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最辉煌的年代

中华民族最辉煌的年代,第1张

  本文围绕15世纪初震惊中外的旷世壮举——郑和下西洋,简略介绍中国当时发达的远洋航海和造船技术,并以历史大局观阐述郑和下西洋对西洋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反观中国较之西方海军国家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远洋的历史事实,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以期清晰阐明中华民族的开海意识由来已久,以便传承和发扬。

  一、世界远洋航海的先驱

  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先后统率由百余艘大小帆船和二万七千多船员和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最大规模走向远洋的空前壮举。其航海规模之大,航行船只和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

  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由于《明实录》、《明史》与众多史料不尽一致,纵使法国学者伯希和经多方考证,所得结论仍前后矛盾,一时竟成了难题。好在郑和、王景弘等人于宣德六年(1431年)冬第七次下西洋出航前分别于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和长乐太平港亲自令人撰刻有《通番事迹记》和《天妃灵应之记》两碑。两碑刻于同年,内容基本相同,是姐妹碑。前一碑文在明嘉靖年间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28内有录,1935年夏为郑鹤声在四库全书珍本中发现并抄刊于世。后一碑文不见于历史文献,但其碑身却于1931年初由长乐县县知事吴鼎芬发现,特移置于县署保藏,后又湮没无闻。到1936年,复由专员兼长乐县县长王伯秋于官署思善斋侧重新发现,于是拓文赠海内外学者,并建亭保护,使长乐碑完整保存至今。由以上两碑文看,除第一、第七次下西洋时间外均与《明史》等文献记载大大不同,此两碑碑文的发现最终解决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年限问题。现按长乐碑文和《明实录》等记载把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简列于下。

  第一次(1405-1407年):终点古里。

  第二次(1407-1409年):终点古里,分船队到达阿拨把丹。

  第三次(1409-1411年):终点古里。

  第三次下西洋的海域仅至印度西海岸,并肃清该海域中之海盗,对东南亚及南亚诸国抑强扶弱,保证了该地区的稳定和这一海域国家的正常朝贡。

  第四次(1413-1415年):终点忽鲁谟斯。

  郑和宝船队开始进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同时还帮助苏门答腊国平息内乱。招徕忽鲁谟斯国入贡。

  第五次(1417-1419年):终点东非麻林。

  第六次(1421-1423年):终点东非卜剌哇,分船队到达榜葛剌。

  第七次(1431-1433年):终点东非竹步,分船队到达榜葛剌、祖法儿、剌撒、阿丹、木骨都束、卜剌哇、天方。皆有专人代表郑和奉敕前去各国颁诏抚谕。

  后三次下西洋,郑和总船队和分船队从忽鲁谟斯继续向东非印度洋沿岸国家迈进,与众多西域国家建立了新的国家关系,他们踊跃派使者趁郑和宝船队回航的机会向明朝贡。贡品绝大多数为以往中国未见的奇珍异兽。如进贡号称麒麟的长颈鹿就有三个国家,还有龙诞香亦是各国贡品中常见之物。郑和船队的东非印度洋海岸国家之行,一般大舶皆停在古里,由古里再派出总船队或分船队直航忽鲁谟斯、佐法儿、阿丹、木骨都束、卜剌哇各国,按到达港口的深浅安排海船之大小组合。古里为总船队或分船队会合之所,郑和于后四次下西洋均去了忽鲁谟斯,由于当地港口水浅,必须换乘小船前往,至于其它东非海岸国家,郑和也均派分船队前往,根据港口深浅,安排合适的船队前往。最后郑和等回到古里换乘大舶回国。可见郑和总船队和分船队在出航时必有严格的航队组配和调度管理,以保证郑和船队在海上的安全航行。上述的古里,英文名为Calicut,即嗣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玛东航的目的地。

  郑和航海活动比葡萄牙亨利王子早10年,比哥仑布早87年,比达·伽玛早93年,比麦哲伦早114年。正当欧洲刚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在欧洲远洋航行的鼻祖葡萄牙人尚未着手进行大西洋海上探险之前,中国的郑和船队竟以气势恢宏的规模,长时间出没于人迹罕至、浩瀚的印度洋上,凌越万里。这不仅对于木帆船的结构设计、航海性能、操驾和航海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船队在远洋航海时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亦必有过人之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远洋航海的科学实践,无疑将以古代最出色的科学航海活动而永载世界航海科技发展的史册。许多中外人士对于在世界科技尚未昌明的古代,中国竟能派出如此规模的、组织有秩的远洋木帆船队长期驰聘于风浪骤变的大洋中,叹为人间奇观。这也充分说明当时中国的国力和造船与航海技术举世无双。

