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 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是以地租方式剥削农民,此外或兼放债、或兼雇工、或兼营工商业,但对农民剥削地租是地主剥削的主要方式。管公堂及收学租也是地租剥削一类。
有些地主虽已破产了,但破产之后有劳动力仍不劳动,而其生活状况超过普通中农者,仍然算是地主。 Z7 j" U5 b; b9 Z' K$ n% G
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地主中特别凶恶者(富农中亦常有小的土豪、劣绅)。 D4 [0 \8 i J7 w6 k
帮助地主收租管家,依靠地主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其生活状况超过普通中农的一些人,应与地主一例看待。
政务院补充决定:+ D9 i8 _ s; W1 t" I
(一)向地主租入大量土地,自己不劳动,转租于他人,收取地租,其生活状况超过普通中农的人,称为二地主。二地主应与地主一例看待。其自已劳动耕种一部分土地者,应与富农一例看待。; i% S7 ]% q5 0 n k9 B& I
(二)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应依其职业决定其成分,或称为小土地出租者,不得以地主论。其土地应按土地改革法第五条处理。6 M: Z9 c& x- X4 K- L6 `% ~3 R3 Z
(三)有其他职业收入,但同时占有并出租大量农业土地,达到当地地主每户所有土地平均数以上者,应依其主要收入决定其成分,称为其他成分兼地主,或地主兼其他成分。其直接用于其他职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四)各地地主每户所有土地平均数,以一个或几个县为单位计算,由各专区或县人民政府提出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决定之。
二、富 农 {) ~2 ~9 A7 b: J; s E
富农一般占有土地。但也有自己占有一部分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的。也有自己全无土地,全部土地都是租入的。一般都占有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之一部或大部。富农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请长工)。此外或兼以一部土地出租剥削地租、或兼放债、或兼营工商业。富农多半还管公堂。有的占有相当多的优良土地,除自己劳动之外,并不雇工,而另以地租、债利等方式切削农民,此种情况亦应以富农看待。富农的剥削是经常的,许多并且是主要的。
政务院补充决定:
(一)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称为半地主式的富农。对富农及半地主式的富农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按土地改革法第六条处理。1 w B, i) X5 Y' N
(二)地主家庭中,有人自己常年参加主要农业劳动,或同时雇人耕种一部分土地,而以主要部分土地出租,其出租土地数量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三倍以上(例如出租一百五十亩,自耕和雇人耕种不到五十亩),在占有土地更多的情形下,其出租土地数量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二倍以上(例如出租二百亩,自耕和雇人耕种不到一百亩)者,不得称为富农,而应称为地主。其土地及其他财产,应按土地改革法第二条处理。但其自己劳动耕种部分的土地,在适当地加以抽补后,应在基本上予以保留。其参加劳动的人,如果在家庭中不是居于支配的而是居于被支配的地位,则其参加劳动的人应定为适当的劳动者成分,以别于家庭中其他不参加劳动的人的成分。
三、中 农:
中农许多都占有土地。有些中农只占有一部分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有些中农并无土地,全部土地都是租入的。中农自己都有相当的工具。中农的生活来源全靠自己劳动,或主要靠自己劳动。中农一般不剥削人,许多中农还要受别人小部分地租、债利等剥削。但中农一般不出卖劳动力。另一部分中农(富裕中农)则对别人有轻微的剥削,但非经常的与主要的。这些都是中农。
四、贫 农
贫农有些占有一部分土地与不完全的工具。有些全无土地,只有一些不完全的工具。一般都须租入土地来耕,受人地租、债利与小部分雇佣劳动的剥削。这些都是贫农。7 m4 f% _8 V' I$ a" d
中农一般不要出卖劳动力,贫农一般要出卖小部分劳动力,这是分别中农与贫农的主要标准。
五、工 人
工人(雇农在内)一般全无土地与工具,有些工人有极小部分的土地与工具,完全地或主要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这是工人。
地富反坏右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五类人的合称,统称黑五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0-70年代的多次政治运动中,尤其是1966-1976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是运动的主要打倒对象。刘少奇等人虽然也是后来斗争的主要迫害对象,但是在被打倒前也积极唱和毛泽东迫害所谓地富反坏[1]。实际上毛泽东还批评过这一种分类[来源请求]。被打上这一类标签的人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而事实上,经过建国初期的多次甄别和镇压,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以及农村的人民公社等制度的建立,(反对中国***的)反革命早已被消灭,而地主、富农等阶级也早已不复存在。
