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幸福快乐的关键是什么?

尤瓦尔.赫拉利:幸福快乐的关键是什么?,第1张

瓦尔赫拉利:幸福快乐的关键是什么?

20220128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无意义。

上周,老何在得到陈章鱼的《每周新书盘点》学习了中国人大哲学学院教授赵汀阳老师的《论可能生活》一书中关于对什么是真正幸福的理解,赵汀阳老师从哲学思考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幸福公理」:假如一个人的某个行动本身是自成目的的,并且这一行动所试图达到的结果也是一个具有自足价值的事情,那么,这一行动必定使他获得幸福。

这个话说得有些绕啊,咱们翻译一下。就是说,如果有一件事情,不给你钱你也乐意去做,不做不甘心;而且你做这件事情的结果,还能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这就是创造性行动。

几年以前,老何在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看到一番关于幸福的精彩讨论,非常值得有兴趣的朋友学习和思考!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和快乐,但你有没有想过幸福快乐来自哪里?我们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快乐呢?

对于快乐的来源,历史上大致有三个观点:

1快乐来自主观感受

现代自由主义认为,快乐来自主观的感受,快乐就是“主观感到幸福”。

这也是一般对于快乐普遍接受的定义,依照这个观点,快乐是种个人内在的感受,可能是因为当下直接的快感,或是对于长期生活方式的满足。

那么,快乐与外部因素的关系如何呢?

有调查机构对金钱、健康、社群等外部因素与快乐的关系做过调查。

快乐与金钱的关系: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快乐与健康的关系: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家庭、社群、婚姻与快乐的关系:

目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金钱和健康。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快乐。而那些家庭机能失调、一直无法融入某个社群的人则明显比较不快乐。而其中,婚姻有事特别重要的一项因素。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婚姻美好与感觉快乐,以及婚姻不协调与感觉痛苦,分别都呈现高度相关。而且,不论经济状况或是身体健康如何,情况都是如此。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够决定自己要走哪条路,但也让我们越来越难真正信守承诺、不离不弃。于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体,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

2快乐是客观条件符合主观期望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务、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如果说快乐要由期望来决定,那么我们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业)很可能正在不知不觉地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

有没有可能,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会对生活不满,不只是因为贫穷、疾病、腐败和政治压迫,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标准?

3快乐的关键在于人的生化机制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我们能够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所以,那些刚中了乐透、刚找到真爱的人,之所以会快乐地跳起来,并不是因为真的对金钱或情人有所反应,而是因为血液中开始流过各种激素,脑中也开始闪现着小小的电流。

“吊桥效应”是这种生物理论的很好运用。由于身体上的紧张引起心跳加快而让人误以为这是对于见到喜欢的异性时的怦然心动。

但如果说幸福快乐是有生物学上的神经元等产生的生理快感的话,那么我们人类似乎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追求了,只需要通过药物或者借助科技刺激我们的神经系统就可以获取这种快感,如骇客帝国等科幻片中的画面,不敢想象!但这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快乐吗?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佛教的观点最有意思,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人想要脱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

这就像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远留下来,同时又想多开某些“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气力用尽,瘫坐在海滩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

佛教与现代生物学和现代自由主义的相同点,在于都认定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

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佛教思想在这里已经不再是宗教更是一种哲学体系,佛家、道家、儒家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是相通的,是一种理解世界万物的方式。惊异于尤瓦尔对佛教思想了解如此之深,同时又不得不深思是不是我们对于很多东西的追求太过于执着,以致于“着力极差”而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宁静、圆满。

在佛家看来,“求不得”才是追求快乐本身路上的苦。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做到佛家所说的完全放弃自身的欲望达到“无欲则刚”的境界太难了。对于求而不得的事物,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唯有降低自身的期望,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对于幸福快乐的思考,其实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议题。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对这个议题继续进行了探讨,人类对于幸福快乐的追求不会停止,未来人类还会继续寻找幸福快乐的关键,它将会是未来人类可能的重要的议题之一。