  二、郑和科学航海

  郑和下西洋首先要掌握航海技术,大海茫茫一片,特别在远离海岸时,只能靠航海指南针辨识方向,靠星斗确定远近。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是:"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为盘(指磁罗盘),书刻干支之字(图1),浮针于水,指向行舟"。时航路又称针路,有单(丹)针和缝针。除了指向仪器,还用特制工具牵星板测量星星在当地的高度,画出过洋牵星图来。

  图1 航海指南针罗盘刻度图1 航海指南针罗盘刻度

  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就在搜求专于此道的中外航海人员(其中包括有回回人、西域人和阿拉伯人),称为火长,用作船师。"务要取选能谙针深浅更筹,能观牵星山屿,探打水色深浅之人在船"。经过前人及郑和船队的航海实践,终于绘制成共24张连续航行的针路图,及4张过洋牵星图,即古里至忽鲁谟斯,忽鲁谟斯回古里,龙诞屿到锡兰山。锡兰回苏门答腊过洋牵星图。可见锡兰、古里、忽鲁谟斯、苏门答腊为郑和船队的主要停靠站,确定这些停靠港的位置至关重要。图2示以用牵星板测天的方法。《郑和航海图》将船舶航行时的天体定位与定向,罗盘指向与针路,路标识别导航,航路指南与推算等航海技术包容于一图,是明初以前中国海员航海技术的百科全书。"只要了解它的绘制方法,配上所记针路、牵星等等,用今图仔细对照,便可发现它相当正确"。《郑和航海图》是郑和科学航海的重大成果。

  图2 使用牵星板测天图图2 使用牵星板测天图

  三、郑和宝船队

  长期来历史学家一直据明史"(郑和)造大舶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这一记载宣传当时中国惊世骇俗的造船能力,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135米,排水量达2万吨,其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可是由于船用木材强度所限,按照世界较为先进的木船建造技术,15-18世纪其极限吨位是3000吨,19世纪经过英国船舶设计家西萍斯的努力,设计出对角线式的纵向构件网架[1],才使木船极限吨位提高到5000吨,而且大吨位木船都是有4层炮甲板、航速仅1-4节的低速近海战舰,至于走远洋的快速东印度公司贸易船尚未见有超过1500吨者。据此,上述宝船尺寸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船舶科技工作者的质疑。导致了郑和宝船尺度这一船舶考古学上的难题,长期悬而未决。但自二十世纪以来出土了两件文物资料和发现了一件郑和宝船队图像资料,使最终攻克这一难题看到了希望。

  1936年春郑鹤声在探访静海寺时,在已作大厨房的壁间里发现了失散已久的《静海寺残碑》,拓得碑文148字,记载当时郑和下西洋所用船舶有二千料和一千五百料海船与八橹船,这是唯一记载郑和宝船队船只大小的碑文。与明代祝允明在《前闻记》中所述的第七次下西洋时所用船种颇为一致。碑文记述通番往事,其语气、字迹、格式都与《通番字迹记》及《天妃灵应之记》两碑极为相似。静海寺为永乐年间由郑和奏建,出洋时首先要在此举行祭祀仪式,以求海上航行安全,在静海寺碑上记载郑和船队的船种也较为顺理成章。而其它两碑上就不再记载了。1957年在南京三汊河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了长117米的大型舵杆。2000年由金秋鹏发现了《天妃经》上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图象资料。该图为参加过第五次郑和下西洋的唯一一位和尚胜慧在临终时令其后辈按他亲见的船队形象绘成六幅船图(见图3),这是郑和宝船队最珍贵的海船图象资料。

