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
张老师说通背拳讲究的是:探背、松肩、坠肘、甩腕、长腰、拔顶、抗项。运动时表现为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簧,脚似钻。节节贯串、敏捷流畅。力由脊发,经肩、肘、腕三关,毫不滞涩,直达手指。运动方法讲求十二要诀,即一伸、二探、三毒、四顺、五顶、六合、七舒、八挺、九扣、十曲、十一随、十二摧。
通背拳象其他拳种一样具备很强的技击功能,技击是武术最重要部分。他说,武术的“武”有演练表演的成分又包含了练拳的目的,而“术”指的是“术理”,强调的是技击技术和方法、练武术除了有健身效果外,主要目的是“自卫和卫人”,“自卫”是防身自卫,“卫人”是保家卫国和见义勇为。通背拳练的就是技击,就是应用。
张老师说,练好了通背拳其臂膀和手掌都有很强的击打能力和速度,但本门通背拳不讲究硬磕硬碰,不简单以力赢人,不和对方拼体力。因为你力大还有比你更大的,你硬还有比你更硬的,你快还有比你更快的。本门通背拳在动作上强调先练开展,后脸紧凑。现炼刚,后练柔,最后达到刚柔相济。
封打合一
通背拳的技击思想是“封打合一”,象英超联赛那样强调以进攻为主,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通背拳的技击讲究“冷、爆、脆、快、硬”,达到高水平时其冷爆劲的技击效果是一触即发,出手见红,收放自如,“一摸就没”,“一按就翻”,使对手象触电一样,脑中一片空白。而我们长期刻苦练习,追求的正是这样的技击本领。这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超前于对手的思想意识。张老师(及其师兄弟们)曾多次与人交手验证,亲身体验先辈所传技艺确是国之瑰宝。
武德张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高超的通背拳技击水平外还有他的武德,张老师经过长期的磨练,比较全面的继承了前辈传下来的通背拳技艺和技击精华,他的师父曾放心的说,“你到外面和人比武,你输了就等于我输了”。虽然张老师已经具备高深的功夫,但是几个小时的谈话中没听过张老师一句菲薄或贬低其他人和其他拳种的话。他说,练所有武术都应注重武德,遵纪守法,决不能恃强凌弱,妄自尊大。每个拳种,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天下武术是一家,我们要不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传播
作为通背拳的传人,张老师认为不仅要自己练好,继续传播,使之发扬光大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绝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古老的武术文化和功夫在自己这一代失传。 从近年开始,张老师又开始代师传艺,张老师说教人可以,不能卖艺,即教拳决不收费,他认为,自己有退休金生活完全没问题,如果收费就把祖宗的绝技和自己看得太低了,中国宝贵的传统武术文化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当然这样说不包括以教拳为生的武师。
他要求学生非常严格,告诫学生们学拳必须要有武德,要遵纪守法。要克己从人,对己严对人宽。他说功夫就是时间的积累,我们练的是拳,是技击,不是玩。必需要按规矩练,要有吃苦的精神才能有成果。他认为传说中老前辈有很高深的功夫,我们可以欣赏,但要分析,要学习先辈们刻苦学艺,毕生追求的精神和毅力,最重要的是要把功夫练到自己身上,这是毕生的幸福。
徒弟他说,徒弟要想学好拳有三个条件:明师、天份和时间。不过首先要非常热爱所学的拳,坚信所学的拳是最好的拳种。好的拳应是拳理清楚明晰,动作简单实用,好学,功夫易上身,技击内容丰富。但要想真正出功夫,必须经过明师指点和自己长时间的的刻苦努力。
张老师对待徒弟们象家人一样,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平时徒弟们还经常管他叫大哥,有时时间太晚了,大哥还经常出钱让徒弟打车回家。
张老师时而侃侃而谈,时而亲自示范,我们一谈就是四个多小时,我既不觉得累更不觉得乏味,而且无论在对武术的理解认识上,还是在有关技击的理念上都觉得获益匪浅。我不由得衷心希望张老师健康长寿,希望民间多一些象张老师这样的明师,也感到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后继有人,一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首先声明,我是一个武痴,利用多年时间,收集了大量武术资料,包含截拳道,少林武术,擒拿,太极拳,形意拳,咏春,八卦,点穴,双截棍,鞭法,泰拳,女子防身术,八极门,华拳……现在贡献出来,需要的朋友和我联系。
我的qq是:729730017
msn: my_emit@hotmailcom
手机是:13107904138
│ 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武术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pdf
│ 康戈武编著: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0)pdf
│
├—兵器谱
│ │ 兵器谱_WXYexe
│ │ 少林兵器总谱秘本rar
│ │
│ ├—刀术
│ │ 侠家单剑刀pdf
│ │ 甩刀rar
│ │ 苗刀pdf
│ │ 郭瑞祥主编:苗刀技法(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pdf
│ │
│ ├—剑术
│ │ 《剑经》pdf
│ │ 昆吾剑pdf
│ │ 贾肇山:秘传贾氏青萍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pdf
│ │ 醉剑套路mpg
