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含有976%的水分,固体成分只占24%。固体成分主要是胆盐、胆固醇和胆色素,这些是使胆汁又苦又黄的原因。胆盐由胆汁酸和钠或钾结合而成,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胆固醇能溶解在胆汁里。胆固醇是一种类脂,不溶于水,但在胆汁里胆固醇与盐、卵磷脂组成一种复合胶体状态,可以溶解。如卵磷脂、胆盐和胆固醇比例发生变化,胆固醇就会析出形成结石。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胆汁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胆汁是脂肪的有力乳化剂。它能够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极细的微粒,因而增大了胰脂酶对脂肪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容易溶解在脂肪里的一类维生素叫做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胆汁可促进脂肪的吸收,也就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肠道里缺少胆汁就会导致人体内这一类维生素的缺乏。胆汁还能够促进肠道吸收铁和钙,防止发生胆汁缺乏性贫血。
3、胆汁是最有效的利胆剂。胆汁进入肠道后,胆盐被吸收,经血液带到肝脏,吸收的胆盐能够刺激肝细胞制造新的胆盐,促进胆汁分泌。
4、胆盐能帮助胆固醇在胆汁里保持溶解状态。
5、胆汁可抑制肠道里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
6、红细胞衰老、破坏后形成的胆红素可随胆汁一同排入肠道。另外,身体里的一些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被肝脏处理后,也随胆汁排入肠道而至体外。
胆汁是由肝脏来进行分泌的,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是一种具有苦味的有色液体,分为肝胆汁和胆囊胆汁,肝胆汁为金**,而胆囊胆汁储存在胆囊内,由于胆囊浓缩而颜色变深,为深绿色,胆汁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粘蛋白,胆色素,无机盐等等。
人体的胆汁约75%由肝脏的肝细胞生成,25%由肝脏的胆管细胞生成。胆汁主要由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钾、钠、钙等组成,但胆汁中无消化酶。可以说胆汁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食物的消化,并且还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由以下几点:
1乳化脂肪(分解)脂肪: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以作为一种乳化剂,降低脂肪表面的张力,是脂肪分解成为脂肪微滴,增加和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促进了脂肪的分解。
2促进脂肪的吸收:当胆汁中的胆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形成一种水溶性复合物,可以使脂肪水解产物送到小肠黏膜表面,从而促进脂肪的吸收,如果胆盐缺乏,可以导致脂肪消化的障碍和吸收不良。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属于脂肪类的物质,胆盐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也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
4:其他作用:胆汁可以中和胃酸;胆盐可以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胆盐是胆固醇的有效容积,可以有效地防止胆固醇析出而形成胆结石。长期的进食高脂肪类食物,动物内脏等可以增加胆固醇,而胆盐的分泌是有定量的,如果长期过度高脂肪饮食,就会导致胆固醇无法被有效析出,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应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来分析胆汁中所含的成分,发现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占97% ),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胆汁的颜色就是由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此外,胆汁中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胆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当胆汁中各种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就会引起胆道疾病。目前,科学家正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当胆道患疾病时,胆汁的成分会发生哪些改变,以及各种药物对胆汁成分有哪些影响,从而探索胆道疾病的病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