  图3 参加第五次郑和下西洋的和尚胜慧所绘郑和下西洋船队形象图图3 参加第五次郑和下西洋的和尚胜慧所绘郑和下西洋船队形象图

  把上述两件出土文物和一件参加郑和下西洋的和尚胜慧所绘的船队图象资料相互佐证,有力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实,即当时郑和宝船队的最大海船只有千吨级,这是完全能符合木船强度的科学构造原理的。看起来千吨级海船比万吨级海船的尺度是小了些,但是它仍是当时世界上率先实现远洋航海的最大海船,并更具科学性,这就使我们具备了科学复原郑和宝船的基本条件。如根据以往万吨级郑和宝船仅船之长、宽两项数据,是无法复原的。即使复原了,主观因素太重也难以服众。再说2万吨级的郑和宝船也无法实现科学的安全远程航海和港口系泊的,这一方面笔者已有3篇文章发表[2][3][4],不再赘述。

  在郑和下西洋期间,船场遍布全国,其中南京龙江船厂分厂宝船厂和长乐太平港都是郑和大宝船的建造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前17年内共造2758艘海船,而单就当时清江船厂及卫河船厂所建造的各类内河船种更是不计其数。李约瑟认为:"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它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种种历史事实无不说明,郑和下西洋期间的中国是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与航海和海军强国。

  四、造福东南亚的唯一航海家郑和

  持续28年之久的郑和下西洋拉动了亚、非,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马六甲,过去十分落后,在郑和下西洋前才立国。但自从成为郑和下西洋船队停靠的总站后,在当地设立了官厂,海上贸易的兴盛,使这个国家逐渐富了起来。这种例子在东南亚(即所谓南洋)比比皆是,在苏门答腊、古里等郑和船队会聚之所,都设有官厂,建立排栅和贸易货物仓库。郑和船队在船舶候风时节,有大量时间至印度洋各港口进行海上贸易和探宝活动,致使当时亚非和东南亚许多港口异军突起,出现了海上贸易盛世。亚非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把郑和作为使他们走向富裕的神(三宝太神)予以供奉,600年香火不绝。他们高度评价郑和"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东南亚各地不少井、亭、山、庙乃至城市都有以三宝命名的。这与欧洲航海家的殖民征服恰成鲜明的对照,可以说郑和是一位空前绝后、形象完美、造福世界、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航海家。

  明史专家吴晗认为,"明成宣时代的南洋已成为中国之一部,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均为中国之附庸。南洋之开拓及开化,完全属于中国人之努力。假如政府能继续经营,等不到欧洲人的东来,南洋诸国已成为中国之领地,合为一大帝国,或许世界史要从此变一样子"[4]。这种历史偶然性是完全存在的,也是中国继续走向强盛、保持远洋航海优势的绝好机遇。可是正统(1436-1449年)后,明廷斥郑和下西洋为一弊政,放弃已成规模的中国远洋航行事业,郑和船队迅速回撤至马六甲海峡内的亚洲地中海,其后撤速度之快,使本可于15世纪与欧洲葡萄牙航海船队相遇的中国海船,竟然又过了80年葡萄牙船队才在中国海与之相遇。在这80年中,中国政府对地处亚洲地中海的南洋同样也放弃经营,放任自流,致使在政治上复由其对中国有向心力而恢复到元代时的离心力,自毁大好机遇。直到葡萄牙人东来后竟然成为他们的殖民地,遭受到西方航海殖民者惨无人道的压迫和奴役,受苦受难,实为南洋各国人民所不欲也。其与郑和时代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五、郑和外交——睦邻友好

  郑和及其船队是和平之旅,从未占领别国的一寸领土,但却是亚、非和平环境的坚强捍卫者。下西洋期间,仅有两次动武,但都是在他人发起兵端的情况下的正当自卫行动。一次是锡兰国王仗其国力,欺侮邻国。在第三次郑和下西洋时见郑和船队盛载货物而回,出兵袭击郑和船队,为郑和捕获,送南京,永乐皇帝把他放了,回国后十分感动,痛改前非,也不再为患领国,就此与邻国保持了良好的国家关系。另一次是在第四次郑和下西洋时帮助苏门答腊平息内乱。对于有一些大国欺侮小国的行为郑和也予以劝阻。如大国暹罗与马六甲等小国交恶,经郑和耐心劝说而作罢。总之,郑和以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使者宽容的风度,通过抑强扶弱,目的是保持和促进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明代永乐年间,在东南亚有4个国家共9位国王先后8次来华访问,有17个国家先后有4次每隔2-3年遣使来华。单是永乐21年,古里"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6],永乐年间,亚非各国来华朝贡达318次,平均每年15次,达到明代西洋外交史上的顶峰,这是郑和成功外交的生动写照。

