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枝为什么要等到出嫁的那天才自杀,为什么没在见过焦仲卿的时候双双自尽呢?

刘兰枝为什么要等到出嫁的那天才自杀,为什么没在见过焦仲卿的时候双双自尽呢?,第1张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对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众说不一。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观点。

  (一)门第说 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 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三)守旧说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无所思》中的女主人公相比较,认为刘兰芝消极的以死殉情,则由于她“软弱”。这种“软弱”又是由于“守旧心理”的作用,因此,焦刘爱情悲剧“是反动的封建社会力量和落后的封建守旧心理相结合的必然”。

  (四)情爱说 还有的同志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说法,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满情绪。

  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理由尚单薄,某些观点也难于苟同。“门第说”不能解释这样两个问题:(1)既然两家门户不当,为什么当初刘兰芝嫁到焦家来时焦母并不反对?(2)焦母觉得刘兰芝不配自己的儿子,那县令、太守又何以会看中刘并派媒人来提亲呢?他们不是比焦仲卿更有地位、身份吗?其实,在《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汉末建安时期,封建礼教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妇女的禁锢也并不严厉。比如对妇女的再嫁,在当时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丢人卑贱的事。这从刘兰芝被焦母休回娘家后县令、太守遣媒说亲便可以得到证明。类似的情况如蔡文姬初嫁匈奴河东卫仲道,再嫁匈奴左贤王,曹操用金璧赎回来后又允嫁董祀,虽三次改嫁却不减身价。还有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同归成都的故事,不是还传为美谈吗?可见,“门第说”是站不住脚的。“门第”观念是从魏晋才开始有的。“越礼说”也不能成立。诗中说得很清楚,刘兰芝“奉事循公姥”,“供养卒大恩”,勤劳善良,是很守孝道的贤惠媳妇。她自己说的“本自无教训”,实际上是自谦,正反衬了她的知书识礼。即使是对刻薄暴戾的婆婆、哥哥,她也是忍耐顺从,从无顶撞之类,“无礼节”、“自专由”的表现。“守旧说”的论据也不充足。焦刘二人以死殉情固然是“软弱”的反映,但客观地讲,那并不能证明他们是软弱之辈。否则刘兰芝就会在家庭的压力下嫁给县令或太守的儿子,焦钟卿也就不致于数次在焦母面前求情挽留刘兰芝。两人双双殉情而死,恰恰是对爱情热烈追求而实现不了的勇敢的抗争!”存在决定意识”。历史地看,他们的抗争即使再坚决,也免不了是一场悲剧。客观现实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只能那样。至于“情爱说”这种观点,破绽就更突出了。儿子爱媳妇,当婆婆的就嫉妒和不满吗?莫非儿子媳妇打架吵骂才可以说明儿子对妈仍有感情?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况且从诗中出看不出焦仲卿“甚宜其妻”而怠慢了焦母。“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情纯粹是虚拟的,焦仲卿对焦母的态度并不差,他与刘兰芝的厚爱并不能导致焦母的不满,更不是后来悲剧的原因。

  刘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尊重兄长,与小姑相处也亲善和顺的姑娘,“仍更被驱遣”,原因主要是什么?是她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引起了宗族意识非常强的焦母的极其不满!

  封建社会里,男子休妻有七种借口,叫做“七出”,即①“无子,为其绝后也”;②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③“*,为其乱族也”;④“妒,为其乱家也”;⑤“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⑥“口多言,为其离亲也”;⑦“盗窃,为反其义也”。“七出”中的后六种情况,显然与刘兰芝不沾边。纵观全诗不难发现,刘兰芝在焦家生活尽管已有两三年了,但并没有生儿育女。否则,诗中就会写到她被遣回娘家时与儿女离别的情形,也会交待焦仲卿自缢前与儿女诀别的事。其实,刘兰芝自述的“贱妾守空房”,“伶俜萦苦辛”及焦仲卿与焦母诀别时所说的“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就是“无后”,断了宗族的“香火”。难怪焦母要那样专横凶狠地虐待、驱使刘兰芝了。像这种因无子而被休遣的妇女,远在《诗经》里就有记载(如《苤莒》、《氓》、《谷风》)。在宗法制的社会里,娶妻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服侍公婆是其次了。妇女不生孩子,就失去了自身在夫家存在的意义。无子而休妻是名正言顺的。焦刘爱情悲剧正是由于刘兰芝没有生子而产生的。

才貌双全的刘兰芝,为什么被婆婆焦母驱遣回娘家的原因如下:

表面上: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母对促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惠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她)!”

实际上:

是焦母认为刘兰芝配不上他们家。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首先,我们看看古代女子会因为什么原因而遭夫家驱逐。《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很明显焦母压制焦仲卿、驱逐刘兰芝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从文中看,刘兰芝美丽善良,又聪明又能干又有教养,几乎无可挑剔,焦母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个媳妇呢?