听得《人类简史》这本书的大名很早,无论是豆瓣书评还是别的一些平台对此书评价很高,均有推荐。此次春节假期,刚好有时间拿出此书好好阅读一下。阅读是从2020年1月30日到2月3日用时大概五天时间。整体感觉《人类简史》内容相对还是较为专业,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感觉所有文字都还可以,但就是梳理不出很清晰的思路。尽管这样还是将此书进行回顾,后续再根据情况进行第二次阅读。

全书首先描写了人类的诞生。大约在250万年前,出现了类人生物。而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智人在东非出现,同时世界上还存在一些其他人种,比如东非的鲁道夫人、东亚的直立人、欧洲和西亚的尼安特人。大约在七万年前,智人开始创造复杂的结构,形成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随即有了历史学。人类历史学就从这个节点开始。从大的方面来说,人类历史学经历了三个革命,即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近500年前的“科学革命”。

人类的“认知革命”的主要成就是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在“认知革命”阶段,人类在大脑发育、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的基础上,依赖于“八卦”、“讲故事”等特有的能力实现了较大的发展。通过构建虚构的概念人类逐渐征服了世界。实现了从生物链的中端迈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我的理解是在认知革命阶段,人类通过语言实现了人类社会的虚构概念,使得人类与类人以及其他动物分离开来。

人类的“农业革命”实现了由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化。人类从一个大自然的采集者变成了一个大自然的改造者。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人类完成了动物和植物的驯化。实现了食物增加,人口激增。形成了分工,部分精英分子产生。在农业革命阶段,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是文字的产生。由于文字的产生,实现了人类技能和文化的扩散与传承。

在讲完“农业革命”后,需要回顾的是人类的融合与统一。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是融合与统一。作者认为人类的合久必分是一时,分久必合是大势。公元前10000年,地球上有数千个不同的人类文明,而在公元前2000年,人类文明只剩下最多两三千个。到了近代,人类存在中美洲世界、安第斯世界、澳大利亚世界和大西洋四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世界。而当今世界,人类虽然存在不同的国家,但基本上都是基于同一套地缘政治体系和同样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科学体系。在人类的统一与融合阶段有三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别是货币、帝国和宗教。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采集者完全没有货币的概念,主要是以物易物。而在农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货币,实现了分工与协作,使得专业化成为可能。在城市与王国兴起后,基于相互的信任,金钱使得任何两个人之间都能够实现合作。可以说金钱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帝国的存在实现了对不同民族的统治,它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领土。帝国的存在实现了不同民族的高度融合;宗教对于人类的融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宗教的存在,在精神层面实现了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融合。

在“科学革命”阶段,人类实现了一个很大的跨越。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描述了现代科学体系与先前知识体系的区别。现代科学体系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而不是猜测与逻辑推断。其次作者论述了现代科学与帝国的关系。科学为帝国提供实用的知识、思想基础与科技工具。帝国为科学家提供物质资助、信息和保护,并确保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再次,作者描述了资本主义的教条和工业革命的形成。在资本主义的教条中,主要描述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作用和政府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而由于科技的发展,工业革命产生,带来了人类生产效率的发幅度提高。在科学革命阶段的最后,作者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智人通过接入机械和其他生物创造和维持生命,智人的未来变成了非智人的存在。在危机方面,智能机器人产生独立意识,奋起反抗人类主人。人类的未来有两种可能,智人进化或被彻底抹杀,历史的发展仍未可知。

以上,主要对《人类简史》这本书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也是对自己对此书阅读过后的一个简单总结。总体感受就是此书阅读过程感觉相对困难,不像阅读其他书籍那样理解到位。我想主要原因在于自己阅读此类书籍较少,其实后续需要加强此类书籍的阅读,提高此方面的知识水平。                                 

                                  2020年2月9日晨                                                    jimstone于宝鸡

在《人类简史》后,《未来简史》把目光投向智人的未来。

人类已经基本解决以下问题:

1、饥荒。

2、瘟疫。

3、战争。

未来人类的三个议题是:

1、不死。

2、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3、升级为神。

全书分三部分:

过去人们相信法老王、相信上帝,现在人们相信个人自由至上的人文主义。而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所谓的“自由意志”、“心灵”等可能并不存在,“完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人拥有灵魂,猪则没有”。人类即将窥探到生命的奥秘,人文主义信仰也可能随之崩塌。

