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试图尝试建立起完整的土地公有分配制度。区别在于实施的力度和方法不同。
解放战争中的土改由于尚处于战争状态,无法进行彻底的土地征收和分配。同时也不可能将所有中富农、地主完全消灭。因此采用的是相对柔和的“团结中农、打倒富农、地主”“争取开明士绅、减租减息”的政策,基本也没有试图从肉体上消灭。
解放后的土改由于大陆战争已经基本完成,政府有了充足的物质和法理保证进行彻底的土改。因此所采用的手段就比较暴烈。不仅已不争取富农、地主,连一部分中农都被划为斗争对象,相当多的地区出现了肉体消灭地主、富农阶层的斗争案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三大改造 农业合作化时期 (3)浮夸风 (4)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 |
试题分析: 第(1)问,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的土地改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剥削制度,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 第(2)问,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农业合作化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完成,农民走上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3)问,主要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1958年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此处指的就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党中央错误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标志就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材料三中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浮夸风。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识记。观察图表可知:从1976年到1979年,粮食产量涨幅很大,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在1978年从安徽凤阳开始,在我国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改革在全国农村取得了成功。 第(5)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这次会议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此,标志着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 |
1中国的地主阶级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不可能像苏联那样把他们赶尽杀绝。不给他们分土地,就是不给他们生路,这样会引起非常大的社会动荡。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2国家当时的政策是“扶持贫农,团结中农,对地主和富农进行斗争。”也就是一个阶级打到另外一个阶级。宣扬的是阶级对立的思想。
3土改后,中国由过去的土地私有制转变成了土地公有制。也就完成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改造。
结束于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暴风骤雨》描写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情。
《暴风骤雨》描写以萧祥为队长的土改工作队开进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发动和组织广大贫苦农民开展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处决了韩老六后,韩老六的弟弟带领土匪武装进屯,进行反攻倒算,企图扼杀新生政权。在***员赵玉林和青年农民郭全海的先后领导下,斗垮了阴险狡猾的地主杜善人。此后郭全海报名参军,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新征程。
土地改革简称土改,基本上指的是20世纪在世界各国发生的大规模将传统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消灭的社会运动。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绝大多数土地都被地主所有,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靠向佃农出租土地,收取地租为生。到了近代,这种土地租赁关系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严重影响了传统农业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型。主要体现如下:1、由于土地租赁收益很高,地主普遍不愿意投资现代工业,所有积累都被用于再次置地,工业发展获得不了资金支持。2、土地租赁收益高建立在对于佃农的残酷压榨的基础之上,这造成了农民的极度贫困,无力购买现代工业产品,挤压了工业产品的市场。3、之所以有着很高的租金是因为普遍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无论在哪都要面对拥有土地者的压迫。4、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地主千方百计阻挠农民离开土地,这使得现代工业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无法完成。5、仅从对农业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来看,如果引进新技术,由于佃农对于土地的情况最为熟悉,农业增产的大部分可能会被佃农获得,地主不愿意投资于此,更愿意购买更多的土地,无法提高农业产出。
简而言之,到了近代,原有的土地所有制已经成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桎梏,土改势在必行。几乎所有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二战后都经历了土改,包括在大陆推行土改遭到强烈反对而放弃的国民党政权在退守台湾后也开展了土改运动。
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将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目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改激烈程度并不一样。***政权的国家一般是无偿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分配,甚至对部分地主进行肉体消灭。而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往往采用赎买等手段,例如台湾。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