  21世纪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世纪,世界任何大国如果想在国家关系中产生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积极影响的话,都可以从郑和外交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六、中华民族率先走向远洋的辉煌年代

  中国原是一个大陆国家,但自从秦始皇开发中国东部沿海之后,遂一步一步离开国门走向海洋,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唐末、五代间,由于中国海船上已成熟地采用水密舱壁结构,致使中国海船愈造愈大,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于是中国海船始进入阿拉伯海。过去中国人在印度洋上要由小型中国船换乘大型印度船,而今情况却一变为中国大船进水浅的波斯湾却要换乘阿拉伯小船。此后号称世界航海民族的阿拉伯人喜欢乘中国海船以策航行安全。到了宋代由于中国海船的结构、性能和操驾技术日趋成熟,12世纪初中国海船已进入远洋航行的新时期,到了南宋和元代,政府提倡海上经商,使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更加发达。泉州成了世界第二大港,中国的航海家们开辟了一条西起东非海岸,东达日本海的远洋航线,泉州成为这条国际航线的中点,当时中国曾以泉州为界称南北洋,南为南洋。中国人比欧洲各国率先走向远洋要早300年。这就为明初郑和下西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船只如何才能走向远洋是有条件的。李约瑟博士说得好:"舵与航海指南针是人类走向远洋的先决条件"。中国于公元2-3世纪发明了舵,公元800年左右发明了水密隔舱,公元1100年左右发明了航海指南针。到了13世纪后,以阿拉伯人作媒介中国的舵和航海指南针才分别传入北海和地中海,14世纪后欧洲两个海域的海船才合流,在欧洲海船上同时使用舵和航海指南针的时间是14世纪以后的事。中华民族率先走向远洋理所当然。

  七、超前与落后,开海与禁海

  中国古代以造船业和航海业为标志的海洋事业始终维系着祖国的兴衰存亡,只要开海,国家兴旺,一旦禁海,造船业和航海业必衰,国家也随之衰落。在郑和下西洋以后,总的格局是国家放弃海洋40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朝廷中开海派与禁海派斗争不断,当开海派取胜时期,国家兴,反之,国家弱,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东南沿海的人民为了反抗朝廷的禁海政策进行了长时期的艰苦斗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海权思想的沉沦,使中国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中,英、法、日、俄、美、德等列强从海上频频入侵中国达84次之多,入侵舰艇达1860艘,入侵兵力达49万余人,于是割地陪款接踵而来,使中国人民蒙受亘古未有的百年重负。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可歌可泣,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压迫和痛苦极为惨烈。中国近代受外国侵略的历史,血迹斑斑,历历在目。正当西方各列强向新时代迈进的时候,中国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坐失良机。究其原因,放弃海洋实乃治国者最大的失策。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是全球华人的重大节日,百年难遇。我们必须利用这一重要契机,传承中华民族昔日开海的优良传统,增加凝聚力。努力发展和开拓新世纪的海洋事业,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促进海峡两岸的三通,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Robert Gardiner:《The Line of Battle》,Conway Maritime Press Ltd, 1992, P 122

  [2] 辛元欧:《关于郑和宝船尺度的技术分析》,2001年9月台北走向海洋——郑和研究两岸研讨会大会报告。

  [3] 辛元欧、范巨山、卜立鸣:"郑和宝船复原的相关思考",2002年8月上海第十届国际东亚科技史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4] 辛元欧:"郑和宝船及其船队的船型分析",2002年10月昆明《第三届中日机械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吴晗:"明初的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转引自《郑和研究资料选编》,人民交通出版,1985年6月第1版,第89页。

  [6] 张廷玉等:《明史》,卷326,"古里传"。

  2003年10月17日加入

第一:郑和的“宝船”

