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做“芸子”,皆读做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做“舞子”,皆读做まいこ,Maiko)”。而在明治时期以后,“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越来越普遍,成为现代标准日语读法。
日本浮世绘中的艺妓在日语中,“妓”字保留了传统汉语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艺的“妓”是指前者,因为艺妓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但在现代汉语中,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艺伎”这种以避讳为目的的现代汉语翻译写法。日语中的“伎”是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所以有人主张“艺妓”才是正确的中文翻译写法,以示区别。
艺妓并非妓女。艺伎(げいぎ,Geigi)是一种在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她们的交易是满足男人们的梦想——享乐、浪漫和占有欲。通常与她们交易的,都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 在昂贵的餐厅和茶舍里,谈论生意的男人们喜欢请一位艺妓相伴,为他们斟酒上菜,调节气氛,而这最少也要花费1千美元。今天,仍有少数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加入艺妓行业。但在过去,艺妓是一个终身职业,必须女承母业。二战以前,绝大部分艺妓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
艺妓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行业规定,艺妓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妓“纯洁”的形象。
日本历史上的艺妓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集中地区曾经艺馆林立,从艺人员多达几万人。不过,艺妓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了,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业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艺妓又兴盛了一时。据估计,目前京都的艺妓只不过200人左右,一些艺馆转作他用,艺妓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艺伎并非日本特有。以“侍酒筵业歌舞”为职业的艺伎,在历史上本来并不是日本所特有。黄遵宪认为艺伎“甚类唐宋官妓、营妓”。中国的唐宋时代,士大夫携妓吟唱,是当时普遍的习俗,在中国浩瀚的诗词曲赋中,留下了不少咏唱歌姬的佳句。当时中国的官妓,以及朝鲜的妓生,和日本的艺伎都有相类之处。随历史的发展,只有日本的艺伎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艺妓虽衰犹存,虽也努力进行改革,但风光不再,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在现代青年男女看来,艺妓已过时了。值得注意的是,尚操此业的艺妓却不失信心。她们甚至周游各地,藉以提高身价。有的人更明确地说:艺妓是京都的象征,传统的古老文化必须加以保护。近年来,对于艺妓的衰与兴、保与弃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斗争。
艺伎的培养
</B>在日本,担任艺伎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艺伎都能坚持的。
古时艺伎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现在则因为《儿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妓,整个演艺历程长达5年。初为艺伎者称为“舞伎(或舞子)”,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伎”。艺伎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伎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妓之陪衬。艺伎中把前辈艺伎称为“姐姐(お姉さん)”。
艺伎的着装
在艺伎业从艺的女伎大多美艳柔情,服饰华丽,知书识礼,尤擅歌舞琴瑟,主业是陪客饮酒作乐。艺伎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不过,这里面包含着男欢女乐的成分,所以称之为艺伎。艺伎雅而不俗之处,不仅在于它与妓有别,而且在于它的不滥,不相识的人很难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荐。艺妓大多在艺馆待客,但有时也受邀到茶馆酒楼陪客作艺。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艺伎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上成,因此也异常昂贵,一般在50万日元以上,有的甚至达100万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装更是著名,以悬落飘逸,称为“だらりの,重量相当沈重,扎束之间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常常由称为“男众”的男性仆役来帮忙。
