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哪些名人??

俄罗斯有哪些名人??,第1张

1、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 -1837年1月29日),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

2、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屠格涅夫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1818年11月9日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国编剧,主要作品《乡间一月》、《屏息闭眼》、《恶意的诱惑》。

4、契诃夫

是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5、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俄罗斯文学

古代文学俄罗斯文学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文学同出一源,发轫于基辅罗斯988年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的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自此直到17世纪初,俄罗斯外患内乱不断,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些作品,多为融宗教、历史于一体之作。只有12世纪末佚名作者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史诗般雄浑生动的文笔叙述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大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及最后回国的经历,贯穿团结御侮的思想,在内容和技巧上堪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媲美。

从17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1620或1621~1682)的《行传》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1628~1680)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还出现了《戈列-兹洛恰斯基传奇》、《萨瓦·格鲁岑传奇》和《弗罗尔·斯科别耶夫传奇》,及《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鲈的故事》等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民主倾向的世俗传奇故事作品。

18世纪文学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会改革为契机,反对守旧和愚昧、宣传开明君主和启蒙思想的古典主义占了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学家兼诗人罗蒙诺索夫(1711~1765)、悲剧作家苏马罗科夫(1717~1777)、讽刺杂志的编辑出版家诺维科夫(1744~1818)、在颂诗中包含讽喻的宫廷诗人杰尔查文(1763~1816)以及著名讽刺剧《纨礌少年》的作者冯维辛(1744~1792)等。

18世纪末受英、德、法等国文学影响,贵族作家卡拉姆津(1766~1826)和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打破古典主义美学禁忌,将卑贱者的形象引入文学。前者的小说描写普通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后者以自己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表现农民的苦难和愤慨。他们的格调大不相同,却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内心感受为特点,标志着俄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兴起;当时属于这个流派的,还有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及其诗歌创作。

19世纪文学受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有新旧交接的性质。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的喜剧,虽然遵循古典主义的诗艺规范,但所展示的俄罗斯社会冲突、情节、形象和生动语言,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感伤主义迅速为浪漫主义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诗歌脱胎于卡拉姆津,追求内心自由和谐,流露出悲观遁世情调;雷列耶夫(1795~182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和小说更多继承拉季舍夫的传统,洋溢着反对暴政和争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约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统治的强化,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又很快让位给以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原来和十二月党人一起同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普希金,从这时起先后创作大量现实主义的戏剧、小说和诗歌,他因此被尊为俄罗斯近代文学之父。稍后的莱蒙托夫首先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果戈理也起步于浪漫主义并始终保持着浪漫气质,但前者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及后者的剧作和小说都是严峻的现实主义之作;他们分别从心理分析和幽默讽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家别林斯基主要通过对这三位作家创作的分析评论,为现实主义(当时叫自然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之从此成了半个多世纪里俄罗斯文学的主潮。此后涌现的赫尔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说、诗歌、戏剧巨匠。当时属于或接近这个主要流派的,还有杜勃留罗波夫和皮萨列夫的评论著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诗歌,以及皮谢姆斯基、格里戈罗维奇、列斯科夫、格·乌斯宾斯基等的小说、特写。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文学中,较著名的还有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1892)和德鲁日宁(1824~1864)的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但其成就和影响都远不能与现实主义相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出现了新的转折。与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等客观现实情况相适应,俄罗斯文学形成多个流派同时并存的局面。库普林(1870~1938)和蒲宁(1870~1953)等人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沿着19世纪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同时流露出较多的感伤情调。柯罗连科、绥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等人的创作试图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以反映新的现实;其中后者的小说《母亲》和剧作《仇敌》因为较好地做到了这种结合,开了后来被定名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此外还出现了不少以否定传统、大胆创新为特点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勃洛克和安德列·别雷(1880~1934)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和小说,有迦尔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脱胎于现实主义而更接近表现主义的小说和戏剧,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玛托娃为代表的脱胎于象征派的阿克梅派诗歌,以叶赛宁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派诗歌等。

现代文学1917年十月革命后直到80年代末,俄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苏维埃制度,因此其文学又通称苏维埃俄罗斯文学;因为俄国是当时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这个阶段俄罗斯文学又是整个苏联文学的一部分。

