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表现整体
二题材的合理选择和得当处理
三人物性格刻画的类型化
四情节安排的合理
2没听说过
3所谓天才,就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处理普通题材",
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他认为要体现这一原则,文艺就必须具有( )。
A真实性
B形象性
C理解性
D想象性
E情感性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BE
答案解析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 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艺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合情合理;二是形象性,艺术表现要具体可感;三是情感性,艺术要有魅力,能够以情感人。参见教材P350。
本题知识点: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贺拉斯诗歌形式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艺》。
《诗艺》是古罗马帝国的诗人、批评家贺拉斯所著,是写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诗体信简,共四百七十六行。信中结合当时罗马文艺现状,提出了有关诗和戏剧创作的原则问题。
《诗艺》作为西方文学艺术理论经典著作之一,在欧洲古代文艺创作中起着上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下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和古典文艺理论之端的意义。
《诗艺》的内容赏析
贺拉斯在《诗艺》中将古希腊诗体艺术奉为典范并极力宣扬古罗马的文艺创作应当以此为艺术理想来追求。他对当时古罗马的文艺弊端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提出了诗人要有胆魄创新的见解。
强调诗人既要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又要大胆的运用想象;既要遵循古典文艺的形式与技巧,汲取其中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又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既要重视文艺的道德教化作用,又要从中获得娱乐。
贺拉斯早期创作以讽刺诗为主,后来又开始创作 抒情诗,后人根据诗中庄重的风格,称之为“颂 歌”。
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拉丁语: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希腊语:Οράτιος,前65年12月8日意大利韦诺萨 - 前8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统治时期著名的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有《诗艺》等。
他是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之一。与维吉尔、奥维德并称为古罗马三大诗人。 作为翻译家,受西塞罗的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影响,用相当的篇幅谈了创作中语言的使用和翻译问题。
贺拉斯认为诗的任务是禀承神旨指导人生。在模仿自然时允许虚构,但须合乎情理,切近真实,“虚构的目的在引人欢喜”,“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贺拉斯还认为戏剧须保持结构一贯,人物的性格、年龄、语言相一致,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体现和谐。剧本的情节效果比道白效果更重要,以五幕、三演员最为相宜,还须避免凶杀和普通人的粗俗语言。
诗人的目的在给人教益,或是把愉快的和有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贺拉斯
贺拉斯《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此外,他在这部书信体著作中既承袭希腊传统的“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又提出“创造”的概念,允许在创造之中进行想象与虚构,但是必须“紧密接近事物的真相”,追求“融贯整一的题材”。
参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贺拉斯
贺拉斯(Horatius,前65—8)罗马帝国初期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出身于释放奴隶家庭。他宣扬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追求享乐而无损国家利益的伦理观,作品着重歌颂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了罗马皇帝渥大维的褒奖。他的美学思想和文艺观点,集中反映在他写给贵族庇梭父子的诗体长信《诗简》中,其中最著名的一封信是通过他自己的体会,论述诗和戏剧等创作问题,后被定名为《诗艺》。
