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有意思现象:城市化带来人口的减少,却带来狗出生率的增加。
发达城市的出生率通常偏低,最典型的是新加坡。它的出生率是持续的下降,甚至降到了种族灭绝的节奏,出生率低于1。
保持人口稳定的生育率是21,在法国,政府花了很大的代价,各种激励措施,让大家多生孩子,它的出生率还只有198。其中外来的阿拉伯人,黑人,贡献了主要的生育率,所以有人说城市化是特效的避孕药。
城市的出生率在下降,但狗的出生率却在增加。
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物种,它对人类形成了一种叫逆向驯化的功能。就是本来是人在驯化狗。但是狗在不知不觉,好像是驯化人,人越来越离不开狗,而且把大量的资源都耗费在它身上,导致整个地球的狗口爆炸。
跟它可以相比的一个物种,是小麦,本来只是两河流域的一种野草,经过人类的驯化,它能够稳定地给人类提供粮食,所以人类就不停地种,这个物种就满世界传播,现在地球面积的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小麦占据了。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说,表面上它是在服务人类,实际上它是让人类在服务它。
狗的祖先是狼,狼只吃肉,处在食物链的高端。
到了冬天,食物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狼还不冬眠。人也不冬眠,所以人和狼一直是对立状态,他们要在冬天抢夺食物。
那狗是怎么与人合作的?
1不抢夺食物
表现在一方面:吃骨头。
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狼,比如说怀孕的狼,它们发现如果一头鹿被狼打了,它们是吃不着的。如果被人打了,它们可以吃人不吃的骨头。狼牙非常尖利,它能把骨头咬穿,吃骨头里的骨髓。
这些弱狼们会追踪人的足迹,悄悄地趴在他们的宿营地外面,等着人类吃完肉以后把骨头扔出来。
这些离开狼群的弱狼,与人的洞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狼和人之间找到一片生存地盘。
长年啃骨头,使得这些离群索居的狼已经对骨头形成了一种基因层面的迷恋。这也是为什么狗爱啃骨头。
表现的另一方面:吃人的排泄物。
这些狼为了不跟人形成竞争,避免生态位重叠。它们就要吃那些人不吃的东西。
用管理学的话说,那就是要找一个“蓝海”。这些狼学会了吃人屎。
一方面满足了狼的食物需求,没有与人形成竞争;另一方面还替人打扫了卫生。
2与人合作
跟人主动合作,对人有贡献,于是人与狼形成某种利益交换。
表现在贡献安全方面:
它游荡在人的住所周围,当出现对人有威胁性的动物,有什么异常的情形出现的时候,它们会报警,提醒人类有危险。
表现在辅助性服务方面:
当人跟狼去争夺猎物的时候,作为人的狩猎的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利用嗅觉追踪动物。兔子几个小时之前从这儿经过,它一闻它就能闻到,它能把人带到那个兔子窝去。
由于长期在黑暗当中做一个守望者,它的视觉就发生了变化。晚上,看不见颜色,它需要捕捉的信息是关于形状和动态的这种信息,所以狗在进化的过程当中逐渐变得只能看见黑白两种颜色,狗的世界是一个黑白世界。
1《高效演讲》
2《幸福的方法》
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4《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
5《正念的奇迹》
6《第3选择》
7《孔子一人能弘道》
8《金钱不能买什么》
9《管理十诫》
10《游戏改变世界》
11《向前一步》
12《细节营销》
13《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
14《洗脑术》
15《僧侣与哲学家》
16《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
17《吸金广告》
18《活出生命的意义》
19《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20《钝感力》
21《从0到1》
22《透过佛法看世界》
23《联盟》
24《搞定》
25《巴菲特之道》
26《创客》
27《特蕾莎修女:奇迹的故事》
28《创业维艰》
29《解压全书:压力管理》
30《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
31《让孩子远离焦虑》
32《认同》
33《零边际成本社会》
34《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35《支付战争》(上)(下)
36《终结拖延症》
37《故道白云》
38《基因革命》
39《刀锋上的行走》
40《幸福的婚姻》
41《重新定义公司》
42《关键对话》
43《风流去》
44《养育男孩》
45《疯传》
46《大汗之国》
47《孔子如来》
48《最好的告别》
49《瞬变》
50《让顾客自己来定价》
51《情绪急救》
52《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53《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
54《视觉锤》
55《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
56《王阳明大传》
57《次第花开》
58《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59 《母爱的羁绊》
60 《高绩效教练》
61 《颠覆性医疗革命》(暂缺)
62 《爱有8种习惯》
63 《共享经济》
64 《干法》
65 《轻疗愈》
66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67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68 《合伙人》
69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70 《养育女孩》
71 《正见——佛陀的证悟》
72《商业的本质》
73《谁在我家》
74《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75《浪潮式销售》
76《翻转式学习》
77《爆款》
有关世界史的书籍有:
1、《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作者:威廉•麦克尼尔)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
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作者: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
3、《文明史 : 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作者:费尔南·布罗代尔)
从文明的角度,俯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穆斯林世界、黑色非洲到远东,从西欧、美洲再到另一个欧洲(东欧和俄国),一代史学宗师以大历史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人类主要文明。
4、《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讲述了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
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
5、《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这么深》(作者:约翰·赫斯特)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
人民网-麦克尼尔《世界史》:世界历史研究的真正开始
人民网-世界史图书如何成为新卖点
如果问产品经理,他们工作的基础是什么,想必一定是满足用户需求。那么要怎么把握用户需求呢?