苏维埃俄国初期,文学界存在许多作家团体,派别之争激烈,创作不多。代表当局主管文艺的卢纳察尔斯基为团结作家队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执政的***和苏维埃政府加强了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因此,除高尔基和绥拉菲莫维奇等老作家及富尔曼诺夫(1891~1926)、法捷耶夫和肖洛霍夫等文坛新秀外,马雅可夫斯基、阿·托尔斯泰(1882~1945)、爱伦堡、费定(1892~1977)和列昂诺夫等原起步于各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家,都很快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其诗歌、小说、戏剧,盛极一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活跃于文坛的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诗人兼戏剧、小说作家西蒙诺夫(1915~1980)以及小说家柯切托夫(1912~1973)、邦达列夫和拉斯普京等的创作,增强了对苏维埃现实中缺点错误的暴露批判,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了新的特色。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中不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而产生广泛影响的,有反乌托邦小说作家扎米亚金(1884~1937)、象征派诗人和小说家帕斯捷尔纳克、剧作家和讽刺小说家布尔加科夫、幽默讽刺作家左琴科(1895~1958)、带意识流特色的乡土小说家普拉东诺夫(1899~1951)、古风派小说家索尔仁尼琴以及现实批判派作家特里丰诺夫(1925~1981)等。

俄罗斯音乐

QUOTE:

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著各作曲家是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1869)。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剧《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俄国民间最流行的歌剧之一。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称为俄国音乐的“狂飙突进”时代,音乐昌盛的标志是出现了一个作曲家集体“强力集团”。“强力集团”以格林卡的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一1910)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金、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的活动得到著名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他们注意吸取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莫·彼·穆索尔斯基(1839一1881)的作品以性格描写和心理刻划见长,音调有民歌特点。他的代表作品是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霍宛斯基党人之叛乱》。两部歌剧都以俄罗斯人民为主角,表达了人民憎恨专制暴政的思想。亚·彼·鲍罗金(1833一1887)的代表作是根据《伊戈尔远征记》谱成的歌剧《伊戈尔公》。歌剧场面壮阔,成功地利用了俄罗斯和东方的民间歌曲和舞蹈。尼·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一1905)作品题材丰富,写过15部歌剧、交响乐、浪漫曲和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影响较深远的有歌剧《沙皇未婚妻》,以叙事诗和童话为题材创作的幻想歌剧和神话歌剧《萨特阔》、《五月之夜》、《白雪公圭》等。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他的音乐创作开始于“强力集团”活动的六十年代,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是他创作的全盛时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长。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特别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他的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以曲调优美著称。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以悲歌为基调,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有力而真切地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寻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幢憬。柴可夫斯基为俄国交响乐派赢得了世界声誉。

晚些时候的俄国作曲家有格拉祖诺夫、拉赫马尼诺夫等人。谢·瓦·拉赫马尼诺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钢琴家,1918年出国,在欧美各国从事演出活动。他的创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响,作品有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其中有根据普希金长诗《茨冈》创作的《阿乐哥》)、24首钢琴前奏曲、4部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与乐队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由于重视传统音乐形式而出现了几代新的作曲家。他们在交响乐、歌剧和芭蕾舞曲创作中取得不小成就。这些作曲家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老作曲家莱·莫·格里艾尔(1875一1956)除芭蕾舞剧《红婴粟》和《青铜骑士》外,吸收民间曲调写成的一些歌剧艺术价值也很高。他的学生谢·谢·普罗科菲耶夫(1891一1953)创作题材广泛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富于独创性,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他写了著名的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和大型歌剧《战争与和平》。他的第五、第七交响曲流传很广。尤·亚·沙波林(1887一1966)常以俄国诗人的歌词为基础谱写抒情曲。他的代表作是历史题材的交响乐大合唱《在库利科沃田野上》和歌剧《十二月党人》。尼·雅·米亚斯科夫斯基(1881一1950)专事交响乐作曲,一生写过27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最有名。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曾培养出80多名作曲人才。阿·伊·哈恰图良(1903-1978)是亚美尼亚人,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学生。他熟悉东方音乐风格,重视民间创作源泉,擅长器乐协奏曲的创作。他创作了许多色彩丰富、情感强烈、民族情调浓厚的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对形成民族交响乐学派有较大影响。

苏联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维奇。季·季·肖斯塔科维奇(1906一1975)长期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他的创作以交响乐为主,被誉为二十世纪音乐高峰之一。他的创作多反映重大社会主题,以战争与和平、反法西斯斗争等为主要题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强烈的激情和细腻而隐秘的抒情相结合,风格接近穆索尔斯基、巴赫和贝多芬。他写过15部交响曲,还有历史题材的歌剧《卡捷琳娜·伊兹麦洛娃》、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清唱剧《森林之歌》、小提琴协奏曲等,并为《马克辛三部曲》、《带枪的人》、《青年近卫军》等数十部影片、戏剧作过配乐。给他带来声誉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响曲。其中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是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写成的,以悲壮著称,是战争年代纪念碑式的作品。