即使过去是地主等阶级的人也已改变了阶级和生活形态。但是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过去的地主和富农仍然被清算旧账,或者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人被地方当权者随意贴上“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之类的政治标签而受到打击。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9年起,绝大部分被错误打击和关押的人得到释放、恢复名誉和部分补偿。这个词语也由于其政治涵义使人反感而不常被使用。 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宣布: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一律为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 1月17日,邓小平同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谈话,听取他们对搞好经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摘掉资本家的帽子,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他还对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给予支持。
回答者注:自此以后,地主,富农,资本家,四类分子等表示"贱民"身份的称谓,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逐渐淡化消失
参考资料:
家庭
成员
孙玉厚一家 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孙玉厚夫妻;(长女孙兰花嫁到临村罐子村,女婿王满银不务农事,土地承包后,长年在外闲逛)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一队队长,文革结束后改行为砖窑老板,妻贺秀莲,山西人,(孙少安与父母分家后,迁至金家湾);次子孙少平(小说主人公),高中毕业;小女孙兰香,1981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
田福堂一家 田福堂,双水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女儿田润叶,孙少安青梅竹马的好友,高中毕业后在原西县城教书,后调至黄原地区团委工作;子田润生,高中毕业,后与孙少平同学郝红梅成婚。
孙玉亭一家 孙玉亭,孙玉厚之弟,双水村大队党支部委员、农田基建队长、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主任;妻贺凤英,大队妇女主任;三个女儿,长女孙卫红,后与金强结婚。
田海民一家
田海民,大队会计、党支部委员;妻银花。靠近哭咽河另一面,是金家湾,除了少数几家杂姓,大都住着金姓人家。
金俊武一家 老大金俊文,妻张桂兰,儿子金富、金强,老母亲金老太;老二金俊武,大队党支部委员、二队长,妻李玉玲;老三金俊斌,妻王彩娥(金俊斌“牺牲”后在母亲撮合下改嫁)。
金光亮一家 都带有地主成分的老大金光亮,妻,三子大锤、二锤、三锤;老二金光明,在原西县供销社工作,妻姚淑芬为双水村小学教师;老三金光辉,妻马来花。
金俊山一家 金俊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子金成,双水村小学教师、负责人。
金俊海一家 金俊海,黄原地区运输公司汽车司机;妻在家务农;子金波,孙少平之同学、好友;女金秀,孙兰香之同学、好友。
王世才一家 王世才是孙少平在煤窑工作时的师傅,妻子惠英。儿子王明明,活泼可爱,王世才为了挽救徒弟安锁子的性命而献出生命。
选自 http://wapbaikebaiducom/subview/11248/4923540htmuid=52DA96C3DCE9803B24FF8FE0B612DAF4&ssid=0&pu=usm%403%2Csz%401320_2001%2Cta%40iphone_1_84_3_600&bd_page_type=1&from=844b&st=3&step=2&net=1&ldr=2&sublemmaid=4923540&bk_fr=polysemy
望采纳谢谢
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河南省巩义市的 康百万家族却兴盛400年;
横跨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
“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
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南有沈万三,北有康百万,
被尊为“中原活财神”的康百万是如何保持家族长盛不衰400年的呢?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