│ │
│ ├—枪术
│ │ 邱丕相编著:棍入枪术入门与提高(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pdf
│ │ 阴把枪pdf
│ │
│ ├—棍法
│ │ │ 《飞龙虎棍雷仁生棍法》pdf
│ │ │ 天启棍实用棍法pdf
│ │ │ 少林寺 三节棍表演wmv
│ │ │ 棍术枪术入门与提高pdf
│ │ │ 西北疯魔棍实战技法精选pdf
│ │ │ 龙虎棍pdf
│ │ │
│ │ ├—双节棍
│ │ │ │ 二节棍入门教程exe
│ │ │ │ 李小龙威猛双节棍百日通教材pdf
│ │ │ │
│ │ │ └—双节棍视频教学
│ │ │ │ dust_收棍rmvb
│ │ │ │ 一剑清风的精彩视频rmvb
│ │ │ │ 一剑清风的练习视频rmvb
│ │ │ │ 双节棍入门十二式-李向伟rm
│ │ │ │ 我耍双节棍wmv
│ │ │ │ 〔王子视频〕精彩单双棍rmvb
│ │ │ │
│ │ │ ├—剑舞狂沙
│ │ │ │ │ show2005rmvb
│ │ │ │ │ 剑舞狂沙棍法rmvb
│ │ │ │ │ 剑舞狂沙的指间倒手分解动作rmvb
│ │ │ │ │ 剑舞狂沙的正反阻指组合动作rmvb
│ │ │ │ │ 剑舞狂沙的海边双节棍rmvb
│ │ │ │ │ 剑舞狂沙的练习视频rm
│ │ │ │ │ 单手缠腕动作示范rmvb
│ │ │ │ │ 双节棍单手换法示范rm
│ │ │ │ │ 双节棍技术示范之滑链动作rm
│ │ │ │ │ 滑链完全教学片(现场讲解版)rmvb
│ │ │ │ │
│ │ │ │ ├—剑舞狂沙的视频笔记16段
│ │ │ │ │
│ │ │ │ └—滑链动作3个
│ │ │ │
│ │ │ ├—双截棍
│ │ │ │ 双节棍教程之反弹rm
│ │ │ │ 双节棍教程之发力rm
│ │ │ │ 双节棍教程之基础rm
│ │ │ │ 双节棍教程之定势rm
│ │ │ │ 双节棍教程之换手rm
│ │ │ │ 双节棍教程之舞花rm
│ │ │ │ 双节棍教程之转棍rm
│ │ │ │
│ │ │ ├—双手棍教室(李伟凡示范)
│ │ │ │
│ │ │ ├—木木
│ │ │ │
│ │ │ ├—竹林双节棍棍法(单双棍)
│ │ │ │
│ │ │ ├—韩国双节棍教学片65段
│ │ │ │
│ │ │ └—〔龙魂棍法〕视频9段欣赏
│ │ │
│ │ ├—棍术 枪术入门与提高
│ │ │
│ │ └—短棍&甩棍
│ │ $[截拳道短棍格斗术教程]JKDConcepts&FMA-PaulVunak-FilipinoStickFightingmpg
│ │ $伊鲁山度短棍pdf
│ │ $酷棍1pdf
│ │ 甩棍flv
│ │ 甩棍十日通flv
│ │
│ ├—现代兵器
│ │ 枪支图集exe
│ │
│ ├—甄子丹
│ │ 甄子丹对吴京《杀破浪》rm
│ │ 甄子丹精武门MVwmv
│ │ 精武门 陈真踢馆视频rm
│ │ 陈真与九鬼论武rmvb
│ │ 陈真对九鬼rmvb
│ │ 陈真对大师兄rmvb
│ │ 陈真对武田信雄rmvb
│ │ 陈真对比力斯rmvb
│ │ 陈真对石井因明rmvb
│ │ 陈真对石井宏rmvb
│ │ 陈真挑战霍元甲wmv
│ │ 陈真海边耍双截棍rmvb
│ │
│ └—鞭
│ 姜容樵著:写真太师虎尾鞭(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pdf
│ 姜荣樵:写真太师水磨鞭pdf
│ 袖鞭--马胜利exe
│ 轨迹链鞭自学exe
│
├—医术&毒术
│ ├—中医
│ │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清]陈梦雷等编52exe
│ │ │ 《思考中医》chmchm
│ │ │ 《思考中医》电子书pdf
│ │ │ 《秘授古脉法抄本》exe
│ │ │ 《黄帝内经》exe
│ │ │ 严振国主编: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2006)pdf
│ │ │ 中医基础理论exe
│ │ │ 中医宝典-按摩chm
│ │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针灸学pdf
│ │ │ 中草药彩图手册1pdf
│ │ │ 人体使用手册exe
│ │ │ 仲景方药古今应用pdf
│ │ │ 全息经络刮痧法[y]pdf
│ │ │ 内科医学笔记exe
│ │ │ 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chm
│ │ │ 千金翼方exe
│ │ │ 家用拔罐治病小窍门pdf
│ │ │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pdf
│ │ │ 本草纲目pdf
│ │ │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txt
│ │ │ 男性病效方300首pdf
│ │ │ 百症练功指南pdf
│ │ │ 神农本草经pdf
│ │ │ 秦伯未《中医入门》pdf
│ │ │ 穴位圗exe
│ │ │ 脉经pdf
│ │ │ 药王神篇pdf
│ │ │ 跌打秘方exe
│ │ │ 道家养生功电子书exe
│ │ │ 黄帝内经exe
│ │ │
│ │ ├—中医书籍700本
│ │ │
│ │ ├—中医辞海
│ │ │ ├—中医辞海(上册)
│ │ │ │
│ │ │ ├—中医辞海(下册)
│ │ │ │
│ │ │ └—中医辞海(中册)
│ │ │
│ │ ├—拔罐疗法治百病(第二版)
│ │ │
│ │ ├—李经纬 等主编《中医大辞典》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 │ │
│ │ ├—赵友琴:医学五千年-中医部分(原子能出版社 1990)
│ │ │
│ └—马继兴著:经典医籍版本考(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7出版)
├—古武学
│ │ 48小时超级自卫术pdf
