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地藏经+念阿弥陀佛,
看清楚了,我说的是学地藏经,不是只念地藏经
地藏经消业障,业障消了,自然福报显现。
地藏经里每一个故事都是指导修行的方法,照着上面的方法去修行,岂止是增福报,成佛都绰绰有余。
念阿弥陀佛能消业障增福慧也有利于往生极乐,念佛号也是地藏经里介绍的修行方法。
如果你能以利益众生的心去念佛修行,获得的功德力是巨大的。
其实很多人的善根福德已经具足,就差一个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只要这一念菩提心发出来,当下就可能阿弥陀佛来接引去极乐世界,当生成就肉身菩萨。
可惜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往生极乐世界会如此的简单容易,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从内心里真正发起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殊不知修行不得力,不能当生成就和菩提心是有很大关系的。
佛菩萨为什么能成就?就是因为无私无我,自己不成佛也要帮助众生成佛,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可以舍身舍命,不惜一切。
菩萨不会为了成佛才去帮助众生,而是因为帮助众生才会成佛。
因此佛菩萨都有无量的福德和功德。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
以恶心念佛就会损福,以利益众生的心修行就是培福,一切作为都是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自然有佛菩萨的加持和龙天护法的护佑,试问你能事事不顺么?今世能不得福报,财富和智慧?
课前:今明两天 学院会念莲师心咒还有祈祷护法 要求每人一万遍莲师心咒 是需要不定期的修一些法 比如 大威德 度母 等
正式上课:
1、任何一个高僧大德没有一定的摄受能力 是不能开展如是的事业(讲法王建学院)
2、有道友提供饮食 道场 也是四摄 财物用于利益众生特别有意义;
3、各地学会负责人自己要有闻思修行的基础,负责人很重要。希望各地负责人自己重视闻思。《宗镜录》中也说一个地方的负责人很重要,要带头做好。
4、法王去甘孜州 带回一个孩子 后来在学院出家 也是大家给他建的房子。世间中 有财团设立基金会 先带着唱歌跳舞玩 然后推广自己的宗教。任何一个团体都有自己的规矩 (讲四摄中布施的重要)
5、利益众生时没有厌烦心 要如同大地一样 ,大地怎么样都可以承载一切 弘扬佛法过程中 肯定有困难 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
6、佛有一次不去应供 然后去看望一个病的比丘 这个比丘遍是不净粪 因为之前反对照顾病人的缘由 现在生病无人照顾 佛亲自照顾他。佛说师生之间的关系 比丘之间的关系 不随便放弃。上师至死不放弃弟子 弟子至死不放弃上师 。
7、照顾老人 也是度化众生;
所涉教证:
以施爱利益 同事摄众生
普令于大乘 悉当得成熟
《大宝积经》
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华严经》
菩萨为利他故 行四摄法
终不疲厌 犹如大地
持一切物 终不疲厌
《大丈夫论》
彼无有分别 一切平等心
以四摄摄他 能摄多众生
《无所有菩萨经》
有瞻病者 则瞻我身
所获功德 亦无差降
附:今日所讲内容
己二(能成熟众生之四摄事)分五:一、本体;二、定数;三、作用;四、分类;五、功德。
庚一、本体:
承许布施同,
说彼令行持,
自随行爱语,
利行及同事。
布施摄事,即承许与前面讲布施度相同,别无其他。如实为他众宣讲六度的共相与自相,即是爱语。令一切众生实行六度,即是同行。自己也随行让他所行持的那一波罗蜜多,为同事。如此说彼、令行持、自随行这三者,分别是指讲爱语、利行及同事后面三种摄事。
庚二、定数:
能利之方便,
令持及令行,
如是能随行,
当知四摄事。
第一摄事布施:遣除他众的寒热饥渴等,是能利身体的方便;爱语是遣除不知或邪知或怀疑波罗蜜多法相后令无误受持波罗蜜多的方便;利行是令实行波罗蜜多的方便。如是同事是再三随行波罗蜜多的方便,因为说法者自己若行持彼法,则将他们安置于彼,他们也能策励随行法,因此应当了知,摄集所化众生为眷属令其成熟的方便就是四摄事,不需再多,若少则不能包含。
庚三、作用:
初者令成器,
第二令信解,
第三令行持,
第四令清净。
以第一摄事令众生成为法器,因为以财布施饶益的众生心喜菩萨而成为听他语言之法器的摄事。以第二爱语,令信解真实具足波罗蜜多之法。以第三利行,令行持波罗蜜多之义。以第四同事令反复行持波罗蜜多,净化垢染。
庚四(分类)分二:一、摄为两类;二、分为三类。
辛一、摄为两类:
财摄及法摄,所缘之法等,
是以二种摄,许为四摄事。
两类是财摄与法摄,法摄有所缘之法等三种,布施是财摄,其他三种是法摄,如此是从二摄的角度,法摄分为三种,承许为四摄事。法摄有所缘之法、修行之法与清净之法三种,所缘之法是指具足六度的佛经等法,因此它以爱语来讲;修行之法是以利行实践;清净之法以同事能远离波罗蜜多之违品而行持。
辛二、分为三类:
当知以相别,分下中上摄,
多无义有义,一切皆有义。
应当了知,以行相差别而分,声闻的四摄事是下摄,因为不行他利的缘故;缘觉的摄事超胜声闻,比菩萨下劣,因此是中摄;菩萨的四摄事称为殊胜摄,因为趋入自他二利的缘故,菩萨也安置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这三种就成了下中上摄。再者,应当了知,从摄集者的角度来分,安住信解行地的菩萨也能以四摄事摄受成熟众生,是小部分成熟,大多数无义,因为没有见到法的真如、不了知众生的意乐等;一地至七地之间的菩萨以四摄事成熟众生,大多数能成熟,因此有义,但也有少部分不能成熟;住于八地九地十地的菩萨以四摄事所摄受成熟的是一切众生,无一虚耗,因此一切时处均有义。
庚五、功德:
相应摄眷属,
真实依此理,
普成一切利,
佛赞妙方便。
相应摄受眷属的菩萨真实依靠这种方式,能成办一切众生的所有利益,诸佛赞叹除了他的这种善妙方便外再无其他。
已摄及将摄,现今正摄受,
如是彼一切,成熟众生道。
为此,过去佛菩萨以前已经摄受众生,未来也将摄受,现今正在摄受,他们都是以四摄事摄受,所以四摄事必定是能成熟一切众生的一道。
己三、此品总结:
恒不贪受用,寂禁勤住性,
不分有境相,依彼摄群生。
以恒常不贪受用之心进行布施,寂灭由贪等因所生的一切不善业道的戒律,以安忍严禁以嗔恨不乱自相续,具足精进波罗蜜多,心不外散,向内安住等持的本性,以智慧不分别有内在五蕴及对境色等外法及这两者的相状,这种菩萨自成熟后,依靠四摄事摄受成熟众生。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七六度四摄品释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