舞妓的特殊穿著与化妆舞妓及年轻的艺妓所穿之和服称为“裾引き”,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艺伎的腰带结在身后,不像妓女那样结在前面。在外行走时,舞妓及年轻的艺妓一定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有“卖艺不卖身”的含意。
尽管艺伎的服装被归类为和服,但事实上却与传统的和服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和服后领很高,通常能把妇女的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妓所穿着的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伎的脖颈全部外露。
艺伎化妆也十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用料也以传统原料为主。最醒目的是,艺妓会用一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
艺伎的演出
艺伎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艺伎。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他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艺妓的收入不菲,气质超凡脱俗,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却很差。有顾及此,艺妓的雇主会为艺妓提供贴身保姆照顾她们的起居饮食。
出色的艺伎常常会成为达官贵人所追逐的对象,其中不乏两情相悦者。古代的日本,结婚后的女性必须放弃艺妓的工作,直到现代这个行规才被逐渐取消,让艺妓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大部分的女性仍然依照传统,在婚后离开艺妓的行列,而离婚后重返艺妓行业的人却不在少数,其中当代最著名的莫过于中村喜春。
艺伎出勤赴宴时,会有提著三味线琴箱的男众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艺妓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艺伎,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骚扰。
艺伎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伎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艺伎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因为艺妓接待客人并不限于歌舞表演,她们提供的是能为客人宴席助兴的众多活动。
艺伎表演的场所最初只限于艺馆之中,后来由于要出席达官贵人的筵席,艺妓便开始在茶馆酒楼及料亭出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艺妓衰落压力增加,使艺妓艺术不得不一改传统,艺妓从业者也被允许到茶馆中特设的酒吧间里待客演出。
艺伎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2种。
“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伎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伎及舞伎担任。艺妓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艺伎文化发展
日本的艺伎文化是由京都开始向外发展,而京都艺伎的起源可追溯到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
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团子等点心,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
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做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普通的水茶屋变成高级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分工亦愈趋精细,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妓,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经济效益。所以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业者便应运而生。
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酎妇”,社会地位低微。卖*女子则一般固定地被称作“女郎”、“游女”,她们之中,级别最高的称“太夫”、“花魁”。“太夫”或“花魁”不但年轻貌美,且于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女郎”、“游女”还是“太夫”、“花魁”,都是会卖身的,而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艺。