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数据信仰——人类作为一种算法,个体已无价值,唯数据有意义。

下面整理书中描述或提到的有趣的观点:

预测一经提出,就将影响现实,使得预测难以实现。

比如马克思预言无产阶级必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将卓越见解写成《资本论》,但他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

研究历史无法预测未来,但能让我们从过去中解放,让人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书中举了草坪的例子:从前草坪是贵族的标配,因为它无实际作用且维护起来费用昂贵(像钻石),了解了草坪的历史,就能使我们在考虑要不要在房子周围修草坪时有不同的想法。

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是被认为是美德,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个“好人”,教别人做好人的是不是就是一些“坏人”,好惯着他们使坏?

如果有人想根据愉悦和痛苦之外的理由推导出善恶,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想骗你,而且也可能骗了他自己。辨别善恶,唯一的标准就应是“愉悦和痛苦”,就如乔治·奥威尔所说: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

如同《人类简史》中经常提到的观点,人类靠编造故事得以大规模合作,上帝、国家等概念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在部队,人们服从“组织”决定,维护“组织”利益,那么到底谁是“组织”呢?

根据目前的经验,延续自己的基因就是至善。所以为什么要努力奋斗——想想在地球毁灭时,你的后代能否乘上诺亚方舟?在未来人类进化成神时,你能否搭上时代的列车?

人文主义,简单来说即——“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这成了现代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下面是几个典型场景:

人文主义的座右铭——生命在于体验:

以往的“小人物”,在今天也会得到关注。

人文主义有三个分支:

纳粹主义只是进化人文主义的一个极端版本,不应将其全盘否定:

历史来来回回,自由主义暂时胜出,几乎成了普世信仰:

人没有自由意志,一切行为都有内在驱动,是基因密码的反映。人的欲望甚至是可以操纵的,书中举了大鼠的实验:

我们很会骗自己,甚至强行为错误注入意义。例如,“牺牲即光荣”,这种本是统治者驭人之术的想法,已被我们深信不疑,而这一切都是出于想象而已。人生如戏。

生命科学告诉我们,人只是一套算法,人无意义。

计算机将全方位超越人类。大多数人将成为无用之人,像军人、司机、医生、教师等等。

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

就连艺术领域也会被取代:

未来可能出现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与少数掌控世界的精英。无所事事靠游戏或药物快乐地度过一生,或是持续更新自己对抗智能算法并获得永生。你选哪一个?

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而是需要别人提供。就如第一代苹果手机出现时,许多人会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与其探索自己内心感受,不如问问算法。

只需要完全公开自己的信息,放置于网络,将决定权交给算法。“认识你自己”从来没这么简单或便宜过。

意识形态斗争根本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间的竞争。资本主义采用分散式处理,而苏联式共产主义则是集中式处理。效率高者胜出。

尤瓦尔·赫拉利博士。APH(《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God》)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博士所著的一本畅销书,书中讨论了许多关于未来的问题,包括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虽然APH有一个问答区,但是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博士并没有直接回答网友的提问,而是由APH的官方运营人员进行筛选和回答问题,读者可以在APH网站的问答区中查看已经回答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提交自己的问题。

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年初图书界的爆款,从前一本《人类简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到这本《未来简史》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作者的野心似乎不小。

一般历史研究者写书都习惯洋洋洒洒,写一个国家的几十年,或者牛仔裤、瓷器、马桶的历史,都可以垒成砖厚,而赫拉利从人类文明发展之前写到人类文明未来可能遇到终结的可能,加起来也才不过两本不厚的书,要不是对自己才华自信到爆炸,就是学术水平有限玩噱头的渣渣。不过看完书,不觉得内容对不起书名,甚至觉得作者聪明地性感,大概就是野心抗得起才华的表现吧。

因为看得开心,完了之后甚至还百度了一下尤瓦尔·赫拉利的照片,虽然不算好看,但在学术界也还不赖。

而上一个让我看完书还饶有兴趣地搜作者照片来看的人是阿兰·德波顿,长这样:

