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家是富裕中农成分,他大伯是地主,解放后被党和人民共产了。那时阶级划分清晰明确,无产阶级革命非常彻底。他二哥想离开农村就只有当兵一条路,可因为富裕中农家庭成分,年年报名年年体检合格,但年年都走不成当兵。他全家因为富裕中农和大伯地主成分原因,各方面受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从家庭出生和境遇来看,对党和人民还是心存芥蒂较厉害,否则,也不会这么迎合西方势力,恨祖国党和人民。。。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地主阶级分类:
1、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享有政治特权的世族地主、缙绅地主,他们凭借世袭的或非世袭的地位和特权,占有或强占、强买土地。他们隐瞒地产,少纳或转嫁田赋;并常合法地或非法地庇荫亲族和其他丁口。他们是地主阶级中最保守、腐朽和反动的阶层。
2、有社会地位较低、没有政治特权的庶民地主。他们主要是中小地主。他们既受豪强地主欺凌,又凭借财势,勾结官府,欺压乡民。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地主阶级的成份常有变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地主身份所需土地的最低必要量降低,庶民地主在人数上的优势增大。在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后,工商业者购买土地,出现工商业地主。新兴地主阶级是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地主阶级是利益集团,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共同富裕,妨碍利益集团的利益必然会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经济、政治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和原来奴隶主顽固势力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所以,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进行了变法运动,最终通过变法推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确立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
地富反坏右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五类人的合称,统称黑五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0-70年代的多次政治运动中,尤其是1966-1976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是运动的主要打倒对象。刘少奇等人虽然也是后来斗争的主要迫害对象,但是在被打倒前也积极唱和毛泽东迫害所谓地富反坏[1]。实际上毛泽东还批评过这一种分类[来源请求]。被打上这一类标签的人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而事实上,经过建国初期的多次甄别和镇压,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以及农村的人民公社等制度的建立,(反对中国***的)反革命早已被消灭,而地主、富农等阶级也早已不复存在。
即使过去是地主等阶级的人也已改变了阶级和生活形态。但是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过去的地主和富农仍然被清算旧账,或者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人被地方当权者随意贴上“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之类的政治标签而受到打击。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9年起,绝大部分被错误打击和关押的人得到释放、恢复名誉和部分补偿。这个词语也由于其政治涵义使人反感而不常被使用。 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宣布: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一律为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 1月17日,邓小平同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谈话,听取他们对搞好经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摘掉资本家的帽子,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他还对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给予支持。
回答者注:自此以后,地主,富农,资本家,四类分子等表示"贱民"身份的称谓,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逐渐淡化消失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