│ │ 《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 上卷》 pdf
│ │ 《胎息经》注释pdf
│ │ 胡维岳 胡益平内家综合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年)pdf
│ │ 一切为了实战而练pdf
│ │ 中华武术世纪精华 第一卷《胜战天机--传统武术技击精华》pdf
│ │ 中央技击学会 杨元编:国术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pdf
│ │ 二林子技击术doc
│ │ 八字功pdf
│ │ 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pdf
│ │ 内家拳旧闻exe
│ │ 内硬十三太保横练功txt
│ │ 凌空点穴真诀rar
│ │ 千金决pdf
│ │ 古金兵器谱umd
│ │ 字门正宗CHM
│ │ 密宗秘法pdf
│ │ 拳经拳法备要exe
│ │ 断骨残筋术pdf
│ │ 李练:武海拾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pdf
│ │ 武当点穴指法练习及其它rar
│ │ 武术之家chm
│ │ 武林秘籍exe
│ │ 武林绝秘练功手册pdf
│ │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编写小组编:武术讲义(试用)(武汉体育学院 1977)pdf
│ │ 武当桶子功pdf
│ │ 民国24年金铁盦《四两拨千斤空手入白刃真传合刊》全一册pdf
│ │ 民间武功宝典:秘传6步夺命功(邹才能)pdf
│ │ 江湖杀手秘技pdf
│ │ 活神仙点穴绝技pdf
│ │ 浑圆功夫的内修方法pdf
│ │ 爆发拳力自练法pdf
│ │ 秘传内家拳精选pdf
│ │ 竹林锤谱pdf
│ │ 第三辑 中国技击精华 金一明pdf
│ │ 第三辑 练功秘诀 金一明pdf
│ │ 第二辑 阴阳八盘掌 任致诚pdf
│ │ 红日书生刘长春功法pdf
│ │ 经穴秘密pdf
│ │ 苌氏武技书(全)pdf
│ │ 象形原法真诠pdf
│ │ 象形拳法真诠_薛颠著pdf
│ │ 金家功夫初级rar
│ │ 金恩忠 著:国术名人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pdf
│ │ 骨法秘传--搏击术的极意(1)pdf
│ │ 骨法秘传--搏击术的极意pdf
│ │ 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武术编写组: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0)pdf
│ │ 龙筋虎骨金刚劲pdf
│ │
│ ├—万籁声
│ │ 梁超群:万籁声技击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pdf
│ │ 武术汇宗rar
│ │ 武术汇宗_古拳谱丛书rar
│ │
│ ├—八极门
│ │ 八极拳应手制敌法PDF
│ │ 八极拳珍传_11676898rar
│ │ 八极拳(刘云樵 著)pdf
│ │
│ ├—太极拳
│ │ │ 中华武术世纪精华第三卷登堂入室pdf
│ │ │ 二十四式简易太极拳_或跃在渊exe
│ │ │ 刘登信:武当顾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pdf
│ │ │ 初练太极 如何化去身上的僵劲txt
│ │ │ 吴图南著:国术太极拳(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pdf
│ │ │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rar
│ │ │ 太极拳体用全书rar
│ │ │ 太极拳全书rar
│ │ │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rar
│ │ │ 太极拳理论大全txt
│ │ │ 太极拳的经典拳术论文集(共52篇)rar
│ │ │ 太极拳讲义rar
│ │ │ 太极拳释义-董英杰rar
│ │ │ 太极推手精义rar
│ │ │ 太极散手实战手法演练wmv
│ │ │ 太极松掤txt
│ │ │ 武当三丰太极剑wmv
│ │ │ 沈寿:太极拳论谭(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pdf
│ │ │ 王新午编著:太极拳法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pdf
│ │ │
│ │ ├—三段(24式)太极拳
│ │ ├—吴氏太极拳
│ │ │ 孙南馨著:吴式方架太极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pdf
│ │ │ 王培生编著:吴式太极拳诠真(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pdf
│ │ │
│ │ ├—和式太极拳
│ │ │ 和有禄著:和式太极拳谱(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pdf
│ │ │
│ │ ├—孙氏太极拳
│ │ │ 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pdf
│ │ │
│ │ ├—杨式太极拳
│ │ │ 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 │ │ 王志远著: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pdf
│ │ │ 王志远著: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pdf