苏联的钢琴演奏自成一个学派并闻名世界。苏联学派的创始人是钢琴家兼艺术教育家康·尼·伊古姆诺夫(1873一1948)和根·古·涅依高乌兹(1888一1964)。后来的著名钢琴家是伊古姆诺夫的学生列·尼·奥保林(1907一1974)。当代著名钢琴家有涅依高乌兹的学生斯·切·李赫特尔(1915一)和艾·格·吉列利斯(1916一)。

苏联的小提琴演奏也自成一个学派。达·费·奥依斯特拉赫(1908一1974)是苏联小提琴学派的主要代表,驰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师。他以演奏西欧乐曲、俄罗斯古典乐曲和苏联当代作品为主,风格严谨,表达深刻,曾在1937年“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会”上获得第一名。

俄国和苏联都有一批著名歌剧演员。费·伊·夏里亚宾(1873-1938)是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员。他擅长演唱《伏尔加船夫曲》,扮演过苏萨宁、鲍利斯等形象。他于1922年出国,再未返回苏联。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为苏联观众所熟悉的歌剧演员有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谢·雅·列美舍夫(1902一1977),女中音歌唱家纳·安·奥布霍娃(1886一1961)和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瓦·弗·巴尔索娃(1892一1967)。当代最著名的女歌唱家是伊·康·阿尔希波娃(1925-)

俄国芭蕾舞自成一个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二十世纪早期俄国名芭蕾舞演员是安·帕·巴甫洛娃(1881一1931)。她主演过《天鹅之死》、《埃及之夜》、《阿尔米达宫》等传统剧目,1913年离开俄国旅居欧美各地演出,使俄罗斯芭蕾舞在欧洲得到传播。本世纪中期以来驰名世界的苏联芭蕾舞演员是加·谢·乌兰诺娃(1910一),稍后是玛·米·普莉谢茨卡娅(1925一)。年轻一代的苏联著名芭蕾舞女演员是乌兰诺娃的学生叶·谢·马克西莫娃(1939一)。

苏联1948年成立作曲家协会,1979年有会员2100多名。协会经常在各地举行音乐节和音乐会演。1958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在1978年的第六届柴可夫斯基音乐会上,苏联歌唱家舍姆丘克,小提琴手格鲁别尔特和钢琴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分别获得一等奖。1969年起每四年在莫斯科举行一届芭蕾舞国际比赛。苏联演员不只一次获得第一名。

俄罗斯绘画

俄罗斯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也就是从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这段时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形成时期。在俄罗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国艺术开始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这时在俄国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18世纪中期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中逐步培养了一批本民族的艺术家,他们呼吸本民族的空气,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具有俄国特色的文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即从批判现实主义到含有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现,其中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辉煌。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文艺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俄国这一阶段的文艺创作,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在欧洲范围内,19世纪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时代,各种文艺思潮和流派频繁起伏更迭。19世纪初,流行了将近200年的古典主义趋于没落。法国大革命后的形势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了浪漫主义的诞生,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相当的发展。到了三四十年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辩证法、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使艺术的主流转向真实地表现生活和再现社会风貌、揭示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这股强劲有力的艺术潮流,由于它对现存秩序的揭露和批判,人们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形成于19世纪30、40年代,50、60年代走向繁荣,70、80年代是其鼎盛阶段。它延续时间之长,在欧洲为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针对俄国的封建农奴制,也涉及俄国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它表现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多方面地展示了俄国的社会状况,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俄国的许多文艺家出身平民阶层,他们较易于接触到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他们对俄国劳动人民的描写,具有独特的视角。破仑入侵的全民卫国战争,另一件是1825年由贵族知识分子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举行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前一件事激发和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坚定了他们要求改革的决心,后一件事由于种种原因而告失败,但说明俄国的知识分子对沙皇专制的抗议已进入暴力行动的阶段。这两件大事,促进了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因此这一时期在欧洲文艺中流行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在俄国的反响较弱,其成果也不显著。俄国此时文学中的普希金、克雷洛夫、莱蒙托夫,绘画中的吉普林斯基、特罗平宁、维涅齐昂诺夫等,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浪漫主义情怀,但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随着俄国人民反对农奴制的运动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在30至40年代,作家、政论家别林斯基、赫尔岑等,提出了文艺的民族性和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口号,进步的理论导向,使19世纪中期的文艺展现了新的面貌。这个时期果戈理、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和菲多托夫的绘画,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流派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曾被人们称作俄罗斯的“曙光期”。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集中地暴露了俄国经济技术的落后及专制农奴制的弱点,俄国人民的奋起和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2月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在此前后,俄国文化领域展示了新的局面:在哲学、政论、美学方面,出现了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1855年的著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中,明确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理论上为蓬勃兴起的文艺运动以有力的指导。大型文学刊物《现代人>杂志,在诗人涅克拉素夫主持下在社会上十分活跃,一大批作家聚集在杂志周围,为俄国的进步和文艺的繁荣呐喊。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深刻地提出了俄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创造了一系列鲜明而富于哲理的文学形象。在音乐界,1855年前后以青年作曲家巴拉基列夫为首,逐渐形成了俄国的“强力集团”,探索俄国音乐的民族化之路。他们明确反对一个半世纪以来上流社会对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盲目崇拜,倡导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到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文学著作和民间音乐中去寻找创作素材。“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鲍罗亭、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等的创作,推出了俄国音乐的崭新乐章。

