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意思是: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意为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鲁迅说的,源于鲁迅的《拿来主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扩展资料:
解析:
“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孔子曾向当时声望显赫的郯子、苌子、师襄、老聃等人正式拜师学过官制、乐、琴术、礼等。对于“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的田野山林之隐士,比如楚人接舆、荷丈人、长沮与桀溺,孔子也能慧眼识人不耻下问,或遣学生执礼问讯,或自己亲临请益。
他还坦承“吾不如老农”和“吾不如老圃”(《子路》),谓“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子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人都不可能万事通达。高山之所以雄伟绵延,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小块石;大海之所以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汇集了一点一滴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要敏而好学,见贤思齐。从善或许可以如流,而见“不贤”“不善”又该如何“自省”“改之”呢?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荀子也说,“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不善在身,缁然必以自恶也”。对不好的品行,一定要忧惧地加以自我反省;如果不好的品行在身,一定要像被玷污一样厌恶它。“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更应该禀承“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理念,“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朱熹,《续近思录》),尊重自己的老师,珍惜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的人和事,做有大智慧的人。
-论语·述而
孔子论语中最经典的五句话: 在山东曲阜《2007祭孔大典》上,宣布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评出的《论语》中最具影响力的五句话,这五句话即是《论语》中的精华,也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文化经典,这五句话已作为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和迎宾用语,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儿女热情好客、礼周仪方。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告诫我们要注意搞好团结,搞好关系,和睦相处。注意,这里用了“乐”字而不是“说”字。“乐”与“说”是不同的。“说”是在心里乐,而“乐”不只是内心高兴还要表达出来。孔子在这里告诉他的学生说,当远方的同学投奔我们来时,我们一定要表现得高高兴兴,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越来越红火。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处《论语·颜渊》,“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对师兄子夏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翻释过来就是: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独是我没有。”子夏说:“生死乃命中注定,财富地位由上天安排。君子尊敬别人,待人恭敬,而且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心没有兄弟。”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你厌恶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去做。 四,“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五,“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应用,应以和谐为贵。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全段原文为,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过来就是: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译: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4、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译:《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19、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0、德不孤,必有邻。
译: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100句最简短的论语如下: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道不同、不相为谋。
5、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尊重教师并且重视他的思想学说;要广泛地爱护众人,还要亲近众人中有仁德的人。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
1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19、礼,与其奢也,宁俭。
20、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21、(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2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3、物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词句依旧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熠熠生辉,字里行间饱含着千古人生的大智慧,值得品读。
24、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古人的智慧沉淀成一句句精华词句,饱含为人处事的人生哲学。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8、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
29、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2、子不语:怪,力,乱,神。
3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5、《论语》一书详细的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20句经典名言,句句励志,值得收藏!
36、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0、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4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48、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4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5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5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5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54、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55、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5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5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5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0、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1、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6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64、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6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6、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6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信,这里指小信。君子坚守正道,但不拘泥于小的信义。
6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7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1、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7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4、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7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7、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7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7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8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83、语出春秋·孔丘《论语·述而》。心中想到了仁,仁自然就回来!
8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8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8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88、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8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9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1、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9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3、092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4、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95、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9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98、邦无道,危行言孙。
99、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0、名不正,则言不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