船舶是航海的重要工具,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有多大,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史料记载,郑和首航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折算成今天的公制,最大的船长约150米,宽约61米,排水量约在2万吨以上,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但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郑和首次航行中最大的船应是南京静海寺碑中所记二千料船,因为永乐初,内战的创伤尚未完全修复,工农业生产才有所复苏,尚无条件造大宝船,不过是利用征调收降的水军和民间航商现成的海船中质优体大的加以整修加固而已,这在当时已是载重量很大的船了。万吨级木质帆船不仅在明代,即使在当今高科技的时代都是建造不出来的。

第二:郑和的信仰

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朱棣的英明决策,朱棣十分重视佛教,即位后不仅修建金陵大报恩寺,还请来众多西藏僧人刊印藏文藏经,一时间藏传佛教占尽风流。郑和作为一名出色的执行者,他的许多供奉行为,其实是奉旨行为。

而郑和与伊sl教的关系则更为密切,渊源更深。据云南《郑和家谱》和南京《咸阳世家家谱》记载,郑和出身于伊sl教世家。郑和祭扫云南晋宁马哈只墓;郑和至泉州灵山回教先贤墓行香;郑和重修西安清修寺、重修南京净觉寺,并提请其子孙世守之……这些都成为他对伊sl教怀有深厚感情的有力证据。 

第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

公元1421年3月5日,郑和率领107艘船六下西洋,抵达古里(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后,率一支船队返回,但是,郑和的部下洪保、周满、周文三人率其他船队继续航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大西洋佛得角群岛,然后三将率船队朝不同方向航行,绕地球一周后返国。也就是说,他们比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早了7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早一个世纪环球航行。

船在古代的叫法有:舲、画舸、彩舫、舠、艖、艒、膺、舤、舭、舽、舼、艆、艍、艃、艂、艀、艔、艓、艬、艞、艭、艧、艛、艚子、艅艎、舢板、舫、艇、便檝等等。

1、舲(líng):有窗的小船。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宋代: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释义:

我放船于万里黄河,当年多么可笑,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划分南北的界线!不用说,我平生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历了。沿着官河摇曳着几株老柳,萧索的古道映照着一片残阳。风停了,可是波涛依旧汹涌不息。

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该会惊讶地问:哪来的这些狂放客人,竟兴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远近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气里绿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闲鸥企立在那里。

高高的浊浪仿佛挟着天空一起浮动,蜿蜒的山岭好像招呼着云朵奔腾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亘天际。我们叩击着船舱引吭高歌。一曲方终,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2、彩舫(fǎng):画舫,一种五彩缤纷的船。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南乡子·乘彩舫》五代: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带香 一作:带花)

释义: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3、画舸:彩饰的小船。桡:船桨。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南乡子·画舸停桡》五代:欧阳炯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释义:

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

4、艅(yú)艎(huáng):舟名。大船。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释义:

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注释

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5、舠(dāo):形如刀之小船。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破阵乐·露花倒影》宋代: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释义:

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垂柳呈现出一片金**,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长长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

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音乐声喧天。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偶然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

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时有轻盈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6、艖(chā):小船。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德歌·冬景》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释义: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与汉唐不同,宋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唐朝土地均分制度的破坏,唐末以来的商品经济被宋朝继承和发展。失去了丝绸之路,宋朝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河运和航运,催生了宋代繁荣的造船业。

宋代发达的造船业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技术发展而言,宋代和明代分别出现了造船史上的两个高峰。水密仓、罗盘、平衡舵、尖底船等技术在宋代得到应用,将中国的造船技术推向高峰,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的造船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三个高峰,即秦汉时期、宋朝和明朝。

秦汉时期是中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时的船舶不仅规模巨大,种类繁多,而且是历史舞台上的大型建筑船舶。秦朝致力于发展水陆交通,开凿了灵渠。到了汉代,打通了连接南北的海上通道,使造船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宋代,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第二个高峰。宋朝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帆船和商船舰队。其贸易路线到达东亚、东南亚和中东,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陶瓷和丝绸销往世界各地。

明朝是中国造船业的第三个高峰。继承和发展了宋朝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工艺,明朝的船厂分布广泛,规模庞大,设备齐全,达到了中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郑和七下西洋是实力的直接体现,船队中的高大宝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秦汉时期形成了此后1000年船体结构的雏形,而宋代是技术革新的时期,尤其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奠定了四大发明的地位。这四大发明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尼德姆发明的,他提炼了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指南针在宋代被应用于航海,世界准备进入大航海时代。