古代文学俄罗斯文学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文学同出一源,发轫于基辅罗斯988年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的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自此直到17世纪初,俄罗斯外患内乱不断,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些作品,多为融宗教、历史于一体之作。只有12世纪末佚名作者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史诗般雄浑生动的文笔叙述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大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及最后回国的经历,贯穿团结御侮的思想,在内容和技巧上堪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媲美。

从17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1620或1621~1682)的《行传》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1628~1680)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还出现了《戈列-兹洛恰斯基传奇》、《萨瓦·格鲁岑传奇》和《弗罗尔·斯科别耶夫传奇》,及《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鲈的故事》等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民主倾向的世俗传奇故事作品。

18世纪文学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会改革为契机,反对守旧和愚昧、宣传开明君主和启蒙思想的古典主义占了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学家兼诗人罗蒙诺索夫(1711~1765)、悲剧作家苏马罗科夫(1717~1777)、讽刺杂志的编辑出版家诺维科夫(1744~1818)、在颂诗中包含讽喻的宫廷诗人杰尔查文(1763~1816)以及著名讽刺剧《纨礌少年》的作者冯维辛(1744~1792)等。

18世纪末受英、德、法等国文学影响,贵族作家卡拉姆津(1766~1826)和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打破古典主义美学禁忌,将卑贱者的形象引入文学。前者的小说描写普通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后者以自己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表现农民的苦难和愤慨。他们的格调大不相同,却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内心感受为特点,标志着俄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兴起;当时属于这个流派的,还有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及其诗歌创作。

19世纪文学受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有新旧交接的性质。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的喜剧,虽然遵循古典主义的诗艺规范,但所展示的俄罗斯社会冲突、情节、形象和生动语言,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感伤主义迅速为浪漫主义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诗歌脱胎于卡拉姆津,追求内心自由和谐,流露出悲观遁世情调;雷列耶夫(1795~182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和小说更多继承拉季舍夫的传统,洋溢着反对暴政和争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约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统治的强化,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又很快让位给以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原来和十二月党人一起同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普希金,从这时起先后创作大量现实主义的戏剧、小说和诗歌,他因此被尊为俄罗斯近代文学之父。稍后的莱蒙托夫首先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果戈理也起步于浪漫主义并始终保持着浪漫气质,但前者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及后者的剧作和小说都是严峻的现实主义之作;他们分别从心理分析和幽默讽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家别林斯基主要通过对这三位作家创作的分析评论,为现实主义(当时叫自然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之从此成了半个多世纪里俄罗斯文学的主潮。此后涌现的赫尔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说、诗歌、戏剧巨匠。当时属于或接近这个主要流派的,还有杜勃留罗波夫和皮萨列夫的评论著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诗歌,以及皮谢姆斯基、格里戈罗维奇、列斯科夫、格·乌斯宾斯基等的小说、特写。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文学中,较著名的还有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1892)和德鲁日宁(1824~1864)的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但其成就和影响都远不能与现实主义相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出现了新的转折。与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等客观现实情况相适应,俄罗斯文学形成多个流派同时并存的局面。库普林(1870~1938)和蒲宁(1870~1953)等人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沿着19世纪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同时流露出较多的感伤情调。柯罗连科、绥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等人的创作试图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以反映新的现实;其中后者的小说《母亲》和剧作《仇敌》因为较好地做到了这种结合,开了后来被定名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此外还出现了不少以否定传统、大胆创新为特点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勃洛克和安德列·别雷(1880~1934)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和小说,有迦尔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脱胎于现实主义而更接近表现主义的小说和戏剧,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玛托娃为代表的脱胎于象征派的阿克梅派诗歌,以叶赛宁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派诗歌等。