然而因为艺伎行业的兴盛,求人益多,且为风花雪月的环境,多少不免有唯利是图的业者,所以也有艺妓的出身是因为生家需用钱、孤儿等等社会弱势的因素,而签下卖身契,或遭人口贩子贩卖的。也许是为了早日还债赎身,也许是抗拒不了金钱诱惑,有些艺妓便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类自甘沦落的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但事实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广泛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妓,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尽管如此,真正一流的艺妓还是“卖艺不卖身”的。“卖艺不卖身”并非指艺伎没有爱情生活,相反的,一流的艺妓和一般女性一样,可能会有唯一一个的爱人,称为“旦那(丈夫之意)”,甚至委身于他,而“旦那”也会提供金钱等实质援助,照料艺妓的生活所需。辞去艺妓工作后即与爱人结为连理,共组家庭者亦不乏其人。
日本历史上的艺伎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集中地区曾经艺馆林立,从艺人员多达几万人。不过,艺伎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了,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业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艺妓又兴盛了一时,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艺妓还保留有几百人之多。但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司生意减少,艺妓业再度陷入低谷,据估计,目前京都的艺妓只不过200人左右,而且陪客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一些艺馆转作他用,服饰、乐器变卖或出租,艺妓转到夜总会当招待,艺妓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传统意义上的艺伎,在过去并不被人看作下流,相反,许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因为,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能供女儿学艺。这种观念在今天虽已不太多了,但艺妓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不俗的。实际上,能当上一名艺伎也确实不易。学艺,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从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课程,很是艰苦。从16岁学成可以下海,先当“舞子”,再转为艺妓,一直可以干到30岁。年龄再大,仍可继续干,但要降等,只能作为年轻有名的艺妓的陪衬。至于年老后的出路,大多不甚乐观。比较理想的是嫁个富翁,过上安稳生活,但这是极少的。一些人利用一技之长,办个艺校或艺班,也很不错。如果有机会能进入公司作个形象**,虽只是个“花瓶”,尚可一展昔日风采。当然也有不少人落俗为佣,甚至沦落青楼,就很不幸了。
艺伎的衰落也曾促使它进行过一些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如聘请京都以外女人加入,改换一下面孔,在茶馆设立酒吧间吸引深夜来客等,都起色不大。因为在现代青年男女看来,艺伎已过时了。
令日本男人最为满意的,是艺伎的谈话艺术。无论是国际新闻,还是花边消息,她们都了如指掌。她们懂得如何迎合男人的自尊心,善于察言观色,了解男人的情绪。她们的工作其实很紧张,而男人们则得到了彻底地放松。
培养一名艺妓投入很大,但一旦其出山成名,要价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年轻貌美的高级艺妓身价更高,一般人员不敢问津,但巨商富贾、花花阔少、大企业大公司却不惜千金一掷。经济繁荣时,大公司为揽生意,总要把请艺妓当成公关手段。
艺伎虽衰犹存,但风光不再,衰落是趋势,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尚操此业的艺妓却不失信心。她们觉得,艺妓是京都和日本的“脸面”,应该加以保留。她们甚至周游各地,藉以提高身价。有的人更明确地说:艺妓是京都的象征,传统的古老文化必须加以保护。近年来,对于艺妓的衰与兴、保与弃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斗争。
日本艺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她们的行业被称为“花柳界”。年轻貌美的艺伎一脸粉黛,浓妆艳抹,迷倒无数风流人物。然而,当你走进她们的世界就会发现,真正的艺伎生活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名艺伎----中村喜春
日本一代名艺伎中村喜春日前在纽约与世长辞,告别璀璨艳丽的一生。曾招待过著名影星查理·卓别林、棒球巨人巴布·鲁思等贵客的中村喜春,儿时家境富裕,却甘于抛头露面唱歌献技,为的只是弘扬日本传统国粹,向世人证明艺伎绝非妓女,而是声色艺俱全的艺术表演者。
吸引卓别林前来捧场
中村喜春于6日在纽约寓所辞世,享年90岁。曾经替中村喜春出版自传的Soshisha出版社编辑本田,闻讯后感慨地说:“早就听说她近年来身体比较虚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人老了。”中村喜春的死讯,对日本年轻一代而言可能并无多大意义,部分日本青年甚至不知道她是何许人,但对老一辈的美国人和日本人来说,中村喜春不仅是日本光辉时代的见证人,更是宣扬日本文化的大使。