商品经济,造船业繁荣的前提

在铁路和公路兴起之前,航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因此,造船业的繁荣必然有航运业的发达,其前提是商品经济的繁荣。传统的小农经济强调农民自给自足,只用少量的农产品换取盐、铁、酒等物资,所以运输业不发达。而商品经济则不同。大量的农产品在城市中进行交易。南北之间的经济差异导致粮食、布匹、茶叶、盐和其他大宗商品从南方用船运到北方。货物流经河流和湖泊,将国家的经济联系起来。

为什么商品经济在宋代得到发展?从下图可以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城市劳动力、小商贩和手工业者,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城市劳动力生产纸、铁、服装、酒、瓷器等小商品,形成商品供应;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士兵、小商贩和劳动者等无产者,生活在城市,产生商品需求。小商品和农产品的交换在城市和农村不断发生,产生了大量的交易,从而催生了商品经济。

明代的造船业,发展到中国古代造船业的顶峰。造船工场遍布于全国滨江沿海各地,尤以江苏、福建、湖广、浙江等地最为发达。除民办的以外,还有官办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廷规定: “如或新造海运船只,须要量度产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明会典》卷二百)根据这个原则,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官办船厂,其中最大的有南京的龙江船厂、苏北的清江船厂、山东的清河船厂、福建的台南船厂和东北的吉林船厂。

这些船厂规模大,组织严密,工种齐全。如龙江船厂,隶属工部都水司,占地8100亩。厂设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举司,负责造船业务;指挥厅,指挥生产。该厂的生产组织仿照明代城市居民的坊厢组织,按专业性质分为四厢:一厢制木梭橹;二厢制造船木、铁件及缆;三厢修补旧船;四厢制造棕篷等物。

生产的合理组织和分工的严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明初的造船能力是惊人的。仅据《成祖实录》所作的不完全统计,明永乐时期中的12年,就造了2735艘海船。

明代造船除数量多以外,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船体增大,二是船型名目繁多。明代船舶最大的,要算郑和下西洋的大型宝船, “长肆拾肆丈肆尺,阔壹拾捌丈”。根据明朝规定的斛斗称尺制度,当时的1尺相当于31厘米。依此换算,大宝船的长与宽约为138米和 56米。据英国学者米尔斯推算,郑和大宝船的载重量约为2500吨,排水量为3100吨。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在其著作《西洋番国志》中,说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样的巨舶,不仅“盖古所未有”,而且达到了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木帆船的顶峰。因此,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指出:“在造船方面,中国曾远远走在欧洲的前面。”

明代船舶种类繁多。根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分类法,以形定名的有“海鳅”、“江鳊”、“山梭”、“蜈蚣”等;以量定名的,如 “一千料船”、“万石船”、“四百料战座船”(料是载重量单位,1料= l石=925斤)等;以质定名者有楠木船、杉木船等。《明史·职官志工部》则按用途,把船分为江海转运的漕船、江河交通的杂用船和海防备倭的江海兵船三大类。这些分类说明明代船型已越来越多,到了非分类不可的时候了。

明代的海船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型,即广船型、福船型和沙船型。凡属海船,无论是民船,还是战船,都属于这三种船型。

广船因广东所造而得名。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脊弧不高,有较好的耐波性。结构上,横向以密距肋骨与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肋维持。造船材料为荔枝木、樟木和铁栗木(乌婪木),坚固耐用,但材料来源困难,且造价高,有碍于其发展。广船侧前方装有能垂直升降,伸出船底之下的摔板,起减摇和稳定航向的作用。舵板上开有成排的菱形小孔,使操舵省力,又不影响舵效。大型广船的中桅和前桅均向前倾,上悬布质硬帆,篷杆较粗且排列稀疏。在中、小型广船上备有橹、桨。广船破浪性能力好,利于深水航行。

福船因福建所造而得名。船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层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住人。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尾封结构呈马蹄形,两舷边向外拱,有宽平的甲板,舷侧用对开原木厚板加固。造船用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有些福船首或尾有活水舱,舱在满载水线附近有孔。当首或尾在浪中下降时,水流人活水舱;上升时,水又缓缓流出,使船上升速度降低,以达到减小纵摇的目的。福船的破浪性能好,宜于海上深水航行。