现代文学1917年十月革命后直到80年代末,俄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苏维埃制度,因此其文学又通称苏维埃俄罗斯文学;因为俄国是当时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这个阶段俄罗斯文学又是整个苏联文学的一部分。

苏维埃俄国初期,文学界存在许多作家团体,派别之争激烈,创作不多。代表当局主管文艺的卢纳察尔斯基为团结作家队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执政的***和苏维埃政府加强了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因此,除高尔基和绥拉菲莫维奇等老作家及富尔曼诺夫(1891~1926)、法捷耶夫和肖洛霍夫等文坛新秀外,马雅可夫斯基、阿·托尔斯泰(1882~1945)、爱伦堡、费定(1892~1977)和列昂诺夫等原起步于各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家,都很快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其诗歌、小说、戏剧,盛极一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活跃于文坛的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诗人兼戏剧、小说作家西蒙诺夫(1915~1980)以及小说家柯切托夫(1912~1973)、邦达列夫和拉斯普京等的创作,增强了对苏维埃现实中缺点错误的暴露批判,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了新的特色。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中不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而产生广泛影响的,有反乌托邦小说作家扎米亚金(1884~1937)、象征派诗人和小说家帕斯捷尔纳克、剧作家和讽刺小说家布尔加科夫、幽默讽刺作家左琴科(1895~1958)、带意识流特色的乡土小说家普拉东诺夫(1899~1951)、古风派小说家索尔仁尼琴以及现实批判派作家特里丰诺夫(1925~1981)等。

俄罗斯音乐

QUOTE:

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著各作曲家是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1869)。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剧《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俄国民间最流行的歌剧之一。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称为俄国音乐的“狂飙突进”时代,音乐昌盛的标志是出现了一个作曲家集体“强力集团”。“强力集团”以格林卡的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一1910)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金、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的活动得到著名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他们注意吸取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莫·彼·穆索尔斯基(1839一1881)的作品以性格描写和心理刻划见长,音调有民歌特点。他的代表作品是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霍宛斯基党人之叛乱》。两部歌剧都以俄罗斯人民为主角,表达了人民憎恨专制暴政的思想。亚·彼·鲍罗金(1833一1887)的代表作是根据《伊戈尔远征记》谱成的歌剧《伊戈尔公》。歌剧场面壮阔,成功地利用了俄罗斯和东方的民间歌曲和舞蹈。尼·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一1905)作品题材丰富,写过15部歌剧、交响乐、浪漫曲和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影响较深远的有歌剧《沙皇未婚妻》,以叙事诗和童话为题材创作的幻想歌剧和神话歌剧《萨特阔》、《五月之夜》、《白雪公圭》等。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他的音乐创作开始于“强力集团”活动的六十年代,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是他创作的全盛时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长。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特别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他的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以曲调优美著称。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以悲歌为基调,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有力而真切地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寻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幢憬。柴可夫斯基为俄国交响乐派赢得了世界声誉。

晚些时候的俄国作曲家有格拉祖诺夫、拉赫马尼诺夫等人。谢·瓦·拉赫马尼诺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钢琴家,1918年出国,在欧美各国从事演出活动。他的创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响,作品有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其中有根据普希金长诗《茨冈》创作的《阿乐哥》)、24首钢琴前奏曲、4部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与乐队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由于重视传统音乐形式而出现了几代新的作曲家。他们在交响乐、歌剧和芭蕾舞曲创作中取得不小成就。这些作曲家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老作曲家莱·莫·格里艾尔(1875一1956)除芭蕾舞剧《红婴粟》和《青铜骑士》外,吸收民间曲调写成的一些歌剧艺术价值也很高。他的学生谢·谢·普罗科菲耶夫(1891一1953)创作题材广泛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富于独创性,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他写了著名的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和大型歌剧《战争与和平》。他的第五、第七交响曲流传很广。尤·亚·沙波林(1887一1966)常以俄国诗人的歌词为基础谱写抒情曲。他的代表作是历史题材的交响乐大合唱《在库利科沃田野上》和歌剧《十二月党人》。尼·雅·米亚斯科夫斯基(1881一1950)专事交响乐作曲,一生写过27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最有名。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曾培养出80多名作曲人才。阿·伊·哈恰图良(1903-1978)是亚美尼亚人,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学生。他熟悉东方音乐风格,重视民间创作源泉,擅长器乐协奏曲的创作。他创作了许多色彩丰富、情感强烈、民族情调浓厚的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对形成民族交响乐学派有较大影响。