│ │ │ 粟子宜著:传统杨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四川科学技术 2007)pdf
│ │ │ 陈龙骧等著:李雅轩杨氏太极剑诠真(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pdf
│ │ │
│ │ └—陈氏太极拳
│ │ │ 刘鹏:陈氏二路太极拳(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3){密码:wesnwsjs}pdf
│ │ │ 王西安著: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及单刀单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pdf
│ │ │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rar
│ │ │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rar
│ │ │ 陈正雷大师著《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rar
│ │ │ 陈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rar
│ │ │ 陈氏太极拳rar
│ │ │ 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 │ │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 │ │
│ │ └—陈正雷老架
│ │
│ ├—少林武学
│ │ │ 《少林拳图解》金佳福金一明pdf
│ │ │ 《少林绝技》编写组编:少林绝技——秘本珍本汇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pdf
│ │ │ 三路五子拳pdf
│ │ │ 中国北派拳法入门pdf
│ │ │ 中国少林拳竞赛套路 拳术(黄凌海)pdf
│ │ │ 中国少林拳竞赛套路 枪术(黄凌海)pdf
│ │ │ 中国少林禅密功pdf
│ │ │ 中国正宗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阙巧根)pdf
│ │ │ 五拳考的源泉少林宗法图说pdf
│ │ │ 写真少林棍法djvu
│ │ │ 南少林五祖拳pdf
│ │ │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法pdf
│ │ │ 南少林鱼拳pdf
│ │ │ 名拳实用技击:少林特功技击术(石天敬)pdf
│ │ │ 少林-八段锦pdf
│ │ │ 少林七十二绝技exe
│ │ │ 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裴锡荣等编著)pdf
│ │ │ 少林七星单刀pdf
│ │ │ 少林七星拳pdf
│ │ │ 少林三绝_气功点穴擒拿pdf
│ │ │ 少林九节鞭pdf
│ │ │ 少林五形八法拳pdf
│ │ │ 少林五形八法拳与实战术pdf
│ │ │ 少林五形八法拳套路(72势)pdf
│ │ │ 少林五形八法拳(108势)pdf
│ │ │ 少林传统功夫技击——六合劲法pdf
│ │ │ 少林传统功法_南派真传罗汉功 作者胡振国pdf
│ │ │ 少林传统套路精选pdf
│ │ │ 少林八极拳pdf
│ │ │ 少林六合门 第二集(孙崇雄 胡金焕 黄秀玉 高建清整理)pdf
│ │ │ 少林六合门pdf
│ │ │ 少林六和门黑虎拳pdf
│ │ │ 少林兵器总谱秘本pdf
│ │ │ 少林内功五形拳pdf
│ │ │ 少林内功秘传pdf
│ │ │ 少林内劲一指禅中级功法(姚金圣)pdf
│ │ │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pdf
│ │ │ 少林内劲一指禅扳指功(王京)pdf
│ │ │ 少林内劲一指禅高级功法pdf
│ │ │ 少林内劲一指禅(李培海)pdf
│ │ │ 少林内气外放功pdf
│ │ │ 少林内气外放功(姜立中 林舜容)pdf
│ │ │ 少林刀术精华pdf
│ │ │ 少林功夫丛书 少林三大名拳 炮拳大洪拳六合拳pdf
│ │ │ 少林匕首(刘振海编著)pdf
│ │ │ 少林北派镇三棍wmv
│ │ │ 少林十三抓pdf
│ │ │ 少林十二钩pdf
│ │ │ 少林十大武艺pdf
│ │ │ 少林十路镇山拳pdf
│ │ │ 少林千把攥pdf
│ │ │ 少林基本功十大功法-秦庆丰pdf
│ │ │ 少林大罗汉拳flv
│ │ │ 少林大金刚拳pdf
│ │ │ 少林太祖大力金刚掌秘功pdf
│ │ │ 少林实用防身醉拳pdf
│ │ │ 少林寺内外功真传(梁宝贵 著)pdf
│ │ │ 少林寺内外功真传(梁宝贵著)pdf
│ │ │ 少林寺护身暗器简略其一doc
│ │ │ 少林寺拳棒阐宗pdf
│ │ │ 少林寺朝阳拳》张浏青主编;(释)果松示范pdf
│ │ │ 少林寺朝阳拳pdf
│ │ │ 少林寺武学exe
│ │ │ 少林寺武术百科全书pdf
│ │ │ 少林寺秘方集锦pdf
│ │ │ 少林寺资料集djvu
│ │ │ 少林寺长护心意门拳pdf
│ │ │ 少林小架(内部培训版)pdf
│ │ │ 少林强身内功(李良根 李琳著)pdf
│ │ │ 少林打擂秘诀pdf
│ │ │ 少林护身暗器秘传pdf
│ │ │ 少林拳图解-金陵金佳福 维扬金一明合编pdf
│ │ │ 少林拳在日本(宗道臣)pdf
│ │ │ 少林拳术秘诀pdf
│ │ │ 少林拳术秘诀考证pdf
│ │ │ 少林拳术精选pdf
│ │ │ 少林拳术秘诀pdf
│ │ │ 少林拳谱精要txt
│ │ │ 少林指禅功pdf
│ │ │ 少林散打(韩绍武)pdf
│ │ │ 少林梅花桩精拳-范应莲编著pdf
│ │ │ 少林棍棒技巧pdf
│ │ │ 少林棍棒技巧(粟胜夫 蔡仲林)pdf
│ │ │ 少林棍法图说-程宗猷著pdf
