫接结合铁钉钉连。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连结要坚固牢靠多了。隋代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的方法。
郑和宝船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它采用的是中国古代适于远洋航行优秀船型--福船型。它高大如楼,底尖面阔,首尾高昂,首尖尾方,两侧有护板,船舱为水密隔舱结构。底尖利于破浪,吃水深,稳定性好,安全舒适,是航行于南海和西洋航线最先进的海船,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木帆船。
船名:宝船
长宽尺度(公尺):1256x5094
功用:郑和乘坐的指挥船,是属于安全远洋航行的福船。载重量达七千吨,有大号及中号之分。独特的设计如两头出梢、纵向通体的底龙骨、多层板船底等的特色,至今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一带仍保留
是的。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明时期中国造船工匠结合之前历代的造船成果,制造的中国航海史也是世界航海上最为巨大的木质帆船。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旗舰,为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明人祝允明在《前闻记》“下西洋”条中所说的“如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之类”的船名,很可能就是这种宝船。郑和船队中的巨型宝船,主要建造于南京宝船厂。
据郑和随行人员巩珍的目击纪实,说这种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但没有言明宝船的实际尺度。另据《明史》等有关史料所见,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专家对文献记载是否有误,仍在争论)。(根据《中国度量衡制史》记录明尺311厘米计算,船长139米,宽56米;若按出土的明代木尺实物28厘米计算,船长124米,宽50米)
唐代航海还不发达。宋代以后才是造船业的发达时期。不过,听那些吹牛。航母的排水量都在十万上下,古代哪有这么先进。中国最大的宝船舰队也就三四千的排水。根据《中国度量衡制史》记录明尺311厘米计算,船长139米,宽56米;若按出土的明代木尺实物28厘米计算,船长124米,宽50米这是宝船的尺寸,也是中国传统船最大的了。后来的北洋水师的最大7000+左右
1:据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44丈4 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
2:7月11日
3:郑和
4:海苹果
学名:Pseudocolochirus Sp
分布:印度洋、东太平洋海域
饲养要求: 水温:23~26 PH:81~84 比重:1020~1025
种属:无脊椎动物
简述
海苹果属棘皮动物中的海参。它有众多微小的管足和花朵般灿烂的呼吸树体色以红黄蓝三色为宅。海苹果非常易养.不需要单独喂食,因为它的呼吸树可以作为捕食的触手使用,来摄取水中的软体饲料,海苹果多数会爬至缸壁接近水面的顶端。温度23℃~26℃。
5:中华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