苏联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维奇。季·季·肖斯塔科维奇(1906一1975)长期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他的创作以交响乐为主,被誉为二十世纪音乐高峰之一。他的创作多反映重大社会主题,以战争与和平、反法西斯斗争等为主要题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强烈的激情和细腻而隐秘的抒情相结合,风格接近穆索尔斯基、巴赫和贝多芬。他写过15部交响曲,还有历史题材的歌剧《卡捷琳娜·伊兹麦洛娃》、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清唱剧《森林之歌》、小提琴协奏曲等,并为《马克辛三部曲》、《带枪的人》、《青年近卫军》等数十部影片、戏剧作过配乐。给他带来声誉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响曲。其中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是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写成的,以悲壮著称,是战争年代纪念碑式的作品。

苏联的钢琴演奏自成一个学派并闻名世界。苏联学派的创始人是钢琴家兼艺术教育家康·尼·伊古姆诺夫(1873一1948)和根·古·涅依高乌兹(1888一1964)。后来的著名钢琴家是伊古姆诺夫的学生列·尼·奥保林(1907一1974)。当代著名钢琴家有涅依高乌兹的学生斯·切·李赫特尔(1915一)和艾·格·吉列利斯(1916一)。

苏联的小提琴演奏也自成一个学派。达·费·奥依斯特拉赫(1908一1974)是苏联小提琴学派的主要代表,驰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师。他以演奏西欧乐曲、俄罗斯古典乐曲和苏联当代作品为主,风格严谨,表达深刻,曾在1937年“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会”上获得第一名。

俄国和苏联都有一批著名歌剧演员。费·伊·夏里亚宾(1873-1938)是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员。他擅长演唱《伏尔加船夫曲》,扮演过苏萨宁、鲍利斯等形象。他于1922年出国,再未返回苏联。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为苏联观众所熟悉的歌剧演员有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谢·雅·列美舍夫(1902一1977),女中音歌唱家纳·安·奥布霍娃(1886一1961)和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瓦·弗·巴尔索娃(1892一1967)。当代最著名的女歌唱家是伊·康·阿尔希波娃(1925-)

俄国芭蕾舞自成一个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二十世纪早期俄国名芭蕾舞演员是安·帕·巴甫洛娃(1881一1931)。她主演过《天鹅之死》、《埃及之夜》、《阿尔米达宫》等传统剧目,1913年离开俄国旅居欧美各地演出,使俄罗斯芭蕾舞在欧洲得到传播。本世纪中期以来驰名世界的苏联芭蕾舞演员是加·谢·乌兰诺娃(1910一),稍后是玛·米·普莉谢茨卡娅(1925一)。年轻一代的苏联著名芭蕾舞女演员是乌兰诺娃的学生叶·谢·马克西莫娃(1939一)。

苏联1948年成立作曲家协会,1979年有会员2100多名。协会经常在各地举行音乐节和音乐会演。1958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在1978年的第六届柴可夫斯基音乐会上,苏联歌唱家舍姆丘克,小提琴手格鲁别尔特和钢琴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分别获得一等奖。1969年起每四年在莫斯科举行一届芭蕾舞国际比赛。苏联演员不只一次获得第一名。

俄罗斯绘画

俄罗斯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也就是从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这段时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形成时期。在俄罗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国艺术开始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这时在俄国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18世纪中期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中逐步培养了一批本民族的艺术家,他们呼吸本民族的空气,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具有俄国特色的文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即从批判现实主义到含有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现,其中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辉煌。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文艺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俄国这一阶段的文艺创作,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在欧洲范围内,19世纪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时代,各种文艺思潮和流派频繁起伏更迭。19世纪初,流行了将近200年的古典主义趋于没落。法国大革命后的形势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了浪漫主义的诞生,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相当的发展。到了三四十年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辩证法、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使艺术的主流转向真实地表现生活和再现社会风貌、揭示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这股强劲有力的艺术潮流,由于它对现存秩序的揭露和批判,人们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形成于19世纪30、40年代,50、60年代走向繁荣,70、80年代是其鼎盛阶段。它延续时间之长,在欧洲为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针对俄国的封建农奴制,也涉及俄国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它表现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多方面地展示了俄国的社会状况,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俄国的许多文艺家出身平民阶层,他们较易于接触到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他们对俄国劳动人民的描写,具有独特的视角。破仑入侵的全民卫国战争,另一件是1825年由贵族知识分子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举行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前一件事激发和鼓舞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坚定了他们要求改革的决心,后一件事由于种种原因而告失败,但说明俄国的知识分子对沙皇专制的抗议已进入暴力行动的阶段。这两件大事,促进了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因此这一时期在欧洲文艺中流行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在俄国的反响较弱,其成果也不显著。俄国此时文学中的普希金、克雷洛夫、莱蒙托夫,绘画中的吉普林斯基、特罗平宁、维涅齐昂诺夫等,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浪漫主义情怀,但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随着俄国人民反对农奴制的运动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在30至40年代,作家、政论家别林斯基、赫尔岑等,提出了文艺的民族性和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口号,进步的理论导向,使19世纪中期的文艺展现了新的面貌。这个时期果戈理、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和菲多托夫的绘画,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流派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曾被人们称作俄罗斯的“曙光期”。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集中地暴露了俄国经济技术的落后及专制农奴制的弱点,俄国人民的奋起和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2月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在此前后,俄国文化领域展示了新的局面:在哲学、政论、美学方面,出现了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1855年的著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中,明确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理论上为蓬勃兴起的文艺运动以有力的指导。大型文学刊物《现代人>杂志,在诗人涅克拉素夫主持下在社会上十分活跃,一大批作家聚集在杂志周围,为俄国的进步和文艺的繁荣呐喊。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深刻地提出了俄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创造了一系列鲜明而富于哲理的文学形象。在音乐界,1855年前后以青年作曲家巴拉基列夫为首,逐渐形成了俄国的“强力集团”,探索俄国音乐的民族化之路。他们明确反对一个半世纪以来上流社会对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盲目崇拜,倡导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到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文学著作和民间音乐中去寻找创作素材。“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鲍罗亭、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等的创作,推出了俄国音乐的崭新乐章。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1、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语: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22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在音乐创作上很崇拜莫扎特。他是深受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