│ │ │ 少林棍法阐宗pdf
│ │ │ 少林正宗七十二艺pdf
│ │ │ 少林正宗拳经pdf
│ │ │ 少林正宗气功pdf
│ │ │ 少林正宗练步拳pdf
│ │ │ 少林武功点穴秘笈exe
│ │ │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编写组编)pdf
│ │ │ 少林武当考太极拳与内家拳内家拳 唐豪著pdf
│ │ │ 少林武术—八极拳法:小架八极拳六十四手炮pdf
│ │ │ 少林武术—炮捶、大红拳pdf
│ │ │ 少林武术精华(王长青__郑忠孝编著)pdf
│ │ │ 少林武术要略pdf
│ │ │ 少林武术:连手短打 达磨杖(高德江编著)pdf
│ │ │ 少林武术:连手短打pdf
│ │ │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王瑞亭)(1)pdf
│ │ │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王瑞亭)pdf
│ │ │ 少林气功瑰宝-内劲一指禅(徐鹤年)pdf
│ │ │ 少林气劲内劲一指禅功法pdf
│ │ │ 少林疯魔棍法阐宗pdf
│ │ │ 少林破壁pdf
│ │ │ 少林秘技:罗汉散手108招(刘玉增)pdf
│ │ │ 少林空门桩(李夫)pdf
│ │ │ 少林粘衣闪翻门拳法精粹——滚躺翻地功术 txt
│ │ │ 少林红拳(王西乾整理)pdf
│ │ │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doc
│ │ │ 少林罗汉十八手(德建)pdf
│ │ │ 少林罗汉拳pdf
│ │ │ 少林罗汉拳绝技(实战卷) 高翔主编pdf
│ │ │ 少林罗汉拳绝技(拳功卷) 高翔主编pdf
│ │ │ 少林螳螂拳(苏龙著)pdf
│ │ │ 少林豹窜拳pdf
│ │ │ 少林达摩易筋经pdf
│ │ │ 少林迷踪罗汉拳pdf
│ │ │ 少林金刚功法(杨维著)(1)pdf
│ │ │ 少林金刚功法(杨维著)pdf
│ │ │ 少林金刚拳pdf
│ │ │ 少林金刚硬气功pdf
│ │ │ 少林镇门拳pdf
│ │ │ 少林长护心意门拳pdf
│ │ │ 少林门太祖小战拳pdf
│ │ │ 少林飞龙拳(刘世君_著)pdf
│ │ │ 少林鸡爪镰pdf
│ │ │ 少林鹰爪十三抓(杨维)pdf
│ │ │ 嵩山少林拳法pdf
│ │ │ 嵩山少林武术基本功(刘振海)pdf
│ │ │ 德虔 素法:少林九节鞭(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9)pdf
│ │ │ 德虔、德炎:《少林棍法大全》pdf
│ │ │ 德虔:少林剑法秘传(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9)#有缺页#pdf
│ │ │ 日本少林寺拳法(台湾版)pdf
│ │ │ 杨维:少林鹰爪十三抓(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pdf
│ │ │ 民国10年朱鸿寿《少林拳法图说》pdf
│ │ │ 民国版少林迷踪罗汉拳pdf
│ │ │ 泉州少林古拳谱注译 郑昆明著pdf
│ │ │ 王竹林:易筋经图说 意气功辞解(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pdf
│ │ │ 神州武功精粹:中国三大武功流派少林、武当、峨嵋功法(裴锡荣等主编)pdf
│ │ │ 秘本石头拳详细图解pdf
│ │ │ 罗汉气功_少林十三功pdf
│ │ │ 达摩秘功pdf
│ │ │ 阎德华 著:少林破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pdf
│ │ │ 阙巧根少林内劲一指禅pdf
│ │ │ 陈铁生:少林宗法图说pdf
│ │ │ 韩广玖编著:罗汉伏虎拳(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pdf
│ │ │ 高德江:少林擒拿术披身刀(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pdf
│ │ │
│ │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之功力拳
│ │ │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之功力拳(上)pdf
│ │ │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之功力拳(下)pdf
│ │ │
│ │ ├—少林五形八法拳套路(72势)
│ │ │
│ │ ├—少林寺拳棒阐宗
│ │ │ 少林寺拳棒阐宗(上)pdf
│ │ │ 少林寺拳棒阐宗(下)pdf
│ │ │
│ │ ├—少林寺武术百科全书pdg
│ │ │ │
│ │ │ ├—少林寺武术百科全书 第一部 少林护身暗器秘传
│ │ │ │
│ │ │ ├—少林寺武术百科全书 第三部 少林兵器总谱
│ │ │ │
│ │ │ ├—少林寺武术百科全书 第二部 少林拳术图解
│ │ │ │
│ │ │ └—少林寺武术百科全书 第四部 少林绝技
│ │ │
│ │ ├—少林拳法精粹
│ │ │
│ │ ├—少林武术气功自学教材上册pdg
│ │ │
│ │ └—易筋经洗髓经
│ │ 2006年《精武》杂志“易筋经专题”系列doc
│ │ 《易经洗髓》现代整理版pdf
│ │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pdf
│ │ 少林易筋经rm
│ │ 少林达摩易筋经exe
│ │ 易筋内功运身图说chm
│ │ 易筋经二十四式图说djvu
│ │ 易筋经exe
│ │ 易筋经_五禽戏_八段锦_rm
│ │ 洗髓经exe
│ │ 温奇声:江宁甘凤池易筋经秘法(台北逸文武术文化 2006)pdf
│ │
│ ├—形意门
│ │ │ 《形意母拳》姜容樵著pdf
