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是指将大豆进行加工后,得到的豆渣或豆饼,主要用于制作饲料或肥料。豆粕的蛋白质含量相当高,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源。然而,100斤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是多少,需要知道豆粕的具体品种、生产工艺、加工方法等因素。一般而言,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在46%~52%之间,不同的品种和工艺会有所差异。假设这100斤豆粕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50%,则其总蛋白质含量为100斤50%=50斤。以每斤蛋白质约含16克计算,100斤豆粕中含有约80000克的蛋白质。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蛋白质含量,豆粕的营养价值还与其其他营养成分比如粗纤维、脂肪、矿物质等有关。因此,在饲料或肥料配方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以达到最佳的营养配比。
大豆粕是以大豆为原料, 用低温预压浸提法取油而制备的饼粕饲料。大豆粕是我国使用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不仅广泛地用于畜禽的配合饲料中, 也常用于水产及特种动物的饲料中。
影响大豆粕营养价值的因素:
1、加工工艺对大豆粕品质的影响
大豆粕的简化工艺流程为:大豆清洗→扎坯→蒸烘等热处理→预压榨→破碎→浸出→湿粕蒸烘→冷却→大豆粕。其中, 蒸烘温度、时间、压力是影响大豆粕品质的主要原因。
胰蛋白酶抑制素对畜禽影响最大, 在消化道中能使胰蛋白酶和凝乳酶失活, 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 并引起胰腺分泌亢进, 造成胰脏代偿性肥大。但这些因子在热处理中受到破坏, 进而使大豆粕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在大豆粕生产工艺中, 如果加热不足可使抗营养因子未被充分破坏而降低氨基酸消化率;如果加热过度又因部分氨基酸被破坏, 或还原糖与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 导致这些氨基酸利用率降低。因此, 适度加热是大豆粕加工过程的关键技术, 不足或过度都会降低大豆粕的营养价值。
2、霉变对大豆粕品质的影响
霉菌毒素是由生长在饲料谷物上的霉菌所产生的次生性代谢物, 据估计, 全世界有25%以上的谷物受到霉毒素的污染。霉变不仅破坏豆粕中的营养物质, 而且易引起动物霉菌毒素中毒, 主要是由于大豆粕在贮藏运输到配制过程中霉菌产生大量毒素 (主要是黄曲霉毒素) 所致, 周围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或大豆粕中水分含量大以及贮藏时间延长等都会增加霉菌的产生。霉毒能使大豆粕中脂肪迅速氧化, 蛋白质品质下降, 赖氨酸水平严重下降, 致使代谢能损失可达25%之多。近年来, 我国从国外进口的大豆粕中, 有的因长途运输到港后发霉或严重发热, 致使大豆粕尿素酶活性消失, 蛋白溶解度严重下降。
3、掺假对大豆粕品质的影响
个别不法人员也瞄准了大豆粕的有利可图, 造成大豆粕的各种掺假现象出现, 从而使大豆粕的纯度降低, 营养价值明显下降。
4、产地、品种、收割及储运对大豆粕品质的影响
除上述几种原因外, 大豆粕还受大豆的产地、品种、收割时期等因素的限制, 以及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使其营养价值表现出不同的差异, 这也是影响大豆粕品质不可忽视的原因。
脱油方法不同。豆粕是通过浸提法脱油,豆饼是通过压榨法脱油制得的。
其二,营养含量不同。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高,豆饼的能量含量较高。
由此来看,相比豆饼,豆粕蛋白含量更高,更适合作为家禽蛋白质原料添加在饲料中。豆粕的营养成分:
(1)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粗蛋白质含量在42%-46%之间,除含硫氨基酸和蛋氨酸外,其它必须氨基酸含量都很高,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最高(25%-3%),是饼粕类中含量最高者,异亮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都比较高。
(2)蛋氨酸含量低,仅为05%-07%,故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要添加补充蛋氨酸。
(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低。
(4)钙磷和维生素含量少。
(5)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因子等不良因子,处理不当会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又称“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加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
扩展资料: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可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
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豆粕可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