中村喜春1913年出生在东京银座,父亲是医生,家教一向十分严格。中村喜春在东京生活时,经常流连于歌剧院和舞馆等地,被那些浓妆艳抹的表演者所深深吸引,并由此对艺伎产生了浓厚兴趣。她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站在舞台上,引来观众艳羡的目光。16岁那年,她不理父母反对毅然投身艺伎行列,在餐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唱歌跳舞,与台下客人打成一片,从此声名鹊起。
欣赏中村喜春表演的客人大都非富则贵,除了本地的明星和巨富外,当年曾出访日本的著名影星卓别林、棒球巨人巴布·鲁思和法国画家吉恩·科克托等也是她的捧场客,其中科克托更深为中村喜春的表演着迷,曾经为她写下一首题名为艺伎的感人诗歌,哄动一时。
27岁嫁为人妇
1940年,中村喜春嫁给了一名日本外交官,可惜丈夫在缅甸工作时认识了一名当地女子,还不惜冒着重婚罪的罪名打算把那名女子娶回家。中村喜春很快就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性格刚烈的她无法容忍丈夫的不忠,两人最终以分手收场。婚变后的中村喜春并没有自暴自弃,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当艺伎,并以出色的三弦琴技,为当时了无生气的日本舞坛注入了新的姿采。
1956年,中村喜春移居美国,她先后在不同的城市居住过,最后选择定居纽约的皇后大道。在美国,这名坚强的日本女子以教授日本音乐和舞蹈为生,还受聘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日本文化。她也曾经担任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顾问,教人们如何穿和服以及其他日本礼仪。中村喜春偶尔会回日本省亲,即使这个时候她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出现在各种电视谈话节目中,兴之所至更会即席上台献唱,缅怀故地情思。
中村喜春晚年仍致力宣扬艺伎文化,纠正外人对艺伎的负面看法,她曾说:“我是艺伎女,艺伎指有艺术涵养的表演者。她们能歌善舞,十八般舞艺样样精通,最明白男士的想法。但遗憾的是,不是很多人能了解这一点,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少了。”
70岁出版自传
凭着独特的气质,中村喜春逐渐为人熟悉,各大传媒相继邀请她接受访问。1983年,多才多艺的她推出自传《东京艺伎回忆录》,讲述她是战前惟一能操英语的东京艺伎的传奇故事。这本自传先后被翻译成八种文字,还被改编成歌剧蓝本。1985年,她又推出另一本著作《痛悼日本》,同样深受欢迎。从艺伎转型为作家,中村喜春始终坚持笔耕不辍,先后共有10本作品面世。
现年60岁的Masakatsu Ota,是中村喜春的独子,现在美国大学教授现代艺术,他对母亲一生忠于表演敬佩万分,他说:“我的母亲非常了不起,除了外貌迷人,她还拥有丰富的学识。不要看她好象什么都不理会,其实她十分看重学业成绩,她的男朋友全是东京大学的毕业生,很多还是我的老师呢。”
随着日本社会逐渐西化及受现代化的影响,象征传统东洋文化的日本艺伎人数正日益萎缩。据报道,目前日本只剩下200多名艺伎,舞伎(即未行成人礼的艺伎)更减少至20多名,与十八世纪江户时代盛世时的数千名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一代名艺伎中村喜春的离世,在某种程度上,也正象征着艺伎表演在日本的日渐式微。
艺伎训练漫长艰苦
耗时5年苦练诗书琴艺,过了30岁就要降等级。
日本艺伎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结婚需先引退
在艺伎业从艺的女妓大多美艳柔情,服饰华丽,知书识礼,尤擅歌舞琴瑟,主业是陪客饮酒作乐。艺伎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艺伎雅而不俗之处,不仅在于它与妓有别,而且在于它的不滥,不相识的人很难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荐。艺伎大多在艺馆待客,但有时也受邀到茶馆酒楼陪客作艺。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老年谋生艰难
传统意义上的艺伎,在过去并不被人看作下流,相反,许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因为,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能供女儿学艺。这种观念在今天虽已不太多了,但艺伎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不俗的。
实际上,能当上一名艺伎也确实不易。学艺,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从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课程,很是艰苦。从16岁学成可以下海,先当“舞子”,再转为艺伎,一直可以干到30岁。年龄再大,仍可继续干,但要降等级,只能作为年轻有名的艺伎的陪衬。至于年老后的出路,大多不甚乐观。比较理想的是嫁个富翁,过上安稳生活,但这是极少的。一些人利用一技之长,办个艺校或艺班,也很不错。当然也有不少人落俗为佣,甚至沦落青楼。
艺术文化现状
韩国(朝鲜)艺妓 做“名伎”要付出艰苦努力
记者探访的位于东京都的向岛,是目前仅存的6大“花柳界”之一。共有可以提供艺伎服务的18家料亭(即高级饭店)。现在共有156名艺伎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年龄在18岁到80岁不等。按照传统,艺伎必须属于某个“组合”。然后通过“修业”也就是训练才能走向酒宴或者登台表演。“向岛墨堤组合”既是艺伎的管理组织,也是培养训练所。在这里,记者带着新奇又兴奋的心情参观了艺伎的训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艺”字的真正含义。