常用的方法是对用户进行调研,从用户的角度去理解去把握需求。于是我就突发奇想,能不能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去把握大众的需求呢?正好我也接到了一个任务,要我谈谈大众为什么需要社交产品,然后我就开始了尝试。
大众为什么需要社交产品呢?最直接的答案就是社交产品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那么,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其他的问题,社交需求是什么?社交需求都有哪些?怎么去理解把握这些社交需求?
一般而言,人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动物本能的天性需求,一种为经过社会化过程而构建出来的社会性需求。社交的需求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分布规律。下面就从这两个角度来对社交需求结合社交产品进行分析,以求更好的把握社交产品的发展规律。
一、社交是人类的天性
在众多人类学家的眼中,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的主宰,除却使用工具之外,就是有着一种分工协作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基础就是建立在人的社交天性之上。《人类简史》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通过相互“讲故事”来构建出一个稳定的社会网络,使人们的分工成为了可能,同样也是基于人类的社交天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呈现出个体化发展趋势。直接导致社交中的身体不在场,因此社交成本逐渐加大。所幸,网络的发展使得社交场所的再构建,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社交产品的发展有了可能。
早期的社交产品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解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交天性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此发展起来的是以通信(电报/电话机/对讲机/手机)为代表的社交产品。落实到早期中国的互联网社交产品则是以QQ、飞信等,主要的功能点体现在对用户即时通讯的需求上,以满足用户身体不在场的社交需求为主要目的。
二、社交是人类的社会性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的新一代社会成员(80后、90后)的话语权逐渐增大,互联网便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当下的互联网社会而言,他们是主要的一个群体。一方面体现为对下一代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为对上一代的文化反哺。他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物质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对生命的束缚与威胁。第二,知识水平提升,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渐加大。第三,互联网技术遵循着摩尔定律快速发展,为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第四,个体化的发展到了再嵌入的阶段,需要通过社交来寻求一种归属感。
在这样的语境下,大众对社交的社会性需求逐渐放大。社会性社交需求来源大体有两个方面:第一种可以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解释路径:基本需求构建出来之后,自然而然就衍生出了更加高级的需求。第二种为情景的影响或者是一种场景的需求。比如说与其他个体(同辈群体)的比较,特定的工作环境的影响等等。在这基础之上,社交的社会性需求主要呈现为自我展现和群体归属。
自我展现主要体现为个体对自身的印象管理,是个体对自身形象的再建构。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代表的社交产品有:校内网(人人网)、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在这个层面的需求上,大众想要重新构建出一种新的形象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延续,或者是表达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因此,就衍生出了“晒”的行为热潮。
群体归属则是与个体化的社会再嵌入息息相关的,主要体现为以共同兴趣或者共同目的为基础社交需求。代表的社交产品为各种垂直细分的社交产品,如基于人脉的脉脉、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匿名社交的无秘、游戏社交的YY、基于工作的钉钉等。在这个层面上,大众想寻找一种归属感,或者完成一种特定的目的。也就给社交产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三、从需求的迭代来把握产品的脉搏
对于社交产品而言,从对人类天性的满足到社会性需求的井喷,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过程。中间经历个各种产品的生生死死。最让人惋惜莫过于米聊的功亏一篑,关于米聊的话题,之前布棉老师在BAT之痛中的腾讯之痛已经提到,这里就不做赘述。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陌陌的成功突围。陌陌作为一种以陌生人社交为切入点的产品怎么成功的呢?一是对人类社交需求的精准把握。同时,又将社交的需求与人类的另一种根本需求联系到一起,也是对把握用户需求的启发。
对于产品而言,对需求的把握是重中之重。需求的把握是不是有迹可循呢?上面的一些不成熟的文字就是我试图对用户需求的发展规律进行的一番尝试。目前为止,我得出的成果有以下几点:第一,需求基于人性。需求是由人而发,体现的是人自身展现出来尚未满足的欲望。第二,需求不断迭代。文中对这个方面已经有所交代,需求随着用户的转变而转变。第三,需求可以联结。支付宝90中的社交化转型、网易云音乐的社交氛围、小红书构建出来的社交电商等都是在产品上联结社交需求的尝试,且在部分产品中业已获得了成功。第四,需求可以构建。乔布斯可谓是构建需求的一把好手。苹果产品的虽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很多需求都是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一手创造出来的。同样,福特也说过:如果你问你的顾客需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一辆更快的马车。第五,需求可以把握如果需求无法把握,产品的成功就真的是靠概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