│ │ │ 凌善清:形意拳图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pdf
│ │ │ 刘殿琛 著:形意拳术抉微(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pdf
│
序 言 李香凝1
译者的话 打开通往中华武道殿堂之门 钟海明3
前 言 水户上原6
第一部分 基础训练
第1章 技击者练习 1
第2章 警戒式 15
第3章 步 法 35
第4章 力量训练 55
第5章 速度训练 85
第二部分 技法训练
第6章 移步技法 121
第7章 手法技巧 141
第8章 踢击技巧 171
第9章 格挡技术 191
第10章 攻击目标 217
第11章 对抗训练 229
第三部分 高级技术
第12章 进攻手法(第一部分) 247
第13章 进攻手法(第二部分) 275
第14章 进攻腿法 295
第15章 防守与反击 321
第16章 攻击五法 349
第17章 特质与战术 361
第四部分 自卫技术
第18章 对突然袭击的防御 375
第19章 对徒手袭击者的防御 385
第20章 对抓拿的防御 399
第21章 对勒掐和熊抱的反击 421
第22章 对持凶器来犯者的防御 435
第23章 对多个袭击者的防御 461
第24章 处于易受攻击位置的防御 479
重要词汇 488
译后记 499
出版后记 502 序 言 李香凝1
译者的话 打开通往中华武道殿堂之门 钟海明3
前 言 水户上原6
第一部分 基础训练
第1章 技击者练习 1
11 有氧训练 2
12 热身练习 5
13 柔韧练习 6
14 腹肌练习 9
第2章 警戒式 15
21 警戒式 16
22 平 衡 26
第3章 步 法 35
31 滑 步 39
32 快速移动 41
33 快速撤步 41
34 疾 步 43
35 侧 步 48
第4章 力量训练 55
41 出拳力量 56
42 拉 力 72
43 踢击力量 75
第5章 速度训练 85
51 击拳速度 87
52 隐蔽出拳 103
53 踢击速度 105
54 敏觉性与洞察力 118
第二部分 技法训练
第6章 移步技法 121
61 距 离 123
62 步 法 127
63 侧步与闪躲 133
第7章 手法技巧 141
71 截拳道vs传统拳法 142
72 直 拳 149
73 坏习惯 155
74 封手与擸手 159
第8章 踢击技巧 171
81 前腿侧踢和高位踢击 174
82 勾 踢 180
83 旋 踢 182
84 其他踢击技法 187
第9章 格挡技术 191
91 内侧高位格挡法 193
92 内侧低位格挡法 197
93 外侧高位格挡法 200
94 外侧低位格挡法 206
95 截拳道vs传统拳法 206
96 格挡vs拦截 214
第10章 攻击目标 217
101 主要目标 218
102 要害部位 220
103 进攻技法的正确运用 227
第11章 对抗训练 229
111 对抗训练 230
112 站 姿 231
113 佯攻与诱敌 234
114 身体运动 236
115 躲闪技法 239
116 坏习惯 245
第三部分 高级技术
第12章 进攻手法(第一部分) 247
121 进攻手法 248
122 前手标指 249
123 前手右直拳 255
124 前手击打身体 260
125 左直拳 265
第13章 进攻手法(第二部分) 275
131 左直拳击打身体 276
132 右手标指 282
133 翻背拳(挂捶) 282
134 勾 拳 287
135 上勾拳 292
第14章 进攻腿法 295
141 对胫骨和膝部的踢击 297
142 前脚侧踢 299
143 勾 踢 305
144 旋 踢 310
145 扫 踢 316
第15章 防守与反击 321
151 反击的技巧 322
152 前手标指 323
153 右直拳 326
154 阻击战术 328
155 对胫骨膝关节的踢击 329
156 侧身阻踢 335
157 勾 踢 342
158 旋 踢 345
第16章 攻击五法 349
161 简单角度攻击 350
162 封手攻击 353
163 渐进间接攻击 353
164 组合攻击 357
165 诱敌攻击 357
第17章 特质与战术 361
171 速 度 362
172 时 机 365
173 心理状态 370
174 战 术 371
第四部分 自卫技术
第18章 对突然袭击的防御 375
181 来自侧面的攻击 376
182 上汽车前的攻击 378
183 来自背后的袭击 380
184 隐蔽的袭击 383
第19章 对徒手袭击者的防御 385
191 对下蹲式进攻的防御 386
192 对反手拳的防御 388
193 对抡拳的防御 389
194 对勾拳的防御(一) 390
195 对勾拳的防御(二) 391
196 对勾拳的防御(三) 392
197 对抱摔的防御(一) 393
198 对抱摔的防御(二) 394
199 对抱摔的防御(三) 397
第20章 对抓拿的防御 399
201 对胸部被抓的反击 400
202 对抓手臂的反击(一) 402
203 对抓手臂的反击(二) 404
204 对抓手臂的反击(三) 405
205 对抓皮带的反击 406
206 对抓锁手腕的反击 407
207 对单臂扣肩压颈的反击 409
208 对反手锁腕的反击 410
209 对两手抓胸的反击(一) 412
2010 对两手抓胸的反击(二) 413
2011 对从后背抓袭的反击 414
2012 对单手抓胸的反击 415
2013 对高位反锁手腕的反击 416
2014 对背后锁臂的反击 418
2015 对抓胸并以拳相击的反击 419
第21章 对勒掐和熊抱的反击 421
211 对正面被勒掐的反击(一) 422
212 对正面被勒掐的反击(二) 424
213 对勒锁头部的反击(一) 425
214 对勒锁头部的反击(二) 426
215 对勒锁头部的反击(三) 427
216 对从背后勒锁的反击 428
217 对从背后熊抱的反击(手臂受限) 429
218 对从背后熊抱的反击(手臂自由) 430
219 对前熊抱举起的反击 431
2110 对背后熊抱举起的反击 432
2111 对头部从正面被锁住的反击 433