2、玛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英译Maksim Gorky, 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4、门捷列夫(ДмнтрийИвановичМендеев1834—1907) 俄国化学家。1859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法国和德国工作,曾参加卡尔斯鲁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5年获博士学位并晋升教授。以后,他曾一度出任俄国度量衡局局长。门捷列夫一生在化学上的贡献甚多,最主要的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

5、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ich Lenin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恩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他被美国《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6、赫尔岑(1812-1870年):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政论家。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在莫斯科大学求学,因组织革命小组被捕流放。1847年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通过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1853年)、出版《北极星》(1855年)和《钟声》(1857年)等刊物,鼓动人们反动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写有著名的回忆录《往事与回忆》。

7、 库普林(1870~1938)Kuprin,Aleksandr Ivanovich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代表之一 。

8、伊凡·蒲宁(Ivan 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

9、梅列日科夫斯基•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1865-1941)。苏联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作家、诗人、 文学评论家之一。

勃洛克和安德列·别雷(1880~1934)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和小说,有迦尔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脱胎于现实主义而更接近表现主义的小说和戏剧,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玛托娃为代表的脱胎于象征派的阿克梅派诗歌,以叶赛宁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派诗歌等。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 他的诗以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诗句优美。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优秀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松树》(1901)《新路》(1901)、《黑土》(1904),反映了作者对俄罗斯命运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对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与惋惜,对现实生活的冷漠。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1913年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尔》、《欢乐的庭院》、《蟋蟀》、《夜话》、《扎哈尔·沃罗比约夫》、《莠草》等。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的落后和黑暗,农民的愚昧无知,但情调低沉,没有微型机,没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了《弟兄们》(1914)和《来自旧金山的绅士》(1915),表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憎恶。蒲宁对十月革命过于滥用暴力不能接受,1920年起侨居法国。流亡国外以后,蒲宁的创作仍充满活力。他创作了近200篇中、短篇小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除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而外,还有将近200篇短篇小说,其中较出色的有《米佳的爱情》、《中暑》、《三个卢布》、《幽蝉的小径》、《大乌鸦》和《巴黎》等。还著有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哲理性文学论文《托尔斯泰的解放》(1937)。 他的散文绘声绘影、简练生动。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

  此外,蒲宁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青春年华》,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自己在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时说,这部小说是受此褒奖的重要原因。它并非一部传统意义的小说,而是由艺术性的自传、回忆录、哲理性散文、抒情散文和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交融而成的一部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

感情不一样。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变奏与其他的系列不同,这一支钢琴曲的感情更加激烈,在钢琴显露出技巧上的才华,又以动人的忧郁曲调扣入心弦,以平和的抒情旋律,发展为热情有力量的浪漫激情颂歌。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表现的是一位狂热的浪漫派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也是拉赫玛尼诺夫自己的写照。