不禁让我怀疑聪明的人是不是都容易谢顶……但愿,不是……

要写《未来简史》其实颇有难度,因为尤瓦尔·赫拉利写的这个议题过于宏大,凭我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很难地道地做出评价,而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谈读后感,又觉得不足以表达看完整本书的感触。简单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听起来荒诞的结论

直接看全书结论,听起来会有些好笑。赫拉利说:

成功孕育着野心,而我们最新的成就也推动人类设下更大胆的目标。我们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健康与和谐,而由人类过去的记录与现有价值观来看,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是长生不老、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这结论在21世纪的今天听起来,不算天方夜谭般的荒诞,毕竟我们现有的医疗技术已经治愈了历史上的黑死病、天花、结核等可怕的瘟疫,也成功地让人类第一次活在对和平怀抱积极而确定的心态、觉得全面战争在大概率上是可以避免的一件事。

我们早就已经成为统治这个地球的主人,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让我们看到控制人类自我命运的可能:譬如基因改造、器官移植等等,长命百岁已经是现实,长生不老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

发达地区实现了物质的极大繁盛,这里最普通的平凡人生活都比历史上的君主更美好,而饮食过量带来的肥胖等问题,比吃不饱的问题,更让人担心。

而当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上天入地地改造自然,甚至改造人类自身的时候,似乎同人类想象中那个“神创造人”的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未来,似乎并没有听上去这么荒诞。

悲伤的可能是:人生无意义

虽然《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没有上下卷的关系,但还是建议先看完《人类简史》再看这本《未来简史》,这样对赫拉利理论中智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会有所了解。为什么是进化成人类的这期智人从各个不同族群中获胜?为什么农业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取代原始人的狩猎生存方式?为什么发展出宗教、政治、帝国以及战争的意义等等。

了解到智人如何从万物生灵中脱颖而出变成如今统治地球的生物,大概才能了解《未来简史》中继续根据这样的逻辑,推到如今的智人可能面临的未来。不过,如果跳过真的要跳过《人类简史》直接看《未来简史》,逻辑本身也足够完整。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几乎花了2/3的部分在写智人发展至今的历史,也即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只是侧重点与《人类简史》不同,简单来说,《人类简史》落脚于智人如何从动物中发展而来形成文明,而《未来简史》落笔在人文主义的前世今生,或者更通俗地说就是,人类有什么不同

赫拉利的观点很明确: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并不是某个神将人类从万物生灵中挑选出来,赋予我们的生命以独特意义:

我们所谓的感觉和情感,其实各是一套算法。狒狒感觉饿,看到狮子的时候会感觉害怕而颤抖,看到香蕉也会感觉自己流口水。它在一瞬间经历了袭来的种种感觉、情感和欲望,都是计算的过程。计算结果也是一个感觉:这只狒狒突然觉得涌起一股力量,毛发直竖,肌肉紧绷,胸部扩张,接着它会深吸一口气:“冲啊!我做得到!冲向香蕉!”但也有可能它被恐惧打败,肩膀下垂,胃中一片翻搅,四肢无力,“妈妈!有狮子!救命啊!”……

人类有99%的决定,包括关于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称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单个人的生命是自然算法的结果,人类社会中形成的许多虚实意义同样如此。“多数人认为,现实只有客观或主观两种,没有第三种可能。于是只要他们说服自己某件事并非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就贸然认为这件事必然属于客观……然而,现实还有第三层次: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e)”。

大概就是,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许多事情本身无意义、无价值,比如金钱、国家、神等等,但整体构建了这个概念并作用于现实世界,它也就产生了意义。所以,

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

在大家一起编织出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对我来说,在教堂结婚、在斋戒月禁食或在选举日投票这些行为为什么有意义?原因就在于我的父母也认为这有意义,还有我的兄弟姐妹、邻居朋友、附近城市的居民,甚至是遥远异国的民众,都认为这有意义。为什么这些人都认为这有意义?因为他们的朋友邻居也有同样的看法。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意义的网收得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不过,赫拉利说,“经过几十年、几世纪,意义的网也可能忽然解体,而由一张新的网取而代之。 读历史就是在看这些网的编织和解体,并让人意识到,对这个世代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很有可能对他们的后代就变得毫无意义。”

奴隶制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废了,上帝死了,自由主义在当今最发达的地区得到褒扬:

这正是历史展开的方式。人类编织出一张意义的网,并全然相信它,但这张网迟早都会拆散,直到我们回头一看,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怎么可能有人真心相信这样的事。

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不断认识到:人类不是由神创造,而只是大自然的产物,地球可能并没有那么独一无二。在广袤的宇宙中,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的诞生,大概并不是什么神奇而庄严的被选中与使命。No, nothing like that:

现代文化不再相信有这种伟大宇宙计划的存在。我们并不是活在超脱日常生活的戏剧之中,生活没有剧本、没有剧作家、没有导演、没有制片人,而且,也没有意义。就我们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所知,整个宇宙就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充满各种杂音和愤怒,但这些都是无意义。我们只是在一个行星上占据着再小不过的一点位置,存在着再短不过的一段时间,如麦克白所说的那个可悲演员,在台上得意或失意了一会儿,就再也悄无声息。

……“无所不能”似乎唾手可得,但在我们脚下却有一个完全虚无的深渊。具体而言,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现代文化的力量是历史上最强的力量,而且还在不停研究、发明、发现与增长。同时,现代文化也比以往任何文化感受到了更大的存在性焦虑。

人文主义面临数据主义挑战

人文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在上帝已死,在关于帝国与国家与集体的所谓宏大计划只是一种虚构故事以后,人文主义提出人人拥有独立的自我与自我定义的人生意义,主张从个人的感觉和体验出发,遵从自我内心的选择。“人文主义认为生命就是一种内在的渐进变化的过程,靠着体验,让人从无知走向启蒙。人文主义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各式智力、情绪及身体体验,充分发展人的知识”。

可是,人文主义的征程并不顺利,即便是在二战以后逐渐壮大并小范围地在世界某些先进地区占领先机之后,短短几十年,却又再次遭遇危机:

大概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过于迅猛,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里增加的对自我认识远远超过过往千年。所以,哪怕是大写的人刚刚树立起来,很快就遭遇挑战——人文主义的基础所认为的人的自由意志,可能并不存在。因为顾客和选民,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他们表达自己的立场,可是他们的立场,在大多数顾客和选民中,都不是出自他们独立自由意志推算的结果。

对自由主义来说,想要有意义就必须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而且只能唯一。而这个前提,目前看起来越来越不可能。

赫拉利用了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叙述自我(narrating self)来做解释:“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但体验自我没有记忆能力。它不会讲故事,而且当我们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去问它有何想法;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会在意时间持续多长,只会采用‘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结这两者,再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

所以,分娩的疼痛会被新生儿带来的喜悦而忘记,让女人们生完一个孩子之后,仍旧愿意继续生孩子;战场上的残酷体验,会被战争中的荣耀和胜利结局安抚,换来一个战士的英雄与光荣——

于是我们知道,“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只是虚构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全部混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该爱谁、该讨厌谁、该怎么对待自己。如果情节需要,这个故事甚至可能让我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类别:有些人活在悲剧之中,有些人演着永不完结的宗教戏剧,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像部动作片,也有不少人过着戏剧人生。但到头来,一切都是故事。

算法的终极胜利

写到这里,作者的思路已经很明确:智人发展出统治这个星球的文明,并不是由于神创造了我们,挑选了我们;而人类社会发展出的一整套意义体系,其意义是被赋予的意义,而非来自其本身,因为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宇宙,暂时都没有发现意义;最终,我们遗憾地看到,不仅人生没有意义,而且所谓的自由意志,或者想象中拥有的独立自我,可能也并非事实:

推动这个趋势的主要力量来自生物学的洞察,而非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认为,生物就是各种算法。如果生物的功能真的和算法大有不同,就算计算机在其他领域大展神威,仍然不可能了解人类,引导人类的生命,更不可能与人合而为一。 一旦生物学家判断生物也是算法,就等于拆除了有机和无机之间的那堵墙,让计算机革命从单纯的机械事务转变为生物的灾难,也将权威从个人转移到了算法网络。

人文主义的最高诫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已经不再不证自明。我们学会调节内心声音的音量之后,也得放弃对“真实”的信念,因为我们再也不清楚现在是谁在调节开关。把脑中的噪声关掉似乎是个好主意,但前提是要能让我听到真正的自我。如果没有“真正的自我”,又怎么决定该关掉哪些声音、放大哪些声音呢?