第22章 对持凶器来犯者的防御 435
221 对挥棒者的防御(一) 436
222 对挥棒者的防御(二) 438
223 对持棒者的防御(三) 439
224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堵截法 440
225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下蹲闪避法 442
226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后撤躲避法(一) 445
227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后撤躲避法(二) 447
228 对持长棍刺击的防御(一) 448
229 对持长棍刺击的防御(二) 449
2210 对持刀者的防御︰连抓带刺 451
2211 对持刀刺击的防御(一) 452
2212 对持刀刺击的防御(二) 453
2213 对持刀挥舞者的防御 454
2214 对持枪者的防御(迎面) 457
2215 对持枪者的防御(背后) 458
第23章 对多个袭击者的防御 461
231 对前后夹击的防御 462
232 被逼靠在墙时的防御 465
233 躺倒时对袭击者的防御 466
234 对伏击者的防御 469
235 对身后被熊抱、前方遭攻击的防御 470
236 对身后被熊抱、两人从前面攻击的防御 472
237 对双臂扣肩压颈及正面攻击的防御 474
238 援助受害者或朋友 476
第24章 处于易受攻击位置的防御 479
241 坐在椅子上的防御(正面攻击一) 480
242 坐在椅子上的防御(正面攻击二) 481
243 坐在椅子上的防御(背后攻击) 482
244 倒地时的防御(头被勒锁) 483
245 倒地时的防御(身体交叉) 484
246 倒地时的防御(颈被勒掐) 485
247 倒地时的防御(遭遇踩踏) 486
重要词汇 488
译后记 499
出版后记 502 我父亲李小龙对于本书最初的想法是将之写成一本截拳道专著,并限量发行(不超过200册)。他还为此拍摄了照片。这些照片拍摄于1967年下半年,那时我父亲已提出了“截拳道”这一术语。然而,在拍摄完成后,他改变了出版这本截拳道专著的想法。1972年~1973年,我父亲开始对这些照片进行排序并为之增写说明,所以很可能他那时又重新考虑了这个计划。
李小龙希望这本书展示的动作尽可能地接近真实,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寻找一位摄影师来帮助他把瞬间的动作拍摄下来的原因。很多镜头他用了高速摄影机去捕捉。那些在李小龙武馆里的照片都是在两天内拍摄完成的。其他镜头则是在李小龙房前、后院以及《黑带》杂志办公室外面完成的。
为确保动作看起来真实,我父亲坚持在击打时要做到实打实地接触,但是他不敢使用全部力量,因为他不希望伤害到任何人。不过他仍固执地要让这些动作看上去尽可能真实。黄锦铭(Ted Wong)曾回忆过这样一个情景:当时他要承受李小龙的一记踢击,专门找来剑道的护胸穿上,可李小龙仍担心防护不够。于是,黄锦铭又撕了不少硬纸箱,将这些碎片与类似填充物一并塞到自己衣服里,以使其在这次冲击中能起到帮助保护自己身体的作用。然而,即便如此,那天结束后他身上还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这些镜头至今仍是他非常美好的回忆。
没有丹·伊鲁山度(Dan Inosanto)、黄锦铭、乔·伯德纳(Joe Bodner)、奥利弗·庞(Oliver Pang)、水户上原(Mito Uyehara)、琳达·李(Linda Lee)等人的帮助,当然,还有李小龙,这本关于李小龙技击方法的书将永远不可能问世。非常感谢《黑带》杂志、Rainbow出版公司、Ohara出版公司和Active Interest Media的帮助以及他们对李小龙书籍与遗产的传承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特别感谢黄锦铭在书籍更新修订方面所提供的帮助。我们希望你能喜爱这本全新完整版的《李小龙技击法》。
李香凝(Shannon Lee)
2008年 李小龙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以影视为主要职业的技击家,以其短暂的一生给世界带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李小龙对世界的影响却不仅限于“功夫片”本身,他让世界看到的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所具有的“武道精神”。他使人们看到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骨气,这正是习武之人所追求的“浩然之气”。李小龙通过他一系列的中国“功夫片”,以及在世界武坛中的强悍形象,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形象。从而使“Bruce Lee”成为在世界各地都路人皆知的大英雄。
李小龙对世界武坛的影响,也不仅限于他创建的“截拳道”(Jeet KuneDo)武技本身,还有一种对当代世界武术的启迪。故而,现代搏击运动中的MMA和UFC等搏击形式均推崇李小龙为创始人。
然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首次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并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小龙,当初却是以中国传统武术的叛逆者的形象开辟国际武坛的。李小龙首次打破了传统武术的门户之见,摒弃了武术中许多华而不实的技法与套式,直取传统武术技击之精华。特别是将传统武术中长期蕴含的哲学思想——武道哲理提升了出来①。创建了“以无法为有法”与“以无限为有限”两句名言为代表的截拳道,从而为中国武术拉开了开创性改革的序幕。