康家先祖靠在洛河岸边开饭馆为生,
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
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 “康家店” ;
康氏家族发迹始于贩盐业 ,
六世康绍敬 曾担任洧州驿丞和山东东昌府大使。
驿丞和东昌府大使是管理地方水陆交通与官盐、税务、仓库的官员,官不算大,但他却能利用明代实行"开中法"(既以盐为中介,推动边防及内地和重要仓库运输的办法),为后裔奠定从商致富的途径。
明清时"行盐之法"主要由"官督商办",商、官交往甚密,商户最易暴富又莫过于盐业,这就为康百万在山东、河南之间经营盐、粮、棉,提供了信息和机遇,也为康百万了历代经营山东,打下了重要基础。
十一世康惠的父辈们为明朝尽忠效力, 在李自成打破洛阳,杀了福王之后,收留下逃难的李妃,最后 "康朱联姻" ,与李妃的的女儿结婚,使康百万锦上添花,富上加富,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十二世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 打破传统"土不经商"的世俗观念,利用清初康熙皇帝特重漕运、藩镇等信息,毅然改变传统在洛河做生意的习俗,大河行船,开劈山东基地,
"先有康大勇,后有兰水城" ,使康百万的经济势力范围,由中原扩大到鲁南广大地区和江、淮沿河一带。
十四世康应魁(堂号崇公) , 利用青延镇压白莲教之机 ,捕捉信息,贿通清延百万大军的将领勒保等人,供应全军棉花、布匹,发了十年横财,开辟了三原、泾阳、富平等棉花基地,
"先有康崇公,后有泾阳城" ,加上先人在山东购置的资产,使康百万土地达18万亩,再次挂千顷牌。
"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头枕泾阳、西安,脚蹬临沂、济南, 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就是这个时期叫出来的;
十五世康道平 利用 清延镇压捻军之机 ,组织团练,垒砌寨墙,终于使捻军未逾康店一步,
受到河南官绅以至清延重要官员赏识,保留下来的大量石刻中,有许多都是当时达官大员的颂辞,从而使康百万名声大振。
十六世康鸿猷 利用慈禧、光绪回銮北京、路过巩县之机,大肆铺张,迎驾两宫,贡献白银万两,受到 慈禧封赐 ,从而使康百万名扬天下。
即便是富可敌国的康百万,也难逃盛极必衰的命运。
康百万家族全盛时期是在19世纪初叶,正是大清由盛入衰的转折时期,
历时十年的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东捻,西捻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此起彼伏,西方列强相继进入中国,外国资本的输入,打破了清王朝因循保守的经济体制,陈旧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动荡的社会环境不可能不波及到康百万家族,
从这时候起,康家开始走下坡路。
而加速康百万衰落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河沉船断财源。
1862年前后,清政府为遏制捻军活动,封锁黄河,运河等河道,并烧毁,凿沉河流上的所有船只,康家的航运船队遭受了灭顶之灾,断绝了主要财源。
航运船队是康家招财进宝的经济命脉,这个损失对康家来说是致命的。
此后康家虽多次重组船队,却始终没有恢复起来。
随着铁路的修通,水上航运失去了固有的优势,
因此,“大河沉船”可以说是康百万家族由全盛进入衰败的转折事件。
2大修庄园耗财产
随着人口的增多,康百万家族从第四代开始大建庄园,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规格之高举世罕见;
这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占地240余亩的庄园,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 成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3接驾慈禧上百万。
晚清时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 康家斥巨资修建御道、浮桥和行宫,为慈禧太后接驾,用满汉全席招待两宫, 花去大批银两。
这时康家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为了装脸面,康鸿猷大事铺张,又给皇上敬献了黄金珠宝打造的贵重礼物,基本掏空了康家的积蓄。 并献白银百万两,被慈禧赐封“康百万”。
4坐吃山空吸鸦片。
在十七、十八代的25个子孙中有18个都吸食大烟,号称“十八杆大烟枪”的这些纨绔子弟肆意挥霍,坐吃山空,终于使这一显赫家族日渐败落。
据说当年康家子孙一天吸大烟耗费的银两相当于五千人的口粮。
因吸毒卖地鬻(卖)妻者有之,沦为盗贼乞丐者有之,家破人亡者亦有之,曾经显赫二百年的康百万家族此时真正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新中国建立后,康百万第十八代子女共有40多人,除在外上学和迁居外地的15人外,其他人全被划为地主成分。
上世纪50年代,康百万庄园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征用,也就是现在的康百万庄园景区,其他2/3的房屋被分给了当地贫农。