“艺”字包含的内容
在入口处,记者看到排列非常整齐的“木屐”,大玻璃窗上挂满了写着艺伎名字的小木牌,让人感到这里井然有序。走进内部则闻鼓乐阵阵,笛声悠扬。在一个房间里,7名身穿素朴和服的女性正在翩翩起舞,组合事务局长介绍说,这是她们在接受专业的日本舞训练。果然室内靠墙端坐着一位和服男子,不时威严地向舞者们发出命令,提醒她们要让身段柔软轻盈。另一个房间的艺伎们则在练习演奏,有敲鼓者,有吹笛者,各个正襟危坐、十分认真。鼓乐练习的旁边是歌谣教室,两位艺伎在练习三弦,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吟唱日本歌谣。歌声温厚婉转,抑扬顿挫传递着传统的韵律。在这个小小的“组合”里,艺伎们只要可能,就要吹拉弹唱样样都学,直到精通。所以,一个简单的“艺”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深远,要想精通并成为“名伎”,也许要花上她们一生时间!
在一个带有舞台的大单间,记者观看了艺伎的舞蹈表演,也是她们在“工作”时的真实状态。只见年龄不同的大小艺伎,化了浓妆,身穿鲜艳的和服,简直与练习的时候判若两人。表演间隙,记者与一个叫“橘子”的年轻艺伎攀谈起来。她才22岁,18岁进入“花柳界”,立志成为艺伎。她说自己几乎没有休闲的时间。早晨9点左右起床,然后就到这里进行训练,午饭后回到家中,洗澡并开始准备化妆,一般下午6点左右就要“陪客”了。深夜2点左右才能下班,回宿舍休息。她说艺伎不仅要歌舞乐全能,还要学会接待客人,训练说话的技巧,让客人开心。记者问她,做艺伎有什么烦恼吗她笑着说主要是喝酒太多,会损伤身体。所以,要时刻服药以保护自己的肝脏。她的很多姐妹都是这样的。
让女性更加妩媚
仔细端详橘子的妆容,虽然脸部都是白的,眼角却被点上红色,而手上则什么妆都没有。一位年龄大些的艺伎说,那点红色没有特别意义,只是让女性更加妩媚。一旁的舞蹈老师补充说,艺伎脸部之所以涂得非常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只有涂成那样才能使人看上去更漂亮。至于艺伎的手没有涂白,则是为了显示艺伎的清洁,好在提供餐饮服务时让客人放心。
逐渐消失的文化风景
艺伎社会有着非常规范的各种戒律。比如女人不能结婚,但是可以找个男人当“旦那(资助者)”。为了避免竞争,一个男人只能做一个女人的“旦那”。传说在“丙午年”出生的女性会给男人带来灾难,不宜结婚。结果很多日本女性就因此被父母送入了花柳界,独身一生。正因为艺伎能歌善舞,又恪守贞节,很多达官贵人都对她们爱慕有加。
现在成为一种夕阳产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类似的戒律已经不存在了。由于艺伎训练严格,生活辛苦,再加上是以取悦男性为主的服务业,所以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一种夕阳产业,人数越来越少。据说现在真正称得上艺伎的人也就200多个。京都是最大的艺伎聚集地,目前共有5条“花街”(即艺伎云集的地方)。日本的“观光京都网”还专门推出了一种与舞伎共餐的特殊服务。所谓舞伎就是还没有“毕业”的艺伎。因为比艺伎年轻,所以很受欢迎,价格也十分昂贵。在高级料亭就餐再找一名舞伎陪同的话,费用高达7500日元,服务时间是90分钟。
祇园上空,但见炊烟袅袅,倍添诗意。白川流水潺潺,那垂垂柳枝,温柔触摸水面,奏出了柔和的小夜曲。清风徐来,町家玄关前的暖帘舞姿曼妙。石板路上,一位婀娜多姿的妙龄女子迎面而来。她蹬着木屐,身穿绚丽和服,面涂粉黛,头戴发簪,其眉目如画、双瞳剪水,如烈焰的樱桃小嘴,美艳不可方物。此乃这座千年古都最迷人的风情画,杜子美诗曰:「长安水边多丽人」,看来今日之京都祇园,与昔日盛唐长安也不遑多让。
在京都一带地区,艺妓实习者为「舞妓」(Maiko),完成实习后称「艺妓」(芸妓,Geiko)。至于在东京为主的关东地区,实习者称「半玉」,完成实习称「艺者」(芸者,Geisha)。本文主要讨论京都的舞妓与艺妓。
艺妓乃日本的女性艺术工作者,其工作主要是陪客人聊天、玩游戏,在宴席上跳舞、唱歌、演奏,令宾客尽兴而归。艺妓卖艺不卖身,不过由于职业名称带有「妓」字,常被误会为性工作者,因此有人用心良苦,将「妓」改写成「伎」,「艺伎」与「艺妓」两词意思无异。
日本艺妓文化起源于17、18世纪的江户时代。当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观光业兴旺,前往神社、寺院之参拜者络绎不绝。那些参拜场所附近涌现不少茶屋,以茶水及点心招待长途跋涉而来的信众。由于竞争激烈,为了招揽生意,某间茶屋的女服务生以歌舞表演助兴,后来其他茶屋争相模仿,如雨后春笋。日子久了,此类茶屋表演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行业,从而衍生了日本独有的艺妓文化。
旧日的日本社会,艺妓被视为卑微的工作者,那些女孩子也大多出身贫苦家庭。她们生活拮据,加上工作时所身穿要华丽服饰,这又是一笔大开支,如此一来更加捉襟见肘。
基于工作关系,艺妓经常出入高级场所,从而认识了不少公卿大臣及高级武士。因此,不少艺妓与客人建立「包养」关系。艺妓被包养前一定要保持处子之身,其「第一次」要献给包养人。包养其间,前者生活上受照顾,不少更被包养人纳为侧室。
除非双方结束关系,被包养者是不可以和其他异性发展亲密关系。二次大战结束后,此种包养关系已不复存在。今时今日,艺妓文化更被政府视为文化遗产,艺妓备受尊敬注目。除了在茶屋及料亭款待客人,她们会出席节日祭典活动,定期公开演出,甚至前赴海外推广旅游,称其为国宝也不为过,与昔日同业之坎坷遭遇可为判若两极。
上文曾经提及,舞妓乃实习艺妓。外表上,两者不难分辨。舞妓用真发结成发髻示人,耳朵露出,艺妓则会戴上假发,双耳遮盖。前者的和服华丽夺目,长袖及膝(有的几乎达到足踝位置),长腰带绑好后背部垂出来,有点儿像女孩子的马尾发饰(见最底图左)。后者的和服较朴素含蓄,袖子较短,腰带系成传统的太鼓结(见最底图右)。不论是舞妓与艺妓,其面部及颈部都涂上厚厚的粉白。一说法是从前用爉烛照明,在昏黄烛光下,粉白的脸蛋能够更显妩媚。不过,舞妓的脖子后面并非完全涂白而是划上独特的纹路(左图),据说可以令到男士心神荡漾,引人遐思!
