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分是怎样划分的

家庭成分是怎样划分的,第1张

家庭成分是一个80年代以前抄的词语;表明家庭在土地改革和资产公有化的过程中,家庭所处的历史地位,革命中对家庭的定性。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也无法填写。文革结束之前延伸到土地改革。家庭成分主要包括:资本家、百(城市的说不清了)、工人、地主、富农、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度农、军属、叛徒、特务、被杀家属、坏分子等等。

贫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富农、地主、恶霸地主;

工人、摊贩,小业主、资本家;

官僚、旧军人:

职员、自由职业者、城市平民;

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大约是1950年

各个时期对富农的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限制富农政策。

2、抗日战争时期:在经济上奖励富农生产,在政治上联合富农,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当然对于富农的一部分封建性质的剥削也采取减租减息政策。

3、解放战争时期:着重减租,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征收富农多余土地。

4、建国初期的三年土改: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扩展资料:

毛泽东将中国农民分为以下几个阶层:富农、中农和贫农,贫农又包括雇农。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中农是农村的小资产阶级,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而雇农则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

文革时期成分划分标准:

雇农:没有土地,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生活。

贫农:没有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

下中农:只是比贫农状况稍好点。

中农:有一点土地,靠种地为生,也为别人抗短工。

上中农:有自己的土地,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

富裕中农:生活比较富足,但没有雇工。

富农:有自己的土地,但生活比较富足,有雇长、短工的现象。

地主:有比较多的土地,靠出租土地,收租为活,也雇有长工。

恶霸地主:有很多的土地,出租地,放高利贷,雇有大量的长工,包括家庭佣人,欺压百姓。

-富农

人民网-考研政治:历史上***富农政策的演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39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