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家是富裕中农成分,他大伯是地主,解放后被党和人民共产了。那时阶级划分清晰明确,无产阶级革命非常彻底。他二哥想离开农村就只有当兵一条路,可因为富裕中农家庭成分,年年报名年年体检合格,但年年都走不成当兵。他全家因为富裕中农和大伯地主成分原因,各方面受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从家庭出生和境遇来看,对党和人民还是心存芥蒂较厉害,否则,也不会这么迎合西方势力,恨祖国党和人民。。。
地主
1950年6月30日开始,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土改、文革期间,地主们被纷纷打倒,土地也被没收,改革开放后,地主们平反,但土地已经全面收归国有。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地富反坏右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五类人的合称,统称黑五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0-70年代的多次政治运动中,尤其是1966-1976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是运动的主要打倒对象。刘少奇等人虽然也是后来斗争的主要迫害对象,但是在被打倒前也积极唱和毛泽东迫害所谓地富反坏[1]。实际上毛泽东还批评过这一种分类[来源请求]。被打上这一类标签的人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而事实上,经过建国初期的多次甄别和镇压,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以及农村的人民公社等制度的建立,(反对中国***的)反革命早已被消灭,而地主、富农等阶级也早已不复存在。
即使过去是地主等阶级的人也已改变了阶级和生活形态。但是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过去的地主和富农仍然被清算旧账,或者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人被地方当权者随意贴上“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之类的政治标签而受到打击。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9年起,绝大部分被错误打击和关押的人得到释放、恢复名誉和部分补偿。这个词语也由于其政治涵义使人反感而不常被使用。 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宣布: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一律为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 1月17日,邓小平同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谈话,听取他们对搞好经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摘掉资本家的帽子,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他还对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给予支持。
回答者注:自此以后,地主,富农,资本家,四类分子等表示"贱民"身份的称谓,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逐渐淡化消失
参考资料:
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统治阶级剥夺人民的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
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他们遭受帝国主义、国外大资本的剥削和压迫,所以他们反帝。另一方面,他们剥削压迫本国无产阶级,并且不信任本国人民,所以他们对本国无产阶级毫不手软。
刘寨行政村下辖刘寨、徐庄、孙庄、欧洼、吴庄、官庄、刘珂楼、小童庄八个自然村。1958年9月,成立徐寨公社刘寨大队,1984年3月,撤社设乡,将刘寨生产大队变更为刘子昂行政村。
村名由来
刘寨村 明永乐三年(1405年)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刘庄,清末为避乱筑起寨墙,遂改名刘寨。
徐庄村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徐氏从本镇徐楼迁此建村,名徐庄。
另一说: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单县城东北九龙口徐庄(南徐庄),后在清初时又从南徐庄迁到现址,命名徐庄。
孙庄村 清顺治五年(1648年),孙氏从今莱河镇石店迁此建村,名孙庄。
据说,孙氏祖自山西洪洞迁河南虞城县桃树集,后又迁居山东单县石家店,又迁居现在的居住地。
欧洼村 清顺治年间(1644-1661),欧氏从本镇欧庄迁此建村,仍名欧庄,后因地势低洼,更名为欧洼。
另一说:据说,欧阳氏族为庐陵欧阳修后裔。公元1040年迁居山东省嘉祥县陶官屯,清咸丰初黄河两次决口,迫于饥荒,于公元1856年自嘉祥县迁居于此。
吴庄村 清顺治十年(1653年),吴氏从本镇芳桂集迁此建村,名吴庄。
官庄村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吴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吴官庄,后简称官庄。
刘珂楼村 明崇祯末年(1644年),刘氏从今杨楼镇刘楼迁此建村,取名刘珂楼。
据传,杨楼刘氏有两个儿子,一位名俭,一位名珂。两人成年后另立门户,俭在现杨楼镇刘寨村北安家建村,名刘俭楼,珂迁址到现住处,名刘珂楼。
小童庄村 清嘉庆年间(1796-1820),童氏从本镇大童庄迁此建村,故以小童庄名村。
村庄名人
刘培秀 (?—1954)刘寨村人,清末秀才,单县著名中医。解放前,在牌坊街开门诊,1930年前后,到济南给省府主席韩复榘的母亲治病,治愈后留在济南开诊所,后来回乡。
没有。
家庭出身是指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或参加工作时家庭阶级成份不论出身劳动人民家庭还是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军人、干部、职工的子女,凡是随父母生活长大的,他们的家庭出身应按其父母职业来定,如干部、军人、工人等凡是靠祖辈或亲戚朋友的经济收入抚养长大的,他们的家庭出身则应按祖辈或亲戚朋友的阶级成份来定经组织审查,家庭出身作了改变结论的,则按改变的结论填写;未经组织确定改变结论的,不应自行改变地主、富农出身的农民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为农民
本人成份是指本人参加工作或入党以前的个人社会地位应按照个人参加工作或入党前从事较久的职业填写如,参加工作前,一直是上学,就填写学生;一直是种地,就填写农民如果是先入党,后参加工作的,是指入党之前的个人社会地位,是学生就填写学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