福船还派生出一些船型,如哨船(草撇船)、冬船(海沧船)、鸟船(开浪船)等。鸟船有一种小型的称为快船。冬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比苍山大一些的叫艟矫。

有人将鸟船看作一个独立的船型,与福船、广船、沙船并列,从而将我国海船分成四大类。

沙船是起源于上海崇明的一种平底海船。沙船的特点是:底平,方头方艄,利于行沙,少搁无碍;吃水浅,受潮水影响小;船宽稳性大,有披水板、硬水木和太平篮等减摇设备;多桅多帆,快速性好。由于沙船船底平,不能破大浪,故主要航区是北方海域。

明代还有一种专供使臣出使外国时乘坐的官船,称为封舟。封舟长15丈-20丈(47米-62米),宽3丈左右-6丈(10米左右-19 米),深1丈3尺多(约4米)。封舟有23个-28个舱室,都是密闭的。舱外有4尺高的遮浪板。封舟船体钉捻后用铁条数十根从底龙骨沿舷板箍到两沿。封舟上的属具一应俱全,有桅3-5根;橹36支;铁力木舵1具,备用舵2-3具;锚4具,共重五六千斤。据《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记载,明代海船上的锚,还有重达6350斤的。能制造这样大的锚,反映我国当时的造船水平是相当高的。此外,封舟上有40个水柜,以保障远航的用水。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明代造船能力之强,造船技术之高,在当时是举世无匹的,这就给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41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 伊思的护肤品怎么样

    从粗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如果来自于伊思的护肤品化妆品品质不好,大家使用了之后没有看到明显的肌肤改变,没有看到很贴服的、很细致的上妆效果,为什么大家还会选择购买伊思旗下的护肤品化妆品呢?所以它的销售业绩就会越来越差,不是吗?从具象的角度出发去

    2024-04-15
    46100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以下是鉴别妮维雅是否为正品的一些方法:1 从包装的印刷上看,正品背面的文字印刷柔和,字体略扁,文字之间的距离均等。而大部分假货的文字印制的颜色都比较深,字体看起来细长,印刷的也不是很细致,上下行之间的距离有偏差。有的文字印制的还有重影。2

    2024-04-15
    43800
  • 娇玛仕十全十美小套盒都有哪些

    洗面奶、精华液、眼霜、粉润乳霜。根据查询娇玛仕(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得知,公司旗下生产的娇玛仕十全十美小套盒中包含的产品有但不限于:洗面奶、精华液、眼霜、粉润乳霜。娇玛仕(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

    2024-04-15
    35300
  • 妮维雅水活滋润精华露和水活畅透多效精华水怎么搭配用

    妮维雅水活滋润精华露和水活畅透多效精华水是非常受欢迎的保湿护肤产品,它们可以相互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护肤效果。我们来说说妮维雅水活滋润精华露。这款精华露具有深层补水保湿的功效,能够为肌肤提供长时间的水分滋润。使用时,你可以在洁面后直接将适

    2024-04-15
    26900
  • 每天一个护肤知识:山茶花

    山茶花对皮肤具有美白、嫩肤、祛除皱纹的功效,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皮肤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这些成分可以让皮肤保持良好状态,并且有助于肌肤保湿。此外,山茶花还具有高抗氧化物质,能够对抗皮肤老化现象,并保护皮肤免受环境污染损坏。它还能

    2024-04-15
    39000
  • 小黄瓜水有什么作用

    美白保湿、细致毛孔、细滑爽肤。。。小黄瓜萃取精华富含矿物质、氨基酸、糖蛋白、单宁酸等人体极易吸收的养分,可以使肤色靓丽、红润、洁净、白皙;与此同时,可有效的清热解毒,促进血液循环,对青春痘、粉刺、皱纹、雀斑等问题可以起到修复作用,对发言的皮

    2024-04-15
    39700
  • sk-ii怎么辨别真假

    sk-ii辨别真假方法如下:1、防伪码:首先找到sk2外层包装的二维码,继而使用手机、uc或者其他的浏览器自带的“扫一扫”扫描防伪码,然后安静等待一会儿,就会显示详细结果。如果查询次数超过1次,那么慎重涂抹。2、条形码:先找到外包装的条形码

    2024-04-15
    29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