在雅尔塔

这样的长谈,只有

赫尔岑与屠格涅夫

青春岁月中才会有的

那光景,人们彻夜不寐

谈美,永恒,崇高的艺术

生活的道路太不同

萍水相逢,匆匆分手

这位尊贵的朋友过于拘谨

啊,那个夜晚,由于年轻

诚不知矜持为何物

在最昂贵的餐馆晚宴

席间才谈一两句

便有相见恨晚之感

我们并坐着

喝阿布芬久尔索香槟

走上凉台

谈俄罗斯散文与诗的衰落

步下台阶

那是旅馆的大院

我们不觉已到了海滨街

时已夜深

一路阒无行人

临岸相对憩坐

钢索的焦油味

黑海特有的清爽气息

普希金,莱蒙托夫

丘特切夫,费特,迈可夫

他还朗诵迈可夫的诗

“我去岩洞等你

在那约定的时辰”

他赴美国之前

我们曾多次会面

总不及初相识的那回

海滩,整整谈了一夜

他搂住我:我们将终生为友

蒲宁在雅尔塔结识拉赫马尼诺夫。

1989

从“席间”到“凉台”到“台阶”到“海滨街”,四个场景,从傍晚到夜深,只有真的投缘和知己才能如此相谈甚欢、不舍得结束。

就像一对一见钟情的恋人,从最开始的陌生矜持到默契神交,我仿佛看到了空气中弥漫的粉红泡泡,越升越高,飞向天空……

友情竟然写出了恋爱的感觉,难怪诗集叫“纷纷的情欲“。

《音乐瞬间》。

《音乐瞬间》在技术方面具备极高的水平,与此同时曲式和和声也变化莫测。

这首歌不适合初学者,需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和经验才能驾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12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随机推荐

  • 姐妹们,婷美抗皱眼部套盒好用吗?

    用完妮维雅男士洁面泥,感觉脸特别凉,凉到刺痛,但一会儿就好了。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对某些成分过敏导致的。虽然我不能确定你是否真的过敏,但你描述的症状和体验与过敏反应相似。妮维雅男士洁面泥是一款受到非常多消费者喜欢和好评的产品,但并不代表每个

    2024-04-15
    27800
  • 精华素和精华乳,精华液,精华露有何区别

    精华素、精华乳、精华液以及精华露是护肤品中常见的术语,它们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存在一些区别。精华素是一种高浓度的护肤产品,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维生素C、透明质酸等,能够深层滋养皮肤,并提供额外的营养。通常,精华素具有较轻薄的质地,容易被皮肤

    2024-04-15
    28200
  • 白色和粉色单鞋哪个更百搭?

    淡粉的比较难搭配。觉得白色会比较好搭依思q三信专卖店 淘宝商城 品质保证 正品保障 世博会礼仪**指定专用款式分为:凉鞋单鞋拖鞋短靴长筒靴中筒靴罗马靴鱼嘴鞋休闲鞋骑士靴详情请咨询客服旺旺名:依思q三信专卖店1、阿迪达斯Adidas阿迪达斯运

    2024-04-15
    13500
  • 朋友最近要过生日了,大家有没有淘宝礼品店铺推荐?

    是否为送女朋友或送男朋友的礼物而发愁呢?那么你来对了!日子总是过得匆匆,一翻日历发现圣诞节快到了,还有新年也不远了,对了春节也看得到……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是避免不了要准备点礼品的,送礼送什么是最让人头疼的事了,送给男朋友、送女朋友、送闺蜜……

    2024-04-15
    10700
  • 海蓝之谜和时妍露哪个好用

    海蓝之谜。1、品牌更好。海蓝之谜是雅诗兰黛旗下的高端护肤产品,时研露是爱茉莉旗下的小众护肤品。2、效果更好。海蓝之谜护肤品中包含多种精贵的原材料,让肌肤更稳定的修复,补水和修护效果都是一流的,时研露是一类清爽型的精华,护肤效果远不如海蓝之谜

    2024-04-15
    10100
  • 身体乳哪个牌子的补水保湿效果好?身体乳哪个牌子效果好?

    身体乳哪个牌子的补水保湿效果好?身体乳哪个牌子效果好?一款好用的身体乳有着非常好用的补水保湿质感,更好的呵护朋友们的身体,带来舒适的滋润体验,我为大家推荐下几款非常好用的身体乳品牌,一起来看看吧。1丝塔芙身体乳

    2024-04-15
    10500
  • 厦门特色小吃有哪些?

    正宗的厦门特色小吃土笋冻、海蛎饼、沙茶面、台湾大肠包小肠、鸡排、冰品等。沙茶面一直是赫赫有名的,在外人的口碑中乌糖沙茶面的名气最高,虽然土著说本地人也知道,但是土著说,要说老牌美味,还是四里沙茶面才是真爱。位于厦门湖滨的四里菜市场的四里沙茶

    2024-04-15
    9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