四十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后人却还在困扰截拳道究竟是什么。其实正如李小龙自己所解释的“我只能说是国术,一个没有门派之分的国术,是反对让武术流入形式化的国术,是从传统中解救出来的国术”②。李小龙提出“国术应当有一套完整的道理才对,我希望用哲学精神,融化到国术里面去”的思想。无疑这将对中国武术各门派之间的整合,以及中华武道体系的建立起到深远的影响。其实早在李小龙去世前两年(即1971年)就曾声称,要收回载拳道的名称,改称为“Tao of Chinese Gung Fu”(中国功夫道或中华武道)。可以说李小龙是中华武道理念的第一位倡导者。
随着李小龙文化现象的兴起,在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李小龙文化研究的学者,开始对李小龙功夫片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从“死亡之迷”到“王者之路”,从“一代巨星”到“一代宗师”,从“成功之道”到“对生命的感悟”,人们在不断地探解着其中之谜和他的人生之道。在随之形成的李小龙文化现象中,更是把这种探解引向了对中华文化与生命的探讨。但大部分人却依然很少了解这位“一代武学宗师”更加深层的一面。②
李小龙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他的武道体系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哲学理念。他不是一名普通的武师,而是一位武术哲人,一位武道学者。他的武学体系有着鲜明的武道合一的特征。
当前,中国武术的发展正徘徊于十字路口。李小龙倡导的是“大武道”的理念,中华文化的修行都是由“艺”入“道”的。无疑,他的武道思想和理念对于抛弃“竞技”、回归“传统”,以及中国武术各门派之间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同时,对中华民族武道体系的建立将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
李小龙把中国功夫推向了世界,他的武道理念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在传统武道理念上第一次提出了开放的理念,也就是在技法上无门无派,以人为本,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前行、向上,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这正是一种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的心境。
李小龙是一位勇敢的践行者,他在不断挑战许多传统观点和理念的同
时,也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从而使传统武术在变革中走向世界。他对世界武坛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李小龙由“武道”中悟出的哲理思想之影响也已超越了他对武术本身的诠释。李小龙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也是成功的一生。对其成功之路的解读,会给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十分重要的启示,也会给中年人带来许多人生之道的感悟。纵观中华文化和中华武术数千年的历史,李小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武道思想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李小龙技击法》和《截拳道之道》正是进入其武道体系的敲门砖,李小龙以他的武道理念与体系为人们打开了通往中华武道的殿堂之门。 本书写于1966年,书中的大部分是当时拍摄的。出版这本书,是李小龙的生前宿愿。但是,当他听说武术界有人要利用他的名声来抬高他们自己时,就决定不出版此书了。那时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谈:“我教过李小龙武术”,或是“李小龙教过我截拳道”。其实,李小龙从未见过或根本不知道这些人。
李小龙不愿意让人们盗用他的名义,来抬高他们自己或他们举办的学校。他更不愿意他们用这种方法吸引学生,特别是年轻人。但是李小龙死后,他的遗孀琳达感到李小龙在武术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如果让李小龙的武术知识也随他一起消失,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虽然此书不能代替实际的教学和李小龙曾拥有的全部武术知识,但还是能够帮助武术工作者们在训练中提高技击技巧的。
李小龙始终相信所有勤奋训练的技击运动员,不论他们从事柔道、空手道还是其他功夫,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应付任何意外的情况。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认真地进行训练,必须集中全力踢打沙袋。李小龙常常这样说:“进行训练时如果没有实战观念的话,那么只能是欺骗自己。当踢打沙袋时,你必须确定你是在同对手真实较量,集中百分之百的力量去踢打,这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
如果你没有读过李小龙的《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一书的话,不妨一读,那本书可作为本书的补充。这两部书中谈到的知识将会给你一个李小龙武道艺术的完整形象。
水户上原(M Uyehar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