《浅谈怀石料理》,这篇文写怀石料理在食材、器皿及和室的布置随季节变换。艺妓的服饰也因月份而变更。就以舞妓的发簪造型为例,一月是岁寒三友的竹松梅。二月用梅花。三月换成水仙。到了四月樱花盛开的季节,自然是樱花了。五月换成菖蒲或紫藤花。六月绣球花(日本称紫阳花)。七月炎炎夏天,老百姓以团扇来扇风取凉,发簪也是团扇造型。八月芒草。九月桔梗。十月菊花。到了十一月赏枫月份,当然载上红叶发簪。十二月,京都歌舞伎剧场举行岁末公演,剧院外摆放着木牌,写上演出者名字,发簪会镶上缩小的木牌,作为装饰。
京都的五花街,乃著名观光点。五花街为花见小路、宫川町、新桥通、白川南通、先斗町。所谓「花街」,是指艺妓工作、活动的地方。不少摄影师常在五花街徘徊,以图捕足舞妓倩影。在成为艺妓前,舞妓也是在五花街受训。从前舞妓是从10岁左右开始受训,不过自从有了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女孩子必须完成初中课程,大概是14、15岁方始在花街受训。舞妓的经理人公司称为「置屋」。置屋为女孩子提供课程,为期大约5年,修毕后正式成为艺妓。置屋不仅负责培训舞妓,更为她们提供住宿、膳食及实习。客人欲预约舞妓,则由茶屋或料亭联络置屋安排日子时间。部分茶屋乃独立运作,部分由置屋所经营。
5年的舞妓生涯颇为艰苦,她们在宿舍共同生活,每天大概9点起床,梳洗后便开始一整天的课程(年资较低者还要做家务)。舞妓要学习待客之道,还要参加舞蹈、插花、乐器、茶道、诗歌等课程。日本人极为重视礼仪,舞妓亦要接受严格的礼仪训练。她们一举手一投足有严格规范。例如吃热豆腐不可发出声响,进食时食物不可沾到唇彩。
到了下午5点左右,她们便要化妆更衣,然后去茶屋或料亭款待客人。舞妓一身层层叠叠的和服连腰带总重量达10公斤,举止要优雅,表演时舞姿要轻盈,对女孩子的体力负荷不轻。工作结束后,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深夜12时,卸妆洗澡后差不多2时方可就寝。(此乃赘言,不论是舞妓及艺妓,她们皆黄昏才开始接待宾客,在白天闲晃的「舞妓」的「艺妓」十居其九为游客,她们一身的打扮乃服装商店所提供。)
除了日程编排得密密麻麻,置屋对舞妓的管束也非常严仅。一位舞妓曾经和我分享,其发髻平日是绑得紧紧的,只有放假那天才会解开,每星期仅洗头发一次。她每晚睡木枕,以防头发散乱。她每星期放假一天,置屋为了培养舞妓的仪容举止,放假外出也要紥好发髻,身穿轻便和服。她家住日本中部,距离京都约两至三小时车程,不算太远,不过在实习期间,每年仅回家数天。甫开始成为舞妓时,她没有手机,亦甚少接触计算机互联网,几乎和朋友没有联络。到了第三、第四年,她才得到允许拥有自己的手机。置房培训舞妓是分文不收,她们工作时所赚取的酬劳归置屋所有。不过,对方亦会给女孩子一点零用钱。
当女孩子完成实习后便正式成为艺妓,到时她们便会离开置屋,另觅居所。据说,最受青睐的艺妓每晚要跑的场次高达双位数字。至于当红与否,就要看个人努力和告化。自立门户后,艺妓也并非完全获得自由。例如,她们可以结识异性谈恋爱,不过假如想谈婚论嫁就必须辞去工作。
可以想象,对于现今那些豆蔻年华的少女们,成为艺妓之路是何等艰辛苦涩的。故此,有女孩子子会中途退出,也有人完成5年实习后,放弃成为艺妓,投身其他行业。如此一来,也并非一无所获。姑不论那是否宝贵人生经验云云,即使以功利或实用观点看之,曾经身为舞妓乃一份荣耀,身披此光环者可以另觅好工作或嫁好人家,情况有点像曾经参加选美的佳丽,即使没有投身娱乐圈亦会有其他出路。
一般而言,花枝招展而又娇艳欲滴的舞妓比艺妓更吸引普罗大众及游客的目光。在京都五花街,年轻貌美而又娇俏可人的舞妓经常成为摄影师的焦点。不过,对于懂门路的茶屋熟客,成熟优雅、风姿绰约的艺妓则更受欢迎。艺妓年纪较长,阅历较丰富,她们端庄贤淑,善解人意、大方得体,比起青涩可人的舞妓,乃更好的倾谈对象。
艺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艺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打扮成舞妓的女性游客
参见芸妓/舞妓変身艺妓,汉语翻译也写作艺伎,是日本一种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工作者。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做“舞子”,皆读做まいこ,Maiko)”。而在明治时期以后,“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越来越普遍,成为现代标准日语读法。
目录 [隐藏]
1 翻译诠释
2 历史起源
3 与妓女的区别
4 艺妓生涯
41 学艺
42 日常生活
43 婚嫁
5 表演艺术
51 着装
52 道具
53 场所
54 表演
6 社会地位
7 没落及文化价值
8 著名艺妓
9 相关话题
10 外部链接
[编辑]
翻译诠释
日本浮世绘中的艺妓在日语中,“妓”字保留了传统汉语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艺妓的“妓”是指前者,因为艺妓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但在现代汉语中,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艺伎”这种现代汉语的翻译写法。其实日语中的“伎”是指男性表演者(参见:歌舞伎),所以正确的翻译写法应该是“艺妓”,以示区别。
[编辑]
历史起源
日本的艺妓文化是由于京都开始向外发展,而京都艺妓的起源可追溯到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団子”等点心,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
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做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普通的水茶屋变成高级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分工亦愈趋精细,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妓,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经济效益。所以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业者便应运而生。
[编辑]
与妓女的区别
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酎妇”,社会地位低微。卖*女子则一般固定地被称作“女郎”、“游女”,她们之中,级别最高的称“太夫”、“花魁”。“太夫”或“花魁”不但年轻貌美,且于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女郎”、“游女”还是“太夫”、“花魁”,都是会卖身的,而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艺。