康百万家族虽然没落了,但家族管理、经营方式、 处世哲学 ,仍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康家有一块 中华名匾 叫 《留余》 , “留余匾”现挂在主宅区一院过厅内,匾额犹如一面锦旗,呈波浪起伏之状,上凹下凸很富有动感,话说上凹意指“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 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留余”二字则取自中庸,强调凡事都需留有余地,不可以过分穷极,可见康家对后辈的教育极为重视,这也许就是康家百年传承的关键所在。
康百万庄园内有道院门上写着 “居贵敬” ,另一道院门上写着 “行贵简” 。“居贵敬”与“行贵简”的大意是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修养;外出待人接物要直率诚信,仪表穿戴要简朴。
正如其家训中所说:“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康家重视“读书”和教育,就像康家楹联上刻着“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康百万园里建有自己的私塾学校、藏书楼,聘请当地的名师任教。
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培养,按年龄段分开设私塾:设有儿童私,青年学馆,供康家的青年刻苦攻读,以期实现科场扬名,光宗耀族。
康百万家族的藏书楼冠名“经腴史华楼”,楼门外的一幅楹联耐人寻味。
上联是 “依墨绕书林,求知,求学,求教” ,下联是 “借章探史翰,解意,解科,解题” 。
其意是勉励康家子弟,要在书卷的海洋中刻苦攻读,虚心请教,勇于探寻,学以致用。
此外康家还乐善好施, “尊严斗” 是也康家人独创的,农户们向康家借米的时候,用的是正常的斗来称量,等到农户们来还米的时候,康家人就在斗里安插一个木片,这样看起来斗里盛满了米,其实斗的下面是空的,农户可以少还一些米,这个秘密只有康家人知道,帮助了别人,同时让别人觉得有尊严。
尽管康家有如此殷厚的财富,审时度势,敢为人先的品质,也挡不住最终衰败的命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没有永恒的财富,只有奋斗的人生;
在私有制社会里,有钱没错。
但***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主张公有制。那么地主资本家这些有钱人就是***革命的对象,毕竟穷苦大众占绝大多数,这绝大多数人造反,自然要打倒地主资本家,当然说他们的成分不好了。
不是。地主成分是个历史问题了。解放初期搞土改,将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即出租的土地分给缺少土地的农民,当时定了成分:地主、富农、上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
特别要说明的是,城镇中的富人,一般没有定成分。如果在城里有工厂,同时在农村有较多土地出租,这种一般叫“工商地主”,是与纯粹的地主区别对待的。如果居住在城镇,从事工商业,有少量土地出租,叫“小土地出租者”,不算地主。后来有的地区极左,将这种情况也列为地主,是错误,不久得到纠正。
成分评定是村里初评,乡镇批准。特殊情况才到县里。不需要再上报到专署、省里审批。
看天涯很多年了,今天是第一次发帖,因为今天听了妈妈讲述过去的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也深深感受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请好好珍惜。
妈妈都是想到哪说到哪,我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先从我从没见过面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的外公的妈妈说起吧。
外公的妈妈是哪一年出生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外公是1916年的,当时社会还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但是对于农村的底层百姓来说可能感受不是很明显。
外公的妈妈据说是一个很好强,能干的人。那个时候她就立志要发财,做人上人。然而她自己也预料不到的是,正是由于这个志向,对她的子孙后辈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到如今。
千百年来,发家致富是每个底层劳动人民的梦想,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她的这个梦想却直接造就了整个家族的悲哀。而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她的两个孩子,我的外公以及他的妹妹,也就是我妈妈的姑姑。我外公因此忧郁一生,临终甚至留下遗言:子子孙孙,不可富贵。外公的妹妹年轻时因此惨死。这些暂且不表。
刚刚说外公的妈妈勤劳能干,到什么程度呢?听妈妈讲,她每晚睡觉不用枕头,用手臂枕着,等手臂发麻就起床蒸馒头,召集伙计们来吃早饭,吃饭早饭后,天才微微亮,就带着伙计们下地干活了。每年通过卖粮食作物赚点钱,她都用来买地,雇更多的伙计,以至于规模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
其实在当时,社会环境已经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