……人文主义的戏剧,多半是以某个令人痛苦的欲望展开。例如,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爱上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朱丽叶,可两家却是世仇,于是双方都非常痛苦。科技对这种情节的解法,就是确保让我们不会有令人痛苦的欲望。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服个药丸或是戴个头盔,直接把那些对彼此造成不幸的爱意给消灭掉,不就没事了吗?

将来,如果吃颗药丸就能戒掉我们的欲望,如同割离某种身体病痛一般,那么我们如今定义中的人类,是不是其实也就不付存在了?

尽管我们自身为人类一路走来的辉煌骄傲万分,认为我们主宰了自然,并将主导人类自身的胜利,但似乎,按照这种逻辑走下去,真正胜利的,并不是人类,而是算法——人类超脱动物,是进化算法的胜利;而当我们发明了机器的算法,并将它用于物质世界与人类自身的时候,机器算法就主导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恐怕只是进化中的一个阶段,如同已经灭绝而恐龙,千百年后引人好奇,但也毕竟,成为历史。

未来究竟会怎样?

没人能预测未来。至少在未来来临之前,没人能判定谁对未来的预测究竟是否正确。尤瓦尔·赫拉利只是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梳理了从过去到现在的逻辑,再顺着这个逻辑,往前走一步看看未来。

这个逻辑听起来正确,那么未来便有这种可能性。但同时随处蕴藏的不确定性导致这种逻辑推导下的未来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只是,人类被机器所取代的担忧已经存在了很多很多年,从我小时候看的科幻读物,到当年火遍世界的《黑客帝国》到如今科学界的认真讨论。虽然这一天如今仍未到来,但这种可能性在与日俱增。

不过,大概也不必太悲观。如果技术发展够快,我们可能就是第一代老了能换掉老去的器官,换掉老去的皮肤继续活个几百年的人(当然,大概还是得有钱),而就算未来的阶级是靠有钱人能老了换心脾肺不死,没钱的人只有普通人的人生,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人类社会又不是哪一天实现过绝对的公平与平等;如果没那么快,就更简单咯,留给下一代操心去吧。

我推荐《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这本书,它是以科学的方式探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进化的著名著作。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的历史,从早期人类的起源开始,到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作者将人类历史分为几个重要时期,包括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在这些时期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进展、宗教、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革,并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和思考。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深入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演化。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人类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网页链接

我看过的第一本突破我认知的书籍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探讨人类历史的畅销书,它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方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本书以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阐述了人类进化史、文明的兴衰以及未来的走向,其突破认知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人类的演化是进化史上的一个过程,而非全能的主宰。传统的认知方式通常将人类视为自然界的顶点,是上帝创造的完美生物,而《人类简史》则强调了人类只是演化史上的一种生物,与其他物种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这种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更加客观地认识人类的本质和地位。

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强调文明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传统的历史书通常会以战争、政治和经济为主要叙事线索,而《人类简史》则更加注重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这些利益冲突是如何推动历史发展的。这种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强调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影响。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将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未来的走向,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总的来说,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开拓人类认知的重要著作,它以客观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揭示了人类的本质和未来的走向,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白天还有一点热,早晚已经很凉爽了。再难熬的日子都会过去。

昨晚拼车赶回来,发现独自在家呆了两天的猫咪,一切正常。碗虽然空了,添上猫粮以后,并没有出现狼吞虎咽的情景。

这边是猫粮,那边是猫砂,猫卧在椅子下,对着门。让人觉得,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很久不见三个主人的这些时候,它就是这么静静卧着。

最近我在不能发了,真是郁闷。

慢慢下来,似乎文字也会发不了。(20200809)