其实,焦母自己明明白白地讲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我们一直认为这是焦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诬陷之词,其实,这是焦母的心理话,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然而,刘兰芝自己辩解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我们从文中也看到刘兰芝是一个很温顺而懂礼节的女子。问题在于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没有说错,矛盾也正是在这里。

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是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表现在:

一、洞察人情世态的聪慧,深感悲剧结局的难以挽回。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乃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刘兰芝的行止见识明显超过焦仲卿,这固然有刘兰芝自身聪颖敏锐的因素,还有刘“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封建的一套道德观念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和刘的母亲相对比较开明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刘兰芝作为一个媳妇承受着更多的和更直接的来自封建宗法思想、男权思想和家长制度的迫害和摧残,

二、坚持个性有主见,维护尊严不屈服。

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争取主动,维护尊严。

又如,离开焦家前“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的一段描写和“上堂拜阿母”的一席不卑不亢的言辞,更表现了刘兰芝的沉着镇静,遇事有主见,有礼有节,处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又表示了对焦母——自己的对手——应有的尊敬,甚至同情,这一点实在太了不起了!紧接着是“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对此,我们通常理解成这段话表现了刘兰芝的善良,但在善良之外,应该还有许多复杂的感情:眼看着小姑长大了,等待着她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自己的母亲还比较开明,而焦母却是这样一个专横的家长,可怜的小姑啊,可怜的女人啊,我们女子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为什么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刘兰芝在与婆婆的相处中,尽管“奉事循公姥”,但她的聪颖敏锐、她的才华识见、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美和真的追求、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

刘兰芝令焦仲卿着迷,焦母并没有因为儿子与儿媳的关系好而感到高兴,反而“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用现代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解释就是“母子情结”。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来说就是“集体无意识学说”。从课文中来看,焦母成为寡妇后,和仲卿相依为命。在仲卿身上倾注了所有的情感。焦刘的夫妻情深引起焦母的无意识嫉妒,而且自古以来,中外婆媳矛盾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写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的历史。”奥斯特罗夫斯基笔下的卡巴诺娃对儿子说:“我早就看出了你爱媳妇儿胜过爱妈。自从你娶亲以后,我就觉得你远不象从前那样爱我。” 另外曹禺在《原野》里,针对又一个焦母和媳妇金子之间的相互敌视,曾借焦大星之口叹道;“怪,为什么女人跟女人总玩不到一块去呢?”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为人们进一步人类自身的心理奥秘提供了科学的武器,作家们也开始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

著名的评论家袁昌英在解释焦母的心理和这悲剧发生的原因时曾说:“母亲辛辛苦苦亲亲热热地一手把儿子抚养成人,一旦被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子占去,心里总有点忿忿不平。年纪大了或者性情恬淡的人,把这种痛苦默然吞下去了。假使遇着年纪轻轻,性情剧烈而不幸有是寡妇的,那么仲卿与兰芝的悲剧就不免发生了。”显然,作者运用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来重新解释这一古老的悲剧。由此看来,焦母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具有普遍性。

焦母恐惧了,焦母愤怒了,这个家长要尽其所能把儿子仲卿重新拉回到自己的身边,并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而有着强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背景的封建家长一旦被触怒,等待着这一对渴望爱情和幸福的青年男女的命运将是可怕的,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样。在美与丑的斗争中,尽管美被毁灭了,但是,她在毁灭之前和毁灭之时发出的耀眼光芒将长留人们心底。这便是我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重新解读,也是对“刘兰芝缘何被潜”这一问题的看法。

因为刘兰芝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虽然有很多中国古代妇女共有的特征,但是她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最开始,刘兰芝已经明白她不可能在焦家再呆下去了,焦仲卿是抗不过他母亲的,而且最后也是她先去赴死

兰芝不是一个传统的媳妇,而焦母是一个传统的婆婆,她希望能够完全地控制兰芝的身体和思想,这就导致了婆婆对她的不满,认为她"举止自专由"

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七出”(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嫉者,*僻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或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认为“不孕无子”是造成刘兰芝被“休”的根本原因。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的凄美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不知赚取了多少人伤感的泪水,以至于淹没了刘兰芝被休的真正原因——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续香火。

首先,刘兰芝嫁到焦家多年没有生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见得?兰芝被遣送回家前与丈夫、婆婆、小姑告别。却没有象东汉末年蔡文姬归汉前与子难舍难分的情景描写。小姑不可能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只能证明兰芝无子。另外,与小姑临别所说“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从小姑的成长可以反观兰芝嫁到焦家多年。