然而因为艺妓行业的兴盛,求人益多,且为风花雪月的环境,多少不免有唯利是图的业者,所以也有艺妓的出身是因为生家需用钱、孤儿等等社会弱势的因素,而签下卖身契,或遭人口贩子贩卖的。也许是为了早日还债赎身,也许是抗拒不了金钱诱惑,有些艺妓便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类自甘沦落的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但事实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广泛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妓,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尽管如此,真正一流的艺妓还是“卖艺不卖身”的。“卖艺不卖身”并非指艺妓没有爱情生活,相反的,一流的艺妓和一般女性一样,可能会有唯一一个的爱人,称为“旦那(丈夫之意)”,甚至委身于他,而“旦那”也会提供金钱等实质援助,照料艺妓的生活所需。辞去艺妓工作后即与爱人结为连理,共组家庭者亦不乏其人。
[编辑]
艺妓生涯
[编辑]
学艺
在日本,担任艺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艺妓都能坚持的。
古时艺妓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现在则因为児童福祉法和労働基准法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妓,整个演艺历程长达5年。初为艺妓者称为“舞妓(或写做舞子)”,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妓”。艺妓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妓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妓之陪衬。艺妓中把前辈艺妓称为“お姉さん(姐姐之意)”。
[编辑]
日常生活
艺妓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艺妓。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他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艺妓的收入不菲,气质超凡脱俗,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却很差。有顾及此,艺妓的雇主会为艺妓提供贴身保姆照顾她们的起居饮食。
[编辑]
婚嫁
出色的艺妓常常会成为达官贵人所追逐的对象,其中不乏两情相悦者。古代的日本,结婚后的女性必需放弃艺妓的工作,直到现代这个行规才被逐渐取消,让艺妓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大部分的女性仍然依照传统,在婚后离开艺妓的行列,而离婚后重返艺妓行业的人却不在少数,其中当代最著名的莫过于中村喜春。
[编辑]
表演艺术
Image:Yiji02jpg
一个正在上妆中的艺妓
注意:照片中的人物可能不是真正的艺妓,而只是做示范表演。[编辑]
着装
艺妓的发型以称为“岛田髷”的发型最为常见。“岛田髷”的起源有3说:
江户时代,东海道岛田宿(“宿”为驿站之意)的“游女”之间开始流行。
寛永年间,歌舞伎演员岛田万吉开始梳结。
日文“缔めた”的发音所转变而来。
舞妓的“だらりの帯”艺妓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上成,因此也异常昂贵,一般在50万日元以上,有的甚至达100万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装更是著名,以悬落飘逸,称为“だらりの帯”的华丽腰带为其特色。这种腰带甚至可长达5米,重量相当沈重,扎束之间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常常由称为“男众”的男性仆役来帮忙。
舞妓及年轻的艺妓所穿之和服称为“裾引き”,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在外行走时,舞妓及年轻的艺妓一定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有“卖艺不卖身”的含意。
尽管艺妓的服装被归类为和服,但事实上却与传统的和服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和服后领很高,通常能把妇女的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妓所穿着的和服的脖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妓的脖颈全部外露。
艺妓化妆也十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用料也以传统原料为主。最醒目的是,艺妓会用一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
艺妓出勤赴宴时,会有提著三味线琴箱的男众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艺妓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艺妓,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骚扰。
[编辑]
道具
艺妓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妓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艺妓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因为艺妓接待客人并不限于歌舞表演,她们提供的是能为客人宴席助兴的众多活动。
[编辑]
场所
艺妓表演的场所最初只限于艺馆之中,后来由于要出席达官贵人的筵席,艺妓便开始在茶馆酒楼及料亭出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艺妓衰落压力增加,使艺妓艺术不得不一改传统,艺妓从业者也被允许到茶馆中特设的酒吧间里待客演出。
正在表演三味线及日式横笛的资深艺妓[编辑]
表演
艺妓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2种。“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妓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妓及舞妓担任。 艺妓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编辑]