狗除了能狩猎、能战斗,还能作为警报系统,警告有野兽或人类入侵。——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小狗埋葬的位置与女人的头部接近,而且她的左手搭在狗的身上,看起来似乎有着某种情感联系。——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等到农业和工业时代开展,人类开始能靠着别人的技能生存下来,就算是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例如只要肯挑水或是当个生产线的工人,就能活下来,并把自己那些平庸无奇的基因传下去。——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或许正因为亚契人必须迅速逃离这些敌人的魔爪,如果有成员可能造成部落的负担,他们也就无法仁义以待。——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他们究竟是把核桃当作珍馐佳肴还是无趣的主食?他们相不相信,核桃树有树灵?他们觉不觉得核桃树叶很漂亮?如果当时有对男女想约会,核桃树的树荫下究竟算不算浪漫?——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泛神论相信,几乎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只动物、任何一株植物、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意识和情感,并且能与人类直接沟通。因此,对泛神论者来说,山上的一颗大石头也可能会有欲望和需求。人类可能做了某些事就会触怒这块大石,但也有可能做某些事能取悦它。这块大石可能会惩罚人类,或要求奉献。——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其他能够进到海里的哺乳类动物,都是经过长期演化发展出专门的器官和符合流体力学的身形,才能进到海里(像是海豹、海牛、海豚等等)。——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对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动物来说,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09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9
下一篇2024-02-09

随机推荐

  • 推荐好用的口红?

    推荐几款比较好用的口红:1 香奈儿口红(Chanel Rouge Coco)。香奈儿口红色泽丰富,质地细致顺滑,上唇效果很自然。色号444和548是香奈儿永恒的经典红色,非常适合亚洲女性。2 玫琳凯口红(Maybelline)。玫琳凯的Co

    2024-04-15
    58600
  • 2015年妮维雅脱毛的广告那个海报的女代言人是谁?

    冰点脱毛是由以色列飞顿激光公司独家专利推出,目前最先进的一种永久性激光脱毛方法,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革命性的利用飞顿冰点半导体激光脱毛仪器,激光穿透皮肤表层使毛囊保持一定温度,温和地使毛囊和周围干细胞失去活性,达到永久脱毛的目的。它可大

    2024-04-15
    47200
  • 快要军训了,用什么牌子的防晒霜防晒效果好?

    军训防晒霜品牌推荐:1、泰国mistine小蓝帽泰国的这款防晒霜的确做得很不错,同时很平价。小蓝帽主打的是身体防晒,大瓶一点,并且身体防晒和我们脸部防晒是同样重要的,像一些胳膊还有腿得晒伤,都会引起皮肤的一些泛红等。大家在做好脸部防晒的同时

    2024-04-15
    45600
  • 口碑最好十大沐浴露

    口碑最好十大沐浴露有:多芬、强生婴儿、力士、舒肤佳、玉兰油、六神、妮维雅、凌仕、威露士、阿迪达斯。1、多芬:多芬创立于1957年,是全球著名的女性品牌,隶属于联合利华旗下。多芬是秀发和肌肤理护专家,主要产品是沐浴乳、洗发水及护发素。2、强生

    2024-04-15
    45200
  • 妮维雅小蓝罐好用吗 妮维雅小蓝罐的4种用法

    妮维雅小蓝罐是一款非常经典的面霜,久经不衰,这款面霜非常的平价,50元不到,好大一罐,可以用很久,而且这个面霜的用法很多,可以护手,可以当身体乳还可以当宝宝霜。妮维雅小蓝罐好用吗妮维雅的这款面霜应该是平价面霜届的网红了。红也红了很多

    2024-04-15
    44300
  • sk2清莹露-神仙水-精华液-乳液-面霜 顺序

      一、化妆水  在洁面之后马上使用化妆水,可以及时有效的补充皮肤缺失的水分。同时,用化妆棉沾满化妆水擦拭整个面部,这样的做法可以起到二次清洁的作用,并调理角质层,使肌肤更好地吸收,为使用保养品作准备。  二、肌底液  首先,大家要明白,肌

    2024-04-15
    44500
  • 防晒喷雾前10强有哪些?防晒喷雾哪个牌子好用?

    防晒喷雾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防晒产品,非常适合人们在外出的时候使用。防晒喷雾不仅具有防晒的功效,而且能使皮肤降温,减少皮肤的灼热感,补充皮肤所需的水分,起到保湿效果等,是一款比较价值比较高的产品。那防晒喷雾哪种品牌比较好呢?1、水宝宝超

    2024-04-15
    39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