贺拉斯的《诗艺》在理论上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强调作家的创作要来自生活,要和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作家应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他在《诗艺》中申明: “我劝告已经懂得写什么的作家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吧”。同时又认为文艺创作必须有虚构, “虚构的目的在引人欢喜,因此必须切近真实”。他倡导文艺要描写典型性格,但他所理解的“典型”是指定型和类型。贺拉斯举不同年龄的人物为例,说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有一种共同的性格,即同类人物的共性。这是一种由概括化得来的抽象物,是数量上的总结而不是共性和个性的有血有肉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观,显然是肤浅和片面的,势必导致类型化和概念化。
贺拉斯在艺术的社会作用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观点,认为文艺不应该以产生快乐为目的,而应该教育和娱乐两者结合起来。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乐,同时又对生活有帮助。文艺要做到: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欢,才能符合众望。”这一思想影响较深远。贺拉斯奠定了古典主义理论,虽然有些保守,他的基本观点还是现实主义的。
贺拉斯的时代,诗歌艺术尚处于少年时代。脱离了童年的蒙昧,诗歌艺术正处于美好的年华。自然,纯粹,美好,并且紧密联系生活,质朴和没有过度的抽象,是这一时期艺术的整体表现。
“无论做什么,要使结果和目的是统一的。”
明明是论诗艺,为什么却说“无论做什么”?因为伟大的诗人并不纯粹只是一个人诗人,他首先必须是一个生活家。由此出发,所有的人都是诗人,都是生活艺的术家,只是看一个人从他的生活中发现了多少诗意,并且把这些诗意付诸诗歌,付诸艺术。
一首被完整表达出来的诗即是“结果”,这个“结果”必须和诗人在写作时想要表达的“目的”达到统一。唯有如此时,一首诗才是完整的,进而才是有可能“完美的”。
“必须选择力所能及的题材。”
诗歌艺术的写作,与经营生活事业,不乏共通之处,此是谓生活才是最大的艺术。
比如一个人做一种工作经营一项事业,他必须确保这个工作事业的目标是他力所能及能够做到的。就是说,在经营这件事务时,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但绝不至于全面失控。唯有如此时,他才能驾驭好这件事务,完整并且有可能完美的完成这件事务。
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要强调“必须”的原因。一个力有不逮的题材只会使一个人诗人陷入表达的困境,一件力有不逮的事业则会有可能使一个人陷入失败的深渊。
“放弃了夸张的悲哀语句,才能打动观众。”
路边的乞丐为了达到更高的乞讨效果,于是夸张自己的悲惨境遇。比如加重暴露的伤残,或者不断的哀嚎。此类夸张不但不能唤起人更多的同情,反而容易使人心生反感,产生逃离和厌恶情绪。为什么?因为“夸张的悲哀”。
能够打动自己的,往往打动不了别人。用中国化的语言讲,盖自我打动乃是一种小人心性的猥琐体现,令人厌恶。真正能够打动别人的,永远是一个人的真诚。无论这种真诚的对象是好与坏,但对于他人来说,真诚质朴甚于伪装的美好。
“放弃不能带来效果的一切。”
这个要求几乎与“奥卡姆剪刀”完美形成了一致,同时也是简约主义的质朴表达。去除一切多余的,剩下的就是必须的。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道,所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诗歌艺术忌臃肿,正如人的身体忌肥胖。肥胖意味着内在的疾病,外在的丑陋。如非必要,应该去掉任何一个多余的文字。如非必要,甚至不要增加一个标点符号。
生活中的简约,是如非必要,绝不添置物品。经济企业的经营,如非必要,绝不添加流程,尽可能的降低冗余成本,即是增加利润的合理之途。政府精简用人,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解决人浮于事,才能提高运作效率。
“诗人不可能是头脑健全的。”
所谓“健全”,是指一个诗人完全符合世俗道德的要求,符合庸俗世界的标准。这样的健全会使一个生活艺术家沦为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人,一个符合大众道德要求的庸人不可能符合大众的审美眼光。大众的世俗道德迫使人平凡普通,大众的审美要求则迫使一个人必须出类拔萃,超凡脱俗。
此一点,是大众思维逻辑中的悖论和困境。大众希望某种心理上的安全,所以要求大部分人必须普通;但同时又希望世界给予他们以某种希望,所以又希望少数人能够优秀杰出。
因此,一个优秀的诗人艺术家必须使自己在这种悖论困境中找到出路,他必须使自己达到一种可能:过平凡普通的生活,却成为优秀杰出的生活艺术家。
“要寓教于乐,使读者既喜爱又受教。”
美好的艺术作品,比如最有营养的美食,味道既好,使人爱吃,同时有具备很高营养。
比如做饭,能做出一顿饭菜填饱肚子,这没什么了不起,这是任何一个普通平凡的生活者都能做出来的。唯有能做出一顿超卓出彩的美食,令人赞不绝口,同时营养精良,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家。
最坏的艺术莫过于充满说教,充满无知的自大和狂妄。最好的艺术则远离说教,而是致力于在平庸中表现美好,亦或于绝望中发现希望。
最好的艺术永远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给人以永不衰竭的力量。非如此,是不足以流传世间辉映古今的。
2017-9-2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