其次,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续香火才是被焦母休的真正原因。“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焦母鸡蛋里挑骨头的真正原因双方都心照不宣。刘兰芝已经退让到悬崖边,终于向丈夫摊牌,自己是去是留就看仲卿最后能否力挽狂澜。当仲卿向母亲求情时,焦母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这是焦母说的休兰芝的理由。然而从兰芝向焦母、小姑辞行的言行可以证明兰芝很讲礼节。另外,兰芝向仲卿辞行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又可证明兰芝并没有违逆焦母。然而与焦母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不是兰芝凭自己的能干、善良、忍让能化解得了的。这症结其实很寻常,刘兰芝没有为焦家添香火。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焦母的刁难:兰芝越忍耐,越表现贤惠,焦母面临的压力就越大,就越觉得兰芝故意与自己作对。因此指责兰芝“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就合情合理了。

最后,为什么《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没有生育只字不提呢?为什么焦母也不直截了当地说兰芝要断焦家香火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雀东南飞》的出处《玉台新咏》选材决定的。《玉台新咏》所选题材都是歌颂男女恋情的。理所当然极力美化男女主人公,尤其是女主人公,掩盖其瑕痴,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另外,中国很多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都经过文人反复加工润饰。我们对比《白蛇传》早期和后期的版本,会发现越后的版本对白蛇的美化越多,掩盖其瑕痴越甚。典型的情节对比是早期版本写两蛇妖先水井投毒,后为百姓治病,名利双收。后期版本改为茅山道士水井投毒,两蛇为百姓除瘟。《孔雀东南飞》毫不例外经过几代文人多次修改润饰,哪里还能看到刘兰芝半点瑕痴?

另外原因,焦母也很有心计,兰芝没有生育也可能是焦仲卿的问题,焦母拿不准,只好找其它借口休兰芝。为了焦家香火,焦母宁愿自己作恶人,这样既方便兰芝另嫁,又为仲卿另娶延续焦家香火增大了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478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随机推荐

  • 娇兰和雅诗兰黛哪个好?雅诗兰黛哪些产品好用?

    雅诗兰黛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他家的气垫BB,粉底液,口红,眼霜和精华都挺出名的,价格也适中,很多人都能接受。但是,娇兰是贵妇级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以香水起家,护肤品和彩妆都很出名,其中一个黑兰面霜八千多块,并不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的。1、娇兰和雅

    2024-04-15
    58900
  • 精华液能不能白天用?

    要看你的年龄了~ 如果你是20-28的话建议不要在白天使用,年龄不大 你要总用会营养过盛会起脂肪粒的 皮肤的吸收是有限的 不是摸多少就能吸多的~~~ 年龄大的人适合用精华和高营养的化妆品 因为她们的新陈代谢变慢 细胞不活跃了~不排油 营

    2024-04-15
    47700
  • 妮维雅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呢?

    分类:生活 >> 美容塑身问题描述:杂志上说妮维雅粉红色的那个水很好但是,也有人跟我说妮维雅的东西含化学成分多,都是调出来的,不好我本来想用用粉红色的那款水,现在也不知道了 解析:妮家的东西我基本上全都

    2024-04-15
    39600
  • 纯露和爽肤水、精华液的区别在哪?

    无论是爽肤水、纯露还是花水,只要肌肤真正吸收了就有保养效果,如果肌肤不吸收,无论多么高档的国际产品都归于零。所以,妹子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皮肤能充分吸收的产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先说爽肤水。爽肤水的配方是:水+功效成分(补水、美白、抗皱等)

    2024-04-15
    48400
  • 白云山巧依依美白淡斑菁华乳好用吗

    好用。巧依依美白淡斑菁华乳的祛斑效果是很不错的,在它里面的成分可以帮助肌肤达到美白的效果,也有帮助淡化斑点的效果。如果想要让存在的斑点问题能够更好得到改善,建议在使用的时候就要坚持使用,否则就会因为自己没有坚持使用依露美美白精华霜而导致美白

    2024-04-15
    42800
  • 最好用的奶瓶TOP5,您宝宝的奶瓶上榜了吗?

    面对纷繁杂乱的婴幼儿用品市场,宝宝适合用哪种来看看吧!贝亲应该很多宝妈都买过这款吧,在网上还挺火的,瓶身是优质硼硅酸玻璃的,耐高温可高达120℃,遇热不变形,奶嘴接近妈妈的乳头,接近母乳喂养,柔软硅橡胶材质,宝宝放心啃咬,而且瓶口是加宽的,

    2024-04-15
    39200
  • 美白身体乳排名第一名

    美白身体乳排名第一是妮维雅身体乳。妮维雅是一家德国大型性护肤品和身体护理品品牌,也是一家致力于护肤品研发和销售的跨国企业,成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上海。该公司旗下品牌妮维雅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美白身体乳排名第一名,其品牌形

    2024-04-15
    41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