社会地位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艺妓是非常体面的职业,女孩子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艺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个家庭有人担任艺妓将会被视为一种荣誉。
[编辑]
没落及文化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日本各地仍有很多花街,是主要的娱乐场所,艺妓及卖身艺妓都很多。然而1947年开始,日本实施了児童福祉法及労働基准法,禁止儿童未足龄即失学及投入工作。对艺妓这种需要从小培训,把握花样年华的工作而言,人才来源受到直接且重大的冲击。再加上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迁非常快速,各种新兴的娱乐活动如雨后春笋窜出,花街及艺妓便逐渐没落。
日本已将艺妓视为一种文化财产,正积极地保护著。而在京都等有艺妓文化的特色城市,还有所谓“芸妓/舞妓変身”的商业服务,可以让女性游客打扮成艺妓或舞妓,亲身体验艺妓文化之美。
另外由于交通的方便,现代的艺妓也会应邀到远地出差表演,亦有助于艺妓文化的拓展及增加世界各地对艺妓文化的了解。但和世界上许多传统艺术一样,后继无人仍是最大的压力。
尽管艺妓艺术与世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不得不面对走向没落的命运,但是以后的一段长时间内,艺妓将仍然作为京都的艺术象征而存在,并被日本视为不可多得文化瑰宝。
[编辑]
著名艺妓
Image:Geisha03jpg
中村喜春中村喜春(1913年-2003年)于1983年,推出自传《东京艺伎回忆录》。1985年,推出另一本著作《痛悼日本》。中村喜春先后共有10本作品面世。
[编辑]
相关话题
2005年,章子怡出演《艺伎回忆录》。
[编辑]
外部链接
舞妓・芸妓《日本文化いろは事典》
只园甲部若年舞妓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BA%E5%A6%93"
Category: 日本文化
通常情况下,艺妓会坐到一面大镜子前,镜子前的桌子摆满香水、化妆水、美容膏、胭脂、香粉、粉底、粉饼、眼影、腮红、口红、唇彩和化妆油彩等高级化妆品。
化妆师她先在艺妓头上和脸上喷上浓烈香味的香水,又抹上化妆水,然后在她们脸上抹一层粘粘的糨糊状的粉底,这种粉底膏是雪白的,香味也很浓。接着往这上面敷雪白色的香粉,用力地涂抹,以达到均匀的效果。接下来是艺妓们特有的化妆程式:用粉刷把雪白-粉底刷往艺妓的颈部,还有那美丽的肩背,再重新涂脸,然后再扑上香粉。那妆艳丽得会让人完全失去自我,之所以画得那么浓重主要是客人喜欢妆艳,漂亮的化妆师们在艺妓的脸上起劲地忙活,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接下来是梳头,为了把假发戴上,她们往艺妓的发根注入发蜡,然后浇上一种很香的发胶。接着把假发低低地扣到她们头上,直到额头,固定假发用了不知道多少发簪、发卡,还有其他东西。发型弄好后,她们在上面又喷上香味极浓的香水。
最后,化妆师再给她们的雪白脸蛋和脖子上再扑了香粉,又再画口红,力求化妆得更香艳一点。
艺伎是一种日本表演艺术职业,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游走在京町界外,俗称町伎,主要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
在艺伎业从艺的女伎大多美艳,服饰华丽,尤擅歌舞,主业是陪客饮酒作乐。艺伎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不过,这里面包含着男欢女乐的成分,所以称之为艺伎。
艺伎雅而不俗之处,不仅在于它与妓有别,而且在于它的不滥,不相识的人很难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荐。艺伎大多在艺馆待客,但有时也受邀到茶馆酒楼陪客作艺。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扩展资料:
《艺伎回忆录》剧情介绍:
1926年,日本京都附近的一个小渔村里,小百合(章子怡饰成年小百合)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中,她有一双半透明的灰色眼睛,这与众不同的颜色预示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因为父母无力抚养。小百合被卖到京都一家知名艺伎馆,本想从那里逃跑的小百合遇到自己喜欢的会长(渡边谦饰)时,改变了主意,她决定做一名优秀的艺伎。
在知名艺伎真美羽(杨紫琼饰)的教导下,小百合学习了舞蹈、茶艺等,同时,她也不断受到京都第一红艺伎初桃(巩俐饰)的压迫与挑战。最终,小百合成为当地头牌艺伎,然而她始终不能跟自己心爱的会长在一起。
-艺伎
艺伎(Geisha)是一种日本表演艺术职业,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游走在京町界外,俗称町伎,主要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
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完全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培养
在日本,担任艺伎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艺妓都能坚持的。
古时艺伎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在现代则因为《儿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
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
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伎,整个演艺历程长达5年。初为艺伎者称为“舞伎(或舞子)”,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伎”。艺伎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伎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妓之陪衬。艺伎中把前辈艺伎称为“姐姐(お姉さ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